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槐店镇完全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槐店镇完全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
一.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 14分)
1.2025年9月19日长春航展如期举行,现场安排了10余项空中表演,吸引了众多不同类型的观众。运油﹣20A飞机表演了旱地拔葱高难度动作,飞机起飞时以飞机为参照物,地面是    的,飞行员相对于    是静止的。
2.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②: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    (①/②)是相同的。
3.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某同学走路时的速度约为1.2m/s,其单位读作    ,这个速度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该同学走路时,    。
4.2025年6月,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如图所示,航天员在空间站外工作时,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面对面交谈,你判断的理由是    。
5.如图所示,“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轻声”是指声音的     小。音乐课上女生声音比男生高,是指声音     高。
6.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是    m/s,运动4s甲、乙两车相距    m。
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 20 分,每小题2分15-16 为双选)
7.中国古诗词不仅文字优美、意境高远,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诗句描绘的情境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行白鹭上青天 B.满架蔷薇一院香
C.菡萏香清画舸浮 D.霜叶红于二月花
8.正常情况下,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最接近(  )
A.1min B.10s C.1s D.10min
9.下列对速度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为10m/s B.学校区域对汽车的限速约为70km/h
C.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km/h D.短跑运动员跑步时速度可达72km/h
10.某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8s内通过40m的路程,那么他在第4s的速度是(  )
A.5m/s B.10m/s C.20m/s D.30m/s
11.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时,士兵常枕着牛皮制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敌人夜袭时的马蹄声。结合声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马蹄踩踏地面使地面振动,进而引发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马蹄声
B.马蹄声仅能通过大地(固体)传播到箭筒,无法通过空气传播
C.牛皮制箭筒作为固体,不能传播声音,士兵靠大地传声
D.大地传播声音的速度远快于空气,所以士兵能更早听到
12.始建于元代的钟鼓楼作为北京中轴线北端的地标建筑,曾用其悠扬远传的暮鼓晨钟之声为城市报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钟和鼓,没有振动
B.钟鼓之声悠扬远传,是因为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钟和鼓的声音
D.钟和鼓振动的频率越高,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13.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题歌在开幕式现场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听到歌手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歌手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C.男低音、男高音主要是声音的响度不同
D.我们能通过音色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14.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骑车人的速度比步行人的速度大”,这句话表示骑车的人比步行的人运动快
C.当速度的大小不变时,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理学中的速度是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三.作图题(共2小题 每题2分)
15.某物体在0~2s内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4秒内又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你在图中画出它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16.如图所示,根据图甲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乙中画出响度和音色相同,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8分)
17.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填“大”或“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18.在某次物理实验课上,小珠练习了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如1图所示:
(1)刻度尺读数时,正确的方法是     (选填“A”或“B”),测量的结果为     cm;停表的读数为     s;
(2)使用熟练后,小珠进行了“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静止下滑,如2图所示。实验时,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测得小车通过AB、BC段的平均速度不同,原因是     。
19.实验一: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
(1)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该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实验二:小毛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2)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毛发现听到的闹铃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
A.闹铃声音的响度太大
B.闹铃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3)调整器件完好后,小毛用抽气筒有效地逐渐向外抽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小毛会发现听到的闹铃声音的音调     ,响度     ;
(4)小毛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毛将     (选填“完全不能听到”或“还能听到微弱的”)闹铃声音,由此现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若想让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大,接下来的操作是     。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9分)
20.国庆假期,小华一家驾车出游,路遇山区,小华决定应用新学的物理知识做一些测量。如图所示,当行驶在两山间的平直公路上时,她让爸爸以54km/h的速度定速驾驶,并在某位置鸣笛一声,同时用手机秒表计时,发现2s后听到来自前山的回声。再隔了4s听到来自后山的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从鸣笛到第一次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距离;
(2)鸣笛时,汽车距前山的距离;
(3)两山之间的距离。
21.小梦假期去南京姑姑家探亲,坐上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看到了该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1 北京南 始发站 08:00 0min 0
2 济南西 09:32 09:34 1h32min 406km
3 南京南 11:46 11:48 3h46min 1023km
4 上海虹桥 12:55 终点站 4h55min 1318km
(1)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计算:G11次高速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之间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2)小梦的姑姑开车去接小梦,走到该标志牌处时正好是11:00。请问:姑姑以最快的速度行驶,接小梦会迟到吗?
(3)若该列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隧道,用时100s,求此隧道的长。
1.运动;飞机。
2.相同路程比时间;①。
3.运动快慢;米每秒;在1秒内运动1.2米的路程。
4.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响度;音调。
6.4;12。
7.A 8.C 9.C 10.A 11.D 12.C 13.AD 14.BD
15. 16.
17.(1)v=; (2)25.0; (3)小;
(4)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18.(1)A;5.50;99.8;(2)减小;0.2;小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不同。
19.(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将音叉微小振动放大;
(2)C;
(3)不变;变小;
(4)还能听到微弱的;不可以;往广口瓶内充气。
20.(1)从鸣笛到第一次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距离为30m;
(2)鸣笛时,汽车距前山的距离为355m;
(3)两山之间的距离为1330m。
21.(1)G11次高速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之间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280.5km/h;
(2)姑姑以最快的速度行驶,接小梦不会迟到;
(3)此隧道的长是1800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