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章末能力提升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章末能力提升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章末能力提升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石家庄一月份的平均气温
2.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3.下表列出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水银 金 铜 钢 纯铁 钨
熔点℃ -38.8 1064 1083 1515 1535 3410
沸点℃ 357 2500 2360 2750 5900
A.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B.电灯泡里的灯丝通常是钨丝制成的,因为钨的沸点高
C.在-40℃时,水银温度计已不能使用
D.表中所列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4.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运用物理知识。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说错误的是(  )
A.自制简易冰箱利用蒸发吸热来保存食物
B.把鱼埋在冰粒中利用了冰温度较低且熔化吸热来保鲜鱼
C.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吸热来保存蔬菜
D.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管引水,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5.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下列关于简易冰箱制冷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纱布有较好的吸水性,可以增大水的蒸发面积
②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③水蒸发时吸热,可以使食物的温度较低
④提高水的温度,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的现象
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的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D.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这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7.摄氏温度计与华氏温度计都是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而华氏温度的规定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2°F(°F,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212°F,将32~212°F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F,现有一只华氏温度计度数为59°F,请问它等于多少摄氏度(  )
A.25℃ B.38℃ C.15℃ D.59℃
8.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需要吸热
B.试管中的冰熔化过程用时9分钟
C.第6分钟试管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D.第8分钟烧杯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二、多选题
9.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10.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冰,丙是水蒸气
B.由甲到丙的过程是凝固,需要放热
C.由乙到甲的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人工降雨时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丙到乙过程相同
三、填空题
11.今年我县遭遇长时间干旱,大量农作物缺水,因此在洋湖、高山等地实施人工降雨缓解旱情。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使用高射炮将干冰送入云层,干冰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2.如图所示是对甲和乙加热时的温度T与时间t图像,则甲、乙 (选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同种物质。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丙是非晶体,如果丙物质是沥青、萘两种物质之中的一种,你认为丙是 。
13.在测量水温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做法如图甲所示.该做法存在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温度 .

14.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
15.在海韵城的谜海新派海鲜餐厅中,为了保证海鲜的新鲜,会在餐盘中间放置一个装满干冰的杯子,在海鲜餐盘上有大量的白雾,因为干冰 成气态(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收”或“放出”)了大量的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
16.“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 成9℃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皮肤上一直没有湿黏的感觉,可以使人感到凉爽。凝胶消失的过程属于 现象(前两空填相应的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需要的吸放热情况与 过程是一致的(选填“冰雪消融”或“白气的形成”)。
四、实验题
17.星期天,小梦和爸爸一起回家看望奶奶,发现同样的裤子在太阳下干得快,如图甲所示。小梦想知道蒸发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她进行了如下探究:
小梦将一支水银温度计竖起悬挂在室外,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滴酒精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蘸上酒精,同时向玻璃泡吹风,其示数如图丁所示。
(1)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
(2)小梦同学记录了各种情况下温度计示数,其中乙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
(3)比较图乙和图丙中温度计的示数,说明 ;
(4)比较图丙和图丁中温度计的示数,说明 。
18.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51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更合理的方案是 (选填“甲”或“乙”);这可以保证碘的温度没有达到 就看到了碘蒸气;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玻璃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水面上看到的白气会 (选填“上升”或“下沉”)。
19.某物理实验小组用图A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两个错误之处: ; 。
(2)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顺序是 。
①温度计 ②陶土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3)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 。
(4)温度计刚放入热水时,表面变得模糊不清,看不清示数,这是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温度计表面 (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
(5)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B所示,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6)图C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初温相同的水进行实验时,绘制的沸腾图像,此时水的沸点是 ℃,实验中他们所用的水 (选填“一样多”或“不一样多”),所以水温升高快慢不同。实验即将结束,细心的李利同学发现:移开酒精灯,水马上停止沸腾。这说明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 ,但温度 。
20.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明同学探究了冰的熔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小试管、烧杯、搅拌器、温度计、表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实验装置应选用图甲中的 。在安装器材时,最后安装的是 (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 ℃;判断冰开始熔化的依据是 ;
【分析与论证】
(3)如图丙所示,该物质加热到第4min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6min时的内能(整个过程不考虑能量和质量的损失);
(4)实验中使用碎冰而不使用大块冰的理由是 。
五、计算题
21.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它表示的温度是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热力学温标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73.15K,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373.15K。将273.15~373.15K等分10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1K。
(1)请推导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式。
(2)0K是热力学温度中的绝对零度,该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22.高新一中某分校初中物理科技小组发现一支完好的温度计示数已经不准确,在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放入沸水中示数则为105℃。求:
(1)此时这支温度计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
(2)若测一个物体温度,温度计的示数为17℃,其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如果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60℃,则显示温度为多少?
六、综合题
23.
(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仿照示例,指出短文(或图片)中包含的任意两种物态变化(示例除外),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示例】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汽化吸热。
① ;② 。
(2)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C C D C D ABC BCD
1.B
【详解】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大约是37℃,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大约在18~25℃,故B符合题意;
C.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C不符合题意;
D.石家庄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大约在-7℃~3℃,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造雪机在工作时,将液态的水以小水滴的形式喷出形成“白雾”,这些小水滴由液态的“白雾”变成固态“白雪”的过程叫凝固,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C
【详解】A.由表格数据知,钢水的温度在1515℃~2670℃之间,金的熔点是1064℃,金放在钢水中,金能达到熔点,能在钢水中吸收热量,金会熔化,故A错误;
B.灯泡的灯丝通常是用钨制成的,因为钨的熔点高,故B错误;
C.水银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水银的熔点是-39℃,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40℃时,水银已经变成固体,不能工作,故C正确;
D.水银温度计属于液体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水银的沸点是357℃,高于357℃时水银变成了气态,水银温度计只能测量熔点和沸点之间的温度,表中各金属沸点都高于水银的沸点,所以水银温度计不能测量,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自制简易冰箱是通过水的蒸发吸热来保持食物处于低温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把鱼埋在冰粒中,一是利用了冰温度较低的特点,二是冰熔化会吸热,从而保持鱼新鲜,故B不符合题意;
C.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来保存蔬菜的,故C符合题意;
D.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井内的水温比外界低,可以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少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慢水面空气的流速,从而减少水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①②③液体蒸发的速率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速有关,且蒸发需要吸热,所以纱布吸水,可以增大水的蒸发面积;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加快水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可以使食物的温度降低,故①②③正确;
④提高水的温度虽然可以加快水的蒸发,但也提高了饭菜的温度,饭菜容易变质,故④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是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热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水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根据题意摄氏温度的0℃对应华氏温度的32°F,摄氏温度的100℃对应华氏温度的212°F,32~212°F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F。现在华氏温度计度数是59°F,有
59°F-32°F=27°F
这样可以认为在32°F上还有27个华氏温度单位,也可认为0℃ 上有27个华氏温度单位。100℃除以180得出每一华氏温度单位是多少摄氏温度
然后
故选C。
8.D
【详解】A.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冰是晶体,故A错误;
B.因为烧杯中的冰熔化后试管中的冰才开始从烧杯中吸收热量而开始熔化,图乙可知虚线是试管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线是烧杯中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烧杯中的冰从第5 min开始熔化,到第10 min完全熔化,当烧杯中的冰熔化完时,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第14 min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历时14 min-10 min= 4 min,故B错误;
C.第6 min试管中的冰还没有开始熔化,因此处于固态,故C错误;
D.因为从第5 min到第10 min是烧杯中的冰熔化时间,因此第8 min时烧杯中的冰处于固液共存态,故D正确。
故选D。
9.ABC
【详解】A.用电吹风吹头发,加快了头发表面的空气流动,同时提高了温度,加快了蒸发,故A符合题意;
B.用扫帚把积水摊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故B符合题意;
C.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提高了粮食的温度,加快了蒸发,故C符合题意;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减慢了空气流动,同时降低了温度,减慢了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0.BCD
【详解】A.由图可知,甲是水,水吸热汽化变为乙,所以乙是水蒸气,丙是冰,故A错误;
B.由甲到丙的过程是水变成冰,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B正确;
C.由乙到甲的过程是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
D.人工降雨时干冰发生升华现象,丙到乙是升华现象,物态变化与丙到乙过程相同,故D正确。
故选BCD。
11. 升华 凝华 液化
【详解】[1][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滴,当小水滴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降雨。
12. 是 熔点 沥青
【详解】[1][2][3]由图可以看出,甲、乙具有相同的熔点,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甲、乙为同种物质。沥青属于非晶体,萘属于晶体,由此可以判断丙为沥青。
13. 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 22℃
【详解】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由图甲知道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未完全浸没到被测液体中;
由乙图知道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上示数越大,即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上,所以图甲中水的温度是22℃.
14. A 80
【详解】A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A是晶体,它的熔点是80℃.
15. 升华 吸收 液化
【详解】[1][2][3]为了保证海鲜的新鲜,会在餐盘中间放置一个装满干冰的杯子,在海鲜餐盘上有大量的白雾,因为干冰在常温常压下,容易直接升华成气态,升华过程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16. 凝固 升华 冰雪消融
【详解】[1]“冰火花”喷在人的皮肤上,迅速凝成9℃的固态凝胶,由液态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2]固态凝胶几秒钟后消失不见了,皮肤上一直没有湿黏的感觉,说明该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3]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所以,凝胶消失的过程与冰雪消融过程的吸放热情况是相同的。
17. 液体热胀冷缩 32 酒精蒸发吸收热量 液面上的空气流动快蒸发快
【详解】(1)[1]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2]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示数为32℃。
(3)[3]比较图乙和图丙中温度计的示数,图丙中温度计的示数较低,说明酒精蒸发吸收热量。
(4)[4]比较图丙和图丁中温度计的示数,图丁中温度计的示数较低,说明液面上的空气流动快蒸发快。
18. 乙 熔点 升华 下沉
【详解】(1)[1][2]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方案乙,因为热水的温度不会超过碘的熔点,可以防止碘发生熔化现象,保证碘的温度没有达到熔点就看到了碘蒸气,避免碘因熔化对实验产生影响。
(2)[3][4]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干冰发生升华现象,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水中大量的气泡是干冰升华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由于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水面上看到的白气会下沉。
19.(1)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相平
(2)④②③①
(3)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
(4)液化
(5)甲
(6) 98 不一样多 吸热 保持不变
【详解】(1)[1][2]从图甲可以看出,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相平。
(2)应先放好酒精灯,再确定陶土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故接着应放置装水的烧杯,最后安装温度计,顺序为④②③①。
(3)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4)热的水蒸气遇温度较低的温度计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上。
(5)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所以甲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6)[1][2][3][4]由图C知水的沸点是98℃,两个实验小组所用水的温度升高快慢不同,是因为所用的水不一样多;移开酒精灯,水马上停止沸腾,这说明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0. C 温度计 -8 出现液态水 小于 更易受热均匀
【详解】(1)[1]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是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冰块受热均匀,而且碎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所以温度计应该放入装有碎冰的试管中,不能接触试管的底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酒精灯的高度和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位置,最后安装的是温度计。
(2)[3]如图乙所示,分度值是,此时温度是在零下,液柱上表面对准了下面第个小格处,读作。
[4]实验过程中,只要观察到试管中开始出现液态水,就说明固态的冰开始熔化。
【分析与论证】(3)[5]该物质从加热到,该过程在持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所以该物质加热到第时的内能小于第时的内能。
(4)[6]在实验中使用碎冰,加热时碎冰更容易均匀受热。
21.(1)
(2)
【详解】(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73.15K,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373.15K,故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
(2)0K是热力学温度中的绝对零度,该温度
摄氏温度。
22.(1);(2)20℃;(3)61℃
【详解】解:(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是100℃,这只不准温度计对应的格数为
n=105-(-5)=110
所以该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为
(2)教室内温度对应的实际格数为
n1=17+5=22
故其实际温度为
(3)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60℃,则显示温度为
则显示的温度为61℃。
答:(1)这支温度计每格代表0.9℃;
(2)温度计的示数为17℃,其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20℃;
(3)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60℃,则显示温度为61℃。
23.(1) 见解析 见解析
(2)见解析
【详解】(1)[1]水蒸气凝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这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2]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2)在太阳能海水淡化器中,海水吸收太阳能汽化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塑料罩液化成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