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年级9月质检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商王盘庚继位后,决定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在迁徙都城前后,曾多次召开过贵族议事会和国人大会,反复向反对迁都的人做工作,最终迁都获得多数一致通过,这反映了当时A.阶级矛盾尖锐B.原始民主传统延续C.神权限制王权D,内外服制趋向瓦解2,《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康叔被封于股故地卫,周公要求他“启以商政,了疆以周索”:唐叔被封于夏之故地,则被要求“启以夏政,疆以戎素”。这反映出A,周公鼓励诸侯灵活治国B.夏商治理经验符合周朝国情C周朝兼并了夏商的领地D.周朝实现了与各地民族融合3.廷议(又称朝议、集议)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体制的重要方式。当国家過到重大事务时,皇帝或皇帝责成中枢首脑召集相关官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皇帝最后裁定,即所谓“兼听独断”。据此可知,廷议制度A.体现了民主决策色彩B.有效限制了专制皇权C,有助于决策的合理性D.缓和了皇权相权矛盾4.在中世纪的西欧,曾出现给予城市的种种“特许状”,其至出现把王权限制在法律之下,确立私有财产和人身自由不可被随意侵犯原则的《大宪章》以及承载民族文化的教育机构等。这说明中世纪的西欧A.宗教神学无益于社会发展B,王权已经形成集权体制C,封建主的权力已实现让渡D.社会孕育着转型的力量5.1787年美国完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一律2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A,宜扬州权至上的理念B.体现出政治妥协中的智慧C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D.注重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6.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颁布了《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在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的政府体制.3月11日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将总统集权制变为内阁负责制。这一变化A.表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说明革命派政治立场不坚定C,适应了当时政局演变的需要D.反映出国民政治素养的提高7,下表为陕甘宁边区的部分曲。这反映出陕甘宁边区出处歌曲内容《选举小调》民主政治要实行,选举为了老百姓。咱们选举什么人?办事又好又公平《大家来选举》十八岁的老百姓不分男和女G《选举秧歌》选举第一要注意,老百姓哪唉大家要注意,选举出好人来办事,来办事,不选那坏蛋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