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叶圣陶先生写的文章,请你阅读并回答小题。
有意义的生活
叶圣陶
①一块小青石和一块小黑石被山水冲到滩上,停留在许多石块中间,已经一年光景了。它们身旁长着青青的草,开着可爱的小花,常常有蝴蝶和蚱蜢(zhà měng)飞来。它们的生活平静极了,安适极了。
②一天,小青石对小黑石说:“太安静了,有点儿不习惯呢!”
③小黑石回答说:“是的,真是太安静了。回想被山水冲下来的时候,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将要怎么样了,那情形真跟梦里一般。”
④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日子,我过厌了。一年到头待在这儿,太乏味了。要是我能够跟蝴蝶和蚱蜢一个样,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那该多好呀!”
⑤小黑石想了一会儿才说:“别胡说了,咱们石头天性就是老待着不动的。”
⑥“虽说是天性,老待着不动有什么出息呢?”小青石说,“在山上咱们的老家里不是有许多水晶和玛瑙(nǎo)吗? 它们都到都市里去了,有的成了姑娘的发簪(zān),有的成了哥儿的纽扣。它们到处都去,长了不少见识,过着有趣的生活。我身上也有好看的光彩,到了都市里,说不定也会成为姑娘的发簪,成为哥儿的纽扣。”
⑦“你的话也许没错。”小黑石说,“可是你怎么去呢?”
⑧小青石说:“我希望有谁把我捡去,带到都市里。老待在这里真把我闷死了。再说,要是山上发大水,把咱们一直冲进了大海,那就完了。咱们沉入海底,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了。”
⑨小黑石被太阳晒得暖洋洋的,非常舒服,它只觉得小青石的话越来越模糊,一会儿就睡着了。
⑩过了几天,石滩上来了一群工人。他们用铁铲铲起石块,投进小车;又把小车推上岸,把石块装上火车,运进都市去。
小青石得意地想:“我就要到都市里去了! 说不定会跟水晶和玛瑙碰头呢。我将会成为发簪还是成为纽扣呢? 不管成为什么都一样,总之是姑娘和哥儿的朋友了。喂,快把我也铲起来吧!”
果然,小青石和小黑石跟别的石块一起,被铁铲铲起来了。在投进小车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小黑石掉了下来,滚进了草丛里。
小青石大声喊:“怎么啦,我的朋友? 你怎么不一同去呀?”
可是一点儿回音也没有。小青石非常可怜小黑石,大家都要到城市里去了,只有它仍旧留在这里。
一会儿,小车动起来了。小青石满心欢喜,小车很不平稳,它却觉得异样的舒服。
第三天早上,小青石和许多同伴被卸在一条宽阔的道路边上。一把大铁铲把它们铲起来,跟沙和水泥混在一起,加上水,翻来覆去地搅拌。
小青石浑身沾着湿漉(lù)漉的水泥,被搅得头都晕了。它不免生气地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蛮不讲理的,把我们翻来覆去搅拌。为什么不把我们送到珠宝铺子里去呢?”
大铁铲更加使劲地搅拌。小青石浑身涂满了沙和水泥,连气都透不过来了。最后,它跟沙和水泥在一起,被铺在道路上,压得平平的,盖上了一张草席。
小青石累极了,它一声不响,忽然觉得它跟周围一同变硬了。它原先是坚硬的石块,这时候好像比先前硬了许多倍。过了些时候,草席被揭掉了,一只草鞋正好踏在小青石上。
“奇怪,我变成什么东西了?”小青石想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它已经成为水泥混凝土的一小部分了。
从此以后,每天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的脚在小青石上踩过:小朋友的穿着布鞋的脚,小贩的穿着草鞋的脚,年轻的女人穿着缎鞋的脚,乞丐的赤着的脚。小青石看着许许多多人的脚,心里非常快乐。
自己成了让所有的人走的路,真是再快乐没有了。小青石不属于姓张的,也不属于姓李的;它不是谁私有的东西,而是为大众服务的一个。它支持着大众的脚,他不再羡慕水晶和玛瑙了。它想:“我过的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小黑石说得很对,咱们石头的天性就是老待着不动的。不过,要像我现在这样老待着不动才有意义呢!”小青石这样想着,看着在它身上踩过的脚。
1.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①   
②   
③   
2.品读文中的两处画线句,结合加点词语,体会小青石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设想一下,假如多年后小黑石和小青石相遇,会产生什么样奇妙的对话呢?
小黑石:小青石,我终于找到你了,你在都市里过得怎么样?
小青石:我过得很好,小黑石,你当初怎么不跟我一起来呢?
小黑石: ①   
小青石:小黑石,跟我一起留在都市里吧!②   
小黑石:③   
4.文中的小青石和小黑石,你最喜欢哪一个? 请结合文章阐述理由。
课外阅读。
沉香劈山救母
佚 名
①传说,汉代有个书生叫刘玺(xǐ),上京赶考时,在华山的一座神庙中遇到了一位仙女——华岳三娘。可是,一个是天庭仙女,一个是人间凡人,又怎能缔(dì)结姻缘呢? 但三娘不顾天条禁令,化身为一个民间女子,向刘玺道出真情,于是两人结为夫妻。
②过了一段时间,刘玺考期将临,三娘已有孕在身,离别之时,刘玺赠给三娘一块祖传沉香,说日后生子可以“沉香”为名。
③刘玺在京城一举中榜,被任命为扬州府巡按。就在他走马上任之时,华岳三娘却遭难了。原来,这时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在天宫大办蟠(pán)桃会,三娘有孕在身,便推托染病而留在华山。谁知,她与凡人结为夫妻的事情被三娘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他责怪妹妹私嫁凡人,触犯天条禁令,要捉拿她,让她接受惩罚。
④三娘本来有一件宝物——宝莲灯,连二郎神也不是手持宝莲灯的三娘的对手。但二郎神命哮天犬趁三娘休息之际,将宝莲灯偷出。就这样,可怜的三娘就被自己的哥哥二郎神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接受惩罚。三娘在洞中生下了儿子,取名沉香。
⑤三娘怕二郎神对沉香下手,就恳求夜叉,将儿子送回扬州,留在其父刘玺身边。
⑥八年过去,沉香长大了,也渐渐懂事了,知道母亲被压在华山下受苦,一心想救出母亲三娘。他知道父亲帮不了他,便独自离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华山。
⑦可是沉香找不到母亲,便放声大哭。这哭喊声,惊动了路过此地的霹(pī)雳(lì)大仙。好心的大仙,问清原因,决定帮助沉香。于是,沉香拜大仙为师,学习六韬三略①、百般武艺、七十二变。十六岁生日那天,沉香收下大仙赠送的萱花开山神斧,出发救母。
⑧沉香来到华山黑云洞前,三娘知道沉香不是二郎神的对手,便叫他向舅舅——二郎神求情。于是,沉香来到二郎庙,谁知二郎神铁石心肠,不但不肯放了三娘,反而要向沉香下手。沉香愤怒到了极点,觉得二郎神欺人太甚,便抡起神斧与他打起来。
⑨这件事惊动了太白金星,派了四位大仙去看个究竟。大仙们觉得二郎神身为舅舅,如此凶狠,太无情无义了。于是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他越斗越勇,战胜了二郎神,还拿回了宝莲灯。
⑩沉香立即飞回华山,举起萱花开山神斧,劈开华山,救出了被关在洞中十六年的母亲……从此,三娘和儿子沉香、丈夫刘玺全家团圆,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注释】①六韬(tāo)三略:《六韬》《三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著作。这里泛指兵书、兵法。
5.请结合下面的提示对沉香劈山救母的过程进行梳理。
独自前往华山寻母→    →获赠开山神斧,出发救母→与舅舅二郎神大战→   →劈山救母,一家团聚
6.读完这则故事,你和奇奇分别对故事中的沉香和二郎神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将它写下来交流。
奇奇:这则故事中的沉香不仅有孝心而且勇敢坚定、不怕吃苦,小小年纪独自去华山学艺救母亲。
你:这则故事中的二郎神,   。
7.结合文章内容,想一想沉香见到十六年未见的母亲后,他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请你发挥想象,把母子相见的情节写具体。
8.民间故事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你能在这个民间故事中,找到不可思议的情节吗? 照样子完成下图。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二)。
苏东坡还债
佚 名
①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有一天坐堂①,一个穿戴华丽的商人呈上一张状子。苏轼接过一看,上写:“原告人吴小一,状告张二欠钱不还一事。”他便问吴小一道:“张二欠你什么钱 ”
②吴小一回答说:“他去年春天借了小人绫绢钱二万,欠条上写明三个月内归还,至今已满一年,分文未还,恳请相公做主追还。”
③苏轼命差役马上把张二传来审问。不多时,张二被带到。苏轼一看,原来是一个面容瘦削、衣衫褴褛②的老头,不觉动了怜悯③之心。他和颜悦色地问道:“吴小一状告你欠他绫绢钱二万,可有此事 ”
④张二恭谨地回答说:“欠他二万是真。”
⑤苏轼又问道:“既然是真,为何过期很久,仍未还钱 ”
⑥张二面现愁苦之色,低声答道:“并非小人有意赖账,实是无力偿债。”
⑦苏轼接着问道:“既知无力偿还,为何要去借债 ”
⑧张二说:“小人借他绫绢钱,原是为了做扇子生意。谁知扇子做好,今春偏遇连雨天寒,一时无法卖出,故此拖欠至今。”
⑨苏轼见他说话老实,人又可怜,越发动了怜悯之心。他和蔼(ǎi)地说:“既然有扇子可作抵押,你马上回家取些扇子来,我自有办法帮你还债。”
⑩张二听说官长有办法帮自己还债,又是高兴又是疑惑。高兴的是,通判乃朝廷命官,绝无戏言,还债定然有望;疑惑的是,如今天冷扇难卖出,用扇抵债吴小一绝不会答应,这桩公案又如何了结呢 一时顾不得细想。他急忙回家去,把最好的扇子取了一筐,扛在肩上,气喘吁吁地赶回公堂。
苏轼叫差役当堂打开,选了四十把白团夹绢扇子放在桌边。然后他举起判笔,一柄一柄地写字作画。他来杭州不久,游西湖时曾写了一首有名的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 ____。”
这时,他把这首诗也抄在一些扇子上。有的写草字,有的用行书。另外的扇子,或画几株枯树,或绘一片竹石。每柄扇子都有“眉州苏轼”的落款。他笔不停挥,恰如流水行云。不多时,四十柄白团夹绢扇子全部写完。他把判笔一掷,然后站起身来,吩咐张二道:“快领去发卖,偿还吴小一的绫绢钱。”
张二这时才明白过来苏轼如何帮他还债。他喜之不尽,连忙跪下磕头。他从桌上抱起四十柄扇子,千恩万谢而去。吴小一见有官长做主,自回家去,等候张二来还钱。
张二抱扇回家,恰逢久雨初晴,暖日驱寒,正宜卖扇。他马上开门营业。那苏轼本是当时天下皆知的大文豪、大诗人,又是与蔡襄、黄庭坚、米芾(fú)齐名的大书法家,绘画也很有名。 因此,张二的绢扇刚刚摆出,那些闻知苏轼通判写扇消息的人们,纷纷登门买扇,顷刻,他就卖了三十九柄,只剩下最后一柄,留在家中,作为传家之宝,以志苏大人救助之德。那些来迟了的人,没有买到有苏轼落款的绢扇,个个懊恼而去。
张二卖扇,一下得了三万九千钱,除还清吴小一的欠债外,余下的一万九千钱,又做了许多扇子卖钱。他愁眉尽扫,喜逐颜开,逢人便夸赞苏轼通判救助之德。苏轼代人写扇还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杭州城,百姓都赞扬苏轼是关心民情、断案公平的好官。
【注释】①坐堂:旧时指官吏在公堂上审理案件。②衣衫褴褛:指衣服破烂。③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9.请把文中诗句补充完整。
10.文中围绕“苏东坡还债”写了哪些事情 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白处填写完整。
吴小一状告张二→   →扇子售卖一空,张二还清欠款→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苏轼为何会提笔作画帮助被状告的张二。
12.文中的加点字“纷纷”有何义 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因此,张二的绢扇刚刚摆出,那些闻知苏轼通判写扇消息的人们,纷纷登门买扇,顷刻,他就卖了三十九柄,只剩下最后一柄,留在家中,作为传家之宝,以志苏大人救助之德。
13.阅读文章,选出下面对苏轼描述准确的选项,并说明理由。
A.怜悯之心 B.关心民情 C.洁身自好 D.勤劳肯干 E.断案公平
选择:    理由:   
读一读民间故事选段,完成练习。
故事一:很久以前,有一个穷苦的老寡妇。她有一个好看的女儿……
金乌鸦看到这个让它吃了米的小女孩来了,就说:“噢,你来了,请上来吧。可是,我得先给你放下扶梯。你要金梯子、银梯子,还是铜梯子呢 ”
“我不过是一个穷女孩子。”女孩儿回答说,“我只要铜梯子就行啦。”金乌鸦听完,竟然放下了金梯子,这使她很惊奇。小女孩儿就爬上梯子,走进那小金屋子里。
“你一定得和我一块儿吃晚饭。”金乌鸦邀请她,接着又说,“可是,你是要用金碟子、银碟子,还是铜碟子来盛食物呢 ”
故事二:从前,有个小牧羊人……
小牧羊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那里有一座桥,他远远地就看见桥上的一个核桃壳里坐着一个小女孩儿,她在微风里荡来荡去。小牧羊人连忙走上前,很有礼貌地问小女孩:“你好啊,我现在正在寻找藏在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里的小美女巴尔加利娜,你知道她在哪里吗 ”
小女孩觉得他真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于是她就回答道:“我不知道你说的那个小美女在哪里,但是我这里有一块石头送给你,希望在你寻找她的路上可以帮到你。”小牧羊人虔诚地接过了石头,对小女孩说:“非常感谢你!”于是他继续踏上了寻找巴尔加利娜的路。
不久以后,小牧羊人又来到了一座桥上,他看到有个小女孩儿正坐在鸡蛋壳里,于是他连忙走到小女孩面前,很有礼貌地问道:“我正在寻找藏在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里面的美丽的小女孩巴尔加利娜,请问你可以告诉我她在哪里吗 ”
14.读一读,感悟人物品质。
故事一中的女孩是个    的人,故事二中的小牧羊人是个   的人。
15.议一议,发现故事特点。
甲 我发现两个故事中都有反复出现的情节,这是民间故事的典型特点,这样会   
乙 故事一中的女孩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故事二中的小牧羊人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并娶了美女巴尔加利娜。我发现   
丙 我发现故事中很多人没有名字,这让我感觉到   
丁 故事中,“金乌鸦”“金屋子””“会唱歌的苹果里的小女孩”等事物让我觉得   
A.民间故事的主人公通常会有好的结局
B.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又充满幻想
C.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是生活中的普通劳动者
D.便于口耳相传,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争做民间故事传承人
课外阅读(二)。
乌 鸦 唱 歌
这天,列那来到一个草原上,草原的边上有一条小河,小河边又长着一棵高大的毛榉。列那跳到河里洗了个澡后,肚子又不争气地开始叫了,他必须去寻找食物。
不远处,有一个农家小院,院里晒着许多乳酪。乌鸦田斯令被乳酪的香味吸引,在空中飞来飞去,趁农妇离开的空当,扑了下来,抓起一块乳酪飞到毛榉的粗枝上,仔细地品尝着。当他用力啄乳酪的表皮时,几块碎渣落到地上,正好落到蹲在树下觅食的列那面前。
列那抬头看见乌鸦正在树上美滋滋地吃着乳酪,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他暗自高兴:“今天的早餐又找到了。”“田斯令,你好! 在这美丽的早晨见到你真高兴。我还记得你的父亲罗赫特爵爷,他的歌声多美妙啊。我想你一定比你父亲更棒吧,你能为我高歌一曲吗?”
田斯令听了列那奉承的话,高兴极了,他禁不住哇哇地叫了几声。
“啊! 你唱得太好听了,不过,我觉得还可以把嗓门再提高一些。”列那说。
田斯令被夸得有点儿忘乎所以了。他真的把自己当成了音乐家,按照列那所说的把嗓门提到了最高,用尽全力,发出最尖的叫声。
列那说:“这一次唱得更好了,我们伟大的音乐家,如果你戒吃核桃,那么你的声音就会更加悦耳。我太喜欢你唱歌啦,再给我唱几首吧。”
虚荣心使田斯令更加激动,他使尽全身力量,高声唱了起来。然而他忘记了手里的乳酪,手一松,乳酪掉了下去,不偏不斜地掉到了列那的脚前。
16.在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时候,可以把画线的部分展开叙述,补充乌鸦的心理活动。根据短文内容,想想乌鸦此时会想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歌唱家的声音也不过如此,今后歌唱家行列里也有我田斯令了
B.我是伟大的音乐家,我一定能唱出最好听的歌声,一定能赛过百灵
C.我是音乐家了! 我是音乐家了! 嗯,我一定要唱得更好,让狐狸听听
D.我唱得还不够好,应该跟百灵认真学习才行
17.读完短文,你想对文中的“列那”或“乌鸦”说些什么 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写。
课外阅读(一)。
八 仙 过 海
一天、八仙兴高采烈地来到蓬莱阁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对众仙说:“都说蓬菜、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景致秀丽、我等何不去游玩、观赏 ”众仙齐声附和,并约定渡海不得乘舟、只凭个人道法。
八仙聚到海边,个个亮出了法宝。逍遥闲散的汉钟离,把手中的芭蕉扇扔到海里,那扇子大如蒲席,他醉眼惺忪地跳到扇子上,优哉游哉地向大海深处漂去。清婉动人的何仙姑紧随其后,将荷花往海里一放,顿时红光四射,花像磨盘,仙姑亭亭立于荷花中间,风姿迷人。众仙谁也不甘落后。吟诗行侠的吕洞宾、倒骑毛驴的张果老、隐迹修道的曹国舅、振靴踏歌的蓝采和、巧夺造化的韩湘子、借尸还魂的铁拐李纷纷将宝物扔入海中。
八仙遨游,海面顿时巨浪滔天,这震动了东海龙王的宫殿。 东海龙王怒不可遏,率兵出来干涉。八仙据理力争,与之抗辩,东海龙王命令虾兵蟹将抢走蓝采和。众仙大怒,各显神通。酣战之际,恰巧南海观音从此处经过,便喝住双方。一番调解后,东海龙王放出蓝采和。八仙拜别观音,乘坐龙舟,乘风破浪,遨游而去。
18. 给故事配上图片,借助图片可以详细复述故事。按故事发展顺序排列下列图片。
1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根据短文内容,在横线上补充两位神仙的法宝。
汉钟离:    吕洞宾:宝剑 曹国舅:玉板 韩湘子:横笛
何仙姑:    张果老:毛驴 蓝采和:花篮 铁拐李:葫芦
②用波浪线画出汉钟离和何仙姑两位神仙使用法宝过海的句子,并从其他六位神仙中任选一位,结合他使用的法宝,展开合理的想象仿写一段话。   
20.要想把故事讲得更精彩、更生动,可以来点儿小创作,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合理补充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的热闹场景
B.合理补充众仙大怒,各显神通,上前厮杀的情景
C.展开想象,再加一仙,使渡海时和激战时的情节更丰满
D.以汉钟离的口吻讲述故事的具体情况
一幅壮锦
①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壮族老阿妈和她的三个儿子。老阿妈织壮锦的手艺远近闻名,她织的小花小草、鸟兽鱼虫,看起来活生生的,十分传神。一天,老阿妈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喜欢极了,决定把画上那美丽的景象织成一幅壮锦。
②老阿妈不分昼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晴都熏坏了。眼泪淌到壮锦上,老阿妈就在上面织出小河和池塘;鲜血滴在壮锦上,老阿妈就在上面织出太阳。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老阿妈仲了仲腰,擦着熬红的眼睛,咧开嘴巴笑了,笑得好开心。
③忽然,一阵大风从西边刮过来,把壮锦卷出大门,卷上天空,朝东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④老阿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
⑤大儿子走了两个月没有回来。老阿妈又叫二儿子去寻找,二儿子去了两个月也没有回来。原来他们在一个大山口那里听到一位老奶奶说的寻找壮锦的困难,被吓倒了,同时又得到老奶奶给的一盒金子,就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⑥老阿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⑦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跨上马。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⑧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阿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便说明了来意,仙女们答应织完后就马上把壮锦还给他。
⑨三儿子收好壮锦,马上往回赶。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位红衣仙女因为喜欢壮锦中的美景,便把自己的模样也织到了壮锦上。
⑩三儿子回到家里,老阿妈已经奄奄一息了。他赶紧拿出壮锦,那耀眼的光彩把老阿妈的眼睛都照亮了。她一骨碌爬起来,笑眯眯地看着她亲手织了三年的壮锦,说:“孩子,屋里黑漆漆的,我们拿到大门外太阳下看吧。”
娘儿俩走到门外,把壮锦锚展在地上。一阵香风吹来,壮锦慢慢地伸展、拉长,把方圆数十里的地都铺满了。老阿妈住的茅草屋不见了,只见眼前是漂亮的房子、美丽的田园,和壮锦上织的一模一样。花园里有个红衣姑娘正在看花,原来她就是那个红衣仙女。
三儿子和美丽的仙女结为夫妻,从此和老阿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儿子和二儿子花光了老奶奶给的金子,成了两个叫花子。他们没脸去见老阿妈和弟弟,只得到处去乞讨,直到现在他们还在流浪,还在乞讨呢。
2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故事的主要情节梳理完整。
织壮锦→   壮锦→   壮锦→找回壮锦
22.下列不是三儿子经历的磨难的一项是(  )
A.翻过烈焰熊熊的火山。 B.打落两颗牙齿。
C.渡过漂浮着冰块的大海。 D.成为乞丐流浪乞讨。
23.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说老阿妈织的锦“看起来活生生的,十分传神”,为下文壮锦丢失埋下伏笔。
B.由“一连织了三年”可见老阿妈织壮锦的时间长,也看得出老阿妈很喜欢这幅壮锦。
C.从“她一骨碌爬起来”中能看得出老阿妈身体很健康。
D.大儿子和二儿子是贪生怕死、贪图享乐的人。
24.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可以展开大胆的想象,下列增加的情节不适合的一项是(  )
A.大儿子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B.壮锦上的图像是怎样的。
C.老奶奶说的困难是什么。
D.三儿子怎样向仙女们说明来意。
25.请抄写文中一处你觉得不可思议的情节:   。从中你感受到了民间故事   的特征。
26.老阿妈织的壮锦上是怎样的景色呢?请根据故事内容描绘一下。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董永遇仙记
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①。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②,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③,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③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收藏:埋葬。②服勤致力:出力干苦活。③必尔者:一定要这样的话。④缣(jiān):细绢。
天仙配
相传玉帝有七个女儿,都深得玉帝的宠爱,其中最受宠的是活泼可爱的小女儿——七仙女。
这一天,七个姐妹外出玩耍。七仙女禁不住好奇心,悄悄地拨开云层偷看人间。这时,她看见一个年轻的庄稼人,清瘦英俊的脸上流露着悲凄愁苦的神色。七仙女问大姐这是何许人,大姐告诉她:“妹妹,他叫董永。董永家境贫寒,为安葬刚刚去世的父亲,卖身去给地主傅员外当三年的长工。”
好心肠的七仙女不禁潸然泪下,她既同情董永悲苦的身世,也爱上了董永的忠厚、朴实,决定下凡嫁给董永。
在大姐的帮助下,七仙女瞒着玉帝来到凡间,和董永结为夫妇。结婚后,夫妻双双来到傅员外家上工。傅员外提出一个苛刻的条件——限定他们当天晚上织成十匹云锦。如果织得出来,三年长工改为百日;如果织不出来,三年之后还要再加三年。这却难不倒聪明能干的七仙女,她一口答应下来。
晚上,七仙女等董永睡熟后,在自己屋中点起一炷神香。顷刻之间,天上的姊妹们闻香赶来。这些灵巧的姑娘们都是天庭的织造能手,不到一夜工夫,她们就织出了十匹绚丽多彩的云锦。第二天,七仙女把云锦交给了傅员外。傅员外惊诧万分,可也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董永减了工期。
一百天到了,董永和七仙女离开了傅员外家,他们高高兴兴地向家里走去。忽然,天空乌云翻滚,狂风大作,从乱云中下来一位怒气冲冲的天神,大声喝道:“七仙女私下凡尘,与凡人结为夫妻,玉帝大怒,传旨命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庭;如若不然,定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并将董永碎尸万段!”
幸福的美梦一下子破碎了。七仙女为了让丈夫免遭毒手,只好与董永忍痛分离。七仙女哭着和董永约定:“来年碧桃开花日,槐荫树下把子交。”说罢,便随着天神上天去了。董永望着远去的妻子,哭得昏倒在地。
27.为了把故事《天仙配》复述得更有意思,亮亮打算来点儿小创作,为故事增加情节。下列增加的情节不合适的一项是(  )
A.大姐是如何知道董永卖身葬父的。
B.董永知道七仙女会帮助自己,就痛快地答应了傅员外的要求。
C.七仙女点燃神香,姊妹们交流一番后决定下凡帮助七仙女。
D.碧桃花开的时候,董永终于与分别一年的七仙女见面了。
28.梳理这两则故事的情节,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9.根据故事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这两则故事中都对董永的家境作了介绍。   
②故事(一)中的妇人和故事(二)中的七仙女都有“能织”的手艺,都凭自身本事完成了承诺。   
③故事(一)中的天帝和故事(二)中的玉帝做法是相同的。   
30.读故事(一)中画横线的句子,这两句话与故事(二)中的情节“   ”相对应。从中可以看出董永是一个   、   的人。
31.两则故事描述的是同一个民间故事,下列关于民间故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因此同一个故事可能有不同的版本。
B.民间故事中有感人的情节,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C.民间故事的结尾必须是悲剧性质的,这正好体现了古时老百姓生活得很艰难。
D.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
32.故事(一)的结尾是“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请你展开想象,把这一情节写具体。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觉得很目在;成为水门汀的一小部分了;要为大众服务,多为人们做好事,这样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2.“闷死”突出小青石内心的无聊、苦闷,以及向往都市的急切心理;“满心欢喜”“异样的舒服”突出小青石觉得自己说不定会跟水晶和玛瑙碰头时的愉悦、欢喜的心理,以及自己已经在去都市的途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而满足、兴奋的心理。
3.当初我还是想要留在石难,所以才滚进了草丛,这次我是专门来找你的。;我在这里找到了最有意义的生活,为大众服务,为人们做好事,这才是我们的价值。;最有意义的生活,听起来很棒,我也要跟你一起实现自己的价值!
4.我喜欢小青石。因为小青石有梦想有追求,不甘平庸。小青石向往都市有趣繁华的生活,一直期待着有人把它带到都市里去。小青石在追求梦想的路途上不畏艰辛,而且甘愿为大众服务,无私奉献,愿做人们的踏脚石。
【答案】5.寻母未果,华山拜师霹雳大仙学本领;获四位大仙助力,战胜二郎神,夺回宝莲灯
6.示例一:他和华岳三娘是兄妹,却不顾亲情狠心惩罚三娘,而且他作为沉香的舅舅,居然毫无怜惜之意,对沉香大打出手,他对待亲情的淡漠让我无法理解。(示例二:他对待亲情的淡漠让人无法理解,但是他作为神仙,遵守天规,即使是自己的妹妹,也一视同仁,说明他是一个忠于职守的人。)
7.沉香劈开华山,见到了被关在洞中十六年的母亲,那一刻,母子俩深情对望,顾不上诉说多年离别之痛、思念之苦,母亲脸上流露出了微笑,沉香激动地扑向母亲的怀里,抱住母亲,喊道:“母亲,我是沉香,我来救你了!”母亲紧紧搂住他,仔细打量沉香的面庞,听着沉香眉飞色舞地讲述他打败二郎神的经过。
8.沉香的哭声惊动大仙;斧头能劈开华山
【答案】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苏轼审问张二,得知原委,心生怜悯为张二的扇子题字作画;百姓听闻,赞扬苏轼
11.①张二面容瘦削、衣衫褴褛,勾起了苏轼的怜悯之心|②张二回答苏轼问话时言行老实,欠债原因使人心生怜悯。
12.“纷纷”指(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在文中形容买扇子的人多。表现出经过苏轼提笔作画后的绢扇,其受欢迎程度之深。
13.A、B、E;吴小一状告张二,苏轼将张二叫来问清缘由后,对其心生怜悯,于是为其解决无力偿还债务的问题,由此看出苏轼的怜悯之心、关心民情以及断案公平。
【答案】14.善良、诚实、单纯;懂礼貌、有毅力
15.D;A;C;B
【答案】16.D
17.乌鸦啊乌鸦,我想,此刻你一定很不好受。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会上当 没错,就是因为你太虚荣,又缺少戒备之心。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希望你能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今后不再上当受骗。
【答案】18.3214
19.芭蕉扇;荷花;逍遥闲散的汉钟离:把手中的芭蕉扇扔到海里,那扇子大如蒲席,他醉眼惺忪地跳到扇子上,优哉游哉地向大海深处漂去。清婉动人的何仙姑紧随其后,将荷花往海里一放,顿时红光四射,花像磨盘,仙姑亭亭立于荷花中间,风姿迷人。 示例:铁拐李嗖的一下把身上的葫芦扔进海里,葫芦一下子变大了,像一只小船漂浮在水面上,铁拐李一个筋斗轻轻地翻立在葫芦上,安稳地迎着汹涌的波浪向前漂去。
20.C
【答案】21.丢;找
22.D
23.C
24.A
25.一阵香风吹来,壮锦慢慢地伸展、拉长,把方圆数十里的地都铺满了;充满夸张与想象
26.壮锦上有清澈的小河和池塘,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有红彤彤的太阳,阳光洒在一片绿油油的田野上,金光闪闪;有各种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游泳,有的在飞翔…·…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仿佛置身在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里!
【答案】27.B
28.董永与仙女结为夫妻;仙女答应织布要求;仙女完成要求;仙女表明身份,凌空而去
29.正确;错误;错误
30.董永家境贫寒,为安葬刚刚去世的父亲,卖身去给地主傅员外当三年的长工;孝顺;知恩图报
31.C
32.织女话音刚落,衣袂随即飘飘,脚下缓缓升起一团薄如轻纱的云雾,将她的身体慢慢托起,愈托愈高。她朝董永微微颔首,便随着云雾一同消失在湛蓝的天际之中,独留董永怔怔呆立在原地,痴痴地望着天空,不知该去何方寻找刚刚还在身边的妻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