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历史学科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历史学科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届高三年级 第一次质量调查 历史学科试卷
命题人:历史高三备课姐 审核人:历史高三备跟组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随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如图是中原文化区及其两个核心区域分布示意图。这一演变脉络揭示出0
A.多元一体的文明发展趋势 B.分封制度取代部落联盟
C.中原文化区空间范围的扩展 D.各区域文明的相对独
2.考古发现,二里头的宫城遗址中,二号宫庙与一号宫殿呈东西分布,二者各有一条南北向的轴线;偃师商城的宫城遗址也有“左庙右宫”及“双轴线”。这可以说明我国早期国家( )
A. 血缘关系与权力中心相互维系 B.祭祀制度日趋完备
C.内服王畿与外服方国相互对立 D.都城布局已成定式
3.《诗经》中“孝”有祭祀先祖、善事父母两种含义。自春秋以来,孝的“善事父母”之义逐渐取代“祭祀先祖”之义成为孝的主流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血缘观念逐渐淡化 B.懦家思想的影响力提升
C.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D.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形成
4.汉代通过“举孝廉”制度,将官吏选拔与遵守、践行孝道结合起来,既体现出官僚选拔制度的鲜明特点,又是汉代伦理观念向选官制度渗透的成功经验,在社会上形成了“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风尚。据此可知,察举制 ()
A.有利于激发官员的社会责任感B,整顿了基层治理的秩序
C.体现了“家国同构”政治理念 D.极大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5.汉武帝时期,商人出身的桑弘羊主持财政改革,推行均输平准法。在各郡国设均输官,负责将当地特产运往他地出售:在长安设平准官,根据市场物价涨落,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这一政策的实施 ()
A.旨在解决王国问题以加强中央集权 B.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
C.使政府掌握了国家商业贸易主动权 D.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逐渐瓦解
6.北魏时期“胡服汉制”逐步定型。即胡人服饰保留骑射功能的同时,吸收汉人服饰丝绸材质与十二章纹装饰的特点;而汉人则普遍采用胡服裤褶作为常服,仅保留宽袖深衣作为礼服。这反映了北魏时期 ()
A.胡人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封建化的程度较深
C.民族交融中的双向互动 D.门阀士族势力膨胀
i.明清时期,广东番禺一带盗匪猖獗,老鼠与猫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1780年,巡抚李公瑚得知番禺茭塘乡盗匪聚集,在镇压后认为茭塘乡的鼠山风水不好,于是命人将山脊挖掉用铁猫镇之。以上材料说明了 ( )
A.官员治理不善导致官匪勾结 B.封建迷信思想危害地方治理
C.贫民冲破海禁政策沦为盗匪 D.康乾盛世之下社会危机浮现
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串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本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 )
A.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 B.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C.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 D.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
91860年,太平军破江南大营,1861年11月,清政府命曾国藩管辖苏、赣、皖、浙四省军务,自巡抚、提、镇以下各员统归调遣。1862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浙江巡抚,沈葆桢为江西巡抚,李继宜由湖北巡抚调为安徽巡抚;这一时期清政府还任命刘长佑为广西巡抚,毛鸿宾为湖南巡抚,刘蓉、李桓、蒋益澧、韩超为布政使。这折射出晚清时期( )
A.地方割据局面形成 B.督抚权力持续削弱
C.清朝统治根基稳固 D.政治权力结构变动
10.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首开“官督商办”之例。开平煤矿采用“官商合办”模式,民间资本可入股分红。上海机器织布局章程载明“不许另立纺纱公司”,实际上民间“仿效私设者不可胜计”。此类现象折射出 ()
A.农本商末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B.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
C.商业经营方式的制度性裂变 D.民间资本实力的雄厚
1.下表是孙中山和李鸿章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反思。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人物 时间 反思言行
孙中山 1894年 1894年9月,黄海海战中国失利。孙中山闻讯长叹说:“知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不久,他前往檀香山创办兴中会。
李鸿章 1895年 1895年3月,李鸿章上奏光堵帝,称“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内外臣工齐心协力,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天下幸甚”。
A.时代环境制约历史评价 B. 史料类型左右历史解释
C.多元视角深化史学研究 D. 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认知
121899年,德国在青岛设立“山东矿务公司”,雇佣中国劳工开采坊子、淄川煤矿,铺设胶济铁路支线;同一时期,俄国通过《中俄密约》获得中东铁路修筑权,成立“东省铁路公司”管理沿线矿产。这些现象反映了 ( )
A. 列强加速对华原料产地与市场的争夺
B.国际垄断资本对华经济渗透的深化
C.列强以铁路投资为核心划分势力范围
D.清政府“以夷制夷”外交策略失效
13.1911年12月,有时人评价当时国内局势:“纵使以大力压制目前之革命,然将来结果必与斯时相等。盖中国内政之腐败,势必用强迫之力以驱除,愈敏捷则愈易奏效,盖亦在不数年间也。
此一结果,无人可为之隐讳者矣。”这反映了( )
A.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加剧社会动荡 B.清朝统治危机不可逆转
C.渐进改革无法适应急迫变革需求 D.革命道路成为社会共识
14.辛亥革命后的短短几个月内,全国就出现各种政治党团200多个。在民国初年国会竟选中,各政党除了利用行政干涉外,还竞相采用务种非法手段把持选举。1913年,过分相信合法的议会斗争功用的宋教仁遇刺身亡。由此可知,民国时期( )
A.政党政治缺乏有效运作基础 B.精英政治阻碍了政治转型
C.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加剧 D.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
15.近代中国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19世纪晚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沦战,第二次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都( )
A.以学习西学为核心内容 B.以争取民主为政治追求
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号召 D.以反对封建专制为归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16题19分,第17题16分,第18题20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
注1:图中虚线为中原内地与北方边疆的地理人文分界。
注2:箭头中标注的“少数民族”不是泛指所有的少数民族,而是特指具体时期的具体民族,即“某某王朝时期的某某民族”。
材料二 契丹、女真等民族建立的王朝,跟汉唐时期某些游牧民族建立的部落联盟制国家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一方面,他们并不是像之前倏忽兴废那样的一种体制,而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可以和中原王朝相提并论;另一方面,他们不像十六国北朝、五代沙陀三王朝那样长期居处汉地,最终完全放弃草原故土,也有别于匈奴、突厥、漠北回鹘等草原游牧汗国。辽、金、蒙古把大片汉地纳入统辖之下,同时又始终将位于内陆亚洲的“祖宗根本之地”视为各自领土结构的重要部分以及族属、文化认同的珍贵资源。
-摘编自邓小南(忧忠与聚荣,北战政权的兴衰
(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就模式一和模式二,各举出历史上的1个实例说明。(2分)
(2)闵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模式三.(10分)
(3)试从开疆拓土的角度,用工 个朝代经略边疆的史实来说明中因古代是如何巩固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的?(7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6分)
“流动”的宋朝
材料一①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始在此一渠水,沐水横里,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
-《宋史》
②朝廷创置被场以道南北之货···而足以考课息之源,外足以因邻国之好。
-《宋会要辑稿》
③朝责人家选婚,于科场年,揖过省士人,不同阴阳吉函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场”。
一(宋)朱彧:《萍洲可读》
④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伞后并豆合同契四库,一付钱金,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车县,违者论如泫。
-《宋会要辑稿》
材料二 下表为南宋嘉定(宋宁宗年号)六年“四选”官员人数统计表。
官员 科举出身 荫补出身 其他
尚书左选 925 1380 86
尚书右选 77 2105 1684
侍郎左选 9458 6926 622
侍郎右选 415 11702 3484
一据(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四
材料三
太宗时,置榨署于东师,谄诸著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趾、两浙、泉州,昨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
宋初制定私茶法规定,“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需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
--以上两段材料均出自《宋史》
(1)“流动”是宋朝社会变化的典型特征,请结合材料进行说明。(4分)
(2)综合材料,谈谈你对宋朝“流动”特征的认识。(12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20分)
晚清军事工厂之变迁
材料一 洋务运动期间部分军工企业的设立情况
名称/奥别 起止年份 地址 创办人
江南制造总局 1865-1894 上海 李鸿章
金陵机器局 1865-1894 南京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1865-1894 福州 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 11-1894 天津 崇厚
西安机器局 1869-1874 西安 左宗棠
福建机器局 1869-1894 福州 英桂
淮军行营制造局 1870-1894 天漳 李鸿章
兰州机器局 1871-1882 兰州 王文韶
新疆库车火药局 1878-1894 库车 左宗棠
新疆阿克苏制造局 -1894 阿克苏 左宗棠
大沽船坞 1879-1894 大沽 不详
金陵洋火药局 1881-1894 南京 刘坤一
旅顺船坞 1883-1894 旅顺 不详
威海卫水师机器厂 1883-1894 威海卫 不详
山西新火药局 1884-1894 大原 张之洞
台湾机器局 1885-1894 台北 刘铭传
湖北枪炮局 1890-1894 汉口 张之洞
一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整理
甲午战后晚清兵器工厂的设立情况
军事工厂 地址 开办年份 创办人
陕西机器制造局 西安 1874 张汝梅(陕西巡抚)
奉天机器局 沈阳 1896 依克阿唐(盛京将军)
河南机器局 开封 1897 刘树棠(河南巡抚)
新疆机器局 乌鲁木齐 饶应祺(新螣巡抚)
山西机器局 太原 1898 胡聘之(山西巡抚)
湖北钢药厂 汉阳 1899 张之洞(湖广总督)
广西机器局 龙州 陆荣廷(广西提督)
贵州机器局 贲阳 1899 王毓藻(贵州巡抚)
武昌保安火药所 武昌 1900 张之洞(湖广总督)
黑龙江机器局 齐齐哈尔 1900 恩泽(黑龙红将军)
北洋机器局 德县 1902 崇厚(北洋通商大臣)
安徽机器局 安庆 1907 马煦(安缴巡抚)
伊犁枪子厂 伊犁 1918 长庚(伊犁将军)
-据袁为鹏《甲午战后魂清军事工业布局之调整》整理
材料二
战舰凋零,海权全失,沿海之地易启彼族窥伺之心······制造厂局多在滨海之区,设有疏虞,于军事极有关系。查各省煤铁旷产,以山西、河南、四川、湖南为最,又皆内地,与海疆情形不同。应请饬下各该省督抚,设法筹款,设立制造厂局;其已经设有厂局省份,规模木备,尤宜渐次扩充,自炼钢以迄造快抢、快炮、造无烟药弹各项机器,均须购办,实力讲求,从速开办,以重军寓。至上海制造局购有炼钢机器,因其地不产煤铁,采买炼制所费不赀,以豉开炉日少,似宜设法移赴湖南近矿之区,以便广为制造。如蒙俞允,并请饬下各该省督抚刻日头办,庶式备日增而国威自振。
--摘自荣禄《请在内地省份建立制造厂局并将上海制造局内迁片》(1897年)
(1)比较表5与表6,分析甲午战争前后晚清军工企业的设立有哪些不同?(10分)
(2)概括说明这些不同点体现了晚清社会的哪些发展趋势。(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C -C C C- D D D C D B B A B
二、材料题
16.(19分)
第(1)问:
模式一:匈奴与秦、汉王朝并立;突厥与唐王朝并立。
模式二:北魏政权;前秦政权;五代沙陀族建立的后唐、后晋和后汉政权。
第(2)问:
评析:辽、金、元和清政权由少数民族建立,其统治区域兼有内地和边疆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展程度较高,与中原王朝差距不大。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后,逐渐扩展到中原内地,为巩固统治,这些政权吸收中原文化,学习中原政治制度。同时,保有其原有的生存和活动的地区,保留其本民族的文化制度因素,对于中原内地和边疆地区采取不同的制度和政策。辽推行南、北面官制,金沿袭唐宋制度的同时保留猛安谋克制度。这一模式推动了统治阶级处理不同民族事务的制度探索,促进了我国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与汉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融,加速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和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3)问:
答案略。
17.(16分)
第(1)问:
说明:水运交通网促进了商品流通,榷场促进了边境贸易,契约促进了土地流转,反映了经济流动性强。随着科举制发展,门第观念淡化,婚姻不问家世,反映了社会阶层流动性强。
第(2)问:
认识:宋代在阶层、商品等方面的流动性不断发展,但其流动性有限。以上特点与宋代经济变动以及维护集权统治密切相关。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的进步,庶族地主的壮大,推动了社会流动性增强。另一方面,政府为了增加税收,继续推行官营专卖制度,为了维护统治阶层的稳定,采取恩荫制度等,导致流动性有限。宋代的“流动”促进了社会进步,但它是封建社会下的局部变化,不应被夸大。
18.(20分)
第(1)问:
项目 表5 表G
时代背景 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加剧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与统治危机全面加深大都集中在庚子国难前后
所属范畴 “师夷长技”的重要内容 早期工业化和军事近代化的尝试 清末时期,为加强内地防务而进行的国防工业内迁
创办主体 地主阶级洋务派 地方督抚
创办动机 以“自强”为旗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看力加强塞防与海防 地方督抚镇压各地起义
资金来源 官办为主 多为地方通过招商、集股的形式自筹创建
地域分布 沿海、沿江的口岸地带 内陆省份的中心地区,分布更加广泛
第(2)问:
社会危机加剧: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各地民众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清朝统治风雨飘摇。
经济结构变动:洋务企业引进了工厂制度,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甲午战后和清末“新政”期间,中国近代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财政体制转型:兵器工业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反映出传统的单一财政拨款模式逐渐向多种筹资方式转变,这是近代化进程中企业经营模式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的体现。
阶级结构变动:随看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转型的新生力量。
国防重点转向:从注重沿海防御向兼顾内地防御转变,以增强战略纵深和国防安全。
思想观念转变:晚清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体制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企业运营效率。虽然成效有限,但为后来的戊戌新政和清末“新政”提供了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