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从旧石器到新石器,再到青铜器、铁器,再到机器、互联网、人工智能……生产工具不断升级,推动着人类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这表明( )
①生产工具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③生产力水平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变化
④世界各国都要经历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相同发展历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年考古学家在长江流域某遗址发现距今约5300年的水利系统遗迹,其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需大规模协作才能建成。同时出土的陶器上发现刻画符号,部分符号与晚期甲骨文形态相似。此外,墓葬中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差异显著。根据这一发现可推断( )
①生产工具不断革新将导致氏族制度的解体
②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
④奴隶社会水利工程体现国家强大组织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人类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关于私有制的确立和奴隶制国家产生的历史顺序推导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奴隶制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奴隶制国家产生
C.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生产力发展→奴隶制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D.私有制产生→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生产力发展→奴隶制国家产生
4.唐朝张碧在《农父》中描述:“运锄耕斸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锄头是农父可以自己支配的劳动工具
②满家喜是因为农父能拥有全部劳动成果
③禾黍大部分以苛捐杂税的方式被夺走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父悲惨命运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马克思指出,“自由劳动者有双重意义:他们本身既不像奴隶、农奴等等那样,直接属于生产资料之列,也不像自耕农等等那样,有生产资料属于他们,相反地,他们脱离生产资料而自由了,同生产资料分离了,失去了生产资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工人是自由人,能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
②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③工人虽拥有部分生产资料,但仍然是受苦最深的阶级
④工人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5年5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 Aaa下调至 Aal,美国在三大评级机构中彻底告别“3A时代”,全球金融市场随之剧烈震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信用维度的集中爆发。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相对过剩是导致其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②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政府的信用危机
③美国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美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历史在这一矛盾的作用下,奴隶制取代原始公社制经历了约3000年,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经历了约1000年,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制度经历了约500年。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不算长,却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这表明( )
①社会形态的存在都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机制具有特殊性
③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必然性和长期性
④不同社会形态的社会层级结构呈现复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和创立者,马克思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但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的,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
④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本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③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职能和历史使命
④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恩格斯曾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则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由此可见( )
①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②任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都是一帆风顺的,具有预见性
③说明所有国家都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体现了这一理论的强大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社会主义一路走来,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进,又有坎坷曲折。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如今更是走出了焕发强大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此,下列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其他国家兴起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具体路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下列对近代中国国情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①近代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状况决定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③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④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走什么路,向何处去”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之问。“资本主义社会之路”方案在不同历史时期屡次改头换面,但最终都被证明在中国“行不通”。“行不通”的原因有( )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②中国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③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中的知识分子
④进行了各种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一百多年前浙江嘉兴南湖的这条红船,开启了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 )
①意味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③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标志着党始终成为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表现在(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1952年国营经济产值已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2.8%,“一五计划”随即开启了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到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成功向社会主义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彻底点燃了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由此可知( )
①“一化三改”实质上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解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④国营经济的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回看走过的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积极探索和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前28年;“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之所以说完成了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因为( )
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③中国共产党探索到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一五”期间,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发电设备、冶金和矿山设备、精密仪表、新式机床、塑料、无线和有线电器材的制造等。我国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军工企业,“一五”计划超额提前完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在于( )
①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照搬发达国家先进经验
②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③形成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为工业化打下初步基础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干部群众“超英赶美”的革命豪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百年光辉征程中,走过每个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转折点,都会伴随着一次党的重要会议,成为里程碑和标志性会议。下列关于党的八大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决定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④成功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进行了“第一次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同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
①是中国革命和建设阶段毛泽东个人智慧的结晶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④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曾断言:“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著名德国哲学家尤里根 哈贝马斯,在系统考察资本主义与科学技术的内在联系时,也认为资本主义区别于以往社会形态的一大显著特征正是依靠科学技术去发展生产力,尤其“自19世纪后25年以来,在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两种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其一,强化国家干预,这确保了制度的稳定;其二,推进科学研究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依存,这使科学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度深陷“滞胀”泥淖的当代资本主义自不能例外,同样也是籍由新科技革命的“东风”,不断革新生产工具,积极调整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吹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高速飞跃,进而阶段性地摆脱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有人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当代资本主义完全可以摆脱“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新征程。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76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回望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的《复兴之路》。是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6年是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6年。是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勇前行的76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筚路蓝缕,辟除榛莽,一路走来,走向辉煌,走向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论述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简述表格中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成分的变化,并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阐释引起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在历史的反复比较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最终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实践之“的”,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团结带领人民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筑起一座又一座伟大丰碑。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B B C B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C B C B D A C
21.①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不断革新生产工具,积极调整社会关系,表面上缓和了矛盾,但这些措施没有且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②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不可调和的,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此基本矛盾日益尖锐,不可避免,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所以当代资本主义并不能通过技术革新和调整社会关系摆脱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22.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华民族摆脱了鸦片战争以来长期遭受的侵略和蹂躏之害、战祸和动乱之苦,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克服苦难迎来新生,走向辉煌与复兴,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实现浴火重生。
23.①变化:从1952年至1956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下降,公有制经济占据国民经济主体地位。
②意义: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在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24.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21年7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在近代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夺取了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