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一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一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数学第一次独立作业
满分:14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图形中,正多边形内接于半径相等的圆,其中正多边形周长最小的是( )
2.下列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B.
C. D.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 )
A. B.6 C. D.
4.平面内,已知的半径为,则点P与的位置关系是(  )
A.点P在上 B.点P在内 C.点P在外 D.不能确定
5.关于的方程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只有1个实数根
6.如图,的直径垂直弦于点E,且,,则的长为( )
A.1 B.2 C.3 D.4
7.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某地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为50亿元,2025年达到72亿元.设该地区这两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8.如图,在半径为的扇形中,正方形的顶点A,B,D在半径上,顶点在弧上,.则正方形的边长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为: .
10.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则b的值为 .
11.用配方法解方程时,可将方程变为的形式,则的值为 .
12.若a是方程的解,则式子的值为 .
13.已知方程的解是,,则方程的解是 .
14.底面半径为的圆锥的侧面积是,则圆锥的母线长是 .
15.如图,在长方形中,,E点是的中点,点F是边上的一个动点,将沿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则长的最小值是 .
16.如图,是的直径,点,在上,,,垂足分别为点.若,则的长为 .
三、解答题
17.解方程:(每小题5分,共10分)
(1) (2)
18.(6分)如图,A、B、C、D是上的四点,.求证:.
19.(10分).已知x2+kx+(k-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1)若x=2 是该方程的一个根,求k的值;
(2)求证:无论k取任何实数,方程总有实数根.
20.(8分)如图,若要建一个长方形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墙长为 18米,墙对面有一个2 米宽的门,另三边用竹篱笆围成,篱笆总长33 米,围成的长方形的鸡场除门之外四周不能有空隙.若要围成的鸡场的面积为150 平方米,则鸡场的长和宽各为多少米?
21.(10分)如图,以△ABC的边BC为直径作⊙O,点A在⊙O上,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AD=AB,∠D=30°.
(1)求证:直线AD是⊙O的切线;
(2)若直径BC=4,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2.(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三点是⊙M上的三点,A(0,2),B(1,3),C(3,3).
(1)直接写出M的坐标,M( , ).
(2)⊙M的半径长为___________.
(3)连接MA、MC,若用扇形AMC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该圆锥的底面圆半径长为___________.
23.(8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cm,BC=6cm,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终点B以1cm/s 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终点C以2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C时,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1)当t= 时,PQ的长度等于5cm (直接填结果);
(2)连接PC,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PQC的面积等于8cm2?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4.(10分)如图,在Rt△ABC中,∠C=90°.
(1)尺规作图:作⊙O,使得圆心O在边AB上,⊙O过点B且与边AC相切于点D,交AB于点E(请保留作图痕迹,标明相应的字母,不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若AB=16,AD=8,求⊙O的半径.
25.(12分)如图, ⊙O为Rt△ABC的外接圆,AB是直径,BC=4,AC=4,点D是⊙O上的动点,且点C、D分别位于AB的两侧.
(1)求⊙O的半径;
(2)连接AD,DB,当CD=4时,求四边形ADBC的面积;
(3) 连接AD,DB,当四边形ADBC面积最大值,求CD的长;
(4)连接AD,设AD的中点为M,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线段CM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直接写出CM的最大值。
4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检测试卷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D C B B B B
9.0或1
10.4
11.14
12.2025
13.,
14.7
15.8
16.9
17.(1),;
(2),;
18. 证明:∵AB=DC,
∴弧AB=弧CD,
∴弧ABC=弧BCD,
∴AC=BD.
19.
20.
21.
22.(1)(2,1);(2);(3).
23.(1)2;(2)t=1或t=7(舍去)。
24.
25.
第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