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 阶段能力综合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二章 阶段能力综合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章 阶段能力综合试题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测量长度通常以人的身体为标准,如“舒肘为寻”指的是成年人伸展两臂的长度为“一寻”。你认为“一寻”的长度约是(  )
A.1.7mm B.1.7cm
C.1.7dm D.1.7m
2.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是(  )
A.秋天树叶纷纷落下 B.煮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炒菜时满屋闻到菜香味
3.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船 B.山 C.河岸 D.岸边树木
4.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
5.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两车相距约20米
B.甲车做速度大小为10m/s的匀速运动
C.出发后甲车始终在乙车后面
D.通过60米路程,两车相差2秒
6.下列对常见现象的能量转化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摩擦生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太阳能发电——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电风扇工作——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蓄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7.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D.“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8.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发射成功。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时无法面对面交谈,其原因是( )
A.太空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太小
B.太空中航天员的声带不能发声
C.太空中航天员发出声音的音调太低
D.太空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根据下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狗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蝙蝠可以获取地震时的次声波信息
D.频率为10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10.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
A.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
二、填空题
11.2024年10月30日,搭载包括曹县籍航天员宋令东在内的3名宇航员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如图)。对接成功之前3名宇航员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对接成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相对于 是静止的。
12.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甲和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用乙刻度尺测量物体时长度为 cm。图2中秒表的读数为 s。
13.近年来,阴霾天气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阴霾天气时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细颗粒物,称为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2.5 (选填“cm”、“mm”“,“μm”、“nm”);小强的身高是1.722m,测量他身高时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
14.结着中国古人智慧的双耳鱼洗盆如图所示。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同时盆内水花四溅。“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 。在“鱼洗”发出的喻喻声是靠 传播的。
15.在自制乐器的活动中,小芝自制了一个小型古筝。老师用软件收集到了她演奏时乐音的波形图,响度最大的是图甲中的 ;小诚自制了水杯琴,在相同的试管中装入不同的水如图乙所示。他向试管中吹气,其中 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均选填“A”、“B”或“C”)。
16.一列车长60m,以54km/h的速度通过长为600m的山洞,则列车从车头进洞到车尾出洞经过的时间是 s,列车全长在山洞中的时间是 s。
三、作图题
17.根据图甲中物体运动的s﹣t图像,请在图乙中画出相对应的v﹣t图像。
四、实验题
18.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应该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这么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 。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AC段时间,则BC段的平均速度 m/s。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
19.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悬吊的乒乓球慢慢移近并接触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不断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我们如果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此时将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将乒乓球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如果把图乙实验移到月球上进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乒乓球 (选填“会”或“不会”)弹起,说明真空 传声(选填“能”或“不能”);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0.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频率与管的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三根金属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 1.50 2131
2 30 2.00 1284
3 50 2.50 656
(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金属管,金属管发出声音的 将不同;由表中数据可知,三根金属管中发声音调最低的是 (填编号)号管;这三根金属管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2)若让你选择器材探究金属管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长度和直径的关系,至少需要再增加一根金属管。若增加的这根金属管的直径为2.00cm,长度应为 cm或 cm。
五、计算题
21.一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后,司机刚好听到笛声的回声,(当时气温:15℃)
(1)求:声音传播路程是多少?
(2)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22.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下表是从西安北站开往北京西的G652次高铁列车运行时刻表,问:
站名 西安北 郑州东 石家庄 北京西
G652 到站时间 - 09:52 11:20 12:52
发车时间 07:52 09:55 11:22 -
里程 - 524 936 1216
(1)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2)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和石家庄到北京西哪一段运行得快?
(3)次高铁列车车身长200m,在行驶途中以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000m的隧道,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
六、综合题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
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
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超声波传播中遇到障碍物时 (填“会”或“不会”)有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可以让超声波透过屏幕进行指纹识别,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的特点。
(3)SenseID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特性。
(4)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 。
A.蝙蝠 B.蜘蛛 C.青蛙 D.猫
(5)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若6s后收到回声信号,则海底深度为 m;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用超声波技术测量月球表面物体间距离,理由是 。
(6)放大手指局部,表面是凸凹不平的。下面是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ms、0.36ms、0.30ms、0.36ms、0.26ms,根据时间,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指纹的大致形状,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 (选填“图一”、“图二”、“图三”或“图四”)。(1ms=10﹣3s)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D B A D D B A
1.D
【详解】成年人伸展两臂的长度与身高相近,现代成年人身高一般在 1.5 米至 1.9 米之间,结合选项,“一寻”的长度约为 1.7 米,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作为机械运动,而分子的运动是用肉眼看不到的。
ABC.秋天树叶纷纷落下、煮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扫地时尘土飞扬,属于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机械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
D.炒菜时,满屋闻到菜香味,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
【详解】A、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A符合题意;
B、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B不符合题意;
C、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山与岸边的树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D
【详解】前20分钟内的路程
s1=v1t1=30km/h×h=10km,
后40分钟内的路程
s2=v2t2=60km/h×h=40km,
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v==50km/h,
故选D。
5.B
【详解】ABC.根据图像信息可知,甲乙两车均做匀速运动,行驶路程80m,甲乙两车分别用时8s和12s,分别求出两车速度,
出发后甲车始终在乙车前面;时,两车相距约
故AC错误,B正确;
D.通过60米路程,两车相差时间为,故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而不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风扇工作时,电动机通过电流做功,将输入的电能转化为电风扇叶片转动的机械能,从而产生风,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蓄电池充电时,是将外部提供的电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蓄电池内部的化学能储存起来,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A.“鱼洗”发出的声音靠盆中水和空气传入人耳,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鱼洗”发出嗡嗡声是由盆和水共同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变,不能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众多“鱼洗”声汇集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鱼洗”的振动使得“水花四溅”,这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等有关,在太空中因为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而不是传播速度大小的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
B.太空中宇航员的声带是可以发声的,声带振动就能产生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
C.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与在太空中能否交谈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是真空环境,没有传声的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无法面对面交谈,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A.由图可知,蝙蝠的发声范围为10000-120000Hz,不能发出400Hz的声音,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狗发声范围为452-1800Hz,而人的听力范围为20-20000Hz,所以人可以听到狗发出的声音,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蝙蝠的听力范围为1000-120000Hz,而地震属于<20Hz的次声,所以蝙蝠不能获取地震时的声音,故C错误;
D.人的听力范围为20-20000Hz,所以10Hz的声音人是不可能听到的,故D错误。
10.A
【详解】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1s振动约5到6次),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较高(1s振动300到400次),发出的声音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故选A。
11. 运动 “天和”核心舱
【详解】[1][2]对接成功之前3名宇航员相对于“天和”核心舱距离不断接近,与核心舱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对接成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组成一个整体,相对位置不变,故“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12. 0.5cm 2.80 100.3
【详解】[1]分度值是刻度尺两个相邻刻度之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5cm=5mm。
[2]如图1所示,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则物体的长度为2.80cm。
[3]如图2所示,小表盘的读数为1min,指针在1~2min,已过中线,所以大表盘读数为40.3s。机械秒表的读数为1min40.3s,合100.3s。
13. μm cm
【详解】[1]阴霾天气时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细颗粒物,称为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2.5μm。
[2]小强的身高是1.722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对应的长度单位是c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14. 振动 空气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鱼洗”发出的嗡嗡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15. B A
【详解】[1]从图甲可以看出,A振幅最小,B振幅最大,故响度最大的是图B。
[2]当用嘴向图乙所示的试管中吹气时,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会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故音调最高的是A。
16. 44 36
【详解】[1]列车从车头进洞到车尾出洞的路程为山洞长与列车长的和,即
经过的时间为
[2]列车全长在山洞中的路程为山洞长与列车长的差,即
全长在山洞的时间为
17.
【详解】根据图甲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速度为
在图乙中,过v=4m/s的点做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下图所示:
18.(1)
(2) 减小 时间
(3)0.5
(4)错误
【详解】(1)本实验通过测量物体运动路程与运动时间之比,来间接测量平均速度,所以实验原理是。
(2)[1][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少,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适当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为
由图可知,BC段的距离,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
(4)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该做法是错误的。
19.(1) 振动 振幅
(2) 不会 不能
(3)转换法
【详解】(1)[1]将细线悬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音叉振动的同时发声,该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会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更大,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2)[1][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将乒乓球弹起,说明是右边音叉的振动引起了左边音叉的振动,而它们之间的介质是空气,所以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月球是真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如果在月球上进行图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乒乓球不会弹起,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两次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乒乓球的振动而得知音叉的振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20.(1) 响度 3 相同
(2) 20 50
【详解】(1)[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金属管时,金属管振动的幅度不同。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因此,金属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编号为3的金属管发声频率最低,则发声音调最低的是3号管。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主要取决于空气的温度、密度等条件,与声源的频率无关。因此,这三根金属管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
(2)[1][2]为了探究频率与长度和直径的关系,需要控制变量。若增加一根直径为2.00cm的金属管,与编号2的直径相同。为了探究与长度的关系,应选择与编号2长度不同、且与编号1或3的长度相同的金属管,即可以选择长度为20 cm或50 cm。这样既能保证直径相同而长度不同,也能保证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能够同时探究频率与长度和直径的关系。
21.(1)1700m
(2)20m/s
【详解】(1)声音传播路程
(2)当气温为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声音传播的时间
汽车行驶100m的时间与声音传播的时间相同,,汽车行驶的速度
22.(1)
(2)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的速度快
(3)40s
【详解】(1)列车全程的运行时间为
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的时间为
路程为
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的速度是
列车从石家庄到北京西的时间为
路程是
列车从石家庄到北京西的速度
即,则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的速度快。
(3)列车的速度为
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路程是
则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23.(1)会
(2)较强的穿透能力
(3)信息
(4)A
(5) 4500 不能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图一
【详解】(1)超声波传播中遇到障碍物时会有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这是超声波能够用于指纹识别的基础,因为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携带了指纹的信息。
(2)SenseID 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让超声波透过屏幕进行指纹识别,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屏幕等物质到达指纹处。
(3)SenseID 是利用超声波扫描指纹,然后根据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这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的特性。
(4)超声波指纹识别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在选项中的几类动物中,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会利用回声定位捕捉昆虫和躲避障碍,因此,它模仿的是蝙蝠,而蜘蛛、青蛙、猫都不能发出超声波。
故选A。
(5)[1]超声波海水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声波到达水底所用时间
所以海底深度
[2][3]地月之间有一段较长的真空距离,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6)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由的变形公式可知,距离越远,时间花费越多,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根据题意可知,B、D位置回收到信号的时间最长,则B、D位置距离屏幕最远,A、C位置比B、D位置近一些,E位置距离屏幕最近,由图可知图一是最符合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