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电阻 易混易错点 强化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3 电阻 易混易错点 强化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3 电阻 易混易错点 强化练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粗细均匀的铅笔芯接在电路中。闭合开关,通电过程中,发现铅笔芯发热,同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实验中,影响铅笔芯电阻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横截面积
C.长度 D.电流
2.2024年9月20日,华为最新的三折叠屏手机发售,该手机搭载了麒鳞9010芯片。芯片是指含有集成电路的硅单晶片,芯片的主要材料是(  )
A.超导体 B.导体 C.绝缘体 D.半导体
3.下列有关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B.导体的电阻越大,导电性能越强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4.在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中,用更粗的铝芯电缆(如图)替换较细的铝芯电缆,主要是因为粗芯电缆的(  )
A.电阻更小 B.更结实耐用
C.价格更便宜 D.绝缘性能更好
5.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中,小明猜想导体电阻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导体的材料;(2)导体的长度;(3)导体的横截面积。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编号①②③是镍铬合金导体,④是锰铜导体,其中①②④导体横截面积相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③、④两导体分别接入电路,可以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B.可以用电流表示数反映导体电阻大小,电流表示数越大反映导体电阻越小
C.将②对折后,拧成一股接入该电路,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小
D.当断开开关电路中没有电流时,接入电路中的导体的电阻也将变为零
6.如图所示,把玻璃珠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灯不亮;给玻璃珠加热,当玻璃珠加热到红炽状态时,灯亮了。这个现象说明(  )
A.给材料加热时它的电阻一定会变小 B.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C.室温下,玻璃是半导体材料 D.玻璃在任何状态下都不会变成导体
7.如图是小明学完电阻一节后绘制的思维导图,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电流、③电压 B.①电流、②伏特
C.②欧姆、③长短 D.①电压、③温度
二、填空题
8.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常压下创制出一种新型的碳同素异形体单晶——单层聚合,为碳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的原子由 和核外电子构成,核外电子带 电。这种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电阻可以降为零,这种材料可用于制作 (选填“绝缘体”“半导体”或“超导体”)。
9.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用酒精灯给细铁丝加热,在铁丝温度逐渐升高并发红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逐渐 (选填“变小”或“变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10.“中国造”稀释制冷机已交付用户,并在实际运行中显示了良好的技术实力。稀释制冷机,是构建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可为超导量子计算芯片提供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环境。超导材料在很低的温度下 变为零;超导材料一旦在常温环境下成为现实,将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请写出超导体材料的一种用途 。
11.如图所示,水果电池可以使发光二极管发光,若将二极管正负极接线对调后,二极管不发光,说明二极管具有 性,科学家发现,铝在-271.76℃以下时,电阻成了零,这就是 现象。
12.我国目前能自主生产的手机CPU芯片采用7nm制程工艺,其中最小晶体管的栅极长度为7nm,等于 m。制成CPU芯片的材料硅(元素符号Si)是一种 体材料。CPU芯片表面覆盖着散热片,这是用 的方式降低芯片的内能。
13.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没有电流通过时,导体的电阻 (选填“为零”或“不为零”)。如图是一种防火警报器,这款警报器的触发装置是石墨,其原理是整个电路的电压不变,当有火烧到警报器的触发装置后,石墨的温度 ,电阻 ,通过触发装置的电流会增大,从而发出警报。
14.人体电阻的平均值约为2000Ω(合 kΩ)左右。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100mA(合 A)时,只要很短的时间,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
15.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的质量占人体总质量的百分比。体脂秤通过测量人体的电阻并结合人体的身高、体重、年龄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得出人的体脂率。人运动时,存储在脂肪中的能量的一部分转化为人体的内能,使人体温度升高。肌肉密度比脂肪密度大,肌肉比脂肪更容易导电。若人的体脂率下降,体重不变,则人体的密度 (选填“增大”或“减小”),人体的电阻 (选填“增大”或“减小”)。
三、实验题
16.在学习《电阻》这一节时一些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盐水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们进行了分组探究。
(1)洋洋同学的猜想是:盐水电阻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除此之外你还能提出的猜想有盐水电阻还可能与 有关。
(2)需要的器材有:量杯、食盐、酒精灯、天平、电池、开关、导线,为了对比电阻大小还应该准备 ,通过观察 来比较电阻大小。这种科学方法叫做 。
(3)翠花同学想到:盐水的电阻可能与盐水温度有关。于是她先把足够多的食盐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如图甲,然后测出了电流为0.14A;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盐水并搅拌,再次测量电流如图乙,为 A。翠花同学由此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不变时,盐水温度越高,它的电阻越小。她得出的这个结论是否合理 并写出你的判断和理由: 。
17.小明、小红和小亮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A 镍铬合金
B 镍铬合金
C 镍铬合金
D 锰铜合金
(1)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导体,通过观察相关现象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小明、小红和小亮对图中电路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小明认为:电流表是多余的,观察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红认为:灯泡是多余的,根据电流表示数变化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亮认为:灯泡和电流表同时使用更好,因为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
你赞同 (填“小明”“小红”或“小亮”)的观点。
(2)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依次把M、N跟 (填编号)的两端相连,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3)依次把M、N跟电阻丝A、B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不同,分析比较A、B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与 的关系,其结论是 。
(4)分别将编号为A、D的电阻丝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可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 有关;
(5)小丽在探究同样的课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那么,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不能够完成猜想 (填“一”“二”或“三”)的实验验证。
四、科普阅读题
18.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超导体
2018年12月,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发布了2018年度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的是1996年出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中国学生曹原。曹原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
什么是超导体?人类对超导体的认识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金属导体在传导电流的过程中对电流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称为电阻。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H·卡茂林·昂内斯发现,将水银冷却到4.2K()时,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他将材料的这种特殊导电性称为超导态。导体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的温度称为这种物质的临界温度,用符号表示。一般金属或合金的临界温度都很低,例如铅的临界温度是7.2K()。要维持这么低的温度是很困难的,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能够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的超导材料,称为高温超导体。1986年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科学家们发现,液氮比液氯更适合作超导制冷剂,从而获得超导体。液氮制冷机的效率高、价格低廉、制冷设备简单。液氮制冷技术为超导技术的实际应用展开了广阔的前景,被认为是20世纪科学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2009年10月10日,美国科学家合成物质(T14Ba),将超导体的临界温度提高到254K。2018年3月5日,《自然》发表了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重磅论文。曹原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而他也成为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该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学者。
【热力学温度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表示符号为T,单位为开尔文,简称开,其表示符号为K。绝对零度指的便是0K,对应摄氏温度为零下273摄氏度,因此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
(1)许多金属和合金具有在低温下会失去电阻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 现象,低到能发生这一现象时的温度称为 温度;
(2)对合成物质(T14Ba)来说,对应的摄氏温度是 ℃;
(3)在常压下,液氮温度为,高温超导体使用液氮冷却,是利用了液氮容易 而吸热的特点。(填物态变化名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D A A B B C
1.A
【详解】通电过程中,发现铅笔芯发热,同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说明温度升高,电路中电阻减小,铅笔芯的阻值受温度的影响。
故选A。
2.D
【详解】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芯片是指含有集成电路的硅单晶片,芯片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A.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故A正确;
CD.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与通过的电流或两端电压无关,故CD错误;
B.导体的电阻越大,导电性能越弱,故B错误。
故选A。
4.A
【详解】导体的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在长度和温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因为要减小电阻从而减小电能损耗,用更粗的铝芯电缆替换较细的铝芯电缆,是因为粗芯电缆的横截面积更大,电阻更小。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A.③、④两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不同,没有控制变量唯一,故不可以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故A错误;
B.实验中用电流表示数反映导体电阻大小,根据可知,电流表示数越大则导体电阻越小,故B正确;
C.将②对折后,拧成一股接入该电路,此时导体的长度变短,同时横截面积变大,故导体的电阻变小,根据可知,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大,故C错误;
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当断开开关电路中没有电流时,接入电路中的导体的电阻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A. 给灯丝加热,温度升高、电阻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
B. 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叫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绝缘体可以变为导体,故B符合题意;
C. 室温下,玻璃是绝缘体,故C不符合题意;
D. 由题意可知,玻璃在红炽状态下会变成导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是欧姆(Ω),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 原子核 负 超导体
【详解】[1][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碳同素异形体,它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核外电子带负电。
[3]超导体是指在特定温度(临界温度)以下,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材料。这种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电阻可以降为零,因此可用于制作超导体。
9. 变小 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详解】[1][2]电源电压一定,用酒精灯给铁丝加热,由于铁丝温度升高,电阻变大,所以可以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原因是: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0. 电阻 用于制作输电导线(合理即可)
【详解】[1]超导体在超低温的情况下,电阻突然减小为零,所以超导材料在很低的温度下电阻变为零。
[2]超导体在临界温度下电阻为零,电流在其中不受阻碍,如能用超导体制成的导线把电能从发电厂送到各个用户,将大大降低输电过程的能量损耗,节约大量能源,所以超导体材料可以用于制作输电导线。
11. 单向导电 超导
【详解】[1]将二极管正负极接线对调后,二极管不发光,是因为它的正负极接反了,说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2]超导现象是指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有些材料的电阻变为零的现象。铝在-271.76℃以下时,电阻成了零,这就是超导现象。
12. 7×10-9 半导 热传递
【详解】[1]最小晶体管的栅极长度为7nm,因为1nm=10-9m,所以,。
[2]制成CPU芯片的材料硅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3] CPU芯片表面覆盖着散热片,散热片从芯片吸收热量并向空气中放热,这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13. 不为零 升高 变小
【详解】[1]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没有电流通过时,导体的电阻不为零。
[2]当有火烧到警报器的触发装置后,石墨的温度升高。
[3]过触发装置的电流会增大,说明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变小了,电阻变小。
14. 2 0.1
【详解】[1][2],所以;,所以。
15. 增大 减小
【详解】[1]人的体脂率下降,体重不变,即总质量m不变。因为肌肉密度比脂肪密度大,体脂率下降意味着脂肪减少,肌肉等其他组织相对增多,根据可知,总体积V会减小。因为人的总质量m不变,总体积V减小,根据可知,人体的密度增大。
[2]肌肉比脂肪更容易导电,人的体脂率下降,意味着脂肪减少,肌肉相对增多,人体的导电能力增强。而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导电能力越强,电阻越小。所以人体的电阻减小。
16.(1)盐水的横截面积
(2) 电流表 电流表示数 转换法
(3) 0.32 见详解
【详解】(1)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所以除了与盐水的浓度有关之外,还可能与盐水的横截面积、盐水的质量、盐水的体积、盐水中电极间的距离、盐水的温度有关。
(2)[1][2][3]电阻的物理意义,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为了对比电阻大小还应该准备电流表,当电源一定,电流越大,电阻越小;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来间接比较电阻大小,这种用明显的现象来反映不明显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叫做转换法。
(3)[1]如图乙,电流表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电流表示数为0.32A。
[2]不合理;食盐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她先把足够多的食盐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如图甲,会有部分食盐固体未溶解,温度升高食盐溶解度变大,会有部分食盐继续溶解,食盐水的浓度变大,没有控制食盐水的浓度不变,因此实验结论不合理。
17.(1)小亮
(2)AC
(3) 长度 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4)材料
(5)三
【详解】(1)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则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同时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故小亮的观点正确。
(2)要验证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导体材料与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由表中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A、C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
(3)[1][2]A、B两根电阻丝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的关系;分别将A和B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电流表示数不相同,实验时会发现,接入A时电流较大,表明A的电阻较小,而A较短,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4)A、D两根电阻丝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的关系。
(5)只有一根电阻丝,可以通过改变其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探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也可以将电阻对折改变横截面积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但是材料不能改变,无法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故不能完成猜想三。
18.(1) 超导 临界
(2)-19
(3)汽化
【详解】(1)[1][2]根据文意,许多金属和合金具有在低温下会失去电阻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超导,导体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的温度称为这种物质的临界温度。
(2)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
则对应的摄氏温度是
(3)高温超导体使用液氮冷却,是由于液态氮的沸点低,极易汽化,该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从而给导体降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