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提能练 易错易混练(课件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必修2 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 提能练 易错易混练(课件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必修2 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提能练 易错易混练(四)
易错点1 混淆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
1. (2024·汕头期末)某校高一政治学习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周边农民家庭年收入水平,了解到该村村民胡某家庭年收入情况(见下表):
承包耕地种植 技术入股村办企业分红 农闲时打工 种粮补贴、医疗报销
12 000元 7 000元 3 000元 1 800元
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
①按劳分配所得12 000元 ②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7 000元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10 000元 ④初次分配所得1 800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承包耕地种植收入12 000元,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①正确。技术入股村办企业分红7 000元,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所得,而不是按资本要素分配,②错误。技术入股村办企业分红7 000元、农闲时打工3 000元,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③正确。承包耕地种植收入12 000元、技术入股村办企业分红7 000元、农闲时打工3 000元,均属于初次分配所得,共计22 000元,④错误。
易错点2 误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2. H公司是中国较成功的本土创新型民营企业之一,支撑其世界级竞争力的除了技术创新,还有极具特色的制度创新——100%员工持股。通过这一制度,实现了有效的企业管理和员工激励。对该制度构建认识正确的是(B)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要素活力竞相迸发
②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④企业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H公司是民营企业,而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范围,②与题意不符。按生产要素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收入差距,而不是缩小收入差距,③错误。
易错点3 混淆获得收入的来源
3. (2025·芜湖期末)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不好,要看老百姓的钱包到底鼓不鼓。某省出台《关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指导意见》,多措并举以保证农民的“钱袋子”。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B)
①增加以工代赈项目→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②实现农超有效对接→保障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③深化土地要素改革→健全土地入股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④强化税收调节功能→减免农产品增值税→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农超对接,是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实现农超有效对接,并不能保障农业经济效益,同时,农民获得的也不是经营性收入,②错误。强化税收调节功能,减免农产品增值税,可以减轻农民的税负,但不能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④错误。
易错点4 混淆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
4. (2025·亳州联考)截至2023年底,我国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3.79亿人,覆盖97.7%的人口,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同比增加1 336万人、566万人、1 054万人,困难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这表明,我国(B)
①兜牢兜实民生底线,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生存危机 ②发挥第三次分配调节功能,着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③努力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筑牢社保“最后一道防线” ④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易错点5 混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
5. (2025·厦门期末)截至2024年,已有江苏、浙江、湖北等十余省份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带动下,湖北将全省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按区域由原来的四档调整为三档,分区域提高到1 989元/月、1 755元/月、1 620元/月。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
①最低工资标准的适度提高具有改善民生的综合效应 ②社会救助水平的提高能够推动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提高失业保险金是帮助居民避免生活中多种风险的有效措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失业保险金发放属于社会保险,并非社会救助,②排除。失业保险属于社会保险,提高失业保险金能更好地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商业保险是帮助居民规避多种风险的有效措施,④排除。
6. (2025·合肥期末)所谓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国家政策支持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自愿在特定账户每年存不超过12 000元,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还可通过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收益。该制度的实施旨在(A)
①为实现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提供制度保障 ②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③发挥社会保险在我国社保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④取代社会保障养老,提高养老资源的配置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个人养老金是个人自愿参加的补充性养老保险,不同于社会保险,③不符合题意。个人养老金具有养老保险补充功能,但不能取代社会保障养老,④错误。(共10张PPT)
提能练
易错易混练(四)
易错点1 混淆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
1. (2024·汕头期末)某校高一政治学习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周边农民家庭年收入水平,了解到该村村民胡某家庭年收入情况(见下表):
承包耕地种植 技术入股村办企业分红 农闲时打工 种粮补贴、医疗报销
12 000元 7 000元 3 000元 1 800元
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按劳分配所得12 000元 ②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7 000元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10 000元 ④初次分配所得1 800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承包耕地种植收入12 000元,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①正确。技术入股村办企业分红7 000元,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所得,而不是按资本要素分配,②错误。技术入股村办企业分红7 000元、农闲时打工3 000元,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③正确。承包耕地种植收入12 000元、技术入股村办企业分红7 000元、农闲时打工3 000元,均属于初次分配所得,共计22 000元,④错误。
B
易错点2 误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2. H公司是中国较成功的本土创新型民营企业之一,支撑其世界级竞争力的除了技术创新,还有极具特色的制度创新——100%员工持股。通过这一制度,实现了有效的企业管理和员工激励。对该制度构建认识正确的是(  )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要素活力竞相迸发
②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④企业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H公司是民营企业,而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范围,②与题意不符。按生产要素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收入差距,而不是缩小收入差距,③错误。
B
易错点3 混淆获得收入的来源
3. (2025·芜湖期末)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不好,要看老百姓的钱包到底鼓不鼓。某省出台《关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指导意见》,多措并举以保证农民的“钱袋子”。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增加以工代赈项目→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②实现农超有效对接→保障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③深化土地要素改革→健全土地入股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④强化税收调节功能→减免农产品增值税→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B
【解析】农超对接,是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实现农超有效对接,并不能保障农业经济效益,同时,农民获得的也不是经营性收入,②错误。强化税收调节功能,减免农产品增值税,可以减轻农民的税负,但不能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④错误。
易错点4 混淆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
4. (2025·亳州联考)截至2023年底,我国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3.79亿人,覆盖97.7%的人口,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同比增加1 336万人、566万人、1 054万人,困难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这表明,我国(  )
①兜牢兜实民生底线,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生存危机 ②发挥第三次分配调节功能,着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③努力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筑牢社保“最后一道防线” ④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易错点5 混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
5. (2025·厦门期末)截至2024年,已有江苏、浙江、湖北等十余省份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带动下,湖北将全省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按区域由原来的四档调整为三档,分区域提高到1 989元/月、1 755元/月、1 620元/月。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最低工资标准的适度提高具有改善民生的综合效应 ②社会救助水平的提高能够推动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提高失业保险金是帮助居民避免生活中多种风险的有效措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失业保险金发放属于社会保险,并非社会救助,②排除。失业保险属于社会保险,提高失业保险金能更好地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商业保险是帮助居民规避多种风险的有效措施,④排除。
A
6. (2025·合肥期末)所谓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国家政策支持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自愿在特定账户每年存不超过12 000元,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还可通过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收益。该制度的实施旨在(  )
①为实现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提供制度保障 ②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③发挥社会保险在我国社保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④取代社会保障养老,提高养老资源的配置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个人养老金是个人自愿参加的补充性养老保险,不同于社会保险,③不符合题意。个人养老金具有养老保险补充功能,但不能取代社会保障养老,④错误。
A
谢谢观赏提能练 易错易混练(四)
易错点1 混淆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
1. (2024·汕头期末)某校高一政治学习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周边农民家庭年收入水平,了解到该村村民胡某家庭年收入情况(见下表):
承包耕地种植 技术入股村办企业分红 农闲时打工 种粮补贴、医疗报销
12 000元 7 000元 3 000元 1 800元
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按劳分配所得12 000元 ②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7 000元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10 000元 ④初次分配所得1 800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易错点2 误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2. H公司是中国较成功的本土创新型民营企业之一,支撑其世界级竞争力的除了技术创新,还有极具特色的制度创新——100%员工持股。通过这一制度,实现了有效的企业管理和员工激励。对该制度构建认识正确的是( )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要素活力竞相迸发
②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④企业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易错点3 混淆获得收入的来源
3. (2025·芜湖期末)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不好,要看老百姓的钱包到底鼓不鼓。某省出台《关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指导意见》,多措并举以保证农民的“钱袋子”。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增加以工代赈项目→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②实现农超有效对接→保障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③深化土地要素改革→健全土地入股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④强化税收调节功能→减免农产品增值税→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易错点4 混淆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
4. (2025·亳州联考)截至2023年底,我国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3.79亿人,覆盖97.7%的人口,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同比增加1 336万人、566万人、1 054万人,困难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这表明,我国( )
①兜牢兜实民生底线,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生存危机 ②发挥第三次分配调节功能,着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③努力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筑牢社保“最后一道防线” ④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易错点5 混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
5. (2025·厦门期末)截至2024年,已有江苏、浙江、湖北等十余省份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带动下,湖北将全省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按区域由原来的四档调整为三档,分区域提高到1 989元/月、1 755元/月、1 620元/月。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最低工资标准的适度提高具有改善民生的综合效应 ②社会救助水平的提高能够推动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提高失业保险金是帮助居民避免生活中多种风险的有效措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2025·合肥期末)所谓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国家政策支持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自愿在特定账户每年存不超过12 000元,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还可通过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收益。该制度的实施旨在( )
①为实现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提供制度保障 ②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③发挥社会保险在我国社保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④取代社会保障养老,提高养老资源的配置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