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重点题型--实验题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声现象 重点题型--实验题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声现象 重点题型--实验题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1.如图所示是课本中有关声现象的实验:
(1)用如图甲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中空气的抽出,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 ,由此可想将空气全抽出后的情景,可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
(3)如图丙所示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如图 (选填“a”或“b”)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在振动的同时听到直尺发出声音,接着增大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拨动直尺,直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选填“高”或“低”)。
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1.02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B、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D、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E琴弦的长度应为 cm;
(4)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3.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
(2)如图乙,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若不考虑本实验中木塞和玻璃罩也能传声,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时,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铃声。并由此推理可知 不能传声;
(3)如图丙,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拨动时,听到声音的音调 (选填“升高”或“降低”)。
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此探究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②所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
(3)如图④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将会逐渐 。并由此推理可知 。
5.如图所示。 小组同学完成以下三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因音叉振动乒乓球被弹开;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响度关与振幅的关系。小明敲击同一音叉时,截取敲击时的两列声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次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相同;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若罩内的空气完全被抽出,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说明 不能传声;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声。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变大;若拨动钢尺的力保持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音调变 。
6.小肖同学在学习声音知识时,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采用的思维方法叫做 ;
(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泡沫小球 (选填“会”或“不会”) 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小肖听到闹钟的声音在慢慢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现象说明声音 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小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 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7.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李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下述填写研究方法的下划线中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等)
(1)图甲实验中,此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2)图乙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 传声(选填“能”或“不能”),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 的关系,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8.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华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能通过“土电话”实现远距离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小华讲话时,感受到手中的纸杯在振动。说明声音具有 ;
(2)将棉线稍拉紧些,听到的声音更清楚,该现象说明声音的传递效果与棉线的 有关。如果小明和小华仅将棉线改为长度、粗细相同的细金属丝,则听到的声音就更清楚。该现象表明声音的传递效果与 有关;
(3)小红捏住棉线的某一位置,这时小明和小华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甚至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是由于 ;
(4)小红想要实现三人间的通话,请你简要画出改进后“土电话”的示意图。
9.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 高低与 有关。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 ;
(3)本实验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
10.关于声,小明和小华做了下面的一些实验:

(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 。此探究中将音叉的振动间接通过乒乓球的运动表现出来,在物理学中,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 。
(2)如图2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能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4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
(5)如图5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发出的声是 波。
参考答案
1.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b 低
【详解】(1)[1]音叉的振动不明显,振动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转换成容易观察到的现象,乒乓球的作用就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2][3]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中空气的抽出,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变小,由此可想将空气全抽出后将听不到声音,从而推理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3)[4][5]此实验研究直尺振动时的音调跟直尺振动频率的关系,应该只让直尺振动发出声音,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直尺紧贴桌面,选用a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是采用了图b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直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频率快慢有关,当增大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拨动直尺,直尺振动频率变慢,音调变低。
2. C F 80 控制变量法
【详解】(1)[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琴弦的横截面积,故选A、B、C。
(2)[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长短,故选A、D、F。
(3)[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材料不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G、H相同的数据,即80。
(4)[4]实验中用到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 振动 不能 真空 振幅 升高
【详解】(1)[1]图甲中,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2][3]如图乙所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时,不能听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4]如图丙,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钢尺的振动的幅度不同,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5]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拨动时,钢尺振动的频率变快,当拨动的频率变快时,听到声音的音调升高。
4. 振动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振幅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1][2]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
(2)[3]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4][5]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若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出,即真空不能传声。
5.(1) 转换法 音调
(2) 不能 真空
(3) 响度 低
【详解】(1)[1]图甲中,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肉眼看不出,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被弹开,说明发声音叉在振动。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
[2]通过敲击时的两列声波图,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2)[1][2]图乙中,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空气越来越少,罩内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即响度越来越小,推理,如果玻璃罩内没有空气,将听不到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1][2]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可以发出声音。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改了钢尺的振幅,使得振幅变大,则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改了振动的频率,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音调变低。
6.(1) 振动 转换法
(2) 会 空气
(3) 不能 D
【详解】(1)[1][2]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将声叉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用到了转换法。
(2)[1][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泡沫小球会弹起,两个音叉之间是空气,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3)[1][2]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向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音由强变弱,由此可知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绝对的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直接得出结论,只能在实验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结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 振动 转换法 不能 实验推理法 频率 控制变量法
【详解】(1)甲图中: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
(2)乙图中,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所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推理法;
(3)丙图中,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尺子伸出的越长,拨动时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所以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此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8.(1) 固体 能量
(2) 松紧 传声的材料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
(4)
【详解】(1)[1][2]由题意知,能通过“土电话”实现远距离通话,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所以这表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因此小华讲话时,感受到手中的纸杯在振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2)[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将棉线稍拉紧些,改变的是棉线的松紧程度,听到的声音更清楚,该现象说明声音的传递效果与棉线的松紧程度有关。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如果小明和小华仅将棉线改为长度、粗细相同的细金属丝,改变的是传声体的介质,听到的声音就更清楚,该现象表明声音的传递效果与传声的材料有关。
(3)小红捏住棉线的某一位置,这时小明和小华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甚至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是因为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4)由题意知,“土电话”是靠固体进行传声的,因此想要实现三人间的通话,则需要用线将三人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9. 音调 振动频率 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控制变量法
【详解】(1)[1][2]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音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使人听不到声音。
(2)[3]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所以改变钢尺振动幅度的操作是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尺的力度。
(3)[4]在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改变变量,控制其他关键性的物理量相同。
10. 乒乓球弹跳起来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转换法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空气 变小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钢尺 次声
【详解】(1)[1][2][3]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显示音叉的振动,这种方法叫作转换法。
(2)[4]为了显示桌子的振动,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其他轻小物体从而放大振动现象。
(3)[5]敲响左边的音叉,右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6][7]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9]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是因为钢尺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钢尺振动的频率低于人的听声范围,此时发出的声是次声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