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2025年秋学期10月质量调研高三年级历史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C D C A A D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B C D B B二、非选择题16.【答案】(14分)(1)材料二更加可信。材料一是后人的历史记述,距离郑和下西洋年代久远;材料二的碑文属于实物史料,是郑和本人所立。(6分,只作判断不得分。)(2)碑文作为实物史料,其记述真实印证了郑和下西洋的一些事实,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碑文明确了下西洋的时间、次数,纠正了《明史》中不准确的记述;明确了所经过和到达的国家、地区,印证了下西洋所及范围;记述了下西洋时与各国的人员、经济、政治交流,以及维护和平等政治、军事行动,反映了明代对外交往的情况;碑文也体现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妈祖文化信仰。(8分)17.【答案】(14分)(1)背景: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封建帝制的瓦解;向西方学习的深入。(4分)(2)特点:学科多样;注重科学知识传授;实用性强。(6分)(3)作用:传播新思想,推动社会政治思想变革;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有利于政治宣传,促进政治近代化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国家观念的发展。(4分)18.【答案】(14分)观点: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2分)阐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革命事业发展。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危急关头进行的自我纠错和革命方向的调整,通过八七会议,党及时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为革命的继续发展指明了道路。(4分)1929年,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即古田会议,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解决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等根本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2分)长征途中,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更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典范,会议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4分)正是这种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使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克服自身的错误和不足,适应不断变化的革命形势,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2分)19.【答案】(13分)(1)特点:从借鉴到自主创新(具有阶段性);(2分)政府推动;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吸取民族文化艺术)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运用现代技术;国际影响力提升。(任答五点,5分)(2)因素: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双百方针的提出;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中苏关系变化;上海美术电影厂的建立;创作者的努力。(任答六点,6分)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2025年秋学期10月质量调研高三年级历史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6810答案DACA0B题号1112131415答案BCDBB二、非选择题16.【答案】(14分)(1)材料二更加可信。材料一是后人的历史记述,距离郑和下西洋年代久远;材料二的碑文属于实物史料,是郑和本人所立。(6分,只作判断不得分。)(2)碑文作为实物史料,其记述真实印证了郑和下西洋的一些事实,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碑文明确了下西洋的时间、次数,纠正了《明史》中不准确的记述:明确了所经过和到达的国家、地区,印证了下西洋所及范围;记述了下西洋时与各国的人员、经济、政治交流,以及维护和平等政治、军事行动,反映了明代对外交往的情况:碑文也体现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妈祖文化信仰。(8分)17.【答案】(14分)(1)背景: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封建帝制的瓦解;向西方学习的深入。(4分)(2)特点:学科多样:注重科学知识传授;实用性强。(6分)(3)作用:传播新思想,推动社会政治思想变革;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有利于政治宣传,促进政治近代化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国家观念的发展。(4分)18.【答案】(14分)观点: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2分)阐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革命事业发展。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危急关头进行的自我纠错和革命方向的调整,通过八七会议,党及时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为革命的继续发展指明了道路。(4分)1929年,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即古田会议,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解决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等根本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2分)长征途中,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更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典范,会议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这次会议在极端危第1页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2025年秋学期10月质量调研高三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2025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距今约10000至4000年前的浙江下汤遗址有内外两重环壕,其早期文化遗存有房址、食物加工场、沟渠、道路等;晚期有十余座人工堆筑的土台,土台上有房址、灰坑、器物坑、墓葬等。该遗存(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B.展现了原始农业的场景C.佐证了部落的祭祀活动 D.呈现了远古村落的图景2.周人自称“有夏”,并以夏人故地为中心建立了周政权。春秋时,齐、鲁、晋等诸侯国自称为“诸夏”,其地理范围向黄河中下游乃至更广泛的区域扩展。这一变化反映出( )A.华夏文化影响力扩大 B.多元文明格局的形成C.血缘政治进一步发展 D.大一统趋势日益明显3.据秦《田律》记载,秦国官府经常发布整修田间道路和沟渠的命令,对各个地区下雨的情况非常重视。如果及时下了雨且谷物抽穗,基层官吏应当立即书面报告。这表明秦国( )A.文书传送系统完善 B.国家控制的土地减少C.重视农业生产管理 D.官府承担救济的责任4.辽朝曾模仿中原的政治体制,针对不同的族群使用相应的法律处理纠纷;辽圣宗甚至直接以《贞观政要》作为治国方略。这些做法( )A.增强了民众对中原王朝的认同 B.缩小了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C.开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模式 D.反映了民族交流交融的加强5.下表呈现的是明代小说中描写商业活动的片段。该表折射出当时( )作品 内容《警世通言》 南京国子监监生孙富“徽州新安人氏,家资巨万”,世代在扬州经营盐业《杜骗新书》 徽州人吴胜理“在苏州府开铺,收买各样色布,揭行生意最大,四方买者极多,每日有几十两银交易”《石点头》 在扬州,来元(人名)“走到一个典铺里来当银,这典铺是姓程的徽州人所开”A.白银资本催生典当业 B.徽商热衷资助文学创作C.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D.货物交易依赖长途贩运6.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废除军府制,正式建省,以巡抚为新疆最高行政军政长官,下设道、府、厅、州、县等行政机构。这一变革( )A.推动了国家政治制度一体化的发展 B.加速了西北地区的“改土归流”C.有效地缓解了英法制造的边疆危机 D.构建起国家西北边疆安全体系7.下表整理了部分学者对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 )学者 立论年代 主要观点梁启超 1898—1899年 改革党人乃欲奋螳臂而与之(指保守势力)争,譬如孤身入重围之中,四面楚歌,所遇皆敌。陈恭禄 1935年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终则一无所成。荣孟源 1954年 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只依靠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A.社会惯性造成转型困难 B.时代背景决定历史认知C.戊戌变法败于急功近利 D.阶级立场遮蔽历史真相8.以下为中华民国二十年十月份接连刊登于《申报》的广告。其共同反映了( )A.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形成 B.实业救国思潮已成为社会共识C.支持国货运动蓬勃发展 D.广告创作与时局变化紧密相关9.1941年12月,各根据地按照中央指示,实行精兵简政,缩编主力。同时党、政、军、民、学各种组织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地方武装与人民武装,寓兵于民、全民皆兵,逐步形成主力军、地方军与民兵“三结合”的人民战争武装力量体制。以上局面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反法西斯同盟的推动 B.全面抗战路线的推行C.战略反攻的军事配合 D.正面战场的决策指引10.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日报》对土地改革在各地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众多报道,如“呼兰土地改革初步完成,农民获地八万余垧,不愁冻,不愁饿,穷人翻身得土地,一朝天子一朝臣,民主联军救穷人”。该材料可佐证( )A.中共得以立足东北的缘由 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反美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D.农民政治觉悟的提高11.1949年至1956年,大量的海外留学生在祖国的召唤下陆续回国。据统计仅1955年至1956年,归国留学生就有308人。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留学生归国潮( )A.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B.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爱国创业的精神风貌 D.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12.如图是画家马三和于1954年绘制的宣传画《破土开工》。当时创作这幅宣传画意在( )A.憧憬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美好未来 B.体现工农兵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C.动员民众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D.展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巨大成就13.20世纪60年代,国内著名高校将与国防和尖端科技相关的科系搬迁到内地建立分校:清华大学在四川绵阳建立分校,代号“651工程”;北京大学在陕西汉中建立分校,代号“653工程“;南京大学在湖南桃源建立分校,代号”654工程“。上述举措主要目的在于( )A.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B.加快西部开发进程C.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D.适应国家战略调整14.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州某镇纺织厂厂长联系到上海国营棉纺厂的工程师来厂指导设备改造。一年后,该厂产值翻倍,产品畅销全国。部分村民议论“国营厂的技术员私下来帮忙,是挖社会主义墙角”。这表明当时( )A.人才流动现象相对普遍 B.经济体制改革有所成效C.苏州积极试行国企改革 D.企业管理人员思想僵化15.200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了27亿美元。2023年,达1478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3%,重点投向绿色能源、数字基建和制造业领域,如越南光伏组件工厂、沙特NEOM智慧城市项目等。这反映出我国( )A.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B.对外投资增长快且布局合理C.推动国内外产业协同发展 D.捍卫了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16.历史上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经历等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明史》是清代官修正史,自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编纂到乾隆四年(1739年)最后定稿,历时94年。《明史》中关于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整理如下:次数 出发时间 返回时间第一次 永乐三年(1405) 永乐五年(1407)第二次 永乐六年(1408) 永乐九年(1411)第三次 永乐十年(1412) 永乐十三年(1415)第四次 永乐十四年(1416) 永乐十七年(1419)第五次 永乐十九年(1421) 永乐二十年(1422)第六次 永乐二十年(1422) 第七次 宣德五年(1430) 材料二1930年,在福建长乐县城南山发现《天妃灵应之记》碑(注:天妃即妈祖)。该碑立于宣德六年(1431年),碑文记述了郑和奉命率领舟师出使西洋的情况。碑文摘要如下:第一次 永乐三年,统领舟师,至古里(在今印度西南部)等国。时海寇陈祖义聚众三佛齐国(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劫掠番商,亦来犯我舟师,即有神兵阴助,一鼓而殄灭之,至五年回。第二次 永乐五年,统领舟师,往爪哇、古里、柯枝(在今印度西南部)、暹罗(今泰国)等国。王各以珍宝、珍禽、异兽贡献,至七年回。第三次 永乐七年,统领舟师,往前各国。道经锡兰山国(今斯里兰卡),其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赖神显应知觉,遂生擒其王,至九年归献,寻蒙恩宥,俾归本国。第四次 永乐十一年,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在今伊朗东南)等国。其苏门答剌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有伪王苏干剌寇侵本国,其王安奴里阿比丁遣使赴阙陈……生擒伪王,至十三年归献。第五次 永乐十五年,统舟师往西域。……(各国)或遣王男,或遣王叔、王弟,赍捧金叶表文朝贡。第六次 永乐十九年,统领舟师,遣忽鲁谟斯等国使臣久侍京师者,悉还本国,其各国王益修职贡,视前有加。第七次 宣德六年,仍统舟师,往诸番国,开读赏赐。驻泊兹(长乐)港,等候朔风开洋。思昔数次,皆仗神明助佑之功,如是勒记于石。(1)关于郑和下西洋时间的不同记述,你认为哪则材料可信度更高,为什么?(6分)(2)试对《天妃灵应之记》碑的历史价值做出说明。(8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共和国教科书》之《新国文》,其中高小第一册第一课《国体与政体》,以简明的方式将国体、政体问题告诉小学生,使他们明了专制与民主的区别。第二课是《民国成立始末》,第二十三课是《共和政体》强调指出共和国的原则,全国人民都有参与政事的权利,通过选举议员组成国会,选举总统以组织政府。“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风行多年,印刷版次超过2560次。——摘编自傅国涌《民国小学课本中传递的价值》材料二有学者对1915——1923年《申报》教科书广告的文本数据进行了词频统计,并制作了较为直观的词云图(如下图)。——摘编自张萌艳等《书籍史视角下民国初期〈申报〉教科书广告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国文》教科书出版的历史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1915——1923年出版的教科书的特点。(6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教科书在近代社会变迁中的作用。(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为例,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厂的成立推动了新中国动画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1956年,借鉴苏联动画风格创作的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得国际大奖,但创作者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片中没有一丝中国的影子。此后,他们开始从自身的民族文化中找寻出路。1958年,吸取民间皮影戏、剪纸艺术等元素,创作了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瓜》。1961年《大闹天宫》将京剧脸谱、民间传统版画等传统艺术元素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呈现了孙悟空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艺术形象,结合传统水墨画的意境与现代动画技术,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影片一经上映便深受国内外观众的欢迎,美联社评价“是绝不可能拍出这样的动画片”。——摘编自管韵《人民动画的缘起与“十七年”时期(1949—1966)的历史建构》(1)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特点。(7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因素。(6分)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2025年秋学期10月质量调研高三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2025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距今约10000至4000年前的浙江下汤遗址有内外两重环壕,其早期文化遗存有房址、食物加工场、沟渠、道路等;晚期有十余座人工堆筑的土台,土台上有房址、灰坑、器物坑、墓葬等。该遗存()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展现了原始农业的场景C,佐证了部落的祭祀活动D.呈现了远古村落的图景2.周人自称“有夏”,并以夏人故地为中心建立了周政权。春秋时,齐、鲁、晋等诸侯国自称为“诸夏”,其地理范围向黄河中下游乃至更广泛的区域扩展。这一变化反映出()A,华夏文化影响力扩大B.多元文明格局的形成C.血缘政治进一步发展D,大一统趋势日益明显3.据秦《田律》记载,秦国官府经常发布整修田间道路和沟渠的命令,对各个地区下雨的情况非常重视。如果及时下了雨且谷物抽穗,基层官吏应当立即书面报告。这表明秦国()A.文书传送系统完善B.国家控制的土地减少C.重视农业生产管理D.官府承担救济的责任4.辽朝曾模仿中原的政治体制,针对不同的族群使用相应的法律处理纠纷;辽圣宗甚至直接以《贞观政要》作为治国方略。这些做法()A,增强了民众对中原王朝的认同B.缩小了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C.开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模式D,反映了民族交流交融的加强5.下表呈现的是明代小说中描写商业活动的片段。该表折射出当时()作品内容《警世通言》南京国子监监生孙富“徽州新安人氏,家资巨万”,世代在扬州经营盐业徽州人吴胜理“在苏州府开铺,收买各样色布,揭行生意最大,四方买者极多,《杜骗新书》每日有几十两银交易”《石点头》在扬州,来元(人名)“走到一个典铺里来当银,这典铺是姓程的徽州人所开”A.白银资本催生典当业B.徽商热衷资助文学创作C.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D.货物交易依赖长途贩运6.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废除军府制,正式建省,以巡抚为新疆最高行政军政长官,下设道、府、厅、州、县等行政机构。这一变革()A.推动了国家政治制度一体化的发展B.加速了西北地区的“改土归流”C.有效地缓解了英法制造的边疆危机D.构建起国家西北边疆安全体系7.下表整理了部分学者对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学者立论年代主要观点改革党人乃欲奋螳臂而与之(指保守势力)争,譬如孤身入重围之中,梁启超1898-1899年四面楚歌,所遇皆敌。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陈恭禄1935年想,终则一无所成。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只依靠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荣孟源1954年败是必然的。A.社会惯性造成转型困难B.时代背景决定历史认知C.戊戌变法败于急功近利D.阶级立场遮蔽历史真相高三历史(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2025年秋学期10月质量调研 高三历史答案.docx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2025年秋学期10月质量调研 高三历史答案.pdf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2025年秋学期10月质量调研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docx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2025年秋学期10月质量调研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