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秋质量监测(一)——九年级历史答题卡学 校 1.答题前,务必先认真核对条码信息,并填写考生信息;2.填涂时用2B铅笔将选项涂满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请注意题号顺序;3.在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涂 填 样 例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班 级 初 年 班姓 名条 形 码 粘 贴 区选择题 (56分)非选择题(44分)1. A B C D 7. A B C D 13. A B C D 19. A B C D 25. A B C D2. A B C D 8. A B C D 14. A B C D 20. A B C D 26. A B C D3. A B C D 9. A B C D 15. A B C D 21. A B C D 27. A B C D4. A B C D 10. A B C D 16. A B C D 22. A B C D 28. A B C D5. A B C D 11. A B C D 17. A B C D 23. A B C D6. A B C D 12. A B C D 18. A B C D 24. A B C D29.(8分)(1)改正:(4分)(2)补充: (4分)30.(12分)(1)权力:(6分)方式: (2分)(2)原因:(4分)请在各科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31.(12分)(1)措施: ______(2分)(2)特点:___(3分)(3)性质: (2分)原因: ________(4分)(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分)请在各科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32.(12分)(1)方式: (2分)事例: (2分)(2)观点:(2分)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结论: (2分)请在各科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初三年历史答题卡 第2页 共2页初三年历史答题卡 第1页 共1页(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秋质量监测(一)一一九年级历史答题卡1,答题前,务必先认真核对条码信息,并填写学校考生信息:2.填涂时用2B铅笔将选项涂满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请注意题号顺序:3.在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要求字体工整,班级初年班笔迹清晰:条形码粘贴区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涂填样例姓名正确填涂■错误填涂口①□加彐O 选择题(56分)1.A 0D7.A□B口CD13.A BCD口19.BD]25. B四D2.A BD刀8.A B D]14.A B D]20.E田D]26.A BD3.B0]9.ED15.A B D刀21.A□B0D27.E D4.D01D四10.D16.D22.ECD28.A 四D5.四11. E01D17.0D23.A B09D6.BD1D]12.A四B0D18.B0D24.9009D非选择题(44分)29.(8分)(1)改正:(4分)(2)补充:(4分)30.(12分)(1)权力:(6分)方式:(2分)(2)原因:(4分)请在各科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初三年历史答题卡第1页共2页请在各科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31.(12分)(1)措施:(2分)(2)特点:(3分)(3)性质:(2分)原因:(4分)(4)结论:(1分)32.(12分)(1)方式:(2分)事例:(2分)(2)观点:(2分)论述:(4分)结论:(2分)请在各科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初三年历史答题卡第2页共2页2025年秋质量监测(一)九年级历史科试卷第I卷(选择题 56分)本卷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尼罗河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尼罗河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古代埃及的 ( )A. 农业发展 B. 对外扩张 C. 统一政权建立 D. 对外贸易2.古埃及人发现,每年七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他们据此制定了太阳历。这是古埃及人在哪个领域的突出成就( )A.医学 B.数学 C.文学 D.天文学3.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神之子”。作为神灵的后代和神的化身,他享有比所有臣民都要高的权威。这说明法老( )A.推行了种姓制度 B.受到希腊哲学影响C.建立了幕府统治 D.利用神权强化王权4.约从公元前 3500 年起,苏美尔各邦之间的争霸战争更加激烈。经长期混战,两河流域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军事同盟。这标志着两河流域南部小邦林立、独立自治局面的结束与地域性统一王国的出现。由此可见,当时实现统一的方式是( )A.民族交融 B.战争 C.贸易往来 D.协商5.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21—前18世纪,先后颁布了《乌尔纳姆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埃什鲁那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些法典的颁布( )A.说明法制建设的完备 B.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C.有利于法律意识增强 D.表明惩罚力度的加大6.右图石柱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主要说明当时( )A.奴隶制度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C.等级制度森严 D.法制传统悠久7.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这说明早期佛教( )A.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神仙方术 B.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C.致力解脱长期遭受苦难的犹太人 D.解决水源与牧场的资源之争8.某校九年级的一位同学要扮演一位古印度人,他应该采用的台词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C.“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9.下列可以作为研究亚非文明古国第一手史料的是( )①金字塔遗址②种姓制度的传说③《汉谟拉比法典》石柱④帕特农神庙遗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伯里克利时期,根据雅典民主制度,下列人物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11.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居何职位,皆不能超越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监督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B.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12.人类最初的文明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形成后,地中海东部的希腊文明便在此两大东方文明的照耀下得以丰富和发展。这段材料意在强调希腊文明( )A.受两大东方文明的影响 B.根源于两大东方文明C.创造了重要的文明成果 D.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13.原本的政治体制已经成为罗马经济发展的羁绊。屋大维考虑到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对政治制度进行了革新。屋大维在罗马帝国开创了“元首制”,对军事、经济、宗教等方面进行了独裁。这说明( )A.罗马实行民主政治 B.罗马帝国走向衰落C.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D.罗马对外侵略扩张14.某校兴趣小组在探究式学习时搜集了以下图片,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希腊罗马文化 B.雅典民主政治 C.古代亚非文明 D.古代法律起源15.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学习了下图所示内容。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是( )A.亚历山大帝国建立 B.基督教的传播 C.法兰克王国的兴衰 D.西欧庄园生活16.如果封臣们是忠诚的,那么封地的占有应该是稳定的,安宁的,这是法律,是人们心目中既定的道德规律。这反映了西欧( )A.封君与封臣等级森严 B.封建制度与血缘关系密切C.权利与义务交织的契约精神 D.各级封臣对国王直接效忠17.西方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欧封建社会时提到:“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有了某种秩序,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使这种链条十分紧密。”西方历史学家所说的“链条”其实是指( )A.奴隶 B.土地 C.军权 D.金钱18.中世纪英格兰中部的庄园,农奴的份地和自由农民的份地加起来占庄园耕地的 68%,高于领主自营地的占比。这一情况表明( )A.英格兰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领主的特权受到严重限制C.领主与佃户存在契约关系 D.佃户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役19.“13世纪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A.庄园法庭具有司法权B.庄园法庭维护封建领主的利益C.庄园法庭以罚金的形式惩罚违法行为D.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20.“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 300 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城市( )A.市民完全没有自由 B.因政治需要而建立C.获得部分自治权D.在王权的高度控制下21.在历史学习中,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481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B.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C.大学兴起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D.奥斯曼帝国于1453年攻破君士坦丁堡22.12 世纪,大学在西欧兴起。大学作为科学研究的阵地,学者们质疑权威,反对宗教思想束缚,尊崇理性,反对封建,通过交流与辩论的方式来深入了解并吸收不同的观点。这一现象( )A.迎合了市民阶层文化诉求 B.加快了西欧城市自治步伐C.冲击了中世纪的封建秩序 D.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推崇23.大学是老师和学生从事真理探求的场所,学术自由是大学最大的特权,正是这种学术自由保证了学者对真理的追求。作为近代大学之母的中世纪大学是西欧文明中的重要一环。中世纪大学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教会的支持 B.城市经济的发展C.神学发展的需要 D.国王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24.《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一切债务,主债务人清偿时,替他做担保的一切人因而被免去债务;相反的情形也是一样,即若保证人清偿,不但他本人而且主债务人也被免去债务。这一规定( )A.界定了债务人的职责 B.保障了债权人拥有的权利C.明确了担保人的职责 D.为解决债务纠纷提供依据25.下图所示的帝国于1453年5月29日被消灭了,但它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的光辉遗产,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材料表明该帝国( )A.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文化成为文艺复兴的基础C.改变欧洲国家文明走向 D.深刻影响了欧洲文明发展26.“中央政府设二官八省,分别掌管各项政务;地方行政设国、郡、里等单位,国司和郡司由中央任命,里长由地方土豪充任”,这些措施体现大化改新的目的是( )A.发展封建经济 B.挽救民族危机 C.维护幕府统治 D.加强中央集权27.阿拉伯医学巨著《医典》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同时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的医药学成就,体现了当时世界医学和药物学的先进水平。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A.善于吸收借鉴 B.全面领先世界 C.倡导政教合一 D.主张众生平等28.为有助于开展线上教学,某历史公众号推送了如图专题资源包。请判断该专题是( )A.古代欧洲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C.古代亚非文明 D.封建时代的亚洲第Ⅱ卷 (非选择题 4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小明在课后写了一篇关于历史人物的读书笔记,以此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阅读小明的读书笔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读书笔记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3岁师从亚里士多德。从公元前334年开始,他先后进攻波斯帝国,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不费一兵一卒进入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历经10 年征战建立起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被称为“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1)小明的读书笔记中,存在两处史实性的错误, 请你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2)小明读书笔记中对亚历山大东征的评价不够全面,请你加以补充。(4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1)根据材料一,概括市民拥有怎样的权利?(6分)结合所学,西欧庄园中的农奴想要获得市民身份,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2 分)材料二:中世纪商业的兴起,是城市能够在封建庄园制度的环境中复苏的关键,使得商人的力量日益壮大起来,正是他们领导斗争,城市才从封建领主那里争取到了自治权。古典城市文明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中世纪城市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之中,在意大利的城市中反映的最为明显。 ——黄洋《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复苏的原因。(4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伯里克利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做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因而伯里克利完全有理由在他的演说中自豪地宣称:“雅典是希腊的学校。”——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伯里克利改革中为了“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3分)材料二 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材料二中“日本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的性质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变革能够成功的原因。(4分)(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从6世纪开始,日本海船接二连三地跨越重洋驶向中国,隋唐时期的先进文化随着一艘艘海船传播到日本。7世纪中期,新上台的天皇开始了一场以学习和模仿中国唐朝经济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材料二 公元前 334 年,马其顿国王率军,进攻波斯帝国,历经 10 年征战,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三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古代文明交流的两种不同方式,并各举一例。(4分)(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古代文明的交流”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2个古代史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8)2025年秋质量监测(一)九年级历史科试卷第I卷(选择题56分)本卷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尼罗河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尼罗河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古代埃及的()A.农业发展B.对外扩张C.统一政权建立D.对外贸易2.古埃及人发现,每年七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他们据此制定了太阳历。这是古埃及人在哪个领域的突出成就()A.医学B.数学C.文学D.天文学3.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神之子”。作为神灵的后代和神的化身,他享有比所有臣民都要高的权威。这说明法老()A.推行了种姓制度B.受到希腊哲学影响C.建立了幕府统治D.利用神权强化王权4.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苏美尔各邦之间的争霸战争更加激烈。经长期混战,两河流域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军事同盟。这标志着两河流域南部小邦林立、独立自治局面的结束与地域性统一王国的出现。由此可见,当时实现统一的方式是()A.民族交融B.战争C.贸易往来D.协商5.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21一前18世纪,先后颁布了《乌尔纳姆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埃什鲁那法典》《汉漠拉比法典》。这些法典的颁布()A.说明法制建设的完备B.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C.有利于法律意识增强D.表明惩罚力度的加大6.右图石柱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主要说明当时()A.奴隶制度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等级制度森严D.法制传统悠久7.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这说明早期佛教()A.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神仙方术B.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C.致力解脱长期遭受苦难的犹太人D.解决水源与牧场的资源之争8.某校九年级的一位同学要扮演一位古印度人,他应该采用的台词是()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C.“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9.下列可以作为研究亚非文明古国第一手史料的是()①金字塔遗址②种姓制度的传说③《汉漠拉比法典》石柱④帕特农神庙遗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2025年秋质量监测(一)九年级历史科试卷答案1—5:CDDBC 6—10:BBCBA 11—15:BACAC 16—20:CBBDC21—25:CCBDD 26—28:DAC29、(1)“进入罗马帝国”改为“进入埃及”;被称为“马其顿帝国”改为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4分)(2)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4分)30、(1)权利:个人人身自由;司法自由;财产私有制(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方式:在城市中住满1年零1天。(8分)(2)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商业的不断发展。(4分)31、(1)措施:实行薪给制或实现津贴制度。(2分)特点:直接民主、轮番而治、广泛参与(3分)(2)封建性质的改革。(2分)原因:遣唐使的推动;学习中国唐朝模式(4分)(3)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意思相近即可)(1分)32、(1)和平往来和暴力冲突。(2分)事例:略。(2分,任举两例,符合题意即可)(2)观点 1:古代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发展。(2分)论述:略。(4分,需两个古代史史实进行论证,依学生答题情况酌情给分)结论:综上所述,文明交流互鉴推动社会进步。(2分)观点 2: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促进古代人类文明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秋质量监测(一)九年级历史科答题卡.doc 2025年秋质量监测(一)九年级历史科答题卡.pdf 2025年秋质量监测(一)九年级历史科试卷.docx 2025年秋质量监测(一)九年级历史科试卷.pdf 2025年秋质量监测(一)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