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学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三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来,高温天气席卷北半球多国。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之前的三
周,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这一数值正是《巴黎协定》设定的气候安全阙值。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速度是过去2000
年来的6倍,气候系统正以每10年0.27℃的速度持续升温,远超20世纪70年代每10年
0.2℃的增福。
专家指出,随着全球持续变暖,极端高温事件预计将在许多地区变得更常见、更剧烈且持续
时间更长,夏季高温来得越来越早。这些变化将对人类健康、粮食与水资源安全以及生态系统
产生广泛影响。全球气温每升高0.1℃,人们将经历更频繁和更极端的气候灾害,比如热浪、干
早、洪水和飓风等。
绿化是应对全球高温的有效方式之一,对保护城市生态、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城市树木覆盖率每增加1%,地表降温幅度可达0.5℃。通过提升城
市树木覆盖率、优化种植结构及利用植物降温机制可显著缓解高温影响。
(摘编自赵姗《全球极端高温常态化气候行动刻不容缓》)
材料二:
重新造林可以帮助地球降温,甚至比一些科学家曾经认为的还要有效,尤其是在热带地区。
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将自19世纪中叶以来失去的每一裸树都重新种植,其总体效果也无
法抵消人类活动导致的变暖。
2025年6月,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人员发表于《通讯地球与环境》的一项新模型研究
表明,将森林恢复到工业化前的范围可以将全球平均气温降低0.34℃。这大约相当于地球已
经经历的变暖幅度的四分之一。该研究基于树木面积增加约1200万平方千米的假设,接近全
球恢复1万亿棵树的潜力估计值。
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树木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而这项研究还揭示了树木对大气化
学成分的影响,这些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它们的降温效果。树木会自然释放一种名为生物源挥发
性有机化合物(BVO汇s)。这些天然源痕量活性有机气体,虽然在大气中的浓度极低,但活性极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高,它们与其他气体相互作用,形成能够反射阳光并促进云层形成的颗粒物,从而帮助冷却大
气。但此前大多数气候模型并未考虑这些化学相互作用。BVOCs作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在大气中的化学行为极为复杂,它们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能够与大气中的氧化
剂快速发生反应。这些反应不仅决定了BVOCs在大气中的寿命,还驱动了二次有机气溶胶
(SOA)的生成。
S)A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气溶胶颗粒物在大气中具有重要的气候效应。
首先,S)A颗粒能够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能量,从而对局部和全球气候产生冷
却效应。其次,SOA颗粒还可以作为云凝结核,促进云层的形成,进一步调节大气的辐射平衡。
此外,S)A的形成和沉降过程进一步影响了碳在大气和地表之间的分配。例如,SOA颗粒通
过干沉降和湿沉降返回地面,最终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或进入水体,重新参与碳循环。
BVOCs的排放和气候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低纬度的热带地区,由于高温和高湿
度的环境条件,植物的BVOCs排放量通常较高。这些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是BVOCs的主要
来源,其冷却效应也更为显著。低纬度地区的树木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效率更高,释放的
BVOCs也更多。此外,与高纬度地区的树木相比,低韩度地区的树木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较
小,不会像高纬度地区的树木那样因地表变暗而加剧变暖。然而,在高纬度的温带和寒带地区,
由于温度较低、光照强度不高,BVOC、的排放量相对较低。此外,土壤的湿度和营养状况也会
对BVOCs的排放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土壤水分充足、营养状况良好,植物光合作用旺盛,
BVOCs排放量增加。
除了对全球气温的影响,重新造林还可以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基于这项新模型研究,在重
斯造林的情景下,北半球大气中的尘埃减少了2.5%。不过,在热带地区,BVOCs排放量的增
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它们与增强的气溶胶形成相关,导致颗粒物浓度增加,
从而降低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它们又可通过降低臭氧浓度改善空气质量。这种复杂的双重效
应表明,BVOCs在不同区域对气侯和环境的影响需要综合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重新造林并不需要大规模施行才能产生实质性影响。即使是小规摸的重新
造林也能对区战气候产生积极影响。然而,研究假设的重新造林情景在现实中实现的可能性极
低。该情景假设所有曾经生长过树木的地区都可以重新恢复为森林,这将需要收回包括住房、
农田和牧场在内的开发用地,进而引发关于粮食安全和土地利用优先级的复杂问题。
(摘编自祝叶华《1万亿棵树缓解全球变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工业化前相比,如今的全球平均气温更高,夏季高温来得更早,极端气候灾害频发,这警
示我们应重视气候问题。
B.造林带来的降温效果,超出了一些科学家的预期,通过种植一万亿棵树木,我们可以使气
温回到工业化前的水平。
C.“在重新造林的情景下,北半球大气中的尘埃减少了2.5%”,“重新造林的情景”指“将森林
恢复到工业化前的范围”。
D.无论是国土面积广大的国家,还是面积较小的国家或地区,只要行动起来、重新造林,都能
对区域气候产生积极影响。
【高三语文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