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洛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一切部门中生产的增加,使人的劳动力能够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必需的产品。同时,这也增加了氏族、家庭公社或个体家庭的每个成员所担负的每日的劳动量。吸收新的劳动力成为人们向往的事情了。战争提供了新的劳动力:俘虏变成了奴隶。”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类在奴隶社会仍没有迈进文明社会
②最初的阶级分化取决于生产力发展
③人类最早的两大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
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家的各种利润都来源于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③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目的是为了榨取资本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④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超其工资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圣西门主张建立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实业制度”、傅立叶希望富翁出资建立“和谐制度”、欧文进行的“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等,都很快湮没在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他们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是因为( )
①仅憧憬理想未来,对社会主义实践毫无意义
②脱离资本主义发展特定阶段而注定沦为空谈
③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和依靠力量
④受时代条件限制存在许多片面性、不成熟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共产党宣言》( )
①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③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特点
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以“中国向何处去”为主线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全面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系统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以下对中国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
①包含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中国革命胜利结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社会主义改造前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对比表( )
年份 全民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1952 19.1% 1.5% 0.7% 6.9% 71.8%
1956 32.2% 53.4% 7.3% 0.1% 7.0%
由此表可以推测1956年( )
①集体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②对私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彻底完成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
④我国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为在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③确立了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
④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
A.在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B.社会主义建设因没有借鉴苏联经验而经历严重曲折
C.独立自主确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
D.照抄照搬别国经验的前提是各国国情存在着差异性
9.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新时代我们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是( )
①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②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的根本
④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4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沧桑巨变,换了人间,我们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越来越近。75年来中国之所以会发生沧桑巨变,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 )
①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采取一系列变革性实践,使曾经一穷二白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曾经温饱不足的中国人民实现了全面小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8倍。反贫困、建小康,战疫情、斗洪峰,稳经济、促发展,化危机、应变局……75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生动诠释了( )
①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②改革破除制度藩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激励全党全国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看到,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我们还面临许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这启示我们要( )
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在实践中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④一以贯之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深受中华文明滋养的中国式现代化,没有沿着西方现代化过程亦步亦趋,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独特的历史和基本国情,走过了“并联式”过程,通过叠加发展,开辟了非西方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的新路,对尚被挡在现代化门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多重示范意义。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 )
①反映了我们党和人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觉运用和创新发展
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普遍适用的现代化模式
③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④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没有共同之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4年4月至7月,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积极行动,着力在“真”上下功夫,在“严”上做文章,在“实”上用力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党纪铭刻于心、见诸于行。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 )
①不断增强党的领导力,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的需要
②党勇于自我革命,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③保证党的理论研究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的需要
④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下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它是改变中国、引领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②它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创立、丰富、发展起来
③它是对全部社会主义理论的概括,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
④它是具有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作出的科学预言。170多年来,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辉煌,也陷入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低潮;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多次重大危机,但在经济、科技等领域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
运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在前进道路上必须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重大原则之一加以牢牢把握,这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
【回看走过的路】
中国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持续推进一以贯之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开辟出来的。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的革命之路、建设之路和改革发展之路,都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
【比较别人的路】
在同“封闭僵化的老路”与“改旗易帜的邪路”进行艰苦而持久的伟大斗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在实现站起来和富起来两大飞跃基础上,又经过深刻变革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有力地佐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唯一也是必然的选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远眺前行的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的成果和结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自信自强,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选用三个历史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道路过程中的伟大历史功绩。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洛阳文旅提质增效,加快提升城市品质,走好新文旅高质量发展之路,洛阳市委市政府树牢全市“一盘棋”思想,系统谋划,整合优化各方资源,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深化文旅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文旅产业发展之路;培育新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文旅新动能、新业态、新产品、新媒介,以“新”引领潮流,以“新”塑造体验,以“新”激活消费,以“新”高效引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富民作为发展旅游的出发点、落脚点,抓好创业就业,提升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让百姓共享文化旅游发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洛阳在发展新文旅产业过程中是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奋斗历程,又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坚持中国特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深刻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和根本方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结合材料,运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全国人民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的赶考之路。
参考答案
1.C
2.B
3.D
4.A
5.C
6.D
7.A
8.C
9.A
10.D
11.B
12.B
13.A
14.B
15.A
16.D
17.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②当前资本主义在经济、科技等领域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并不代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化解。相反,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8.(1)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只要答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均可)。 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②科学社会主义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③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逻辑。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同时又结合我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9.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洛阳市委市政府树牢全市“一盘棋”思想,系统谋划新文旅产业的发展,这表明洛阳在发展新文旅产业时,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发展方向和战略决策的正确性。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洛阳坚持人民至上,把富民作为发展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好创业就业,提升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让百姓共享文化旅游发展成果。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洛阳深化文旅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业态、新产品、新媒介。这体现了洛阳在发展中不断推进改革,以改革激发新文旅产业的发展活力。
④坚持新发展理念。洛阳在发展新文旅产业时,注重创新,以“新”引领潮流,以“新”塑造体验,以“新”激活消费,以“新”高效引流。这体现了洛阳坚持创新发展理念,通过创新推动新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
①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谨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②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要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夺取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胜利。
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党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