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东苑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东苑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东苑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2.阅读材料“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打制石器,如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同时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包括剑齿虎、肿骨鹿、野猪等。”据此可知,北京人( )
A.已掌握磨制石器技术 B.主要以采集植物为生
C.依赖狩猎获取食物 D.已进入农耕时代
3.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最为关键的里程碑之一,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下列哪些现象表明了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
①农作物的出现②家畜饲养③定居生活④磨制石器⑤人工取火⑥制作陶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4.在陶寺遗址的墓葬区中,大型墓葬已发现9座,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等,据此推测墓主应是掌握祭祀和军事大权的部落首领人物;而小型墓葬中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这表明当时的黄河流域( )
A.原始手工业发展迅速 B.社会阶级分化较为明显
C.农业发展水平高 D.居民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5.“文明”指的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与“野蛮”相对。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 )
①私有制 ②阶级 ③国家 ④制作工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华夏”的形成过程中,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蚩尤和大禹 C.鲧和启 D.炎帝和大禹
7.位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以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6500—4500年)的陶器在色彩以及纹饰方面就包含了仰韶文化的因素;而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鼎、罐、高柄杯等陶器,有的器形与大汶口文化遗物近似甚至相同。以上材料说明( )
A.炎帝教民耕种,制作陶器 B.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
C.不同文化间存在借鉴现象 D.大汶口原始居民拥有私有财产
8.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解除水患,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材料中大禹治水的事迹主要体现的是( )
A.艰苦奋斗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宽以待人精神 D.大胆创新精神
9.牙璋是古代的一种兵符。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
A.生产工具发生变化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D.各地爱美意识一致
10.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周王室地位衰微 B.中央集权加强
C.儒学居主导地位 D.分封制建立起来
1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最主要共同原因是( )
A.少数民族袭扰 B.自然灾害严重 C.国君统治残暴 D.诸侯犯上作乱
12.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 )
A.分封制的逐渐强化 B.各国变法不断开展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铁器牛耕广泛推广
13.下列属于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是( )
①牧野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历史老师依据《史记·楚世家》的相关记载讲述了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 )
起点:楚武王说“我蛮夷也”。 发展:不到百年,楚庄王问鼎中原。 高潮:晋楚邲之战后,楚庄王说“武德”。 结尾:战国后期,楚王一度被推举为合纵长(共同对抗秦国的国家联盟的首领)。
A.“尊王攘夷”的口号 B.民族之间的交融
C.六国统一的完成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5.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
A.手工业规模扩大 B.诸子百家的出现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器牛耕的使用
16.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描述了一项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水利成就。这项成就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永济渠 D.江南河
17.秦国的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其中,对推动社会转型起根本作用的是( )
A.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18.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承认和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下列杰出人物与其相关事迹搭配正确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天下——周幽王
B.尊王攘夷,改革图强,春秋霸主——齐桓公
C.讨伐夏桀,任用贤才,建立商朝——启
D.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周平王
二、材料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人们砍去树木,铲除荆棘和杂草,晒干后焚毁,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进行简单的松土平整后即行播种,这种原始农业通常称之为刀耕火种。农业的发明无疑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所以新石器时代被誉为“农业革命时代”。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1和图2分别展示了哪种类型的房屋?其中图2展示的是哪种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导致两处远古先民住房类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主要使用什么石器?
三、综合题
20.中国古代制度的创新与改革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
◆从部落联盟时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变
◆西周的制度创新
材料一:商周之际,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只能采取据点式的城邦国家,以间接统治普天之下。而且对周初的政治形势而言,还必须加以防止被征服者的反抗,因此也只能采取分土而治的政策,这是形势使然。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战国时期的改革
材料二: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顷。
——摘编自维基百科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1)请结合上述图示,将①②处的“制度”名称补充完整。
①: ②:
(2)运用材料一中的图文资料及所学,分析周初采取分土而治政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分封制的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条重要措施?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商鞅治秦具有什么特点?
《江苏省徐州市东苑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B A A C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C B B D B C B
19.(1)房屋:图一:半地穴式房屋;图二:干栏式房屋。
居民:图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主要原因:自然环境不同(或气候、地理条件不同)。
(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磨制石器。
20.(1) 禅让制 世袭制
(2)原因: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防止被征服者反抗,巩固统治。
影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3)措施:统一度量衡。
特点:依法治国,公平无私,不畏强权,赏罚分明。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