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 主题四 新时代的曙光 复习课件(通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 主题四 新时代的曙光 复习课件(通用版)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2026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
主题四 新时代的曙光
基础过关
1.这些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主张对外反抗西方列强,对内反对封建军阀,他们采取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活动方式,秘密组织政党。1921年,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些人”的主要代表是(  )
A.曾国藩 李鸿章 B.康有为 梁启超
C.孙中山 黄兴
D.陈独秀 李大钊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信奉马克思主义”“1921年,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这些人”的主要代表应该是陈独秀、李大钊等,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自强”“求富”,排除;选项B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主张维新变法,排除;选项C是辛亥革命的代表人物,主张是“三民主义”,排除。故选D。
2.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知识点。A.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但不主张改变清朝封建专制制度,与题干中“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不符,故A错误;B.严复是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追求民主,但与题干中“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不符,故B错误;C.孙中山是近代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革命实行共和制度,追求民主,但与题干中“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不符,故C错误;D.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以民主反对专制,以科学反对愚昧、迷信,符合题意,故D正确。
3.曹汝霖在回忆录中写道:“一天,吴总监来电——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攻击曹总长诸位,请诸位暂留公府。”这段文字讲述的是(  )
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4.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取消对德和约
考点清单
考点一: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政治混乱,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内容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代表作: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提出并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③文学革命。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白话文逐渐普及。
评价 性质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进步性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考点二: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 四 运 动 背景 国际: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 国内: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导火线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给日本) 经过 时间 1919年5月4日
地点 北京
主力 学生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扩大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结果 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一些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发展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半殖民地 半封建 社会 反帝 反封建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
考点三: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史实 ①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②1919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③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中国
共产
党的
成立
条件 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诞生 标志 (中共 一大 召开) 时间 1921年7月
地点 上海—嘉兴南湖游船
代表人物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主要 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③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标志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
共产
党的
成立
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新”在哪里: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 内容 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中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全国 工人 运动的 高涨 措施 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工人运动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军阀吴佩孚镇压)
教训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中考真题
1.(2023·河南)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识(  )
A.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C.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2024·吉林中考·4)1915年,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B.新文化运动
3.(2025·山东烟台中考·9)胡适提出“八不主义”,倡导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认为文学应该反映现实生活,服务于社会发展。这些主张出自他的(  )
A.《敬告青年》
C.《文学革命论》 D.《狂人日记》
B.《文学改良刍议》
4.(2025·内蒙古中考·10)第一次世界大战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东方各族人民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这反映出“一战”(  )
A.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破坏
B.推动了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形成
C.引发了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D.导致了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
解析:一战唤醒了东方各民族,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等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材料中“不再充当别国发财对象”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直接反映这一历史事实,故选C项;一战确实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如欧洲战场破坏,但材料未涉及经济方面,焦点是政治觉醒,排除A项;一战推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等国际关系新格局,但材料强调东方民族参与而非整体格局变化,排除B项;一战削弱英法德等列强,增强美日力量,但材料讨论东方民族崛起而非列强力量对比,排除D项。
5.(2023·新疆)“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这次运动”是指(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C.五四运动
6.(2022·西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早在1919年5月4日,中国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体现的精神是(  )
A.不怕牺牲、艰苦奋斗
B.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C.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7.(2024·四川成都·12)《新申报》是民国时期上海颇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民国八年五月五日,该报印发了一份“号外”,内有“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书,联合各校一致行动”等内容。这一“号外”的发行(  )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反映了爱国运动声势浩大
C.加剧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D.促进了国共合作深入发展
8.(2025·甘肃金昌中考·7)李大钊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契机,为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推动了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B.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解析:李大钊认为五四运动是共产主义运动重要契机,为共产主义思想传播奠基,中国共产党诞生需要共产主义思想传播等条件,所以五四运动为中共诞生创造了条件,故选D项;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时间不符,排除A项;五四运动确实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但题干依据李大钊观点强调其为共产主义运动契机而非性质本身,排除B项;动摇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的核心是新文化运动前期活动如反对旧道德,五四运动是其延续但非题干所指的共产主义传播基础,排除C项。
9.(2024·青海中考·8)“南湖的船,党的摇篮”。一百多年前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诞生。这一“精神之源”是指(  )
B.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抗战精神
A.建党精神
10.(2025·四川德阳中考·7)早在19世纪就已经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革命,长时间里没有弄清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没有正面提出过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会议是(  )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A.中共二大
解析:中共二大于1922年召开,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彻底解决了革命对象和动力问题,符合题干中“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解决这一问题”的表述,故选A项;八七会议在1927年召开,主要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侧重于革命斗争方式,而非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主张,排除B项;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与反帝反封建主张无关,排除C项;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与解决革命对象和动力无关,排除D项。
11.(2023·吉林长春)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  )
A.新文化运动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B.五四运动
12.(2025·山东烟台中考·11)据下表推断,“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  )
A.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阻止了袁世凯的复辟帝制
C.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D.使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在国家危难的时刻,一个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创建了,带领着我国人民群众不断改革创新、大胆改革创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开创了历史新局面。
解析:从题干“一个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创建”可知说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自此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等发生变化,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使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故选D项;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与政党创建无关,排除A项;护国运动挫败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无产阶级政党创建无关,排除B项;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起),非政党创建直接作用,排除C项。
13.(2025·湖南长沙中考·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京师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二 这所学校的学生数量一直不足额,所有设施都因陋就简。外人来参观时,都轻视这所学校,觉得它和那些简陋的启蒙学堂没什么区别。
——译自张百熙《筹办京师大学堂情形疏》
材料三 (蔡元培任校长)不到两三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变而为全国许多进步青年仰望的学府。我并不怎么进步,却也怀着仰望的心情走进北大的校门。
——冯至《但开风气不为师——记我在北大受到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晚清时期新式学堂招生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及原因。结合乡土史,指出从近代湖南新式学堂走出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领袖人物。
(1)问题:招生困难。原因:风气未开。人物:毛泽东。
(2)根据材料三,指出蔡元培任校长时北大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对当时北大的积极作用。
(2)变化:变为进步青年仰望的学府。
作用:吸引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之一。
(3)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发展与思想解放关系的认识。
(3)关系:教育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
材料一
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新青年》,1916年)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
年》,1919年
材料二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以知识更新、思想解放为先导和动力。思想解放让人们从旧有观念、陈旧思想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在更广的空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创新创造,推动文明发展、社会进步。
——摘自《人民日报》
(2023年8月16日)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以及影响。
(1)口号: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影响: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答出一条,言之有理即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关系:举例一:14世纪以后,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新生社会力量为后来出现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和革命提供了政治、阶级基础;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言之有理即可)
举例二: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言之有理即可)
THE END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