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上生物读记手册】教材梳理 第1单元+第2单元第1章(重难点全覆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七上生物读记手册】教材梳理 第1单元+第2单元第1章(重难点全覆盖)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人教七上生物读记手册】教材梳理 第1单元-第2单元第1章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知识点1 科学方法——观察8考
1. 方法: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
2. 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做好记录。
(3)对于耗时较长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
(4)观察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知识点2 生物的共同特征53考
1. 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鸬鹚捕鱼。
3. 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浮出水面换气。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受到碰触,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5. 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如种子的萌发和幼鳄破壳而出。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变异)。
7. 生物还有其他特征:如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第二章 认识细胞
知识点3 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81考
1. 光学显微镜结构图
2. 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1)放大物像
①目镜:无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②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调节光线强弱
①遮光器(单目显微镜):强光时用小光圈,弱光时用大光圈。
②反光镜(单目显微镜):强光时用平面镜,弱光时用凹面镜。
(3)升降镜筒
①粗准焦螺旋:调节幅度大,用于寻找物像。
②细准焦螺旋:调节幅度小,可使物像更加清晰。
知识点4 练习使用显微镜200考
1. 单目显微镜的使用
(1)对光调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遮光器,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2)调焦观察:将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至通光孔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1)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像,物像和实际物体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旋转180°)。
(2)将物像调整到视野中心的方法:物像偏向哪里,标本玻片就往哪里移动(同向法),即偏哪往哪移。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②不同放大倍数下视野的比较
镜头 物像大小 物像数目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
低倍镜 小 多 亮 大
高倍镜 大 少 暗 小
(4)污点位置的判断:先转动目镜,若污点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目镜上;若污点不动,再移动玻片,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上;若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可能在物镜上。
知识点5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88考
1. 材料要求:必须薄而透明。
2.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使细胞维持正常形态)。
(3)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薄而透明的内表皮。
(4)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防止细胞重叠)。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6)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能够更好地观察细胞核)。
3. 观察临时装片:在低倍物镜(目镜与低倍物镜的组合)下观察细胞结构,此时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
知识点6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13考
1. 植物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 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的功能
(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2)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着无机盐、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
知识点7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动物细胞71考
1. 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使细胞维持正常形态)。
3. 刮:漱口后,用无菌牙签在自己的口腔内壁上轻刮几下。
4. 涂: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轻涂抹几下(防止细胞重叠)。
5.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6.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能够更好地观察细胞核)。
知识点8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12考
1. 动物细胞的结构
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项目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和细胞核
不同 细胞壁 有 无
叶绿体 植物绿色部分细胞有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有
3.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知识点9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60考
1. 细胞中的物质
(1)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元素):水和无机盐等。
(2)有机物(一般含有碳元素):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
2. 细胞的边界——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
(2)线粒体:通过复杂的变化将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知识点10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28考
1. 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
克隆羊多莉诞生图
(1)现象:多莉的长相与供核母羊B十分相像。
(2)结论: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
2. 细胞核中有DNA,DNA上有指导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信息。
第三章 从细胞到生物体
知识点11 细胞的分裂88考
1. 细胞生长: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
2. 染色体
(1)概念:细胞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2)结构: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其中DNA是遗传物质。
3. 细胞分裂的过程
细胞类型 分裂过程 分裂过程示意图
动物细胞 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植物细胞 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4. 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数目增多。
5.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均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知识点12 细胞的分化68考
1. 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的过程。
2. 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
知识点13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215考
1. 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如下表:
名称 图示 功能 举例
上皮组织 保护、分泌等 皮肤上皮、 小肠腺上皮等
结缔组织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 血液、骨组织等
肌肉组织 收缩和舒张,能使机体产生运动 心肌、平滑肌等
神经组织 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起调节和控制作用 脑神经、脊神经等
2.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
3.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
4.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知识点14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03考
1.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为根、茎、叶,生殖器官为花、果实、种子。
2.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名称 图示 功能 分布
分生组织 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芽尖、根尖等处
机械组织 支撑和保护作用 茎、叶柄、叶片、花柄、果皮、种皮等处
保护组织 保护内部结构 根、茎、叶等表面
输导组织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根、茎、叶等处
薄壁组织 储存营养物质,含叶绿体的薄壁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
3.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知识点15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49考
1. 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却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或湿润的环境中,有些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
2.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大肠杆菌、酵母菌、衣藻、变形虫、草履虫。
知识点16 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21考
1. 观察草履虫
(1)步骤:①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一滴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②在载玻片的培养液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避免草履虫运动过快),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
(2)结果: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
2. 探究草履虫的趋性
(1)过程: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培养液,分别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并使两个液滴连通。在两块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小粒食盐和一滴肉汁,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移动方向,如下图。
(2)结论:草履虫趋向有利刺激,躲避不利刺激。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第一章 藻类与植物的类群
知识点17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128考
1. 藻类
(1)常见的藻类:海带、紫菜、水绵等。
(2)生活环境:主要分布在水中,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洋中。
(3)主要特征: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藻类可以通过形成孢子等方式进行繁殖。
(4)作用:释放氧气、为鱼类提供食物、食用、药用等。
2. 苔藓植物
(1)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地钱、尖叶匍灯藓等。
(2)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环境中。
(3)主要特征: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通过孢子繁殖后代,繁殖过程仍离不开水环境。
(4)作用: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等。
3. 蕨类植物
(1)常见的蕨类植物:卷柏、贯众、肾蕨等。
(2)生活环境:阴湿的陆地上。
(3)主要特征: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4)作用:食用、药用、绿肥和饲料、形成煤等。
知识点18 种子的结构及功能116考
1. 种子的结构及功能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模式图
(1)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组成。
(2)胚乳或子叶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供胚的发育利用。
(3)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
2.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对比
项目 双子叶植物(菜豆种子) 单子叶植物(玉米种子)
不同点 子叶数目 两片 一片
胚乳 大多数无胚乳 大多数有胚乳
营养物质储存部位 子叶 主要是胚乳
相同点 都有种皮和胚
3. 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能产生种子;种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知识点19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98考
1.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着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如水杉、银杏等。
2.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如猕猴桃、荔枝、水稻等。
3. 被子植物广泛分布的原因: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一般都能开花结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