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三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习能力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三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习能力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2025-2026第一学期八上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
姓名:
班级:
考场/座位号:
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0]
[0]
[0]
[0]
[0]
[0]
[0]
[0]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11
1.
1]
[1]
[1]
[1]
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2]
[2]
[2]
[2]
[2]
[2]
[2]
3.
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3]
[3]
[3]
31
[3]
[3]
[3]
[
4.
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4]
[4]
[4]
[4]
[4]
[4
[4]
[4]
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7]
[7]
[7]
[7]
[7]
[7
[7]
[81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客观题
1[A][B][C][D]
6[A][B][C][D]
11[A][B][c][D]
16[A][B][C][D]
21[A][B][C][D]
2[A][B][C][D]
7[A][B][C][D]
12[A][B][C][D]
17[A][B][C][D]
22[A][B][C][D]
3[A][B][C][D]
8[A][B][C][D]
13[A][B][C][D]
I8[A][B][C][D]
23[A][B][C][D]
4[A][B][C][D]
9[A][B][C][D]
14[A][B][C][D]
19[A][B][C][D]
24[A][B][C][D]
5[A][B][C][D]
10[A][B][C][D]
15[A][B][C][D]20[A][B][C][D]
25[A][B][C][D]
26[A][B][C][D]
31[A][B][C][D]
27[A][B][C][D]
32[A][BJ[C][D]
28[AJ[B][C][D]
33[A][B][C][D]
29[AJ[B][C][D]
34[A][B][C][D]
30[A][B][C][D]
35[A][B][C][D]
材料解析题
36.(4个小题,共22分)
(1)(共6分)
(2)
(共6分)
ㄖ囚■2025-2026 八上历史月考答案
【答案】
1. A 2. B 3. A 4. D 5. C 6. C 7. A
8. B 9. B 10. A 11. B 12. A 13. D 14. C
15. D 16. C 17. D 18. C 19. B 20. D 21. C
22. D 23. A 24. D 25. C 26. C 27. A 28. C
29. D 30. B 31. D 32. C 33. B 34. D 35. A
36. 【小题1】条约:《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题2】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条约:《马关条约》;危害: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小题3】条款: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后果: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题4】阶段特征: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启示:落后就会挨打,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37. 【小题1】
真正意图: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生产资料。
【小题2】
条约:《马关条约》。内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小题3】
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落后、腐朽。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上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报国情怀”。能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是
A. 虎门销烟 B. 三元里抗英 C. 收复新疆 D. 黄海海战
2.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五四运动
3.“和约包括了巨额赔款……。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五口通商。”和约的签订开启了近代中国长期遭受西方列强掠夺与奴役的所谓条约制度。该“和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这反映了(  )
A. 中国的独立主权遭到破坏 B. 农民阶级反帝救国的强烈愿望
C. 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 D.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5.“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这句诗赞颂的收复新疆的湖南人是(  )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左宗棠 D. 张之洞
6.清朝时候,商人张三从上海运一批货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中国与各国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的旗子才有生路吗?”这里的“条约”是指(  )
A. 《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7.清末状元张謇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不做,在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此后还建立了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由此可见,张謇主张(  )
A. 实业救国 B. 废除科举 C. 民主共和 D. 思想启蒙
8.他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  )
A. 邓世昌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是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指( )
A. 《十二铜表法》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从内容上看,以下两个文件共同的进步性表现在( )
A. 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B. 顺应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
C. 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愿望 D.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11.太平天国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指
A. 统治阶级的镇压 B.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C. 尖锐的阶级矛盾 D. 起义军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12.史学家曾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是指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  )
A.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B. 取得许多通商口岸
C. 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特殊权利 D. 获得最多战争赔款
13.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
C. 陈化成吴淞口率众抵抗 D.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4.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 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 《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15.《资政新篇》作者是( )
A. 洪秀全 B. 杨秀清 C. 石达开 D. 洪仁玕
16.中法战争中,率守军英勇抵抗,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老将是( )
A. 邓世昌 B. 丁汝昌 C. 冯子材 D. 刘永福
17.19世纪中叶,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
A. 《海国图志》 B. 《四洲志》 C. 《天朝田亩制度》 D. 《资政新篇》
18.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被看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  )
A. 是旧式的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C.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D. 规模大、时间长、建立了革命政权
19.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
A. 赔款4.5亿两白银 B.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拆毁大沽炮台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20.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 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 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 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2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他的主要依据是(  )
A. 都从进攻广东沿海地区开始 B. 英国都是战争的元凶
C. 两次战争的性质和目的相同 D. 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22.如图漫画《扯线木偶》,反映了20世纪初(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3.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
A.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 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一次失败的农民救国运动 D. 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24.2021年3月19日,在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上,面对美国代表的无端指责,我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掷地有声地回答:“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然而,120年前,中国却饱受屈辱,陷入了黑暗的深渊。这里的“深渊”是指( )
A.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5.就义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志士是(  )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严复
26.“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创新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材料旨在强调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  )
A. 学习西方的思想与文化 B. 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
C. 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D. 发动人民的广泛参与
27.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中国台湾。1883年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这些史实说明这一时期(  )
A. 中国边疆危机十分严重 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列强已就侵华达成一致 D. 清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28.清朝的读书人是不能议论朝政的,但1895年战败的屈辱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战胜了恐惧与谨慎,使举人联合起来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诉求。材料反映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公车上书 D. 戊戌政变
29.“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A.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0.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 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 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 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 D. 仅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31.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史部分大事件年代尺,对其标注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③《马关条约》签订
C. ⑤《辛丑条约》签订 D. ⑥戊戌变法
32.只是《瑷珲条约》就使它像恩格斯在当时所指出的“从中国夺去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德国
33.如图名为《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其反映了19世纪末的哪一现象(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C. 义和团运动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4.《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提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关于这一“国耻”理解正确的是(  )
A. 北洋舰队至此全军覆没 B.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C.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5.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如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人民的抗争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近代化的探索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36.自1840年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品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秦愁》
材料三:《辛丑条约》于1901年9月签字……联军要求将纵容义和团之朝臣11人判死刑……3人由朝廷“赐死”,又2人被判减为边省充军。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签订的时间是?这一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战争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写出该条约的名称,并回答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严重危害?
材料三所述一事为《辛丑条约》哪一条款所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条款的实施有何严重后果?《辛丑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4) 综合上述材料,写出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并且回答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37.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遭受侵略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上下大为震动。……英国女王决定对中国发动一场“贸易战争……
——《中国近代史史料专辑》
材料二:历史常把战争的痛苦与灾难尽量往战败者身上堆,同时又把痛定思痛、改弦更张的机遇留给战败者。……战局初开,赫德就说:“这场纠纷对中国来说,也许会产生某些好的后果。如果这次能够吃一亏,学一回乖,因而造成认真的改革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伏荣玺《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心态的影响》
材料一中英国女王发动“贸易战争”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
材料二中“割台湾、偿二百兆”指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影响较大的内容是什么?
(3)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