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易错易混单选 强化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物态变化 易错易混单选 强化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态变化 易错易混单选 强化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为38℃,如果该体温计未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2.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自制温度计,他们用玻璃小瓶装满带颜色的水,在瓶口的橡皮塞上插进一根透明吸管,如图所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该温度计对温度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管越长越灵敏 B.吸管内径越大越灵敏
C.瓶子壁越厚越灵敏 D.瓶子容积越大越灵敏
3.下表中给出了一些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南极最低的温度(约为-88℃)
B.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实验时水的温度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西安的气温
D.可以使用乙醚制作体温计
4.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有以下步骤,其中正确的有(  )
①使用前观察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马上读出温度
③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④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⑤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 ⑥测量前不需要甩温度计,可直接进行测量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⑤
5.关于家庭常用水银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
C.使用前先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 D.使用前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
6.往水中加入盐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图甲是盐水凝固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图乙是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环境为标准大气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盐水从第5min开始凝固
B.盐水凝固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盐水冰的熔点是0℃
D.图乙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7.下列图像中属于晶体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的是(  )
A. B.
C. D.
8.糖画是一种传统手工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有熬糖、绘制糖画和冷却定型三个步骤。 以勺为笔,用糖作墨,糖汁成画。如图所示,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熔化 放热 B.凝固 放热 C.熔化 吸热 D.凝固 吸热
9.《哪吒2》进入2025年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影片中海水变成冰刺的过程是(  )
A.凝固 放热 B.熔化 吸热 C.液化 放热 D.升华 吸热
10.在探究不同物质熔化特点时,晓彤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特点,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8 49 51 52 54 56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A.石蜡是晶体
B.石蜡熔化时的温度是48℃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11.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除雾功能的浴室镜。按下除雾开关,会自动打开镜面内的加热装置,防止镜面生“雾”或进行除“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雾”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B.生“雾”是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C.除“雾”是汽化过程,需要放热
D.除“雾”是液化过程,需要吸热
12.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他往两个相同的玻璃杯里装满等温的水,给其中一个杯子盖上一块玻璃片(留有缝隙),然后将它们都放在窗台上,比较一天后杯中剩余水的多少。据此可知,该同学在研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
A.光照 B.水的温度
C.水的多少 D.水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3.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a、b 两组同学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装置中,烧杯口盖有带孔的硬纸板,主要作用是延长加热时间
B.实验中可以看到,沸腾只是液体内部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C.a、b 两次实验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的
D.a、b 两组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之比为 3:5
14.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固态氮 固态氧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熔点/℃ ﹣210 ﹣218 ﹣117 ﹣39
物质 液态氮 液态氧 液态酒精 液态水银
沸点/℃ ﹣196 ﹣183 78 357
A.在﹣190℃时氮是液态
B.将氮和氧放在﹣200℃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慢慢提高环境的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
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15.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白露纷如雨,林深落有声”————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6.如图所示是作为世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梵净山,有时候从梵净山红云金顶俯瞰,可以看到薄雾弥漫的壮丽景观。薄雾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以下哪种物态变化(  )
A.液化 B.升华 C.汽化 D.凝固
17.小力学习了热现象后对知识进行了整理,画出知识结构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处应填气态,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
B.②处应填吸热,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C.从①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变化过程放热
D.雾和露的形成是从①变成液态的物态变化
18.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是大自然中部分“水循环”示意图,水循环造就了雪山和湖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照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液化成为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C.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寒冷的气流凝固,形成冰雹
D.小水滴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形成降雪
19.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用电吹风(图甲)和用酒精灯加热碘锤(图乙)观察“固态碘升华”。电吹风的热风温度最高约为90℃,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500℃,碘的熔点为113.7℃。则(  )
A.加热时,甲中不会出现液态的碘 B.加热时,乙中不会出现液态的碘
C.碘升华后停止加热,甲中会出现液态的碘 D.碘升华后停止加热,乙中会出现液态的碘
20.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关于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夏天,在饮料中加冰块,因为冰块熔化放热降温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
C.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伤更厉害,因为水蒸气液化成同温度的水时吸收热量
D.吹电风扇会感到凉爽,是因为电扇扇风降低了室内温度
21.在科技节期间,同学们展示自制简易温度计。如图甲是甲组同学自制的简易温度计,在玻璃瓶内装满煤油,煤油里滴几滴红墨水,用打孔的橡皮塞封住瓶口后插入透明细吸管并密封完好。按摄氏温标的方法标注刻度,就制成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图丁是乙组同学设计的温度计:A为玻璃瓶,B为吸管,且穿过软木塞与A相连,装置不漏气,管下端插入水槽C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煤油里滴几滴红墨水主要是为了便于观察
B.图乙中,在充分接触足够长时间后液面a处应标注
C.图丁中,此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水槽的水
D.图丁中,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此温度计的h将上升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C D D C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D B C A C B A B
题号 21
答案 A
1.B
【详解】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弯管,使得体温计的示数只能自动上升,不能自动下降,若要使示数下降,必须用力甩。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若乙的体温等于或高于38℃,则显示正常的示数;若乙的体温低于38℃,则仍显示38℃。该体温计未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为38℃,故乙的体温可能是等于38℃或低于38℃。
故选B。
2.D
【详解】A.温度计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液体热胀冷缩时在吸管中引起的液面高度变化,而不是吸管的长度,故A错误;
B.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在液体体积变化相同的情况下,吸管内径越小,液柱上升或下降的高度越大,温度计越灵敏,反之,吸管内径越大,液柱高度变化越不明显,灵敏度越低,故B错误;
C.瓶子壁的厚度对瓶内液体的热传递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影响温度计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如果瓶子壁过厚,会使热量传递变慢,反而可能使温度计的反应更迟钝,故C错误;
D.瓶子容积越大,装的液体越多,在温度变化相同时,液体热胀冷缩的体积变化量就越大。由于吸管内径一定,液体体积变化越大,在吸管中引起的液柱高度变化就越明显,温度计也就越灵敏,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A.水银温度计的熔点为-39℃,凝固点也为-39℃,则水银温度计不能测量南极最低的温度(约为-88℃),故A错误;
B.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高于酒精的沸点,则不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实验时水的温度,故B错误;
C.酒精的熔点、凝固点低于西安的气温,沸点高于西安的气温,则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西安的气温,故C正确;
D.乙醚的沸点低于人体的温度,则不可以使用乙醚制作体温计,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①观察温度计包括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要估计所测液体的温度,两者结合选取合适的温度计,故①正确;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②错误;
③放置温度计时,要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故③正确;
④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壁,减小测量误差,故④错误;
⑤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后,温度计中的液柱会下降,所以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故⑤错误;
⑥温度计的液柱会自动回到玻璃泡中,所以测量前不需要甩温度计,可直接进行测量,最终会达到所测液体的温度,故⑥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③⑥,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不在体温度计的量程范围内,因此不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故A错误;
B.水银体温计的玻璃泡中装的是液态水银,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工作的,故B错误;
C.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会损坏体温计,故C错误;
D.使用前由于体温计存在一个特殊的弯管,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将体温计向下甩几下,让直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ABC.由图甲可知,图像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可见盐是晶体;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在此过程中盐水放出热量,温度不变;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的温度相同,因此熔点也是-2℃,故ABC错误;
D.因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则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因此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故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晶体在熔化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完全熔化后,在液体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物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可能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C符合题意;
D.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可能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中,糖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放热。
故选B。
9.A
【详解】海水是液态,冰刺是固态,所以海水变成冰刺的过程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
故选 A。
10.D
【详解】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持续上升。由表格数据可知,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石蜡是非晶体,故A错误;
B.石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B错误;
C.海波是晶体,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所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故C错误;
D.由表格可知,海波的熔点是48℃,42℃低于海波的熔点,此时海波还没有开始熔化,所以状态是固态,故D正确。
答案D。
11.B
【详解】AB.镜子上结雾,指的是镜子上出现的小水珠,它是由浴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使镜面模糊不清,液化过程放出热量,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CD.除雾过程中镜上的水滴吸收热量蒸发,是汽化现象,吸收热量,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2.D
【详解】往两个相同的玻璃杯里装满等温的水,给其中一个杯子盖上一块玻璃片,然后将它们都放在窗台上,光照、水的温度、水的多少都是一样的,盖上玻璃片的杯子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较慢,所以该同学在研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水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详解】A.烧杯口盖有带孔的硬纸板,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而不是延长加热时间,故A错误;
B.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故B错误;
C.实验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而不是做功,故C错误;
D.在相同热源下,加热时间相同则吸收热量相同。从图乙可以看出a组同学加热6min,水温从88℃升高到98℃;b组同学加热8min,水温从90℃升高到98℃;根据有
故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A.氮的熔点是﹣210℃,沸点是﹣196℃,﹣190℃高于氮的沸点,所以是气体,故A错误;
B.氮的沸点是﹣196℃,氧的沸点是是﹣183℃,随着升温,氮会先沸腾,变成气体分离出来,剩下液态的氧,故B正确;
C.酒精的沸点是78℃,水的沸点是100℃,高于酒精的沸点,水在沸腾时,酒精会变成气体,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
D.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并沸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5.C
【详解】A.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的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A错误;
B.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正确;
D.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的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D错误。
故选C。
16.A
【详解】A.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变成的小水滴,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所以该现象属于液化,故A符合题意;
B.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而薄雾是液态的小水滴,不是升华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薄雾是液态,并非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薄雾是液态小水滴,不是凝固产生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C
【详解】A.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①处应填气态,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②处应填吸热,如冰熔化成水,吸收热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变化过程放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雾和露的形成都是从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物态变化都是液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B
【详解】A.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太阳光照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汽化成为水蒸气,故A错误;
B.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故B正确;
C.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寒冷的气流先发生液化,再发生凝固,形成冰雹,故C错误;
D.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雪花飘落大地,故D错误。
故选B。
19.A
【详解】A.电吹风的热风温度最高约为90℃,碘的熔点为113.7℃,用电吹风加热碘锤,碘不会熔化,所以甲中不会出现液态的碘,故A符合题意;
B.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500℃,碘的熔点为113.7℃。碘会熔化,会出现液态的碘,故B不符合题意;
C.碘升华后停止加热,甲中凝华成固态碘,不会出现液态的碘,故C不符合题意;
D.碘升华后停止加热,乙中会出现固态的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B
【详解】A.夏天饮料中加冰块利用了冰块熔化吸热,故A错误;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后,酒精蒸发吸热,所以皮肤会感到凉爽,故B正确;
C.被水蒸气烫伤比被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水时要放热,故C错误;
D.吹电风扇会感到凉爽,是因为电扇扇风加快了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D错误。
故选 B。
21.A
【详解】A.在图甲中,煤油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滴入几滴红墨水后,煤油会变成红色,这样在透明的细吸管中,煤油柱的升降就更容易被观察到,故A正确;
B.图乙中,没有给出足够的信息表明在充分接触足够长的时间后页面a处应该标注50℃,故B错误;
C.图丙中,温度计是根据瓶内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测温物质是瓶内的空气,而不是水槽中的水,故C错误;
D.图丁中,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瓶内空气膨胀,压强增大,会把水槽中的水压入吸管中,h将下降,故D错误。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