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公元5—15世纪
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兴起,欧洲开始向近代社会过渡。
封君封臣制
度、庄园
和农奴制度
中古时期是哪段时期?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历史概念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2)经济:庄园和农奴制
一、西欧封建社会
(一)黑暗时代:中世纪早斯的西欧
1.形成背景
2.基本特征:
【史料拓展】3世纪后罗马帝国陷入危机。公元395年1月罗马皇帝狄奥多西逝世,他把国土分给两个儿子继承导致罗马帝国分裂为了东、东、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而东罗马帝国的统治则延续了近千年,直到1453年为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3)思想: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形成背景
主要内容
特点
阅读教材第15页第二段,填表:
西欧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
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世界历史读本》
根据教材、“学思之窗”和材料,讨论归纳:封君封臣制度有哪些特点?
①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③具备契约意识
④只对直接领主负责
⑤地方领主相对独立,国王控制力有限
一、西欧封建社会
第7任诺曼底公爵
征服者威廉(约1028—1087年)
1047年,已经二十岁的威廉终于遭到算计,叛乱者计划瓜分诺曼底公国,并准备推举出一人成为象征性的公爵。威廉侥幸逃脱,得益于忠于他的贵族的支持和法王亨利一世的保护,最终镇压了叛乱。威廉首次巩固了自己作为诺曼底公爵的地位。
——[英]温斯顿·丘吉尔《英语民族史·卷一》
问题探究
忠于诺曼底公爵威廉的贵族为什么要出兵帮
助他?
法国国王亨利一世为什么会出兵保护威廉?
贵族
威廉
法王
一、西欧封建社会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深化拓展】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下表所列举的项目,比较中世纪西欧封君封臣制度和西周分封制的异同点。
比较项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西周分封制
异 社会性质
时间
纽带
统治方式
同 公元5-15世纪
公元前11-8世纪
(前1046-前771)
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契约)维系
以血缘为纽带,靠宗法制维系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只对直接领主负责
,不可越级统治
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1.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
2.土地都是重要的分封内容。
3.目的相同(维护统治),结果相似(都造成割据)。
一、西欧封建社会
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
阅读教材第16页第二段,回答:
▲庄园在中古西欧处于什么地位?
▲庄园主要有哪几类人?他们之间存在怎样权利和义务关系?
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者 权利与义务
领 主 的 土 地 领主自营地 领主 提供农民土地;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农民 份地 自由农份地 自由农 交纳地租,服劳役;法律上是自由人
农奴 份地 农奴 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
教材“问题探究”
一、西欧封建社会
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
封建庄园是封建主经营的大地产,在各国的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过。西欧的封建庄园盛行于中世纪早期,即公元九至十一世纪。它既是农业生产的基层单位,也是社会的基层组织。
恩格斯指出:“货币在中世纪早期的典型封建经济中几乎是没有地位的,封建主或者是用劳役形式,或者是用实物形式,从他的农奴那里取得他所需要的一切。妇女纺织亚麻和羊毛,缝制衣服;男人耕田;儿童放牧主人的牲口,给主人采集林果、鸟窝和垫圈草;此外,全家还要缴纳谷物、蔬菜、蛋类、奶油、干酪、家禽、幼畜以及其他许多东西。每一座封建庄园都自给自足,甚至军费也是征收实物。没有商业来往和交换,用不着货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1)西欧庄园有政治、经济特点?
(2)中国历史在什么时期也出现过庄园经济?这进一步说明了什么问题?
经济:自给自足、封闭独立
政治: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既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社会的基层组织
东汉到魏晋南北朝 豪强地主的庄园
文明多元特征
一、西欧封建社会
材料1: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材料2:农奴投靠领主誓词
立字人某某,谨致崇高庄严之某某大人阁下:
如众所周知,我因衣食缺乏,无以为生,请求大人……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以后您必须供给我衣食,予我以帮助与救济,我将尽我的力量为您服务,不负您的援救与保护。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编辑·中古部分》
封君和封臣之间的从属关系(社会上层)
领主和农奴之间的从属关系(社会下层)
根据材料1和2分别指出封君与封臣之间、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
人身依附关系(保护与服从)
问题探究
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
一、西欧封建社会
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休·卡佩(法国国王)的继任者要想安全地从巴黎到奥尔出访,必须经过封建诸侯普赛特的许可。
——[美]布莱恩·蒂尔尼等《西欧中世纪史》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一)政治:
王权加强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王权强化的原因
①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政治优势)
②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城市兴起,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形成壮大)
③与贵族斗争中先后取得胜利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中古时代王权的振兴是在城市兴起之后。城市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使市民阶级逐渐强大起来,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国王为了战胜封建贵族,取得了市民阶级的支持,王权与市民的联盟才逐渐战胜了封建割据势力。13、14世纪英、法国国王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强化中央政权的。
1.原因: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2.表现
英格兰:1066年,诺曼征服,威廉一世强迫所有封臣向他宣誓效忠;
1915年,贵族迫使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议会逐渐形成;
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逐渐形成较强大的王权。
法兰西: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强化王权;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路易十四号称“太阳王”)
西葡:经过“收复失地运动”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形成民族国家。
(一)政治:
王权加强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二)经济:城市兴起
1.时间:
10—11世纪起
(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
3.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
2.主要居民:
手工业者和商人
城市居民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但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原因:
手段:
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影响:
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①经济上:
②文化上:
③政治上: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王权与教权并立
二元政治格局
材料1:天主教会拥有大量田产。此外,教民按照教会当局的规定或法律的要求,捐纳本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什一税)供宗教事业之用,主要用于神职人员薪俸、教堂日常经费以及赈济。
材料2:一切君主应亲吻教皇的脚;教皇有权废黜皇帝。
——《教皇敕令》(1075年)
材料3:西欧中古时期,广大民众普遍没有文化,不少上层贵族也目不识丁,由教士垄断了文化教育。教皇宣称“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强调知识服从信仰,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主教神学。
经济:大量庄园、土地、征收什一税(西欧最大封建主)
卡诺莎之辱
出生后神父洗礼
结婚时神父主持婚礼
死后神父主持的葬礼
政治:教权高于王权
文化:神权至上,束缚人性;垄断文教
(三)思想文化:基督教会统治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
5世纪
11世纪
13世纪
相互利用
扶持阶段
王权教权对抗
教权极盛阶段
王权加强
教权衰退
丕平献土(751)
卡诺莎之辱(1077)
阿维尼翁之囚(13C末)
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于是把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地区,送给罗马教皇。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斗争失败,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忏悔,亨利在雪地里跪了三天三夜后,最终获得教皇的饶恕。
阿维尼翁(阿维农)之囚是指法国国王强制让罗马教廷由意大利迁徙到法国阿维农地区,受制于法国国王,形同囚徒。
中古时期的西欧社会
黑暗时代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封建大庄园;农奴制度
文化:神权至上 束缚人性
孕育光明
政治:王权加强;议会兴起
经济: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文化: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瓦希商路,指从瓦里亚格(瑞典)到希腊之路,是东欧平原上纵贯南北的一条商路。
正与斯拉夫人进行贸易的诺曼人
从一条商路看东欧社会发展
三、拜占廷与俄罗斯
《查士丁尼及其随从》是创作于547年的圣维塔莱教堂的镶嵌画
王权强大
政教合一
提示:
有哪几种身份的人?
哪个是查士丁尼?
王权强弱?
三、拜占廷与俄罗斯
【知识拓展】罗马法发展历程: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查士丁尼
习惯法—成文法
公民法—万民法
评价:
1.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典》序言
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拿破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2.保护公民、自由民权利: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3.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法律和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典》序言
《民法大全》完成体系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查士丁尼
习惯法—成文法
公民法—万民法
862年,诺曼人首领留里克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奥列格建立基辅罗斯
9世纪
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通过同拜占庭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结婚,皈依东正教,并把东正教定为罗斯的国教
10世纪
在反击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16世纪
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继续扩张,强化王权,极力干预教会
1547
1453年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帝国灭亡,此后俄罗斯成为东正教的中心
查士丁尼对外扩张并编订《查士丁尼法典》以强化王权
6世纪
7世纪
620年,希拉克略皇帝首次让希腊语取代拉丁语,进一步东方化
1054年
基督教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成为东正教的中心
拜占庭帝国纹章
莫斯科大公印章
政治上:中央集权,王权强大;
文化上:信仰东正教
三、拜占廷与俄罗斯
476年
15世纪
11世纪
14世纪
日耳曼人入侵
西罗马帝国灭亡
新航路开辟
早期
中期
晚期
政治:王权有限,地方割据;教权与王权结合,融入世俗封建制度
经济:庄园经济,经济落后
文化:教会控制信徒精神生活,束缚人性
政治:王权加强,民族国家初显;市民阶级兴起,城市自治;教权衰微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兴起,资本主义萌芽
文化: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政治:中央集权,王权强大;
文化:信仰东正教
区域互动 革故传承 社会渐变 多元多样
诺曼人和阿拉伯人迁徙
十字军东征
三、拜占廷与俄罗斯
西欧基督教文明
东正教文明
伊斯兰文明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