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知识点一 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得到广泛应用
1.用基因型为DDee与ddEE杂交的豌豆种子(DdEe)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
A.种植→F2→选双隐性植株→纯合子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
2.用基因型为AABBDD、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甲、乙两个品种进行如图所示的育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④⑤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戊、己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②过程获得的丁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7/8
C.⑤过程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戊萌发的种子获得己植株
D.④过程使用的花药在甲、乙两个品种的植株上都可以采集到
3.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据此可能推出(  )
A.小麦与黑麦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是可育的
B.秋水仙素能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量加倍
C.小黑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四倍体
D.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
4.(2024·宿迁高一月考)如图为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茎尖,因为其细胞分裂旺盛
B.图中四倍体植株的各组织细胞均含有4个染色体组
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也会用到图中的某些技术手段
D.三倍体西瓜植株一般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知识点二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
5.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含两个或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由两个变为四个的过程
D.观察时存在染色体数量未加倍的细胞
6.(2024·南京秦淮区高二月考)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量加倍”实验中试剂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蒜或洋葱低温处理一周后,在室温下培养,待长出适宜长度的根后,再放入低温下进行培养
B.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制成药液,用于固定经诱导处理后的蒜或洋葱根尖
C.实验中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的作用是解离根尖,并为龙胆紫溶液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D.与秋水仙素处理不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着丝粒分裂
7.(2024·连云港海州区高一期末)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量加倍”实验(所用实验材料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应选用分裂旺盛的、易获取的植物材料,如葱或蒜的根尖
B.在进行低温诱导处理之前应将植物细胞杀死,便于染色观察
C.低温处理的根尖需用卡诺氏固定液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形态
D.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中可能含有2N、4N或8N条染色体
8.(2024·盐城高一月考)下图为五倍体异源杂种栽培棉的培育过程,字母A、D、E均代表一个染色体组,每组有13条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栽培棉的育种方式属于多倍体育种
B.F1含有3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植株
C.秋水仙素处理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D.栽培棉细胞中最多含有65条染色体
9.(2024·淮安高一月考)丹参的根茎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研究人员培育三倍体丹参以提高产量,实验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三倍体丹参是二、四倍体丹参杂交后产生的新物种
B.取新生的根尖来制备染色体标本可用龙胆紫进行染色
C.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分裂中期细胞
D.取根尖制片的步骤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10.(多选)(2024·盐城高一月考)为培育可稳定遗传的植物新品种,研究者用甲、乙两个二倍体品种进行了如图所示的育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A.①过程是杂交,可集中亲本双方的优良基因
B.②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两种途径获得新品种Ⅰ和Ⅱ分别是二倍体和单倍体
D.两种途径培育新品种所依据的生物变异原理相同
11.(多选)(2023·连云港高一期末)农业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葡萄(2n=38)茎段上的芽,然后将茎段扦插以获得四倍体葡萄。研究发现四倍体葡萄中约有40%细胞中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而剩余的细胞均表现正常,故被称为“嵌合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促进染色体多次复制
B.“嵌合体”的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19条染色体
C.“嵌合体”的体细胞中可能含有2、4或8个染色体组
D.“嵌合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的三倍体可利用种子繁殖
12.(2024·扬州高一月考)白粉病是导致普通小麦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长穗偃麦草某条染色体上携带抗白粉病基因,与普通小麦亲缘关系较近。下图是科研小组利用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培育抗病新品种的育种方案,图中A、B、C、D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后代①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     个四分体。
(2)杂交后代②A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时易丢失,原因是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           。杂交后代②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介于     之间。γ射线处理杂交后代③的花粉,使含抗虫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将该花粉培养成一颗完整植株,该植株为     倍体。
(3)抗虫普通小麦,经一代自交、筛选得到的抗虫植株中纯合子占1/3,则经过第二代自交并筛选获得的抗虫植株中纯合子占      。
(4)图中“?”处理的方法有            ,与多代自交、筛选相比,该育种方法的优势体现在                。
第2课时 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A 从题干中可知需要获得隐性纯合子(ddee),在杂交育种的F2中可以直接获得。所以通过杂交育种获得双隐性个体要比单倍体育种更简捷。
2.B 通过①③④⑤途径培育成新品种的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戊、己的染色体组成不同,己植株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甲、乙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丙品种为AaBbDd,含三对等位基因,所以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占1/2×1/2×1/2=1/8,因此,丁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7/8,B正确;由于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结种子,所以⑤过程中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戊萌发的种子,只能处理其幼苗获得己植株,C错误;④过程使用的花药在甲、乙两个品种的植株上不能采集到,只有在丙品种的植株上采集到,D错误。
3.D 自然状况下,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两者杂交后经秋水仙素处理才产生可育的小黑麦,A错误;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B错误;小黑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C错误;异源多倍体产生的单倍体,由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而是高度不育的,D正确。
4.B 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的成功率是比较低的,而且图中的四倍体植株根部细胞依然含有2个染色体组,因此,图中四倍体植株中未必每个组织细胞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B错误。
5.C 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细胞时,细胞已经被杀死,不可能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
6.A 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和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制成的药液的作用是解离根尖细胞,固定蒜或洋葱根尖细胞用的是卡诺氏固定液,解离根尖后需要漂洗,龙胆紫溶液的染色应在碱性环境下进行,B、C错误;秋水仙素和低温诱导处理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使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错误。
7.B 该实验应选用分裂旺盛的、易获取的植物材料,如葱或蒜的根尖,该部位细胞分裂旺盛,易于观察,A正确;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必须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故在进行低温诱导处理之前应保持植物细胞的活性,B错误;卡诺氏固定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所以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要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通常需要浸泡0.5~1 h,C正确;2N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N,低温诱导该生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N,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为8N,D正确。
8.D 图示是陆地棉和索马里棉先杂交获得杂种F1,杂种F1经秋水仙素加倍处理后再与海岛棉杂交获得五倍体,因此属于多倍体育种,A正确;陆地棉AADD与索马里棉EE杂交,所得F1染色体组成为ADE,有三个染色体组,且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三倍体,B正确;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F1染色体组成为ADE,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F2为AADDEE,F2与AADD杂交,最终得到的栽培棉染色体组成应为AADDE,A、D、E所代表的每一个染色体组中各含13条染色体,故栽培棉AADDE应含有5个染色体组,有65条染色体,但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故最多为130条,D错误。
9.A 三倍体丹参是二、四倍体丹参杂交后产生,但不是新物种,因为三倍体丹参的细胞中含有三套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会发生联会紊乱,进而导致无法产生正常的配子,因而表现为高度不育,A错误;龙胆紫能够将染色体染成深色,进而有利于染色体行为的观察,因此取新生的根尖来制备染色体标本可用甲紫进行染色,B正确;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分裂中期细胞,因为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因此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C正确;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制片的步骤为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压片,D正确。
10.BD ①过程是杂交,可以将甲乙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和基因集中在F1,A正确;②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技术,不需要使用秋水仙素,B错误;新品种Ⅰ是经过杂交育种形成的,是二倍体,Ⅱ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是由配子发育而来,是单倍体,C正确;新品种Ⅰ的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而Ⅱ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错误。
11.BC 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量加倍,A错误;葡萄是二倍体,染色体数目是38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目是19条,B正确;“嵌合体”中的细胞有的是原来的体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有的是加倍过的细胞(含4个染色体组),加倍过的细胞如果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就可能含8个染色体组,C正确;“嵌合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的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不可利用种子繁殖,D错误。
12.(1)56 28 (2)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 42~49 染色体结构变异 单 (3)3/5 (4)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 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都是纯合子
解析:(1)长穗偃麦草含有2个染色体组,普通小麦含有6个染色体组,二者杂交得到杂交后代含有4个染色体组,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后代①,杂交后代①中含有8个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体细胞共56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28个四分体。(2)杂交后代②A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时易丢失,原因是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联会,因而在随机分配的过程中会造成染色体丢失,因此,杂交后代②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21~28,普通小麦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21,杂交所得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介于42~49之间。γ射线处理杂交后代③的花粉,使含抗虫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染色体片段转接的变异称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将该花粉培养成一颗完整植株,该植株是由配子发育的,因而称为单倍体,单倍体往往表现为高度不育。(3)抗虫普通小麦,经一代自交、筛选得到的抗虫植株中纯合子占1/3,说明抗虫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经过第二代自交并筛选获得的抗虫植株占2/3×3/4+1/3=5/6,纯合子抗虫植株占2/3×1/4+1/3=1/2,抗虫植株中纯合子占1/2÷5/6=3/5。(4)图中“?”处理后染色体加倍,因此“?”处理的方法有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处理,与多代自交、筛选相比,该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其优势体现在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都是纯合子。
3 / 3第2课时 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导学 聚焦 1.描述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2.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实验
知识点(一) 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得到广泛应用
1.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得到广泛应用
(1)
(2)
(3)多倍体育种
2.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
(2)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不能正常分裂,所以细胞不能分裂,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量加倍。(  )
(3)单倍体育种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4)单倍体育种获得的后代均为纯合子。(  )
(5)单倍体育种操作简便,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探讨 分析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培育过程,提高应用能力
 下图表示两种育种方式,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甲图和乙图分别表示哪种育种方式?它们的育种原理是否相同?
(2)甲图和乙图中都有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组加倍,其原理是什么?甲图中为什么要用秋水仙素处理?
(3)乙图中获得无子西瓜至少需要几年?图中有两次传粉过程,它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4)为什么甲图中的育种方式能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比较
(1)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区别
-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原理 染色体变异
常用方法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后,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
优点 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缩短育种年限
缺点 动物中难以开展 操作技术复杂
(2)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都需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但处理对象不同:
①多倍体育种——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②单倍体育种——处理幼苗。
(3)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1.科研人员用纯种的高秆抗锈病水稻(甲品种)与矮秆易染锈病水稻(乙品种)培育矮秆抗锈病水稻新品种,方法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品种
 ×
乙品种F1花粉单倍体
植株纯合子优良
品种
A.甲、乙品种杂交的目的是将控制两个优良性状的基因集中在一起
B.②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③为人工诱导,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D.④为筛选,对于抗锈病性状常用病原体感染的方法检测
2.(2024·盐城高一月考)如图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植株所有细胞的染色体组数均加倍
B.无子西瓜是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属于杂交育种
C.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D.培育的无子西瓜没有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知识点(二)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
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
(1)实验原理
在      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保证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低温处理有可能抑制    的形成,导致子代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发生变化。
(2)实验步骤
2.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低温和秋水仙素都可用于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
(2)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乙醇冲洗的目的是洗去卡诺氏固定液。(  )
(3)制作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制作基本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
(4)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
探讨 分析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1)本实验是否温度越低效果越显著?为什么?
(2)观察时是否所有细胞中染色体均已加倍?为什么?
(3)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4)能否只选择一个细胞持续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过程?
 实验中几种试剂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试剂 使用方法 作用
卡诺氏固定液 将根尖放入卡诺氏固定液中浸泡0.5~1 h 固定细胞形态
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 冲洗卡诺氏固定液处理过的根尖 洗去卡诺氏固定液
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浸泡经固定处理的根尖 解离根尖细胞
清水 漂洗解离后的根尖约10 min 洗去解离液
龙胆紫溶液 把漂洗干净的根尖放进盛有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 min 使染色体着色
1.(2024·淮安淮阴区高一联考)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处理抑制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B.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为解离→染色→漂洗→压片
C.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发生了加倍
D.若低温处理根尖时间过短,可能难以观察到染色体数量加倍的细胞
2.(多选)(2022·徐州贾汪区高一月考)下列有关“低温诱导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数量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倍体形成过程中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B.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固定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在诱导染色体数量变化方面,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D.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少数细胞染色体数量加倍
(1)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            ,因而在育种上有其特殊的意义。
(2)低温处理和用秋水仙素诱导形成多倍体的原理为          。
(3)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卡诺氏固定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第2课时 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1) 两个  杂交  选择  基因  连续  缓慢
(2)秋水仙素 (3) 秋水仙素  数量加倍  二倍体
四倍体  三倍体  果实发育  联会紊乱  无子西瓜  更粗壮 ⑩糖类  蛋白质  形态结构  生理特性  耐寒  耐旱  抗病  进化
2.(1)√ (2)×
(3)× 提示:单倍体高度不育,因此单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不能处理种子。
(4)×
(5)× 提示:单倍体育种操作技术复杂,但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互动探究
(1)提示:甲图表示的是单倍体育种,乙图表示的是多倍体育种。它们的育种原理都是染色体数量的变异。
(2)提示: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组加倍。由于甲图中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所以是不育的,需要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组加倍,从而变成可育的。
(3)提示:两年。第一次传粉的目的是得到三倍体种子,第二次传粉是为了刺激三倍体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4)提示: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能直接得到纯合子。
学以致用
1.B 甲、乙品种通过杂交将双亲的基因集中在子一代中,A正确;②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③过程人工诱导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C正确;④为筛选,对于抗锈病性状常用病原体感染的方法检测,获得所需品种,D正确。
2.ABD 低温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导致茎尖细胞染色体数量加倍,因此植株地上大部分细胞的染色体组数加倍,而地下部分细胞染色体数量不变,A错误;三倍体无子西瓜植株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所以是可遗传的变异,B、D错误;三倍体西瓜体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其无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正确。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1)有丝分裂后 纺锤体 (2) 1.0~1.5  25 ℃
0.5~1  95%  漂洗  低倍镜  高倍镜
2.(1)√ (2)√ (3)√
(4)× 提示:固定后细胞就已经死亡,无法观察到细胞的动态变化。
互动探究
(1)提示:不是;必须为“适当低温”,以防止温度过低对根尖细胞造成伤害。
(2)提示:不是;只有少部分细胞实现“染色体加倍”,大部分细胞仍为二倍体分裂状况。
(3)提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能都与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有关,着丝粒分裂后没有纺锤丝的牵引作用,因此不能将染色体拉向细胞的两极,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4)提示:不能,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死细胞,不能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动态过程。
学以致用
1.D 该实验的原理是低温处理能抑制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A错误;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压片,B错误;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未发生改变,只有少部分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发生改变,C错误;低温处理根尖时间过短,不能很好地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所以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数量加倍的细胞,D正确。
2.CD 多倍体形成过程中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现象,A错误;卡诺氏固定液用于固定细胞的形态,B错误;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量变化的原理都是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正确;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且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中也只有少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过程评价·勤检测】
思维启迪
(1)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提示:固定细胞的形态;洗去卡诺氏固定液,还可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按1∶1混合配制药液,使细胞分离。
5 / 5(共73张PPT)
第2课时 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学 聚
焦 1.描述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2.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实验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得到广泛应用
1. 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得到广泛应用
(1)
(2)
(3)多倍体育种
2.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 √ )
(2)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不
能正常分裂,所以细胞不能分裂,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量加倍。 ( × )

×
(3)单倍体育种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 )
提示:单倍体高度不育,因此单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
理幼苗,不能处理种子。
(4)单倍体育种获得的后代均为纯合子。 ( × )
(5)单倍体育种操作简便,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 )
提示:单倍体育种操作技术复杂,但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
×
探讨 分析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培育过程,提高应用能力
 如图表示两种育种方式,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甲图和乙图分别表示哪种育种方式?它们的育种原理是否相同?
提示:甲图表示的是单倍体育种,乙图表示的是多倍体育种。它们的育种原理都是染色体数量的变异。
(2)甲图和乙图中都有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组加倍,其原理是什
么?甲图中为什么要用秋水仙素处理?
提示: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组加倍。由于甲图中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所以是不育的,需要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组加倍,从而
变成可育的。
(3)乙图中获得无子西瓜至少需要几年?图中有两次传粉过程,它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提示:两年。第一次传粉的目的是得到三倍体种子,第二次传粉是为了刺激三倍体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4)为什么甲图中的育种方式能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提示: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能直接得到纯合子。
 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比较
(1)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区别
-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原理 染色体变异
常用方
法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后,人工诱导染色
体加倍
优点 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缩短育种年限
缺点 动物中难以开展 操作技术复杂
(2)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都需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
倍,但处理对象不同:
①多倍体育种——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②单倍体育种——处理幼苗。
(3)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1. 科研人员用纯种的高秆抗锈病水稻(甲品种)与矮秆易染锈病水稻
(乙品种)培育矮秆抗锈病水稻新品种,方法如图所示。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品种杂交的目的是将控制两个优良性状的基因集中在一起
B. ②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 ③为人工诱导,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D. ④为筛选,对于抗锈病性状常用病原体感染的方法检测
解析: 甲、乙品种通过杂交将双亲的基因集中在子一代中,A正确;②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③过程人工诱导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C正确;④为筛选,对于抗锈病性状常用病原体感染的方法检测,获得所需品种,D正确。
2. (2024·盐城高一月考)如图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 低温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植株所有细胞的染色体组数均
加倍
B. 无子西瓜是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属于杂交育种
C. 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
正常的配子
D. 培育的无子西瓜没有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解析: 低温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导致茎尖细胞染色体数量加倍,因此植株地上大部分细胞的染色体组数加倍,而地下部分细胞染色体数量不变,A错误;三倍体无子西瓜植株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所以是可遗传的变异,B、D错误;三倍体西瓜体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其无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正确。
知识点(二)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
1.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
(1)实验原理
在 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
极,保证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低温处理有可能抑制
的形成,导致子代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发生变化。
有丝分裂后 
纺锤
体 
(2)实验步骤
2.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低温和秋水仙素都可用于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 √ )
(2)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乙醇冲洗的目
的是洗去卡诺氏固定液。 ( √ )
(3)制作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制作基本步骤是解离→漂洗→
染色→压片。 ( √ )
(4)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
程。 ( × )
提示:固定后细胞就已经死亡,无法观察到细胞的动态变化。



×
探讨 分析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1)本实验是否温度越低效果越显著?为什么?
提示:不是;必须为“适当低温”,以防止温度过低对根尖细胞造成伤害。
(2)观察时是否所有细胞中染色体均已加倍?为什么?
提示:不是;只有少部分细胞实现“染色体加倍”,大部分细
胞仍为二倍体分裂状况。
(3)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
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提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能都与抑
制纺锤体的形成有关,着丝粒分裂后没有纺锤丝的牵引作用,
因此不能将染色体拉向细胞的两极,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加倍。
(4)能否只选择一个细胞持续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过程?
提示:不能,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死细胞,不能观察到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动态过程。
 实验中几种试剂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试剂 使用方法 作用
卡诺氏固
定液 将根尖放入卡诺氏固定液中浸泡0.5~1 h 固定细胞形态
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 冲洗卡诺氏固定液处理过的根尖 洗去卡诺氏固
定液
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
浸泡经固定处理的根尖 解离根尖细胞
清水 漂洗解离后的根尖约10 min 洗去解离液
龙胆紫溶液 把漂洗干净的根尖放进盛有龙胆紫溶液
的玻璃皿中染色3~5 min 使染色体着色
1. (2024·淮安淮阴区高一联考)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加
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温处理抑制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B.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为解离→染色→漂洗→压片
C.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发生了加倍
D. 若低温处理根尖时间过短,可能难以观察到染色体数量加倍的 细胞
解析: 该实验的原理是低温处理能抑制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
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A错误;制作临时玻片标
本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压片,B错误;显微镜下可看到
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未发生改变,只有
少部分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发生改变,C错误;低温处理根尖时间
过短,不能很好地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所以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
色体数量加倍的细胞,D正确。
2. (多选)(2022·徐州贾汪区高一月考)下列有关“低温诱导蚕豆
根尖细胞染色体数量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倍体形成过程中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B. 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固定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 在诱导染色体数量变化方面,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 相似
D. 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少数细胞染色体数量加倍
解析: 多倍体形成过程中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出现
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现象,A错误;卡诺氏固定液用于固定细胞的形
态,B错误;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量变化的原理都是在有
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正确;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
细胞处于间期,且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中也只有少数细胞的染色体数
目加倍,D正确。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
,因而在育种上有其特殊的意义。
(2)低温处理和用秋水仙素诱导形成多倍体的原理为

(3)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卡诺氏固定液和体
积分数为95%的乙醇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提示:固定细胞的形态;洗去卡诺氏固定液,还可与质量分数
为15%的盐酸溶液按1∶1混合配制药液,使细胞分离。
能明显缩短育种年

抑制纺锤体
的形成 
【教师备用栏目】
1. 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均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 只能人工培育多倍体植株,自然条件下不可自发产生
C. 单倍体育种用到秋水仙素,而多倍体育种不需要用秋水仙素
D. 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
解析: 多倍体育种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错误;多倍体
植株可自发产生,B错误;在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中,用秋
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细胞幼苗,使其染色体数量加倍,C错误;单倍
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
2. 单倍体育种的一般流程是杂交获得F1,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成
幼苗后再进行加倍处理,获得可育植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育种时可先用秋水仙素将花粉加倍,再组培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B. 该育种过程中,F1产生花粉的过程中一定有非等位基因的重组
C. 育种时通常选择特定花粉进行培养、加倍,以获得目标二倍体
D. 多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得多倍体,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得单倍体
解析: 单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是花粉离体培养形成的单
倍体幼苗,不能处理花粉,A错误;育种过程中,F1产生花粉的过
程中发生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
一定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B正确;单倍体育种
是先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接着用秋水仙素等进行人
工诱导获得纯合的植株,再进行人工选择获得目标植株,C错误;
多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得多倍体,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得纯合子,而
非单倍体,D错误。
3. 西瓜是炎炎夏日消暑解渴的必备水果。如图为利用二倍体西瓜品系
甲培育无子西瓜的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可以采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B. 与甲相比,丙茎秆粗壮,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
C. 甲和乙杂交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D. 该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为染色体数量变异
解析: ①过程是获得四倍体西瓜,可以采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
素处理,A正确;丙是三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B错误;乙
是四倍体,甲是二倍体,两者杂交后代为不可育的三倍体,C正
确;该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为染色体数量变异,D正确。
4. (多选)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 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 蚕豆幼根长至1.0~1.5 cm时,剪下,置于4 ℃冰箱中,诱导36 h
C. 卡诺氏固定液浸泡根尖,固定细胞的形态
D. 玻片制作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和压片4个步骤
解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当蚕豆幼根长至1.0~1.5 cm时,才能开始诱导,但不能剪下,因为这样会使其失去生命力,B错误;卡诺氏固定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的形态,C正确;制作玻片的过程和“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相同,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和压片4个步骤,D正确。
5. 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种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种品种。
根据图示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方法Ⅰ称为 ,方法Ⅱ称
为 ,所依据的原理是


杂交 
自交 
染色体上控制不同亲本优良
性状的基因,随着配子的结合而重新组合在一起,经过选育
会获得优良的新品种
(2)用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 ,由④培育
成⑤的过程中用化学药剂 处理④的幼苗,方法
Ⅲ和Ⅴ合称为 育种,其优点是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单倍体 
能明显缩短育种
年限 
(3)由③培育出⑥的常用方法Ⅳ称为
,形成的⑥称为 ,依据的原理是

解析:用③培育出④所采用的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
基因型为Ab的单倍体,由该单倍体再培育成⑤通常利用秋水
仙素处理④的幼苗从而得到稳定遗传的品种,该育种方法称
为单倍体育种,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多倍体育种(或人工诱导
多倍体 
多倍体 
染色
体变异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得到广泛应用
1. 用基因型为DDee与ddEE杂交的豌豆种子(DdEe)获得纯合子
(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
A. 种植→F2→选双隐性植株→纯合子
B.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C. 种植→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D.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从题干中可知需要获得隐性纯合子(ddee),在杂交育
种的F2中可以直接获得。所以通过杂交育种获得双隐性个体要比单
倍体育种更简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用基因型为AABBDD、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甲、乙两
个品种进行如图所示的育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④⑤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戊、己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 ②过程获得的丁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7/8
C. ⑤过程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戊萌发的种子获得己植株
D. ④过程使用的花药在甲、乙两个品种的植株上都可以采集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通过①③④⑤途径培育成新品种的过程属于单倍体育
种,戊、己的染色体组成不同,己植株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A错误;甲、乙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三对基
因独立遗传),则丙品种为AaBbDd,含三对等位基因,所以自交
后代中纯合子占1/2×1/2×1/2=1/8,因此,丁植株中不能稳定遗
传的个体占总数的7/8,B正确;由于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结种
子,所以⑤过程中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戊萌发的种子,只能处理其
幼苗获得己植株,C错误;④过程使用的花药在甲、乙两个品种的
植株上不能采集到,只有在丙品种的植株上采集到,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经秋水
仙素处理形成的,据此可能推出(  )
A. 小麦与黑麦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是可育的
B. 秋水仙素能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量加倍
C. 小黑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四倍体
D. 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自然状况下,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不能产生可育
后代,两者杂交后经秋水仙素处理才产生可育的小黑麦,A错误;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B错
误;小黑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含有4个染色体
组,C错误;异源多倍体产生的单倍体,由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
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而是高度不育的,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2024·宿迁高一月考)如图为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茎尖,因为其细胞分裂旺盛
B. 图中四倍体植株的各组织细胞均含有4个染色体组
C. 单倍体育种过程中也会用到图中的某些技术手段
D. 三倍体西瓜植株一般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的成功率是比较低的,而且图中的
四倍体植株根部细胞依然含有2个染色体组,因此,图中四倍体植
株中未必每个组织细胞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知识点二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
5. 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 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含两个或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C.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由两个变为四个的
过程
D. 观察时存在染色体数量未加倍的细胞
解析: 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细胞时,细胞已经被杀死,不可能
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2024·南京秦淮区高二月考)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
体数量加倍”实验中试剂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蒜或洋葱低温处理一周后,在室温下培养,待长出适宜长度的
根后,再放入低温下进行培养
B. 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制成药液,用于固定经诱导处理
后的蒜或洋葱根尖
C. 实验中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的作用是解离根尖,并为龙胆紫溶
液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D. 与秋水仙素处理不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着
丝粒分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和质量分数为15%的盐
酸等体积混合制成的药液的作用是解离根尖细胞,固定蒜或洋葱根
尖细胞用的是卡诺氏固定液,解离根尖后需要漂洗,龙胆紫溶液的
染色应在碱性环境下进行,B、C错误;秋水仙素和低温诱导处理
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使细
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2024·连云港海州区高一期末)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
色体数量加倍”实验(所用实验材料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应选用分裂旺盛的、易获取的植物材料,如葱或蒜的根尖
B. 在进行低温诱导处理之前应将植物细胞杀死,便于染色观察
C. 低温处理的根尖需用卡诺氏固定液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形态
D. 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中可能含有2N、4N或8N条染色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该实验应选用分裂旺盛的、易获取的植物材料,如葱或
蒜的根尖,该部位细胞分裂旺盛,易于观察,A正确;低温诱导染
色体加倍必须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故在进行低温诱导处理之前
应保持植物细胞的活性,B错误;卡诺氏固定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
形态,所以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要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通
常需要浸泡0.5~1 h,C正确;2N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
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N,低温诱导该生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N,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为
8N,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2024·盐城高一月考)如图为五倍体异源杂种栽培棉的培育过
程,字母A、D、E均代表一个染色体组,每组有13条染色体。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栽培棉的育种方式属于多倍体育种
B. F1含有3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植株
C. 秋水仙素处理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D. 栽培棉细胞中最多含有65条染色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图示是陆地棉和索马里棉先杂交获得杂种F1,杂种F1经
秋水仙素加倍处理后再与海岛棉杂交获得五倍体,因此属于多倍体
育种,A正确;陆地棉AADD与索马里棉EE杂交,所得F1染色体组
成为ADE,有三个染色体组,且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三倍
体,B正确;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
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F1染色体组成为ADE,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F2为AADDEE,F2与
AADD杂交,最终得到的栽培棉染色体组成应为AADDE,A、D、E
所代表的每一个染色体组中各含13条染色体,故栽培棉AADDE应含
有5个染色体组,有65条染色体,但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最多为130条,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2024·淮安高一月考)丹参的根茎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研究人员培育三倍体丹参以提高产量,实验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三倍体丹参是二、四倍体丹参杂交后产生的新物种
B. 取新生的根尖来制备染色体标本可用龙胆紫进行染色
C. 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分裂中期细胞
D. 取根尖制片的步骤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三倍体丹参是二、四倍体丹参杂交后产生,但不是新物
种,因为三倍体丹参的细胞中含有三套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的过
程中会发生联会紊乱,进而导致无法产生正常的配子,因而表现为
高度不育,A错误;龙胆紫能够将染色体染成深色,进而有利于染
色体行为的观察,因此取新生的根尖来制备染色体标本可用甲紫进
行染色,B正确;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分裂中期细胞,
因为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因此是观察染色体
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C正确;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制片的步骤
为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压片,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多选)(2024·盐城高一月考)为培育可稳定遗传的植物新品
种,研究者用甲、乙两个二倍体品种进行了如图所示的育种。下
列叙述错误的有(  )
A. ①过程是杂交,可集中亲本双方的优良基因
B. ②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 两种途径获得新品种Ⅰ和Ⅱ分别是二倍体和单倍体
D. 两种途径培育新品种所依据的生物变异原理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①过程是杂交,可以将甲乙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和基
因集中在F1,A正确;②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技术,不需要使用
秋水仙素,B错误;新品种Ⅰ是经过杂交育种形成的,是二倍体,
Ⅱ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是由配子发育而来,是单倍体,C
正确;新品种Ⅰ的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而Ⅱ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
变异,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多选)(2023·连云港高一期末)农业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
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葡萄(2n=38)茎段上的芽,然后将茎段扦
插以获得四倍体葡萄。研究发现四倍体葡萄中约有40%细胞中的
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而剩余的细胞均表现正常,故被称为“嵌合
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促进染色体多次复制
B. “嵌合体”的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19条染色体
C. “嵌合体”的体细胞中可能含有2、4或8个染色体组
D. “嵌合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的三倍体可利用种子繁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
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量加倍,A错误;葡萄是二倍体,染色
体数目是38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目是19条,B正确;
“嵌合体”中的细胞有的是原来的体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有
的是加倍过的细胞(含4个染色体组),加倍过的细胞如果处于有
丝分裂的后期,就可能含8个染色体组,C正确;“嵌合体”与二
倍体杂交获得的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
配子,不可利用种子繁殖,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2024·扬州高一月考)白粉病是导致普通小麦减产的重要原因之
一。长穗偃麦草某条染色体上携带抗白粉病基因,与普通小麦亲
缘关系较近。如图是科研小组利用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培育抗
病新品种的育种方案,图中A、B、C、D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
每组有7条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杂交后代①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
形成 个四分体。
56 
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长穗偃麦草含有2个染色体组,普通小麦含有6个染色体组,二者杂交得到杂交后代含有4个染色体组,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后代①,杂交后代①中含有8个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体细胞共56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28个四分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杂交后代②A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时易丢失,原因是减
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 。杂交后代②
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介于
之间。γ射线处理杂交后代③的花粉,使含抗虫基因的染色
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将该花粉培养成一颗完整植
株,该植株为 倍体。
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 
42~49 
染色体结构变
异 
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杂交后代②A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时易丢失,原因是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联会,因而在随机分配的过程中会造成染色体丢失,因此,杂交后代②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21~28,普通小麦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21,杂交所得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介于42~49之间。γ射线处理杂交后代③的花粉,使含抗虫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染色体片段转接的变异称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将该花粉培养成一颗完整植株,该植株是由配子发育的,因而称为单倍体,单倍体往往表现为高度不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抗虫普通小麦,经一代自交、筛选得到的抗虫植株中纯合子
占1/3,则经过第二代自交并筛选获得的抗虫植株中纯合子
占 。
解析:抗虫普通小麦,经一代自交、筛选得到的抗虫植株中纯合子占1/3,说明抗虫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经过第二代自交并筛选获得的抗虫植株占2/3×3/4+1/3=5/6,纯合子抗虫植株占2/3×1/4+1/3=1/2,抗虫植株中纯合子占1/2÷5/6=3/5。
3/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图中“?”处理的方法有 ,与
多代自交、筛选相比,该育种方法的优势体现在

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 
能明显缩
短育种年限且后代都是纯合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图中“?”处理后染色体加倍,因此“?”处理的方法有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处理,与多代自交、筛选相比,该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其优势体现在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都是纯合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