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永福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桂林市永福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桂林市永福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文明—古国,象形文字早,肥沃淤泥多,农业常收获”。该文明古国应是( )
A.古代希腊 B.古代埃及 C.罗马城邦 D.古代印度
2.“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下列人类文明成果属于两河流域的是( )
A.阿拉伯数字 B.金字塔 C.甲骨文 D.《汉谟拉比法典》
3.在宗教上,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也自称“众神之王”,这反映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A.起源大河流域 B.建立森严等级制度
C.重视农业经济 D.利用宗教神化王权
4.公元前6世纪,迦毗罗卫城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按种姓制度划分,乔达摩·悉达多应该属于哪一等级( )
A.吠舍 B.首陀罗 C.婆罗门 D.刹帝利
5.“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由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
①尼罗河流域 ②印度河流域 ③黄河流域 ④两河流域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6.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其中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的是
A.巴比伦 B.巴格达 C.华氏城 D.罗马
7.公元前431年,雅典总人口约40万人,其中自由民约16.8万人(成年男性公民约4.5万),外邦人约3.2万人,奴隶约20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约( )
A.16.8万 B.7.7万 C.20万 D.4.5万
8.苏格拉底曾评价雅典民主制度“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这反映苏格拉底( )
A.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B.认识到雅典民主具有全民性
C.主张实行城邦制 D.主张实行种姓制度
9.《十二铜表法》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以明确的法律文件为依据。它的颁布( )
A.开创了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 B.彰显了罗马共和国阶级平等理念
C.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D.体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1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可以表述为( )
A.公元前2世纪后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1世纪后期 D.公元前2世纪前期
11.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潜在的“主观性精神因素”得到充分发挥,造就了“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材料旨在说明古代希腊( )
A.民主政治促进思想文化发展 B.民主是真正全民享有的民主
C.民主政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城邦是当时人们向往的圣地
12.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应该思想高尚,尽力遵循理性而生活”。从中可得出二者的共同点是( )
A.扩大城邦公民权利 B.展现古罗马的哲学成就
C.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D.关注对人本身的研究
13.某旅游公司围绕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了“发现美 感受美”的主题旅游活动,其中包含“金字塔--克里特岛的宫殿遗址--罗马大竞技场”的旅游路线。该旅游路线的主题感受是( )
A.大河流域文明的成就 B.亚非古国文明风采
C.西方海洋文明的成就 D.建筑艺术多样性的特征
14.八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变了以前无偿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一做法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
A.基督教迅速兴起 B.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C.封建制度形成 D.罗马教廷的权力至高无上
15.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奠定了三个国家的雏形。这三个国家是( )
①德意志 ②法兰西 ③西班牙 ④意大利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组织社会单位。这个“基本组织社会单位”是指( )
A.手工工场 B.大种植园 C.租地农场 D.庄园
17.在1275年8月10日约克福德庄园法庭记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农奴爱丽丝·查普林因为在公开审判庭上窃窃私语而被罚款12第纳尔。从这一记载中可知,庄园法庭( )
A.维护全体村民利益 B.惩罚手段有罚金 C.不受庄园主的控制 D.消除了村民矛盾
18.“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说明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
A.已不受国王管辖 B.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C.相对独立和自治 D.空气比较清新
19.欧洲中世纪著名的学校,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都建立在繁华的商业中心或交通要道,这些大学也相应开设了商学院或与商业有关的法律专业。这说明中世纪的大学( )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形成
C.得到了封建统治者支持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20.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奥斯曼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等历史小卡片。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对象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1.“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罗马人那样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地躬身于神圣的法律旗帜之下。罗马人的文化史就是他们的法律史。”材料说明罗马人( )
A.行为文明规范 B.被奴隶制禁锢 C.文化生活丰富 D.崇尚依法治国
22.“日本与中国保持着长期的交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深受中国的影响,并在7、8世纪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材料中的“新”表现为( )
A.国家基本实现统一 B.部民为贵族私有民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23.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峰会,并指出:中阿互相欣赏,互学互鉴,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下列属于阿拉伯文化的是( )
A.阿拉伯数字、《天方夜谭》、象形文字
B.《医典》、《医学集成》、《天方夜谭》
C.《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
D.《荷马史诗》《十二铜表法》、凯旋门
24.“穆罕默德创立了严格信仰一神的伊斯兰教就是要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惯”“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这表明( )
A.阿拉伯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B.伊斯兰教得到了各部落承认
C.伊斯兰教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统一
D.阿拉伯半岛出现了内忧外患
25.史论结合是记忆和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下列史实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史实 史论
A 金字塔 是古巴比伦文明的象征
B 《汉谟拉比法典》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 《查士丁尼法典》 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
D 阿拉伯数字 发明阿拉伯数字的是阿拉伯人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
26.多样的人类因互动而精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原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文明类型。
------林秀玉《世界古代文明史探)
材料二 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公元646年(大化二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材料四 我们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 多个民族、80多亿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这种差异不应该成为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的理由。不同文明、制度、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出现的典型“文明类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世界各地文明交流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如何解决统治危机的?该问题的解决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文明发展的认识。
27.民主法治建设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和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之子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二 “尽管农民们终年忙于耕耘收获,没有闲暇参与政治,而工匠、商贩或雇工却乐于如此,但由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获得津贴,所以,穷人因能得到补助而愿意从政。”“雅典各个阶层在公民大会所占的比例似乎是势均力敌。”
——冯金朋《公民社会的起源: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三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郭守兰、曹全来《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四 罗马人最大的贡献是“立法”。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和平共处,罗马人制定出许多“公平且合理”的法律。《罗马民法大全》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
——摘自《西方法律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法典指的是哪一部法律文献?该法典有何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的公民大会是如何体现民主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历史意义?
(4)《罗马民法大全》是哪一位皇帝执政时期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的进步性。
(5)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
28.为培养同学们的历史素养,九年级某班组织了以“世界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活动任务。
【任务一 史料划分】
(1)同学们搜集了一些亚洲、欧洲文明成就的代表,请根据类别进行分类。(只填序号)
①楔形文字 ②封君封臣制 ③民主政治 ④《天方夜谭》
亚洲文明: 欧洲文明:
【任务二 历史重现】
(2)根据图一所示,分析中世纪西欧庄园的性质。根据图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何特点?
【任务三 解读材料】
材料 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教会学校已经不能满足新兴市民阶层对于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于是,多数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奠定了近代欧洲世俗教育的基础。
------摘编自《世界通史教程》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
【任务四 观点论证】
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外部势力入侵和商业衰落、生产停滞。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4)根据任务四,围绕“创新引领发展”这一主题,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D A C D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D C B D B C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C B
26.(1)大河文明或农耕文明、海洋文明、游牧文明(任答两点即可)
(2)方式:暴力冲突、和平交往
评价:积极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消极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3)改革:大化改新。 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尊重差异,交流互鉴,不断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27.(1)法律文献:《汉谟拉比法典》 价值: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建立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公民大会中各阶层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3)历史背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罗马习惯法的传统;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意义:《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任答两点即可)
(4)皇帝:查士丁尼(写错字不给分)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5)民主法治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依法治国;民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人类的民主法治传统源远流长;等等(答出一点即可)
28.(1) 亚洲文明:①④。 欧洲文明:②③。
(2)性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特点:等级森严;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3)原因: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
(4)示例
观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论述:6、7世纪时,日本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开始“大化改新”,日本从此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外也面临着种种矛盾,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最终建立了横跨亚、欧、非的阿拉伯帝国。
结论:由此可知,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