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模拟测试卷(一)(含解析 1-2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模拟测试卷(一)(含解析 1-2章)

资源简介

八上科学期中模拟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眼睛把人带进了世界,耳朵把世界带给了人”,这句话高度赞美了人体的感觉器官。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感觉器官的作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
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部分布在皮肤中
C.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
D.味觉和嗅觉的相似之处是感受的刺激都是化学物质
2.小明站在水边看到水中树的倒影,关于这个过程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4.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又宽又平的书包带 B.又宽又长的滑雪板
C.装有履带的雪地车 D.公交车上很尖的逃生锤
5.如图所示,一只白鹭在水面上方飞行,小科在湖边看到水中也有一只“白鹭”在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白鹭”是空中白鹭的实像
B.水中的“白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白鹭靠近水面时,则水中“白鹭”变大
D.若白鹭向上飞,则水中“白鹭”也向上飞
6.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复习力学知识时建构的思维导图,图中举例Ⅱ处可补充的例子是( )
A.用力扔篮球,篮球向前飞 B.用力拉皮筋,皮筋被拉弯
C.挤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 D.站在沙滩上,脚陷入沙子
7.篮球是一项受欢迎程度较高的体育项目,也是中考体育的考试项目。下图中虚线是某同学在练习投篮时篮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不计空气阻力,则篮球受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8.某人看非常远处物体时,眼中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其眼睛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方法为(  )
A.近视眼,配戴乙镜片
B.近视眼,配戴丙镜片
C.远视眼,配戴乙镜片
D.远视眼,配戴丙镜片
9.2024年1月9日,客场作战的福建女排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以3∶1击败辽宁女排,取得了与山东队争夺联赛第五名的资格。如图所示,这是女排运动员正在扣球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力扣球时,排球的运动速度加快,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B.手对排球的作用力和排球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排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排球离开运动员后还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排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10.如图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串连在一起(不计测力计和绳的自重),小科用100N的水平拉力拉测力计B,此时A、B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A.200N;100N
B.100N;100N
C.100N;200N
D.200N;200N
11.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
A.2:35 B.9:25 C.2:25 D.8:05
12.如图所示a、b两点等高,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沿光滑的曲面运动,当小球滚至右侧b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它将(  )
A.保持静止
B.沿曲面匀速下落
C.沿曲面匀速上升
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13.如图所示在消防队员小柯进行爬杆训练。体重为600N的小柯沿着竖直的直杆匀速上爬,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小柯停在A处稍作休息,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之后沿杆加速下滑,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600N,方向竖直向上
B.f2=600N,方向竖直向下
C.f3<600N,方向竖直向上
D.f1=f2=f3,方向都是竖直向上
14.如图所示为商场门口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它主要由光源、广告片和焦距为f的凸透镜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f
B.地面上的广告图片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该广告灯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D.为了能从不同角度看见广告图标,应该选择光滑的地面
15.小新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U形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在金属盒未浸入液体时U形管内的水面等高。用该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烧杯中的液体均未溢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通过观察h2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B.根据乙和丙图金属盒的深度和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可得ρ盐水<ρ液体
C.根据图丁所示的“喷泉”,可以说明: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D.实验前在检查压强计时,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需拆除胶管重新安装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6.我国已经建成多条“音乐公路”,路面上刻有一条条凹槽,每条凹槽就像一个音符,可以把整条路面看成是一张留声机的碟片,而汽车的轮胎就像是唱针,每当汽车驶过这段路面时,一段完整的音乐就奏响了,音乐声是由轮胎的 产生的,音乐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凹槽之间留不同的间距,目的是使轮胎发出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17.如果“嫦娥五号”卫星在到达月球附近时,需要减速才能围绕月球运动。减速的方法是卫星携带的制动火箭沿运动方向向 (填“前”或“后”)喷火。小明用下列方法制作如图所示的“喷气火箭”:①将气球吹大,并用夹子把口封紧;②从一根吸管上剪取一小段,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③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作为“喷气火箭”的运动轨道,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就会向 (选填“左”或“右”)运动。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其施力物体是 (选填“气球”或“喷出的气体”或“外界空气”)。
18.如图所示为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点P处。回答下列问题:
(1)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
(2)当液面上升时,水平标尺上的点P将向 移动(填“左”或“右”)。
19.物块A的重力为5牛,物块B的重力为8牛。将物块A放在物块B上,如图所示,用大小为40牛的水平力将物块B压在竖直黑板表面保持静止。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方向为 ;
(2)若增大水平压力,则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如何变化?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不再仅仅局限于打电话,很多年轻人喜欢用手机拍照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图中甲、乙是小明去花果山游玩时用手机拍下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雕像的两张照片,在摄像头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比拍摄甲照片摄像头离雕像 (选填“远”或“近“)些。然而手机的过度使用也给人们带来了危害,青少年长时间使用手机很容易导致近视,近视眼应该佩戴 镜来矫正视力。
21.如图所示,一瓶未装满矿泉水的密闭矿泉水瓶,先正立放在桌面上,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矿泉水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 。矿泉水对瓶底部的压强将 ,矿泉水对瓶底部的压力将 (三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在人类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探索的历程中,有三位科学家提出过相应的认识,如表所示。
序号 科学家 提出的认识
a 牛顿 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
b 伽利略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
c 亚里士多德 只有不断用力才能维持物体的运动
(1)请对三位科学家提出认识,按历史时间的先后排序 (填序号)
(2)伽利略的设想是:如图所示,小球从第一个斜面AB上由静止滑下并能滑上第二个斜面BC的等高处,该设想能成立的条件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选填序号)
A.小球的质量足够大
B.小球的速度足够大
C.斜面绝对光滑
D.面的倾角α足够大
(3)伽利略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理想实验法”)。
三、探究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23.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拿开眼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请观察眼球结构(如图乙所示)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甲实验中的 。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或“后方”),矫正近视眼要佩戴的眼镜镜片应该是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3)拿开眼镜后,为了再次呈现出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24.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音的,如图1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声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2所示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AB间产生振动,并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次数 长度L/m 重物/个数 频率f/Hz
1 0.4 2 375
2 0.8 2 170
3 4 265
(1)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小组同学研究的是弦发声的音调与 和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2)当表格中的空格数据应该为 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 的关系;
(3)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他们又选用一根与钢制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8m的尼龙弦,来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则可悬挂重物个数为 个。
25.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茶色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
(1)实验时,利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2)实验时,为确定平面镜成实像还是虚像,需在蜡烛B的位置竖直放一个光屏,并用眼睛在如图(选填“a”、“b”、“c”或“d”) 中所示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3)实验时,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
(4)若图丙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将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___________。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26.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小组同学用一个两端开口、下面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做实验,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管中倒入的液体越来越多,橡皮膜下凸的程度越显著,小民提出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小红根据液体越来越深,橡皮膜下凸的程度越显著,于是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 有关。
(2)为了验证猜想,他们按图乙所示器材来验证(B、C玻璃管两端开口、下面蒙有橡皮膜),实验时他们在两容器中倒入同种液体、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这时他们是在验证 (选填“小红”或“小民”)的猜想。若记录的橡皮膜下凸的程度相同,说明该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另一组同学利用如图丙所示的是U形管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U形管液面的 来判断的。
27.山东某市文旅局发起抓金砖挑战,承诺倘若有人能够抓起25公斤价值1000多万元的纯金金砖,就将其赠送。金砖的形状如图甲所示,其侧面A为梯形。小金动手模拟了单手抓金砖的情境,探究抓起物体能力的影响因素。实验装置如图乙。实验中,小金设置好变量后,向沙桶内慢慢装入沙子,直到轻质物块掉落,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 粗糙 粗糙 粗糙 较光滑
轻质物块底角α度数 80° 75° 70° 80°
掉落时加入沙子的质量 200g 180g 165g 160g
(1)实验过程中,改变金砖质量的具体操作为 ;
(2)比较第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抓起物块能力的大小与 有关;
(3)比较第 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抓起物块能力的大小与轻质物块表面粗锤程度有关;
(4)小科觉得小金可用质量为50g的钩码代替沙桶,还可以省去称量沙子质量的步骤。你赞同小科的看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
四、解答题(共5小题,第28题、31题8分,第29、30题6分,第32题7分,共35分)
28.如图甲所示,支杆OB固定在木板BC上,小球A通过细绳悬挂在杆端O处,利用此装置可以研究重力的方向。现从图示位置缓慢增大木板与水平面的倾角,此过程中细绳与虚线(虚线始终与BC垂直)之间的夹角a将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剪断悬线,小球将沿 (选填“OA”、“OA偏左”或“OA偏右”)方向下落。由实验分析可知:重力的方向是 。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乙所示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运用了重力的方向,图中所示的墙体向 倾斜。
29.完成符合条件的光路图。
(1)如图所示,画出光发生反射时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2)如图,用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如图,点光源S位于凸透镜一侧。在图中画出S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0.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推力F的作用,其F-t和v-t的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
(1)t=2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2)3-6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3)6-9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推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1.如图所示,是一辆城市洒水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5倍,其部分参数如表所示。
自身质量 4 储水继容积V/L
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车轮个数 6
(1)洒水车的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 ;在洒水作业过程中,洒水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该洒水车装满水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路面的压强为多少?
(3)该洒水车装满水在水平路面匀速直线行驶时的牵引力为多少?
32.如图所示,人在水平地面上跑,脚绊到石头时向前栽倒,而踩到西瓜皮时却向后倒,这是为什么呢?请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八上科学期中模拟测试卷(一)》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D B A B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C B
1.B
【分析】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器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并发出信息,信息沿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作出分析,并产生相应的感受。
【详解】A.感觉器官中有许多神经末梢,能够接受刺激产生信息,A正确。
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中,B错误。
C.舌头的不同部位上的味蕾,对味觉的感受程度又不尽相同:舌尖上的味蕾对甜味最敏感,舌根部的味蕾对苦味、辣味最敏感,舌头及两侧的味蕾对咸味最敏感,舌尖两侧的味蕾还对酸味最敏感,C正确。
D.味觉和嗅觉都属于化学感觉,刺激物都是化学物质,D正确。
故选B。
2.C
【详解】AD.小明站在水边看到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树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故AD错误,
BC.小明站在水边看到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人的眼睛逆着光线看去,看到了物体在水中的虚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图中的反射角明显大于入射角,C图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3.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振幅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响度相同,故B错误;
C.敲钟时,用力越大,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而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故C错误;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A.将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平,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肩膀感到舒服,故A不符合题意;
B.滑雪运动员穿上又宽又长的滑雪板,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滑雪者对雪地的压强,不至于陷入雪地,故B不符合题意;
C.雪地车装有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雪地车和路面的受力面积来减小雪地车对路面的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公交车上的逃生锤做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ABC.白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当白鹭靠近水面时,水中的“白鹭”大小不变,故AC错误,B正确;
D.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水中的“白鹭”与空中的白鹭距离水面的距离大小相等,若白鹭向上飞,则水中“白鹭”向下飞,故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用力扔篮球,篮球向前飞,篮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是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例子,故A符合题意;
BCD.皮筋被拉弯、橡皮泥变形、脚陷入沙子,都是力改变物体的形状的例子,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篮球在空中飞行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不计空气阻力,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只受到重力作用,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篮球的重心上,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B
【详解】由图甲可知,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中成像情况落在视网膜前方,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要让像向后移动成在视网膜上,光线需要发散,需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即配戴丙镜片,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A.用力扣球时,排球的运动速度加快,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错误;
B.手对排球的作用力和排球对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正确;
C.排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运动状态不断改变,这两个力大小不相等,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惯性不是力,不能用受到或作用来描述,故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其挂钩上受到力的大小,以B弹簧测力计为研究对象,测力计处于平衡状态,小科对B施加100N的拉力,因此A对B的拉力也为100N,所以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100N;
以A弹簧测力计为研究对象,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A受到B施加的100N的拉力,所以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等于100N。
故选B。
11.B
【详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本身的左右是相反的,过12点与6点作一条直线,作出表针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如图:
故准确的时间是9:25。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详解】当小球滚至右侧b点时,小球会瞬间速度为零,这时撤去所有外力,由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C
【详解】小柯在沿杆匀速上爬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f1,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
f1=G=600N
小柯停在A处休息,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f2,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
f2=G=600N
沿杆加速下滑时,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3,所以
f3综合分析
f1=f2>f3
方向都竖直向上,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C
【详解】A.广告投影灯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镜头到广告片的距离(物距)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镜头到地面的距离(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A错误;
BC.广告投影灯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其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而虚像无法呈现在地面上。故B错误,C正确;
D.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地上的广告图标,这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故应选择粗糙的地面,故D错误。
故选C。
15.B
【详解】A.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反映液体压强大小,故通过观察h2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故A正确;
B.由图乙、丙可知,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同,探头在盐水中的深度h小,高度差大即压强大,根据p=ρgh可知,盐水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故B错误;
C.增加瓶子压入的深度,“喷泉”会喷的更高,“喷泉”喷射高度的大小表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由图可得结论: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故C正确;
D.调节压强计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D正确。
故选B。
16. 振动 空气 音调
【详解】[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乐公路的音乐声是由轮胎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3]凹槽之间留不同的间距,汽车行驶的过程中,汽车轮胎单位时间内接触到的凹槽数量就不同,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所以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17. 前 右 喷出的气体
【详解】[1]减速需要向火箭运动的方向喷火,也就是向前喷火,喷火的同时,火箭受到喷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可以减速。
[2][3]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向左喷出空气的同时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喷气的同时,气球也受到了气球中喷出空气对它的反作用力;因此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气球喷出的气体。
18.(1)80°
(2)左
【详解】(1)根据图片可知,入射角为
90°-50°=4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为40°,那么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40°+40°=80°
(2)当液面上升时,入射点会向左移动,那么反射光线会向左平移,因此水平标尺上的点P将向左移动。
19. 13 竖直向上 不变
【详解】(1)[1][2]由题可知,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B竖直方向受到A的压力、自身的重力、墙壁的摩擦力而保持平衡,A对B的压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则摩擦力大小
方向竖直向上。
(2)[3]若增大水平压力F,整体仍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总重力,总重力不变,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20. 凸透 近 凹透
【详解】[1]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分析图甲和乙,乙图的像比甲图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可知,摄乙照片比拍摄甲照片摄像头离雕像近些。
[3]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21. 变大 变大 变小
【详解】[1]瓶底和瓶盖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水和矿泉水瓶的重力,因为矿泉水瓶和水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正放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倒放时桌面的压力,倒放时瓶盖和地面的受力面积小,根据可知矿泉水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变大;
[2]由图可知,倒放时瓶中水的深度较大,根据p=ρgh可知,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较大;
[3]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的判断:正放时,瓶子中的水柱是粗细相同的,瓶子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中的水柱上面粗,下面细,一部分水压的是瓶子的侧壁,瓶盖受到的压力小于瓶中水的重力。瓶中水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力大于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力。
22.(1)c、b、a
(2)C
(3)理想实验法
【详解】(1)根据对历史上科学家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探索的历程可知,先是亚里士多德提出只有不断用力才能维持物体的运动,后是伽利略是通过理想实验提出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最后由牛顿总结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并提出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按历史时间的先后排序为:c、b、a。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小球从第一个斜面AB上滑下并能滑上第二个斜面 BC 的等高处,该设想能成立的条件是斜面绝对光滑,而与小球的质量、运动速度、斜面的倾角等无关,故C正确。
(3)理想条件下物体才不受摩檫力,伽利略在该实验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理想实验法。
23.(1)凸透镜
(2) 前方 凹透镜
(3)靠近
【详解】(1)由图乙可知,眼球中的晶状体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甲实验中的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2)[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佩戴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后再经过晶状体等折射,使物像后移到视网膜上,从而矫正近视眼。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拿开近视眼镜后,光线会比戴眼镜时更早会聚,像会成在光屏的前方。为了再次在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24.(1)弦的长度
(2) 0.8 松紧程度
(3)2/4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是研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和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2)[1][2]由表可知,目前2、3两次实验来中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可探究弦的音调和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弦的长度相同,因此空格数据应该为0.8m。
(3)要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需要控制弦的长度和松紧程度相同,若选用第2次实验,则可悬挂重物个数为2个;若选用第3次实验,则可悬挂重物个数为4个。
25.(1)便于观察像的位置
(2)b
(3)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4)D
【详解】(1)实验中,因为平面镜无法看到镜子背面的物体,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如图中的b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3)在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不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得出物与像大小相等。所以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4)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小猫关于镜面对称,因为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不同的,故D正确。
26.(1)深度
(2) 小民 错误
(3)高度差
【详解】(1)实验时,管中倒入的液体越来越多,液体越来越深,橡皮膜下凸的程度越显著,液体压强越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2)[1][2]图乙中两个容器的形状不同,在两容器中倒入同种液体、液面位置相同,因此两容器中液体的质量是不同的;但是橡皮膜凸起的程度相同,说明产生的压强相同,故说明小民的猜想是错误的。
(3)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27. 向沙桶内慢慢装入沙子,直到轻质物块掉落 轻质物块底角α的度数 1、4 不赞同,因为用钩码不能连续改变拉力的大小
【详解】(1)[1]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沙桶内装入沙子的质量来改变金砖质量,直到轻质物块掉落,这用到了转换法。
(2)[2]比较第1、2、3次实验的数据知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轻质物块底角α的度数不同,掉落时加入沙子的质量不同,故可以得出抓起物块能力的大小与轻质物块底角α的度数有关。
(3)[3]要探究抓起物块能力的大小与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控制轻质物块底角α度数相同,改变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实验1、4符合题意。
(4)[4]小科觉得小金可用质量为50g的钩码代替沙桶,还可以省去称量沙子质量的步骤,所以不赞同他的想法,理由是:用钩码不能连续改变拉力的大小。
28. 变大 OA 竖直向下 左
【详解】[1]现从图示位置缓慢增大木板与水平面的倾角,由于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此过程中细绳与虚线(虚线始终与BC 垂直)之间的夹角α将变大。
[2]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线的拉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故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剪断线后,小球只受重力的作用,故小球将沿OA方向下落。
[3]由实验分析可知: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
[4]由图可知,重垂线上端与墙紧靠,下端垂线的位置在墙的左侧,故墙向左倾斜。
29.(1)
(2)
(3)
【详解】(1)首先做出法线,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5°,所以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也为55°,如图所示: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因为平面镜所成像为虚像,故用虚线连接、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F;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30.(1)30
(2)60
(3)大于
【详解】(1)由图可知:t=2s时,物体静止,处于平衡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推力等于摩擦力,此时他的推力为30N,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0N。
(2)因为9~12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60N,3~6s内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产生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因为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摩擦力不变,也是60N。
(3)由图可知,6-9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推力。
31.(1) 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变小
(2)见解析
(3)见解析
【详解】(1)[1]洒水车的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2]洒水车匀速直线洒水作业过程中,水罐中水的质量变小,车的总质量变小,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车的总重力,根据F=G=mg可知,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可知,洒水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小。
(2)储水罐容积
V=8×103L=8m3
水的重力
G水=m水g=ρ水V水g=1.0×103kg/m3×8m3×10N/kg=8×104N
车的质量
m车=4t=4×103kg
车的重力
G车=m车g=4×103kg×10N/kg=4×104N
车和水的总重
G总=G车+G水=4×104N+8×104N=1.2×105N
洒水车装满水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路面的压力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S=6×1×103cm2=0.6m2
对地面的压强
(3)洒水车受到的阻力
f阻=0.05G总=0.05×1.2×105N=6×103N
洒水车匀速行驶,水平方向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牵引力
F牵引=f阻=6×103N
32.见解析
【详解】人在水平地面上跑,脚绊到石头,使脚被迫停止向前运动,但人的上半身因为惯性,要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人的重心在上半身,所以人会向前栽倒;人在水平地面上跑踩到西瓜皮时,由于人的脚和地面的摩擦力减小,导致脚加速向前运动,但人的上半身因为惯性,保持之前较慢的运动状态,人的重心在上半身,所以人是向后倒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