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实验题 强化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实验题 强化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电流和电路 实验题 强化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1.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移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可以判断该物体 电(选填“带”、“不带”或“不知道带不带”)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吸管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运动,则:吸管带的是 电,餐巾纸带的是 电(选填“正”或“负”)。
(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 失去了电子, 得到了电子。
2.小强同学做“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的电路如图所示,请你帮助他完善下列实验操作。
(1)电流表应与待测的那部分电路 (选填“串联”或“并联”);
(2)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反向偏转,他应该立即 (选填“断开开关”或“更换电流表”)。然后改变连线方式,使电流从电流表的 接线柱流入(选填“正”或“负”);
(3)测出A、B、C三处电流大小后,他应该 (选填“改变开关的位置”或“更换规格不同的灯泡”),多次实验得出结论。
3.小刚和小强在组成串并联电路的实验中。
(1)在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是 (选填“断开”或“闭合”)的;
(2)小刚连接了如图所示电路,如果合上开关,两个灯泡都将 (选填“不会发光”或“会被烧坏”),出现 (选填“开路”或“短路”)现象;
(3)小刚想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连接。小强认为只需拆除 (填“a”、“b”、“c”、“d”、“e”)这一根导线,就能成为两灯串联的正确电路。
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通过两灯泡的电流.
(1)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他忘了 .
(2)闭合开关,发现L1亮,而L2不亮.小明认为L2不亮的原因是L2短路,你认为他的判断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若要测量通过L1、L2两灯的电流之和,且只允许变动一根导线的一个端点接线位置,应将导线 (选填“a”、“b”或“c”)的一端改接在电流表的 (选填“3”“0.6”或“负”)接线柱上.
5.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电流表应先用 量程试触:
(2)闭合开关后,小明组的同学们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造成错误的原因是 ;小明组的同学们发现电流表指针迅速向右偏转过最大量程.造成错误的原因是 。
(3)若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则电流表测的是灯 的电流.合上开关后,如果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该灯的电流是 mA:
(4)若闭合开关后,两灯均发光,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原因可能是 。
A、电流表内部断路  B、开关处接触不良   C、电流表被短路
6.为了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小星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图乙实物图中,电流表测量图甲中 (填“A”、“B”或“C”)处电流;
(2)在测量电流的过程中,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出现了如图丙所示的情况,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3)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测量C处电流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
(4)小星接着测量A、B两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中,如表所示。他便得出结论:在并联电路中, (用文字描述);同组的小王认为实验次数太少,应该更换 (填“不同”或“相同”)规格的小灯泡重复多次实验,同时,小王指出表格设计不规范,存在问题为 。
A点的电流 B点的电流 C点的电流
测量结果 0.66 0.42
7.【探究名称】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问题】某实验小组通过实验发现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大小相等,他们想,并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大小是否也相等呢?于是实验小组积极讨论后,决定测量如图甲所示的A、B、C、D、E、F共6处的电流大小,以探究并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大小关系。
【证据】
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充完整,使电流表准确测量B处的电流。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时,为了保证电路元件的安全,开关必须处于 状态。
保持电源电压不变,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收集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对象
测量次序 1
2
3
该表格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解释】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初步结论:
在并联电路中,同一支路各处的电流大小 ,干路中各处的电流大小 。均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干路与支路的电流大小关系是:干路中的电流 各支路电流之和。
【交流】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过程中一直没有更换规格的灯泡是 选填“”或“。
8.如图甲是小柯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
(1)连接电路前,小柯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2)小柯连接电路后进行检查,发现闭合开关后,两灯泡都亮,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确定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现有如下两种方法:
方法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法1 把其中一灯泡从灯座中取下 若另一灯熄灭 两灯一定是串联
方法2 把其中一根导线断开 若两灯都熄灭 两灯一定是串联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法1可行,方法2不可行
B.方法1不可行,方法2可行
C.两种方法都可行
D.两种方法都不可行
(3)小柯用电流表分别测量了A、B、C三处的电流,发现这三处的电流都相等。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他下一步应该做的是 。
9.小刚和小强在组成串并联电路的实验中。
(1)在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是 (选填“断开”或“闭合”)的;
(2)小刚连接了如图所示电路,如果合上开关,两个灯泡都将 (选填“不会发光”或“会被烧坏”),出现 (选填“开路”或“短路”)现象;
(3)小刚想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连接。小强认为只需拆除 这一根导线,就能成为两灯 (选填“串联”或“并联”)的正确电路;
(4)小强认为,在小刚连接的电路中,如果将某根导线的一端移接到另一位置,电路就能成为两灯并联的正确电路了。请在图中要移接的导线上打上“”号,并用虚线画出改动后的导线;
(5)小刚连接了一个由两个灯泡组成的电路,闭合开关两灯都亮,则两灯的连接方式 。

10.如表是几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来自西尔斯资料 石棉 玻璃 云母 羊毛 毛皮 铅 绢 纸 木棉 蜡
来自蒙科马利资料 羊毛 尼龙 粘胶丝 木棉 酸碱盐 炳烯树脂 聚乙烯醇 ﹣﹣﹣﹣ ﹣﹣﹣﹣ ﹣﹣﹣﹣
(1)物理学中把与丝绸摩擦过的 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与毛皮摩擦过的 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玻璃带 电;
(3)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纸 ;(选填“强”或“弱”)
(4)由表中 判断毛皮和尼龙摩擦后两者带电情况;(选填“能”或“不能”)
(5)A、B、C、D是四个带电小球,将它们用细线吊起来后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已知B球带负电,则A球带 电,C球带 电,D球带 电。
参考答案
1. 不知道带不带 负 正 餐巾纸 吸管
【详解】(1)[1]带电体除了吸引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外,还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所以不能判定物体是否带电。
(2)[2][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放在用纸巾摩擦过的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被吸引,则吸管带负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转移,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会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故餐巾纸带正电。
(3)[4][5]物体失去电子会带正电,物体得到电子会带负电。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餐巾纸因失去电子而带上正电,吸管因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
2.(1)串联
(2) 断开开关 正
(3)更换规格不同的灯泡
【详解】(1)由于电流表电阻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相当于一根导线,所以要与被测对象串联,故电流表要与待测的那部分电路串联。
(2)[1][2]有电流通过电流表,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是因为正负接线柱接反,为保护电路,应立即断开开关。然后改变连线方式,让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保证指针正向偏转。
(3)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测出一组数据后,应更换规格不同的灯泡,多次实验。
3. 断开 不会发光 短路 c
【详解】(1)[1]连接电路时,为了保护电路,开关需要断开。
(2)[2][3]如图所示,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开关、导线b、c、e回到负极,不经过两个灯泡,故两个灯泡不发光;如图所示,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从正极出发回到负极,会造成短路。
(3)[4]导线c两个小灯泡短路,故将导线c拆除后,两个灯泡串联接入电路。
4. 断开开关 错误 a 0.6
【详解】(1)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他忘了断开开关;
(2)由图知,两盏灯并联;已知闭合开关后,L1亮,而L2不亮,不亮的L2灯一定不是短路,若L2短路,两个灯泡会同时短路,都不发光,所以故障为灯泡L2断路,故他的判断错误;
(3)要使电流表测量通过L1、L2两灯的电流之和,应该将电流表接在干路上,正确的接法是:根据电流的流向,把a导线的一端改接到电流表的“0.6”接线柱上,如下图所示:
5. 断开 0~3A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电流表所选量程过小 L2 460 C
【详解】(1)[1]连接电路时,为了保护电路开关应断开。
[2]电流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选择时选用较大的量程进行试触。
(2)[3]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说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4]电流表指针迅速向右偏转过最大量程,说明电流表选择的量程太小,应接0~3A量程。
(3)[5]由图甲知,电流表与灯泡L2串联,所以测量通过L2的电流。
[6]由图乙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6A,即为460mA。
(4)[7]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灯泡都发光,则不可能是电路断路,则是由于电流表短路而造成的,故C正确。
故选C。
6.(1)A
(2)电流表没有调零
(3)0.24
(4) 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不同 电流没有单位
【详解】(1)电流表与待测电路串联,图乙实物图中,电流表接在干路上,测量图甲中A处电流。
(2)电流表使用前要调零,在测量电流的过程中,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出现了如图丙所示的情况,指针反向偏转,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电流表没有调零。
(3)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测量C处电流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分度值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
(4)[1][2][3]小星接着测量A、B两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中,如表所示。他便得出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由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为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应该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实验,同时,小王指出表格设计不规范,存在的问题为电流没有单位。
7. 断开 实验表格中没有单位 相等 相等 等于
【详解】[1]要使电流表准确测量B处的电流,应将电流表与灯泡串联,故连接L2右端接线柱与电流表小量程的“+”接线柱,如下图所示: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时,为了保证电路元件的安全,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以防止有短路发生而烧坏电流表。
[3]观察分析实验记录表格中的各物理量可知,电流没有带单位,这是表格设计的不足之处。
[4][5]由表中数据可知,,,说明同一支路各处的电流大小相等;,说明干路中各处的电流大小相等。
[6]由表中数据可知,
说明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7]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由表中数据可知,3次实验中通过灯泡的电流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在实验过程中灯泡一直没有更换。
8.(1)电流表没有调零
(2)A
(3)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
【详解】(1)连接电路前,小柯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此时电流表的指针并没有指向零刻度线处,原因是电流表没有调零。
(2)方法1是可行的,根据并联电路,两个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串联电路两个用电器相互影响;而方法2是不可行的,若两个灯泡并联,拆掉了干路的导线,两个灯泡都熄灭,故无法通过两个灯泡都熄灭,推测出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电流表分别测量了A、B、C三处的电流,仅仅做了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下一步应该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9. 断开 不会发光 短路 c 串联 见详解 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
【详解】(1)[1]连接电路时,为了保护电路,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
(2)[2][3]根据电路图可知,电源两极直接将导线连接起来,形成了电源短路,因此灯泡都不发光。
(3)[4][5]根据电路图可知,拆除c这一根导线,电流从电源正极依次经过两个灯泡回到电源负极,因此两灯串联连接。
(4)[6]使两灯成为并联的电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开关分别流入两个灯泡、然后汇合流入电流表,最后回电源的负极;①b导线拆除D,改接至C(或E)如图所示:

②e导线拆除F,改接至C(或E)如图所示:

(5)[7]因为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并联电路中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所以由两个灯泡组成的电路,闭合开关两灯都亮,则两灯的连接方式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
10. 玻璃棒 橡胶棒 负 弱 不能 负 正 正
【详解】(1)[1][2]物理学中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3]因为表格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所以石棉和玻璃摩擦后,石棉带正电,玻璃带负电。
(3)[4]按照题意,可知所给出的材料中次序越后的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越强。羊毛与纸摩擦后,羊毛带正电,所以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弱。
(4)[5]由西尔斯资料可知,毛皮对电子的束缚能量比羊毛强,由蒙科马利资料可知,尼龙对电子的束缚能量比羊毛强,故不能判断毛皮和尼龙摩擦后两者带电情况。
(5)[6][7][8]已知B球带负电,由图可知:A排斥B,说明B与A带同种电荷,即A带负电;B吸引C,说明B与C带异种电荷,即C带正电;C排斥D,说明C与D带同种电荷,即D带正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