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二完全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二完全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二完全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西周时期,诸侯国以宗室为高级辅政官。战国时期,申不害原为“郑之贱臣”,却被“韩昭侯用为相”;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后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变化折射出战国时期( )
A.专制王权得到高度发展 B.家国同构局面开始形成
C.儒家伦理影响贵族政治 D.宗法分封制的逐渐解体
2.秦朝前期,每有大政,必下群臣廷议。参加廷议的既有位高权重的三公九卿,还包括职卑权轻的博士(皇帝的顾问、智囊)。由此可见,秦朝的廷议制度( )
A.有利于提高国家决策的合理性 B.提高了儒生的政治待遇
C.反映出中枢权力实现相互制衡 D.强化了秦中央集权体制
3.下面所示为“唐代草拟政令”的流程示意图。由此可推知,唐朝( )
A.注重提高行政效能
B.君主权力受到中枢机构的进一步削弱
C.有效杜绝决策失误
D.尚书省在政务运行机制中的地位下降
4.明代中枢政治结构的发展,经历了“皇帝——丞相”的“一对一模式”和“皇帝——六部”的“一对多模式”,最终形成了“皇帝一内阁、司礼监”的“一对二模式”。这反映出明朝( )
A.内阁决策权的合法化 B.国家权力结构混乱
C.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 D.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5.乾隆十三年(1748年)明确规定:“外官官制,向以布政使司领之,但督抚总制百官,布按二司皆其属吏,应首列督抚。”而《清朝续文献通考》载:“疆臣奏事,虽直达天听,必经部核乃办。其批交之奏,虽经奉准,部臣仍得奏驳撤销。”这反映出清朝( )
A.督抚制有效扩大了官员行使特权的范围
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不断加剧
C.权力运行具有分权与集权相结合的特征
D.中央对地方机构的控制弱化
6.如表为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的部分规定。据此可知,当时雅典( )
机构 职责
公民大会 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年召开40次例会,必要时召开临时会议,就国家一般政策和军事外交、财政等问题作出决定
五百人会议 处理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机关
陪审法庭 负责审理国事罪(侵犯国家根本利益)、渎职罪等要案,并审理公民追究五百人会议和公民大会违宪行为的“不法申诉”,负责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拥有对公民大会决议的最后批准权
A.奉行主权在民的执政理念 B.确保了民主不受侵犯
C.提高了民主机构政治地位 D.突破了原有社会性质
7.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登上王位,而后丕平把罗马周边地区献给教皇。12世纪末,英诺森三世任教皇后,提出日月论,设立两大尊位,较大的主管灵魂,较次的主管肉体,二者分别代表教皇、君主的权力。1309年,腓力四世把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的阿维农城,史称“阿维农之囚”,使教皇成为法国国王的御用工具。这反映出在中世纪( )
A.教皇统治面临内外隐患 B.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C.封建制度孕育民主政治 D.世俗王权呈现加强趋势
8.美国的分权制衡体现在五个层面:参议院与众议院的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制衡、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制衡、政党间的分权制衡、公民社会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分权制衡。在美国的政治家们看来,政府的工作效率并不是最重要的。这折射出美国( )
A.政治体制的本质特征 B.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
C.践行了天赋人权思想 D.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
9.1912年,《民权画报》刊登了革命党人绘制的“猿猴”系列主题漫画,下图是其中名为《不离根本》的漫画,画中“猿猴”穿着正装在更换政府的招牌。漫画的作者意在( )
A.揭露袁世凯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B.讽刺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C.批判革命派内部分崩离析的状态
D.强调民主共和缺乏社会基础
10.《训政纲领》规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代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权,负有发动“训政”的全权;国民政府作为政务执行机关,是“训政”的执行者;联系国民党与国民政府的总枢纽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这表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运作模式( )
A.借训政之名行党治独裁之实
B.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大步迈进
C.标志近代政党政治彻底失败
D.精准契合孙中山训政理念内核
11.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如陕甘宁边区司法机关审理的贪污案件,由1940年的644起下降为1941年下半年的153起,边区政府成为全国廉洁政治的模范。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开始树立廉政的良好风尚
B.注重提高边区管理及执政水平
C.摆脱了国民党的政治影响
D.构建了较完善的权力监督机制
12.1956年,中央统战部《关于加强政协地方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协商本身包括必要的妥协和等待……如果没有同有关的党外人士进行充分的协商,宁肯慢一点作决定。”这样做的出发点主要是( )
A.强调民主党派的地位 B.保障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C.树立程序民主的意识 D.提高地方政协工作效率
13.孝文帝的定姓族使魏晋以来的“士族传统”完成了具体化和制度化转变,其实质是采取强制方式,加快鲜卑贵族向封建士族地主的转化,使汉族的门阀制度在北魏迅速得到推广。孝文帝此举意在( )
A.整合政治认同以维护统治 B.移风易俗消弭民族差异
C.凝聚鲜卑贵族集团的力量 D.借鉴汉族政权统治智慧
14.梁启超曾撰文写道:“若其(维新变法)形式,则殊多缺点。殆犹大辂之仅有椎轮,木植之始见萌坼也……若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采一国之意,办一国之事。盖立国之大原,于是乎在。”由此可知,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变法( )
A.失败源自于政治制度建设的不完善
B.指明救亡图存的正确方向
C.为近代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启示
D.具有较为雄厚的群众基础
15.1910年,河南巡抚宝菜指出:“方今内外臣工所日汲汲者,地方自治也,审判厅也,实业也,教育、巡警、新军也。而所恃以筹款者不外增租税、行印花、盐斤加价、募集公债,臣恐利未见而害丛生。”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地方实力派离心倾向加剧
B.新政革新有效增加了财政收入
C.社会矛盾存在激化的可能
D.洋务运动余温支撑起政治改良
16.阅读下表,这反映出当时( )
年份 文件名称 主要内容
1982年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有计划地试办和发展社队集体商业,与商业部门联合加工农副产品
1983年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社队企业要建立生产责任制,试行经理(厂长)承包责任制
A.国企改革突破经济体制束缚
B.中央政府侧重完善基层自治
C.国家重视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D.农村经济全面突破计划范畴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豪强地主的势力发展起来,当时国家编户所承担的赋税十分沉重,要大幅度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必须着眼于分割豪强地主的“泰半之租”。但是,直接清查豪强隐占的人口和土地,显然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政治冲突。而通过征商间接地征农,不仅可以降低技术上的复杂性,也可以减轻政治压力。在此背景下,桑弘羊开始主持变法。
材料二 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北部地区的商品经济一直处于极度衰微之中,北魏更是处于“纯粹自然经济时代”。公元485年,北魏开始均田制改革。北魏的均田制,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土地分配制度。数百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土地大量荒芜,似乎是为土地分配提供了条件。但是,土地分配的对象是人。按当时的情况,大量人口都掌握在中原豪强手中。因此,在均田令颁布前一年,北魏就推行“三长制”以检括人口,并改定租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桑弘羊改革和北魏均田制改革内容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桑弘羊改革和北魏均田制改革出现差异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任命文官担任地方一级长官,且其任期短暂,长官外设通判,使其相互牵制。另外按照“守内虚外”政策进行军事部署。最后,发展完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扩大取士名额,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政。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第5版)》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摘编自《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中书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政党政治经历了两百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较规范的朝野政党所共同遵循公共权力的宪法惯例运作模式。无论是人民主权原则,还是分权制衡理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利益的价值层面,具有相当稳固的共识基础。政党可通过组织化、制度化运作,将民众对政府的监督权利集中行使,从而对执政党的施政加以制约监督。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已形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规范运作,有关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必须在法治原则的支配下处理,权力主体必须严格依法办事。政党监督的有效运行还需要社会政治生态的支持,需要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西方政党监督效能显著,与西方成熟强大的公民社会、完备的法制体系所保障的公民言论自由、新闻舆论自由密切相关。
——摘编自齐春雷《西方政党监督的有效因素探析》
材料二 历史经验是砥砺奋进的智慧之源、力量之基,强化权力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华仍保持蓬勃青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对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执着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把“关键少数”管住管好,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才能整体提质增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实行党委制以加强集体领导。中国共产党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充分集纳和统合各类监督主体,形塑成多元一体的监督主体关系结构。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的组织规模和影响力迅速扩大,党中央开始着手建立专门监督机构以开展监督工作。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推动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保障人民民主的角度肯定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性。
——摘编自李文君《中国共产党强化权力监督探索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西方政党监督有效运行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强化权力监督探索的历史经验。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政党关于权力监督的认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任何国家的制度都会包含着阶级统治的属性,因为政治乃是权力斗争和利益争夺的集中体现。一个国家如果不想在权力斗争与利益争夺中陷于整体性的毁灭,就必然会以制度化的形式达成某种平衡或协调。因此,我们绝不能否认议会制度乃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制度化体现,议会制度的实质乃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载体。尽管大量的社会立法者赋予议会以特定的道德内涵和理性要求,但这并不能掩盖实际的阶级统治。
——摘编自刘建军《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之比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西方议会制度”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D C A D A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A C C C
17.(1)主要差异:西汉:征商型变法,实质上是国家通过征商而间接征农,侧重于经济领域的中央集权和财政增收;
北魏:征农型变法,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直接获取农业赋税。
(2)原因:西汉社会较为安定,北魏历经长期战乱;西汉商品经济较为繁荣,北魏商品经济水平低;西汉政府不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和土地,北魏户口控制得到加强;西汉豪强地主掌握大量财富和资源,北魏土地兼并严重,无主荒地多且需要合理利用和开发;西汉国家财政困难,需要开辟新的财源,北魏赋税制度混乱;西汉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北魏主要目的是稳定农民生活,保障赋税来源;西汉武帝前期实行郡国并行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存在博弈,北魏政治体制逐渐向封建制转变;西汉儒家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法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策制定,北魏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同时保留着游牧民族的传统习俗。(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18.(1)措施:以文官主政地方;分割地方权力,使其相互制衡;地方赋税大部分上缴,仅留少部分用于地方开支;地方精兵编入禁军;设枢密院,掌管调兵权,实现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完善科举制。
(2)地位: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9.(1)因素:共同遵循宪法惯例运作模式;具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利益的共识基础;成熟强大的公民社会;完备的法制体系;新闻舆论监督。
(2)历史经验:实行党委制以加强集体领导;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形成多元一体的监督主体关系结构;建立专门监督机构;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认识:中西方的政党权力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加强政党权力监督,有利于增强政党的公仆意识,克服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加强政党权力监督,有利于保障行政机关正确地行使行政权力,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20.示例:论题:近代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迎合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论述: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中心,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胜利,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1701年,议会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把持议会的资产阶级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此后,英国建立和完善了资产阶级政党制度,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成为议会多数党,从而轮流执政。与资产阶级政党制相匹配的,还有资产阶级的责任内阁制,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并批准首相提名的各部大臣,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
总之,整个近代英国议会制度看似民主,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实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赋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