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质量检测(二) 遗传的分子基础(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24·盐城高一月考)为了探索生物的遗传物质,科学家做了一系列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用32P标记细菌,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检测到放射性C.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中,单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就能使烟草出现染病的症状2.下列有关“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实验方法B.两者都运用了一定的方法区分微生物的DNA和蛋白质C.后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噬菌体的DNA才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D.前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只有DNA才是使R型活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3.(2024·灌云一中高一月考)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其中一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不经过步骤②操作,对该组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B.若继续分离出子代噬菌体,其中大部分会含有32P放射性C.若沉淀物中含有较强放射性、上清液中几乎不含放射性,即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若①中培养液里含有32P,则子代噬菌体的DNA、RNA分子中均会带有放射性4.(2024·连云港高一月考)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有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2024·扬州高一月考)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的部分片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④表示氢键B.图中⑦表示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C.不同的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相同的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6.一个15N标记的双链DNA片段含有6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200个,提供含14N的脱氧核苷酸,将该DNA片段连续复制三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C.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8D.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 800个7.DNA分子片段复制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如果没有发生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和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B.a和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C.a中(A+T)/(G+C)的值与b中(A+T)/(G+C)的值相同D.a中(A+G)/(T+C)的值与d中(A+G)/(T+C)的值一般不相同8.密码子的翻译是通过与tRNA的反密码子配对来实现的。如图为某种tRNA,其反密码子中的G可分别与密码子第3位的C或U配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细胞核中B.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C.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tR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D.一种tRNA可以识别mRNA序列中不同的密码子9.(2023·盐城高一期中)基因的表达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DNA转录形成的mRNA与母链碱基的组成、排列顺序都是相同的B.一个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必然有多个密码子,这种现象体现了密码子的简并性特点C.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以及翻译的起始和终止D.密码子是指脱氧核苷酸链上的3个相邻的核苷酸10.如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B.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UAGC.翻译时,核糖体沿着②向右移动D.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11.(2024·淮安高一月考)如图是真核细胞中三种生命活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③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过程①②③都有酶参与催化C.只有过程②不一定发生在细胞质中D.过程①②③一定都需要消耗能量12.(2024·南京高一期末)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970年他又重申了中心法则的重要性并完善了中心法则(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中心法则描述了生物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B.过程①②③④有碱基互补配对现象,过程⑤没有C.过程②只发生在含有逆转录酶的病毒中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只有过程③13.(2024·南京高一月考)某单链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正链RNA(+RNA)。该病毒感染宿主后,合成相应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代表相应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病毒蛋白的模板是-RNAB.图中过程①②③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C.需要RNA聚合酶催化的是过程②③④D.图中过程①~④的碱基配对方式均为A—U、C—G14.(2024·南京高一月考)如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基因2和基因4在不同细胞中表达,所以存在于人体内的不同细胞中B.基因3不正常导致缺乏酶3可能引起苯丙酮尿症C.酶2活性降低,会使老年人的头发变白D.图示表示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15.(2024·连云港高一月考)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下图是该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的+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都能决定一个氨基酸B.过程②与过程③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差异C.酶X是RNA聚合酶,其合成和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核D.+RNA复制产生子代+RNA的过程,消耗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6.(2024·扬州高一期中)肺炎链球菌和噬菌体是探究遗传物质本质的两类重要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因结构简单与繁殖快等优点,使肺炎链球菌和噬菌体等原核生物适宜作为实验材料B.艾弗里利用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用含有35S(或32P)的培养基在适宜温度等条件下培养噬菌体后可得到标记的噬菌体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只有部分子代噬菌体同时含有35S和32P17.(2024·徐州高一月考)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和小鼠的软骨细胞中富含“miR140”分子,这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不含“miR140”分子的实验鼠与正常小鼠比较,其软骨严重损伤。下列关于“miR140”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miR140”分子与DNA、ATP的组成元素相同B.“miR140”分子主要分布在人和小鼠的细胞质中C.每个正常的“miR140”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miR140”分子是由磷酸、核糖和A、U、G、C四种含氮碱基组成的18.(2024·涟水一中高一月考)如图表示真核细胞核内某种遗传信息流动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示中核酸彻底水解产物最多有8种B.在组成成分上,图中的1和2仅仅碱基不同C.图中的4可断开氢键,也可形成氢键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发生该过程19.(2024·金湖一中高一月考)DNA甲基化是DNA分子内部碱基胞嘧啶发生甲基化(胞嘧啶连接甲基基团),甲基化的胞嘧啶仍能与鸟嘌呤互补配对(如图所示),但会抑制基因的表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被甲基化的DNA遗传信息保持不变,但生物的表型可能改变B.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A+C)/(G+T)的值不一定相同C.DNA甲基化会干扰RNA聚合酶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D.DNA甲基化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变,但不可通过半保留复制遗传给后代三、非选择题(共4题,共58分)20.(14分)(2024·淮安高一期末)下图为赫尔希、蔡斯设计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过程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不能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标记噬菌体的原因是 。实验中不能用14C来标记噬菌体的原因是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 。A.细菌的DNA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氨基酸(3)图中搅拌的目的是 。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噬菌体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的主要原因是 。(4)a、b两管中放射性分别主要分布在 、 。若保温培养的时间过长,对b管中放射性分布的影响是 。(5)一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产生了1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与31P的噬菌体数量之比是 。21.(14分)(2024·盐城高一期中)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 。(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 酶,B是 酶。子链延伸的方向是 (填“5'→3'”或“3'→5'”)。(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 。(4)乙图中,7是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 交替连接而成。(5)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3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 。含31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 。(6)若亲代DNA分子中A+T占60%,则子代DNA分子某一条单链中A+T占 %。(7)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A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22.(15分)(2024·仪征一中高一月考)如图表示发生在某种细菌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酶Ⅰ和酶Ⅱ的名称分别是 。(2)与mRNA相比较,DNA分子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3)已知由图中DNA分子片段转录形成的mRNA含有1 000个碱基,腺嘌呤和尿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0%。若该DNA分子片段连续复制3次,则共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个。(4)图中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了多个核糖体,其生物学意义是 。(5)与真核细胞内细胞核遗传信息传递相比,图中遗传信息传递的特点是 。23.(15分)(2024·阜宁一中高一月考)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启动子是DNA上基因内的碱基序列,控制转录的开始。某些基因在启动子上存在富含双核苷酸“CG”的区域,称为“CG岛”,其中的胞嘧啶在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但仍能与鸟嘌呤互补配对。细胞中存在两种DNA甲基化酶(如图1所示),从头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维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半甲基化位点,使其全甲基化。(说明:甲基为—CH3)(1)由上述材料可知,DNA甲基化 (填“会”或“不会”)改变基因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2)由于图2中过程①的方式是 ,所以其产物都是 甲基化的,因此过程②必须经过 的催化才能获得与亲代分子相同的甲基化状态。(3)研究发现,启动子中“CG岛”的甲基化会影响相关蛋白质与启动子的结合,从而抑制 。(4)小鼠的A基因编码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2),a基因无此功能(A、a位于常染色体上)。IGF-2是小鼠正常发育必需的一种蛋白质,缺乏时小鼠个体矮小。在小鼠胚胎中,来自父本的A及a表达,来自母本的则不能表达。检测发现,这对基因的启动子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的,在卵细胞中则是甲基化的。若纯合矮小雌鼠与纯合正常雄鼠杂交,则F1的表型应为 。F1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F2的表型及其比例应为 。结合F1中A及其等位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分析F2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卵细胞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甲基化而不表达, 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非甲基化而表达,并且含A的精子∶含a的精子为1∶1。(5)5-氮杂胞苷(AZA)常用于临床上治疗DNA甲基化引起的疾病。推测AZA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是:AZA在 过程中掺入DNA分子,导致与DNA结合的甲基化酶活性降低,从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另一种可能的机制是:AZA与“CG岛”中的 竞争甲基化酶,从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章末质量检测(二) 遗传的分子基础1.B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若用32P标记细菌,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检测到放射性,蛋白质中不含P元素,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不能检测到放射性,B错误;DNA酶将DNA分解,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正确;病毒增殖时,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内,以自身遗传物质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为原料进行增殖,单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时,只要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顺利进入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就能繁殖,就能使烟草出现染病的症状,D正确。2.A 艾弗里的实验没有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3.A 步骤②为搅拌,如果搅拌不充分或不搅拌会导致部分噬菌体外壳附着在大肠杆菌表面,但对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没有显著影响,A正确;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部分含有32P放射性,B错误;分别用被32P、35S标记的两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所以若①中培养液里含有32P,则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会带有放射性,但T2噬菌体不含RNA,D错误。4.C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即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A正确;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正确;在真核生物中,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目前认为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5.B 图中为DNA分子部分片段平面结构模式图,④为氢键,A正确;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图中⑦表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不同的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相同的,都是A与T配对、C与G配对,C正确;DNA分子中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正确。6.C D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A正确;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B正确;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一个15N标记的双链DNA片段,在提供含14N的脱氧核苷酸的情况下复制3次,形成的8个DNA分子中有两个DNA的一条链含15N,即占1/4,C错误;该DNA片段含有6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200个,则腺嘌呤有400个,这样连续复制三次,需要的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400×(23-1)=2 800(个),D正确。7.B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a和d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b和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A正确;a和c都能与d互补配对,说明a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B错误;由于a与b的碱基序列互补,a中的A+T等于b中的A+T,同理a中的G+C等于b中的G+C,所以a中(A+T)/(G+C)的值与b中(A+T)/(G+C)的值相同,C正确;a与d的碱基序列互补,a中的A等于d中的T,a中的G等于d中的C,a中的T等于d中的A,a中的C等于d中的G,所以a中(A+G)/(T+C)的值与d中(A+G)/(T+C)的值互为倒数,所以比值一般不相同,D正确。8.D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翻译过程中,在核糖体上进行,A错误;mRNA的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B错误;tRNA分子由一条链组成,C错误;据图中信息“反密码子中的G可分别与密码子第3位的C或U配对”可推知,一种tRNA可以识别mRNA序列中不同的密码子,D正确。9.C DNA转录形成的mRNA与母链碱基的组成、排列顺序都不相同,DNA含有碱基T,RNA含有碱基U,且DNA转录形成的mRNA碱基序列与母链碱基互补,A错误;一个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有一种或多种密码子,例如色氨酸的密码子只有一种,苏氨酸的密码子有4种,B错误;氨基酸由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以及翻译的起始(起始密码子)和终止(终止密码子),C正确;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核苷酸,D错误。10.B 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异亮氨酸的反密码子是UAG,密码子是AUC,B错误;根据tRNA的移动方向可知,翻译时核糖体沿着②(mRNA)向右移动,C正确;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这样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D正确。11.C ①DNA的复制、②翻译和③转录过程中,只有过程②一定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过程①③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C错误。12.A 过程①②③④⑤都有碱基互补配对现象,B错误;过程②是逆转录,只发生在含有逆转录酶病毒的宿主细胞内,C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可以发生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故有过程①③⑤,D错误。13.D 分析题图可知,合成病毒蛋白的模板是+RNA,A错误;图中过程①需要的原料为氨基酸,过程②③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合成RNA时需要RNA聚合酶催化,故需要RNA聚合酶催化的是过程②③,过程④不需要RNA聚合酶催化,C错误;图中过程①④表示翻译,过程②③为RNA复制,碱基配对方式均为A—U、C—G,D正确。14.C 人体内不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因此都含有基因2和基因4,A错误;缺乏酶3,苯丙氨酸不会合成苯丙酮酸,不会导致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故不会引起苯丙酮尿症,B错误;酶2的活性降低,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老年人头发会发白,C正确;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15.D 过程①中的+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如果是终止密码子,则不能决定氨基酸,因为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A错误;过程②、过程③均为RNA的复制,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一致,B错误;RNA聚合酶催化RNA的形成,酶X是RNA聚合酶,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16.ABC 噬菌体是DNA病毒,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艾弗里利用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都来自细菌,又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部分含有32P,因此只有部分子代噬菌体同时含有35S和32P,D正确。17.ABD “miR140”分子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其与DNA、ATP的组成元素相同,均为C、H、O、N、P,A正确;根据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可推测,“miR140”分子主要分布在人和小鼠的细胞质中,B正确;“miR140”分子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其中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错误;“miR140”分子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RNA),由磷酸、核糖和A、U、G、C四种含氮碱基组成,D正确。18.BCD 图示过程为转录过程,即由DNA指导合成RNA的过程,因此图中核酸彻底水解产物最多有8种,分别为脱氧核糖、核糖、磷酸和5种碱基,A正确;图中的1表示DNA,2表示RNA,在组成成分上,二者的不同除了碱基不完全相同外,还有五碳糖的种类不同,B错误;图中的4为RNA聚合酶,不仅可断开氢键,还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但不能催化氢键的形成,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结构,因而不能发生图示的过程,D错误。19.AC 被甲基化的DNA遗传信息保持不变,但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生物的表型,A正确;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双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因此A与T的含量相等,G与C的含量相等,(A+C)/(G+T)的值一定相同,都为1,B错误;DNA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因此DNA甲基化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C正确;DNA甲基化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变,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仍可通过半保留复制遗传给后代,D错误。20.(1)蛋白质外壳 噬菌体无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DNA(元素组成为C、H、O、N、P)和蛋白质(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中均有C元素 (2)C (3)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和未侵染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噬菌体的质量较轻 (4)上清液 沉淀物 上清液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 (5)1∶50解析:(1)蛋白质含有S元素,因此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能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标记噬菌体的原因是噬菌体无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实验中不能用14C来标记噬菌体的原因是DNA(元素组成为C、H、O、N、P)和蛋白质(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中均有C元素。(2)噬菌体表达形成蛋白质时除转录的模板即DNA属于噬菌体,其余结构和原料都来自大肠杆菌,因此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噬菌体的DNA,细菌的核糖体和氨基酸,C正确。(3)图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和未侵染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噬菌体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的主要原因是噬菌体的质量较轻。(4)a、b两管中放射性分别主要分布在上清液、沉淀物中。若保温培养时间过长,部分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已裂解,子代噬菌体会进入上清液,导致上清液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5)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假定一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产生了1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个体数只有2个。100个噬菌体都含有31P,则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个体与含31P的个体的数量比为2∶100=1∶50。21.(1)半保留复制 (2)解旋 DNA聚合 5'→3' (3)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和磷酸 (5)1/150 1 (6)60 (7)32.9 28.7解析:(1)据甲图分析可知,DNA的复制都保留亲代的一条链,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是解旋酶,打开双链,B是DNA聚合酶,可以催化子链延伸。子链延伸的方向是5'→3'。(3)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DNA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DNA复制可以发生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4)乙图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其分子内部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5)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来3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只有2个噬菌体含有32P,因此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1/150;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因此含31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100%。(6)由于DNA中A与T配对,因此一条链中的A+T与另一条链中的A+T相等,因此若亲代DNA分子中A+T占60%,则子代DNA分子某一条单链中A+T占60%。(7)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5.8%,其中一条链的G与C之和占该链的比例为45.8%,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T与另一条链中的A配对,因此互补链中的A占32.9%;该链中的G占45.8%-17.1%=28.7%,G与C配对,则在它的互补链中,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7%。22.(1)RNA聚合酶、DNA聚合酶 (2)具有双螺旋结构 (3)4 200 (4)少量mRNA可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 (5)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解析:(1)图中酶Ⅰ表示转录形成mRNA需要的RNA聚合酶,酶Ⅱ表示DNA复制需要的DNA聚合酶。(2)与mRNA相比较,DNA分子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3)已知由图中DNA分子片段转录形成的mRNA含有1 000个碱基,腺嘌呤和尿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0%,则DNA模板链中和整个DNA分子中A和T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0%,则C占30%,即为600个。若该DNA分子片段连续复制3次,则共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3-1)×600=4 200(个)。23.(1)不会 (2)半保留复制 半 维持甲基化酶 (3)基因的表达(或转录) (4)全部正常 正常∶矮小=1∶1 精子 (5)DNA复制 胞嘧啶解析:(1)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而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所以DNA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2)图2中过程①的模板链都含甲基,而复制后都只含一个甲基,说明过程①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其产物都是半甲基化的。因此过程②必须经过维持甲基化酶的催化才能获得与亲代分子相同的甲基化状态。(3)由于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催化基因进行转录。研究发现,启动子中“CG岛”的甲基化会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不能合成mRNA,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4)由于在小鼠胚胎中,来自父本的A及其等位基因能够表达,所以纯合矮小雌鼠与纯合正常雄鼠杂交,F1的表型应为全部正常。卵细胞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甲基化而不表达,精子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非甲基化而表达,并且含A的精子∶含a的精子=1∶1,所以F1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其比例应为正常∶矮小=1∶1。(5)5-氮杂胞苷(AZA)常用于临床上治疗DNA甲基化引起的疾病。推测AZA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是:AZA在DNA复制过程中掺入DNA分子,导致与DNA结合的甲基化酶活性降低,从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另一种可能的机制是:由于胞嘧啶在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但仍能与鸟嘌呤互补配对,所以AZA与“CG岛”中的胞嘧啶竞争甲基化酶,从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7 / 7(共68张PPT)章末质量检测(二) 遗传的分子基础(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2024·盐城高一月考)为了探索生物的遗传物质,科学家做了一系列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用32P标记细菌,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检测到放射性C.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中,单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就能使烟草出现染病的症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若用32P标记细菌,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检测到放射性,蛋白质中不含P元素,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不能检测到放射性,B错误;DNA酶将DNA分解,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正确;病毒增殖时,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内,以自身遗传物质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为原料进行增殖,单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时,只要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顺利进入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就能繁殖,就能使烟草出现染病的症状,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 下列有关“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者都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实验方法B. 两者都运用了一定的方法区分微生物的DNA和蛋白质C. 后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噬菌体的DNA才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D. 前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只有DNA才是使R型活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解析:艾弗里的实验没有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 (2024·灌云一中高一月考)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其中一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不经过步骤②操作,对该组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B. 若继续分离出子代噬菌体,其中大部分会含有32P放射性C. 若沉淀物中含有较强放射性、上清液中几乎不含放射性,即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 若①中培养液里含有32P,则子代噬菌体的DNA、RNA分子中均会带有放射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 步骤②为搅拌,如果搅拌不充分或不搅拌会导致部分噬菌体外壳附着在大肠杆菌表面,但对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没有显著影响,A正确;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部分含有32P放射性,B错误;分别用被32P、35S标记的两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所以若①中培养液里含有32P,则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会带有放射性,但T2噬菌体不含RNA,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4. (2024·连云港高一月考)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 有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C. 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即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A正确;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正确;在真核生物中,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目前认为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5. (2024·扬州高一月考)如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的部分片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④表示氢键B. 图中⑦表示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C. 不同的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相同的D.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 图中为DNA分子部分片段平面结构模式图,④为氢键,A正确;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图中⑦表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不同的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相同的,都是A与T配对、C与G配对,C正确;DNA分子中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6. 一个15N标记的双链DNA片段含有6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200个,提供含14N的脱氧核苷酸,将该DNA片段连续复制三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 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C. 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8D. 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 800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 D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A正确;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B正确;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一个15N标记的双链DNA片段,在提供含14N的脱氧核苷酸的情况下复制3次,形成的8个DNA分子中有两个DNA的一条链含15N,即占1/4,C错误;该DNA片段含有6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200个,则腺嘌呤有400个,这样连续复制三次,需要的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400×(23-1)=2 800(个),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7. DNA分子片段复制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如果没有发生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和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B. a和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C. a中(A+T)/(G+C)的值与b中(A+T)/(G+C)的值相同D. a中(A+G)/(T+C)的值与d中(A+G)/(T+C)的值一般不相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a和d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b和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A正确;a和c都能与d互补配对,说明a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B错误;由于a与b的碱基序列互补,a中的A+T等于b中的A+T,同理a中的G+C等于b中的G+C,所以a中(A+T)/(G+C)的值与b中(A+T)/(G+C)的值相同,C正确;a与d的碱基序列互补,a中的A等于d中的T,a中的G等于d中的C,a中的T等于d中的A,a中的C等于d中的G,所以a中(A+G)/(T+C)的值与d中(A+G)/(T+C)的值互为倒数,所以比值一般不相同,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8. 密码子的翻译是通过与tRNA的反密码子配对来实现的。如图为某种tRNA,其反密码子中的G可分别与密码子第3位的C或U配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细胞核中B. 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C. 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tRNA分子由两条链 组成D. 一种tRNA可以识别mRNA序列中不同的密码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翻译过程中,在核糖体上进行,A错误;mRNA的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B错误;tRNA分子由一条链组成,C错误;据图中信息“反密码子中的G可分别与密码子第3位的C或U配对”可推知,一种tRNA可以识别mRNA序列中不同的密码子,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9. (2023·盐城高一期中)基因的表达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DNA转录形成的mRNA与母链碱基的组成、排列顺序都是相同的B. 一个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必然有多个密码子,这种现象体现了密码子的简并性特点C. 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以及翻译的起始和终止D. 密码子是指脱氧核苷酸链上的3个相邻的核苷酸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 DNA转录形成的mRNA与母链碱基的组成、排列顺序都不相同,DNA含有碱基T,RNA含有碱基U,且DNA转录形成的mRNA碱基序列与母链碱基互补,A错误;一个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有一种或多种密码子,例如色氨酸的密码子只有一种,苏氨酸的密码子有4种,B错误;氨基酸由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以及翻译的起始(起始密码子)和终止(终止密码子),C正确;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核苷酸,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0. 如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B. 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UAGC. 翻译时,核糖体沿着②向右移动D. 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 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异亮氨酸的反密码子是UAG,密码子是AUC,B错误;根据tRNA的移动方向可知,翻译时核糖体沿着②(mRNA)向右移动,C正确;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这样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1. (2024·淮安高一月考)如图是真核细胞中三种生命活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①②③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 过程①②③都有酶参与催化C. 只有过程②不一定发生在细胞质中D. 过程①②③一定都需要消耗能量解析:①DNA的复制、②翻译和③转录过程中,只有过程②一定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过程①③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 (2024·南京高一期末)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970年他又重申了中心法则的重要性并完善了中心法则(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心法则描述了生物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B. 过程①②③④有碱基互补配对现象,过程⑤没有C. 过程②只发生在含有逆转录酶的病毒中D.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只有过程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 过程①②③④⑤都有碱基互补配对现象,B错误;过程②是逆转录,只发生在含有逆转录酶病毒的宿主细胞内,C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可以发生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故有过程①③⑤,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3. (2024·南京高一月考)某单链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正链RNA(+RNA)。该病毒感染宿主后,合成相应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代表相应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合成病毒蛋白的模板是-RNAB. 图中过程①②③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C. 需要RNA聚合酶催化的是过程②③④D. 图中过程①~④的碱基配对方式均为A—U、C—G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合成病毒蛋白的模板是+RNA,A错误;图中过程①需要的原料为氨基酸,过程②③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合成RNA时需要RNA聚合酶催化,故需要RNA聚合酶催化的是过程②③,过程④不需要RNA聚合酶催化,C错误;图中过程①④表示翻译,过程②③为RNA复制,碱基配对方式均为A—U、C—G,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4. (2024·南京高一月考)如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基因2和基因4在不同细胞中表达,所以存在于人体内的不同细胞中B. 基因3不正常导致缺乏酶3可能引起苯丙酮尿症C. 酶2活性降低,会使老年人的头发变白D. 图示表示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 人体内不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因此都含有基因2和基因4,A错误;缺乏酶3,苯丙氨酸不会合成苯丙酮酸,不会导致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故不会引起苯丙酮尿症,B错误;酶2的活性降低,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老年人头发会发白,C正确;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5. (2024·连云港高一月考)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如图是该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中的+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都能决定一个氨基酸B. 过程②与过程③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差异C. 酶X是RNA聚合酶,其合成和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核D. +RNA复制产生子代+RNA的过程,消耗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 过程①中的+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如果是终止密码子,则不能决定氨基酸,因为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A错误;过程②、过程③均为RNA的复制,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一致,B错误;RNA聚合酶催化RNA的形成,酶X是RNA聚合酶,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6. (2024·扬州高一期中)肺炎链球菌和噬菌体是探究遗传物质本质的两类重要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因结构简单与繁殖快等优点,使肺炎链球菌和噬菌体等原核生物适宜作为实验材料B. 艾弗里利用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 用含有35S(或32P)的培养基在适宜温度等条件下培养噬菌体后可得到标记的噬菌体D.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只有部分子代噬菌体同时含有35S和32P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 噬菌体是DNA病毒,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艾弗里利用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都来自细菌,又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部分含有32P,因此只有部分子代噬菌体同时含有35S和32P,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7. (2024·徐州高一月考)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和小鼠的软骨细胞中富含“miR140”分子,这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不含“miR140”分子的实验鼠与正常小鼠比较,其软骨严重损伤。下列关于“miR140”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iR140”分子与DNA、ATP的组成元素相同B. “miR140”分子主要分布在人和小鼠的细胞质中C. 每个正常的“miR140”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 “miR140”分子是由磷酸、核糖和A、U、G、C四种含氮碱基组成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 “miR140”分子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其与DNA、ATP的组成元素相同,均为C、H、O、N、P,A正确;根据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可推测,“miR140”分子主要分布在人和小鼠的细胞质中,B正确;“miR140”分子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其中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错误;“miR140”分子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RNA),由磷酸、核糖和A、U、G、C四种含氮碱基组成,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8. (2024·涟水一中高一月考)如图表示真核细胞核内某种遗传信息流动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示中核酸彻底水解产物最多有8种B. 在组成成分上,图中的1和2仅仅碱基不同C. 图中的4可断开氢键,也可形成氢键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发生该过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图示过程为转录过程,即由DNA指导合成RNA的过程,因此图中核酸彻底水解产物最多有8种,分别为脱氧核糖、核糖、磷酸和5种碱基,A正确;图中的1表示DNA,2表示RNA,在组成成分上,二者的不同除了碱基不完全相同外,还有五碳糖的种类不同,B错误;图中的4为RNA聚合酶,不仅可断开氢键,还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但不能催化氢键的形成,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结构,因而不能发生图示的过程,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9. (2024·金湖一中高一月考)DNA甲基化是DNA分子内部碱基胞嘧啶发生甲基化(胞嘧啶连接甲基基团),甲基化的胞嘧啶仍能与鸟嘌呤互补配对(如图所示),但会抑制基因的表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A. 被甲基化的DNA遗传信息保持不变,但生物的表型可能改变B. 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A+C)/(G+T)的值不一定相同C. DNA甲基化会干扰RNA聚合酶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D. DNA甲基化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变,但不可通过半保留复制遗传给后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 被甲基化的DNA遗传信息保持不变,但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生物的表型,A正确;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双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因此A与T的含量相等,G与C的含量相等,(A+C)/(G+T)的值一定相同,都为1,B错误;DNA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因此DNA甲基化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C正确;DNA甲基化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变,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仍可通过半保留复制遗传给后代,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三、非选择题(共4题,共58分)20. (14分)(2024·淮安高一期末)下图为赫尔希、蔡斯设计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过程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不能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标记噬菌体的原因是 。实验中不能用14C来标记噬菌体的原因是 。蛋白质外壳 噬菌体无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DNA(元素组成为C、H、O、N、P)和蛋白质(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中均有C元素 解析:蛋白质含有S元素,因此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能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标记噬菌体的原因是噬菌体无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实验中不能用14C来标记噬菌体的原因是DNA(元素组成为C、H、O、N、P)和蛋白质(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中均有C元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 。A. 细菌的DNA和氨基酸B. 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C. 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D. 细菌的DNA和噬菌体氨基酸C 解析:噬菌体表达形成蛋白质时除转录的模板即DNA属于噬菌体,其余结构和原料都来自大肠杆菌,因此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噬菌体的DNA,细菌的核糖体和氨基酸,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图中搅拌的目的是 。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噬菌体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的主要原因是 。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和未侵染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噬菌体的质量较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图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和未侵染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噬菌体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的主要原因是噬菌体的质量较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4)a、b两管中放射性分别主要分布在 、 。若保温培养的时间过长,对b管中放射性分布的影响是 。上清液 沉淀物 上清液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a、b两管中放射性分别主要分布在上清液、沉淀物中。若保温培养时间过长,部分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已裂解,子代噬菌体会进入上清液,导致上清液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5)一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产生了1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与31P的噬菌体数量之比是 。解析: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假定一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产生了1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个体数只有2个。100个噬菌体都含有31P,则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个体与含31P的个体的数量比为2∶100=1∶50。1∶5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1. (14分)(2024·盐城高一期中)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 。半保留复制 解析:据甲图分析可知,DNA的复制都保留亲代的一条链,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 酶,B是 酶。子链延伸的方向是 (填“5'→3'”或“3'→5'”)。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是解旋酶,打开双链,B是DNA聚合酶,可以催化子链延伸。子链延伸的方向是5'→3'。解旋 DNA聚合 5'→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 。解析: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DNA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DNA复制可以发生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4)乙图中,7是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 交替连接而成。解析:乙图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其分子内部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和磷酸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5)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3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 。含31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 。解析: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来3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只有2个噬菌体含有32P,因此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1/150;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因此含31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100%。1/150 1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6)若亲代DNA分子中A+T占60%,则子代DNA分子某一条单链中A+T占 %。解析:由于DNA中A与T配对,因此一条链中的A+T与另一条链中的A+T相等,因此若亲代DNA分子中A+T占60%,则子代DNA分子某一条单链中A+T占60%。6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5.8%,其中一条链的G与C之和占该链的比例为45.8%,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T与另一条链中的A配对,因此互补链中的A占32.9%;该链中的G占45.8%-17.1%=28.7%,G与C配对,则在它的互补链中,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7%。(7)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A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2.9 28.7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2. (15分)(2024·仪征一中高一月考)如图表示发生在某种细菌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酶Ⅰ和酶Ⅱ的名称分别是 。RNA聚合酶、DNA聚合酶解析:图中酶Ⅰ表示转录形成mRNA需要的RNA聚合酶,酶Ⅱ表示DNA复制需要的DNA聚合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与mRNA相比较,DNA分子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具有双螺旋结构 解析:与mRNA相比较,DNA分子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已知由图中DNA分子片段转录形成的mRNA含有1 000个碱基,腺嘌呤和尿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0%。若该DNA分子片段连续复制3次,则共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个。4 2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已知由图中DNA分子片段转录形成的mRNA含有1 000个碱基,腺嘌呤和尿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0%,则DNA模板链中和整个DNA分子中A和T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0%,则C占30%,即为600个。若该DNA分子片段连续复制3次,则共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3-1)×600=4 200(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4)图中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了多个核糖体,其生物学意义是 。少量mRNA可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 (5)与真核细胞内细胞核遗传信息传递相比,图中遗传信息传递的特点是 。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 (15分)(2024·阜宁一中高一月考)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启动子是DNA上基因内的碱基序列,控制转录的开始。某些基因在启动子上存在富含双核苷酸“CG”的区域,称为“CG岛”,其中的胞嘧啶在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但仍能与鸟嘌呤互补配对。细胞中存在两种DNA甲基化酶(如图1所示),从头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维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半甲基化位点,使其全甲基化。(说明:甲基为—CH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由上述材料可知,DNA甲基化 (填“会”或“不会”)改变基因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解析: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而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所以DNA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不会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由于图2中过程①的方式是 ,所以其产物都是 甲基化的,因此过程②必须经过 的催化才能获得与亲代分子相同的甲基化状态。解析:图2中过程①的模板链都含甲基,而复制后都只含一个甲基,说明过程①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其产物都是半甲基化的。因此过程②必须经过维持甲基化酶的催化才能获得与亲代分子相同的甲基化状态。半保留复制 半 维持甲基化酶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研究发现,启动子中“CG岛”的甲基化会影响相关蛋白质与启动子的结合,从而抑制 。解析:由于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催化基因进行转录。研究发现,启动子中“CG岛”的甲基化会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不能合成mRNA,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或转录)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4)小鼠的A基因编码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2),a基因无此功能(A、a位于常染色体上)。IGF-2是小鼠正常发育必需的一种蛋白质,缺乏时小鼠个体矮小。在小鼠胚胎中,来自父本的A及a表达,来自母本的则不能表达。检测发现,这对基因的启动子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的,在卵细胞中则是甲基化的。若纯合矮小雌鼠与纯合正常雄鼠杂交,则F1的表型应为 。F1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F2的表型及其比例应为 。全部正常 正常∶矮小=1∶1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结合F1中A及其等位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分析F2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卵细胞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甲基化而不表达, 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非甲基化而表达,并且含A的精子∶含a的精子为1∶1。精子 解析:由于在小鼠胚胎中,来自父本的A及其等位基因能够表达,所以纯合矮小雌鼠与纯合正常雄鼠杂交,F1的表型应为全部正常。卵细胞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甲基化而不表达,精子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非甲基化而表达,并且含A的精子∶含a的精子=1∶1,所以F1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其比例应为正常∶矮小=1∶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5)5-氮杂胞苷(AZA)常用于临床上治疗DNA甲基化引起的疾病。推测AZA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是:AZA在 过程中掺入DNA分子,导致与DNA结合的甲基化酶活性降低,从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另一种可能的机制是:AZA与“CG岛”中的 竞争甲基化酶,从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DNA复制 胞嘧啶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析:5-氮杂胞苷(AZA)常用于临床上治疗DNA甲基化引起的疾病。推测AZA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是:AZA在DNA复制过程中掺入DNA分子,导致与DNA结合的甲基化酶活性降低,从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另一种可能的机制是:由于胞嘧啶在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但仍能与鸟嘌呤互补配对,所以AZA与“CG岛”中的胞嘧啶竞争甲基化酶,从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质量检测(二)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 章末质量检测(二) 遗传的分子基础.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