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易混知识点单选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物态变化 易混知识点单选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态变化 易混知识点单选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1.新疆1月份夜间的平均气温最接近( )
A.-15℃ B.15℃ C.25℃ D.37℃
2.一支液体体温计示数是36.5℃,小明没有向下甩就直接用它测量自己的体温,读数仍为36.5℃,则小明的体温(  )
A.可能等于36.5℃ B.一定等于36.5℃
C.一定低于36.5℃ D.一定高于36.5℃
3.如图为某同学用小瓶、橡皮塞、水、玻璃管自制的温度计,下列关于该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小瓶放入热水中,玻璃管中水柱下降
B.温度计的设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C.制作温度计时,玻璃管越粗越好
D.瓶子应当尽量使用不容易传热的材料
4.室内温度为20℃,将一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放在风扇旁边吹,下面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 B.
C. D.
5.比较0℃的水和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水比0℃的冰冷 B.它们的冷热程度是相同的
C.0℃的冰比0℃的水冷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如图所示,小鹏在收到的快递海鲜包装中发现装有冰袋,冰袋在海鲜运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  )
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
7.某同学做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不可行的
B.图乙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使蜡受热均匀
C.图丙为冰的熔化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需要吸热
D.冰熔化的过程一共用了37分钟
8.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B.甲在第6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C.在第4min到第8min内,甲没有吸热,乙继续吸热
D.甲的熔点是48℃,乙没有固定的熔点
9.《天工开物》初刊于明朝,如图是其中篇章“生熟炼铁炉”:古人将铁料熔炼成铁水,炙热的铁水顺着高处管道流入几尺远的较低水塘并完成淬火,最终制成熟铁。在如图中能反映铁水进入水塘完成淬火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是(  )
A. B.
C. D.
10.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是非晶体
B.使用碎冰进行实验,因为碎冰比大块冰的熔点低
C.由图乙可知,在t1~t2的时间内碎冰停止吸热
D.图丙,温度计示数是-3℃
11.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中,天气预报预警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是大雾预警信号,下列有关大雾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汽化 B.小液滴汽化
C.水蒸气液化 D.小液滴液化
12.小明在祖家药店买了一瓶酒精,将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感觉很凉爽,这主要是因为(  )
A.酒精液化过程中放热 B.酒精液化过程中吸热
C.酒精汽化过程中放热 D.酒精汽化过程中吸热
13.吐鲁番常年高温少雨,水贵如油。当地流行使用坎儿井,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如图所示,坎儿井由明渠、暗渠、竖井组成。下列关于“坎儿井”减少水的蒸发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
A.减小了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
B.减慢了水面上方的空气流速
C.井内的温度比外界低
D.地下含水层可提供水源
14.将一温度计的玻璃泡包裹在浸有酒精的棉球里,放在恒温的房间内,如图像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的示数(T)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15.对于火锅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锅盖可缩短火锅内汤卤达到沸点的时间
B.搅拌汤卤可以使锅内温度升温更快
C.汤卤沸腾后,揭开锅盖时要注意避开水蒸气
D.汤卤沸腾后,改用小火加热,可节约能源
16.汽车后挡风玻璃内部的电热丝可使玻璃温度升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玻璃上(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17.下列选项中对相应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液态玻璃倒入模具后将会凝固,凝固过程玻璃温度不变
B.如图乙,瓶中装入液氮,瓶口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如图丙,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如图丁,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8.小力学习了热现象后对知识进行了整理,画出知识结构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处应填气态,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
B.②处应填吸热,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C.从①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变化过程放热
D.雾和露的形成是从①变成液态的物态变化
19.如图所示,天气较冷时,戴近视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当他进入温暖的房间后,镜片又变清晰,下列与“变清晰”原理相同的是( )
A.教室里的积水“消失”
B.衣柜樟脑丸“变小”
C.西岭雪山树枝上的“雾凇”
D.冬天汽车尾气管冒“白气”
20.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是大自然中部分“水循环”示意图,水循环造就了雪山和湖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照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液化成为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C.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寒冷的气流凝固,形成冰雹
D.小水滴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形成降雪
21.如图用钢勺盛一块干冰,放置一会后,除干冰比放置时小了一些外,还会看到钢勺上凝有霜,有“白气”从钢勺上流下,上述现象所发生物态变化有( )
A.凝固、汽化、熔化 B.升华、凝华、液化
C.凝华、凝固、汽化 D.熔化、凝华、汽化
22.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吸收热量的是(  )
A.冰雪消融 B.湖水结冰
C.叶尖上形成露珠 D.草叶上形成白霜
23.在科技节期间,同学们展示自制简易温度计。如图甲是甲组同学自制的简易温度计,在玻璃瓶内装满煤油,煤油里滴几滴红墨水,用打孔的橡皮塞封住瓶口后插入透明细吸管并密封完好。按摄氏温标的方法标注刻度,就制成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图丁是乙组同学设计的温度计:A为玻璃瓶,B为吸管,且穿过软木塞与A相连,装置不漏气,管下端插入水槽C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煤油里滴几滴红墨水主要是为了便于观察
B.图乙中,在充分接触足够长时间后液面a处应标注
C.图丁中,此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水槽的水
D.图丁中,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此温度计的h将上升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A B A B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C B A A C A B
题号 21 22 23
答案 B A A
1.A
【详解】新疆1月份夜间的气温较低,平均约为零下15摄氏度,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由于体温计有一个缩口,所以体温计内的液体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体温计的示数在不甩的情况下是不会下降的,但是遇到更高的温度会上升,也就是说体温计显示的是它所接触到的最高温度,以此判断小明的体温可能等于36.5℃,也可能低于36.5℃,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A.将小瓶放入热水中,瓶内的水受热体积膨胀,玻璃管中水柱升高,故A错误;
B.温度计是利用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的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
C.玻璃管越细,水膨胀相同的体积时液体上升的高度越高,温度计越灵敏,故C错误;
D.瓶子应当尽量使用容易传热的材料,这样才能较快热传递,及时准确测量温度,故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温度计玻璃泡内液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同时,液柱不再发生变化;温度计表面干燥,温度计只与室内空气接触,所以温度计的示数就是室内空气的温度,因为吹风扇只是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但不能降低空气的温度,因室内温度为20℃,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恒定为20℃,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水和0℃的冰温度相同,所以它们的冷热程度是相同的。
故选B。
6.A
【详解】为了给海鲜降温,常在海鲜包装中放入冰袋,利用的是冰在熔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
故选A。
7.B
【详解】A.由于冰在常温下就可以熔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酒精灯加热,可以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故A错误;
B.乙装置将需要加热的物质放入试管中,并用水进行加热,这样可以使物质受热更加均匀,故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物质在BC段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故C错误;
D.由图丙可知,该物质在BC段温度保持不变,处于熔化过程,第2~33min,冰熔化的过程一共花的时间
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由图象可知,甲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晶体,乙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非晶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物质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第8分钟熔化结束,第6min时甲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第4min到第8min内,甲乙物质都吸收热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甲物质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第8分钟熔化结束,对应的熔化温度是48℃,熔点是48℃,乙物质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9.B
【详解】铁水进入水塘完成淬火的过程,是铁水凝固的过程,铁是晶体,有固定的凝固点,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温度逐渐降低,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A.根据熔化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熔点,所以冰是晶体,故A错误;
B.物质的熔点和形状无关,只要是冰,熔点就相同,选择碎冰是因为碎冰受热更均匀,故B错误;
C. 物质在t1~t2的时间内温度不变,但还在继续吸热,故C错误;
D. 图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越往下越大,因此是零下,示数是-3℃,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化过程放热,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将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感觉很凉爽,这主要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手背上的热量,属于酒精汽化过程吸热。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详解】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井内的水温比外界低,可以减小液体的温度、减少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慢水面空气的流速,从而减小水的蒸发,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详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5.B
【详解】A.加锅盖可减少热量损失,缩短火锅内汤卤达到沸点的时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搅拌汤卤会加快热量损失,会使锅内温度升温更慢,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汤卤沸腾后,揭开锅盖时水蒸气温度与沸水温度一致,并且接触人体时水蒸气液化还会放出热量,会将人烫伤,因此要注意避开水蒸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汤卤沸腾后,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改用小火加热,可节约能源,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A
【详解】玻璃上结雾,指的是玻璃上出现的小水珠,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为了避免水蒸气的液化,汽车的后挡风玻璃内部有电热丝,通电后,可以提高玻璃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高的玻璃,不能放热液化,所以能避免发生结雾现象,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A
【详解】A.如图甲,液态玻璃倒入模具后将会凝固,玻璃是非晶体,凝固过程玻璃温度不断降低,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图乙中,瓶中装入液氮,液氮的温度较低,瓶口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图丙,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图丁,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C
【详解】A.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①处应填气态,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②处应填吸热,如冰熔化成水,吸收热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变化过程放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雾和露的形成都是从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物态变化都是液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A
【详解】天气较冷时,戴近视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是气态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眼镜片上,当他进入温暖的房间后,镜片又变清晰,原理是镜片上液态的小水滴汽化成气态的水蒸气。
A.教室里的积水“消失”是液态的水汽化成气态的水蒸气,与“变清晰”原理相同,故A符合题意;
B.衣柜樟脑丸“变小”是固态升华成气态,与“变清晰”原理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西岭雪山树枝上的“雾凇”是气态水蒸气凝华成固态小冰晶,与“变清晰”原理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汽车尾气管冒“白气”是气态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与“变清晰”原理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B
【详解】A.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太阳光照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汽化成为水蒸气,故A错误;
B.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故B正确;
C.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寒冷的气流先发生液化,再发生凝固,形成冰雹,故C错误;
D.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雪花飘落大地,故D错误。
故选B。
21.B
【详解】干冰变小是因为发生了升华现象;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钢勺上流下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A
【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湖水结冰是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凝固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叶尖上形成的露珠,是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草叶上形成的白霜,是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A
【详解】A.在图甲中,煤油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滴入几滴红墨水后,煤油会变成红色,这样在透明的细吸管中,煤油柱的升降就更容易被观察到,故A正确;
B.图乙中,没有给出足够的信息表明在充分接触足够长的时间后页面a处应该标注50℃,故B错误;
C.图丙中,温度计是根据瓶内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测温物质是瓶内的空气,而不是水槽中的水,故C错误;
D.图丁中,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瓶内空气膨胀,压强增大,会把水槽中的水压入吸管中,h将下降,故D错误。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