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暴力横行,战乱不休,
强者为王,裂土分民。
日耳曼人入侵
十字军东征
英法百年战争
宗教裁判所
屠杀农民
高低贵贱
等级森严,剥削农民,宗教迫害,思想愚昧。
从惊心动魄的骑士故事,到残酷野蛮的宗教审判,没有哪个时代比中世纪更令人恐惧、敬畏;
从璀璨夺目的文艺复兴到荡气回肠的环球航海,没有哪个时代比中世纪更令人兴奋、惊叹。这是半梦半醒的一千年。
——《黎明破晓的世界》威廉·曼彻斯特
公元476年
中国南北朝
公元1453年
中国明朝
西罗马辉煌
文艺复兴光辉
盛唐气象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庄园与农奴制,认识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掌握基督教在欧洲的地位,认识其对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2. 结合11世纪西欧城市的自治及王权加强的史实,认识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新趋势。
3. 通过学习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俄罗斯的兴起及发展历程,认识中古时期欧洲文明的多元特征。
欧洲历史传统上划分为三个时期: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中古时期即“中世纪”,是指欧洲的封建时代,时间为5-15世纪(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到明末)。这个时期的西欧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这个时期的东欧出现了一些不同于西欧的发展特点。
时空观念
5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
15世纪
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
一、西欧封建社会
(1)时间:5——15世纪
(2)形成背景:
西罗马帝国灭亡
日耳曼民族大迁移
(3)基本特征: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庄园和农奴制度
文化:基督教会
日耳曼人,他们在罗马帝国时期与凯尔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也是现今欧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
1、概况
2、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1)形成条件:
(2)内涵:
(3)义务:
①自然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产物;
②公元8世纪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一、西欧封建社会
帝王
大封建主
小封建主
农民
给予土地和保护
给予土地和保护
提供农耕土地
效忠和提供军队
效忠和服兵役
服劳役和耕种
封君
封臣
军队+效忠
土地+保护
政治契约
(4)影响
①国王(名义上和法理上)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出现了分裂割据。
一、西欧封建社会
铁匠铺
教堂
公共草地
播种地
休耕地
播种地
谷仓
领主的房子
磨房
烘烤间
果园
1.根据左图,指出庄园中有哪些建筑?
2.庄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3.这样的布局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经济:庄园与农奴制
一、西欧封建社会
领主自营地
农民份地
公共用地
自给自足
3、经济:庄园与农奴制
一、西欧封建社会
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者 权利与义务
1、提供农民土地;
2、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
3、主持庄园法庭,审理案件,维护秩序
1、交纳地租,服劳役
2、法律上自由
1、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2、交纳地租,自备工具服劳役
3、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
领主自营地
农民
份地
自由农
份地
农奴
份地
领主
自由农
农奴
3、经济:庄园与农奴制
一、西欧封建社会
中世纪前期的西欧(5-10世纪) 中世纪后期的西欧(11世纪以后))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权力分散,王权软弱,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
经济 庄园和农奴制——自给自足、封闭独立
思想文化 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阅读教材,对照找出中世纪后期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
王权得到强化,民族国家发展奠基
(背景: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中世纪前期的西欧(5-10世纪) 中世纪后期的西欧(11世纪以后))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权力分散,王权软弱,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
经济 庄园和农奴制——自给自足、封闭独立
思想文化 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阅读教材第,对照找出中世纪后期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
王权得到强化,民族国家发展奠基
(背景: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
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阅读图片和材料,结合教材回答:
(1)西欧城市取得自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纲要下(P17)
影响:
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促进王权的强化与国王的统一事业;
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市民阶层的崛起,推动议会和民主进程的发展;
推动大学的兴起,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为文艺复兴创造条件。
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中世纪前期的西欧(5-10世纪) 中世纪后期的西欧(11世纪以后))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权力分散,王权软弱,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
经济 庄园和农奴制——自给自足、封闭独立
思想文化 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阅读教材,对照找出中世纪后期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
王权得到强化,民族国家发展奠基
(背景: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冲击了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
这些新变化是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产物,推动着欧洲社会的转型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思想: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发端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公元395年,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也开始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中世纪的西欧,处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之下(教材17页最后一段)。
材料一 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在风雪中跪了三天三夜,极尽卑微悔过,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史称“卡诺莎之辱”。此后,"卡诺莎之辱"在西方世界成为屈辱投降的代名词。
“卡诺莎之辱”背后反映了哪些问题?
材料二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上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中的“纱幕”指什么?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知识小结:
11世纪
前期
后期
中世纪前期的西欧(5-10世纪) 中国封建社会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封君封臣制度——权力分散,王权软弱,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
庄园和农奴制——自给自足、封闭独立
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土地私有,小农经济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到十一世纪,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罗马城邦
(公元前1000年左右)
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509年建立
罗马帝国
(4世纪末分裂)
西罗马帝国
(476年灭亡)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1453年灭亡
(一)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
1.都城:
2.帝国发展:
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一)拜占庭帝国
3.《罗马民法大全》: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罗马民法大全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一)拜占庭帝国
3.《罗马民法大全》:
古罗马政体演变
罗马法形成过程
君主制
(约前8-前6世纪末)
罗马共和国
(约前509年-前27年)
罗马帝国
(约前27年-1453年)
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
《罗马民法大全》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罗马法有什么影响?
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纂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外衣。
——美国法学家谢里曼
罗马法是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
——恩格斯
对当时
对后世
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
为西方近现代立法提供蓝本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一)拜占庭帝国
4.走向衰亡:
③6世纪中期后,由于游牧部落的冲击,帝国陷入混乱。
内因:
外因:
①连年征战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②内部矛盾尖锐。
灭亡:
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
原因: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二)俄罗斯
1.兴起发展
9世纪
基辅罗斯
俄罗斯发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13世纪
莫斯科公国
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16世纪初
17世纪末
1547
汗国臣属
在反击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伊凡四世
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继续扩张
地跨欧亚
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俄罗斯国徽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中古时期西欧和东欧不同的发展趋势
西欧
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
经济: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
思想: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王权强化,议会兴起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东欧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课堂小结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封建庄园
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拜占庭与俄罗斯
前提 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封君封臣制度:内容、义务和权力
庄园与农奴制度: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庄园法庭
西欧新兴的王权集中国家
中古西欧的基督教会 政治、经济、思想
中世纪的城市:兴起条件、自治城市、背景
拜占庭
俄罗斯
建立与发展
《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新法典》
走向衰亡
伊凡四世 改革
扩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