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基础诊断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呵!尼罗河,我们称赞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这里“神秘的方式”是指 ( )A.尼罗河是最长的河流 B.尼罗河水可以饮用C.尼罗河定期泛滥 D.尼罗河可自由航行2.在埃及考古发现中,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的涅迦达1610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上,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同时在涅迦达1540号墓发现的一块陶片上,也有一个象征王权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据此推断,此时期的埃及 ( )A.部落战争频繁 B.社会秩序稳定 C.王权已经萌芽 D.贫富分化严重3.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下列古老文字,可直接用于古埃及文明研究的是 ( )4.[2025江西吉安期中]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要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右图壁画描绘了古埃及人民农忙时节收割谷物的场景,这一史料可用来研究古埃及 ( )A.建筑工程成果 B.社会经济生活 C.天文历法成就 D.古代文字成就5.2024年7月,“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在上海博物馆启幕,这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由此次展览主题可知 ( )A.古埃及科学文化成就突出 B.金字塔的建筑规模高大宏伟C.古埃及国王拥有无限权力 D.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6.早期,法老宣称自己是人间活着的神、所有土地的主人和绝对的统治者。……后来,古埃及人又将统治者视为太阳神阿蒙的后代,这样法老就成为太阳的儿子。法老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 )A.确立“神之子”的身份 B.宣传因果报应的思想C.便于统一尼罗河流域 D.确立王权至上的权威7.古埃及第四王朝时期的胡夫金字塔,规模非常宏大。胡夫金字塔后,金字塔越修越小.约在第十八王朝时期停止修建。这一变化反映出古埃及 ( )A.民众负担日益减轻 B.法老权力逐渐衰落C.宗教信仰日趋多元 D.修建技术不断发展8.某同学在研究某地区文明成就时搜集了下表资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是( )天文历法 1年分为12个月,6个月每月30天,另6个月每月29天,全年共354天数学 采用60进制,能计算不规则形的面积,知道四则运算,能求出平方根、立方根,会解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9.公元前18世纪,一位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这位著名的国王是 ( )A.汉谟拉比 B.阿育王C.图特摩斯三世 D.胡夫10.下面是古代亚非文明地图,《汉谟拉比法典》出自图中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1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这说明该法典维护的是 ( )A.理发师的利益 B.奴隶的利益 C.外邦人的利益 D.奴隶主的利益12.汉谟拉比坚持的“能被普遍接受”和“具有永久性”的立法原则已经成为后来诸多法律的基本出发点。由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 )A.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B.适用于所有人C.对后世法律影响深远 D.坚持法律至上13.下列文字反映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金字塔铭文上刻着“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A.神化王权 B.等级森严C.高超的建筑技艺 D.发源于大河流域14.下面示意图反映某古代国家的历史,这个国家是 (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巴比伦 D.古代中国15.据记载,此城不仅是古印度帝国政治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而且工商业也很发达。“此城”应该是 ( )A.哈拉帕 B.巴比伦 C.华氏城 D.亚述16.“第四等级……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材料叙述的是 ( )A.吠舍 B.首陀罗 C.贱民 D.雅利安人17.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如果青年女子爱上比她种姓高的男子,国王应使她缴纳哪怕是最小的罚金,但若她恋上一个低种姓的男子,则应被幽闭家中,严加看管。这说明古印度 ( )A.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B.文明发展水平落后C.法律观念深入人心 D.女性社会等级低下18.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道:在29岁时,他半夜离宫,抛下了财富和家人,流浪走遍印度北部,希望为这一切痛苦寻找出路。他决心反求诸己,直到找到彻底解决的方法为止。下列史实与此记载有关的是 ( )A.道教的诞生 B.种姓制度产生 C.佛教的诞生 D.雅利安人侵入19.[2025贵州贵阳期中]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人教。这说明佛教得以传播的原因是 ( )A.具有救民于水火的神奇功效 B.丰富了中国文化C.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D.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20.下面是某校编订的《世界古代文明》校本教材目录,目录内容表明 ( )A.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B.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C.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 D.人类文明呈现出多元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24分,共40分)21.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国王哈夫拉的金字塔前,还矗立着一座象征国王权力与尊严的狮身人面像。——摘编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 九年级 上册》(1)材料一中的金字塔的用途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金字塔工程。(6分)材料二 公元前2000年左右,游牧民族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城,建立了一些各自独立的国家,其中一支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在他的治理下,古巴比伦王国很快从蕞尔小邦一跃成为夐括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区域大国。(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谈谈你对画线部分观点的理解。(6分)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佛教的创始人是谁 佛教创立于什么时候 (4分)22.探究性[2025广东深圳期中]某校九年级(1)班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了关于亚非文明古国的一些资料,请你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24分)【感受文明】请你分别说出与图一、图二有关的文明成果的名称。(4分)【案件分析】相关人物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某、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维某、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克某事 件 阿某与维某合伙买了一艘船,雇用了克某为船工,帮助其运输货物。有一次克某因自己疏忽造成沉船且船上物资全部损坏。阿某得知此事之后非常生气,与克某发生冲突,维某儿子前来劝架,但因争执激烈,阿某不慎将维某儿子眼睛弄伤,使克某牙齿脱落第196条:倘(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损毁任何(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第201条:倘自由民击落穆什钦努(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之齿,则应赔偿银三分之一明那。第237条:倘自由民雇用船工,并租赁船舶……而此船工不慎,致船沉没或船上之物毁损,则船工应赔偿其所沉没之船及船上所载全部被损毁之财物。(2)三人来到法庭,依据《汉谟拉比法典》,你会如何判决 结合材料,如此判决说明了什么 (10分)【放飞想象】(3)结合所学知识,大胆想象,把吠舍对婆罗门的抱怨写成一段文字。(4分)【深入探究】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了中国外,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文化都中断了,未能一直延续下去,只留下些历史痕迹。请你探究一下这三个文明古国文化中断、未能延续的原因。(6分)第一单元基础诊断卷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A B D D B B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A A c B A c D D1. C【解析】本题考查尼罗河。根据“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这里“神秘的方式”是指尼罗河定期泛滥。故选C。2. 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埃及的王权。根据“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也有一个象征王权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可知,此时埃及王权已经萌芽。故选C。3. A【解析】本题考查象形文字。根据所学可知,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故选A。4. 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埃及社会经济生活。壁画描绘的是古埃及人民在农忙时节的收割活动,这直接反映了古埃及的农业生产和经济生活状况,因此这一壁画是研究古埃及社会经济生活状况的重要史料。故选 B。5. D【解析】本题考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根据“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并结合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故选D。6. D【解析】本题考查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7. B【解析】本题考查法老权力的衰落。根据"古埃及第四王朝时期的胡夫金字塔,规模非常宏大……金字塔越修越小……停止修建”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故选B。8. 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根据“全年共354天”“采用60进制”并结合所学可知,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且发明了计数法中的60进制,苏美尔人生活在古代两河流域。故选 B。9. A【解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故选A。10. B【解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根据所学可知,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②代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B正确。①对应的是古代埃及文明,③对应的是古代印度文明,④对应的是古代中国文明,A、C、D均排除。故选B。11. D【解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根据材料可知,奴隶是奴隶主的私产,如果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主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他将因损害了其他奴隶主的权益而受刑;同时已经交易的奴隶在短期内出现“质量问题”也应“退货退款”,可见该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故选D。12. C【解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根据“已经成为后来诸多法律的基本出发点”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后世法律影响深远。故选C。13. 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根据“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可知,这体现了古埃及法老与汉谟拉比都宣扬自己的权力是从神那里获得的,说明古代亚非文明都神化王权。故选A。14. 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3世纪一前18世纪出现了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因此,题干示意图反映的是古代印度。故选A。15. C【解析】本题考查华氏城。根据所学可知,印度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故选C。16. B【解析】本题考查种姓制度。根据所学可知,印度种姓制度下,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故选B。17. A【解析】本题考查种姓制度。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这说明古印度社会等级制度森严。故选A。18. C【解析】本题考查佛教的诞生。根据“走遍印度北部……他决心反求诸己,直到找到彻底解决的方法为止“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他离家修行,后来创立佛教,被尊为“佛陀”。故选C。19. D【解析】本题考查佛教传播的原因。根据“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可知,这说明佛教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所以得到广泛传播。故选 D。20. 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人类文明的特点。根据目录和所学可知,不同地区的文明创造出了不同的文明成果,这体现了人类文明呈现出多元化。故选D。21.(1)用途:国王的陵墓。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给人民带来无尽的苦难。(2)理解:第六代国王是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3)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解析】(1)本问考查金字塔。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2)本问考查汉谟拉比。根据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汉谟拉比。结合所学回答其在位时的创举即可。(3)本问考查佛教。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22.(1)图一:金字塔。图二:《汉谟拉比法典》。(2)判决:克某赔偿阿某、维某全部损失;损毁阿某的眼睛;阿某赔偿克某银三分之一明那。说明:古巴比伦商品经济较活跃;古巴比伦社会等级森严。(3)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我们生产了大量的粮食,养肥了成群的牛羊,制造了精美的生活、工艺用品,并把它们运到各地供你们享受,凭什么我们却不能与你们一样拥有国家权力,甚至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的孩子恋爱都要遭到你们的反对 (4)过度的农业开发导致环境恶化;新兴文明的征服,外族的入侵;灌溉农业带来的土地盐碱化;地势平坦,无天然的屏障抵御外族入侵等。【解析】(1)本问考查金字塔与〈汉谟拉比法典〉。根据所学回答即可。(2)本问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第一小问,根据“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某、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维某、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克某”“有一次克某因自己疏忽造成沉船且船上物资全部损坏。阿某得知此事之后非常生气,与克某发生冲突,维某儿子前来劝架,但因争执激烈,阿某不慎将维某儿子眼睛弄伤,使克某牙齿脱落”并结合法典内容可知,①克某赔偿阿某、维某全部损失,②损毁阿某的眼睛,③阿某赔偿克某银三分之一明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分别从古巴比伦商品经济较活跃、古巴比伦社会等级森严等方面说明即可。(3)本问考查种姓制度。本问为开放性试题,文字符合吠舍这个等级的相关史实即可。(4)本问考查其他三大文明古国没有延续的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其他三大文明古国文化中断、未能延续的原因有过度的农业开发导致环境恶化;新兴文明的征服,外族的入侵;灌溉农业带来的土地盐碱化;地势平坦,无天然的屏障抵御外族入侵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