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节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第二节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简介

第二节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知识点一 生物进化的证据
1.陆生脊椎动物起源于水生脊椎动物的胚胎学证据是(  )
A.胚胎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
B.胚胎早期出现鳃裂
C.一些陆生脊椎动物又回到水中生活
D.早期形成的地层中存在大量水生脊椎动物的化石
2.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大约为99%。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
A.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C.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有很多事实能够作为支持生物进化学说的证据。如图所示,这些生物体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下列对于这些相似之处和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这些生物体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这些相似的结构被称为同源器官
C.这些证据被称为比较解剖学证据
D.这些相似之处表明变异是定向的
知识点二 生物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4.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协同进化实例的是(  )
A.猎豹捕食斑马
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
D.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而它们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
5.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改变,这属于趋同进化。在趋同进化过程中(  )
A.通过相互选择,不同生物的基因库最终相同
B.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和影响
C.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产生了相似的适应性
D.不同生物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
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C.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从而引起生存斗争
D.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好氧生物的出现早于光合生物
7.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生物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发生着全面的进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五界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
B.原生生物都是一些微小的单细胞生物,没有核膜将其遗传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C.病毒虽然是非细胞生物,结构简单,但能借助多种细胞进行繁殖
D.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带走该物种拥有的独特基因,从而危及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8.生物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方式主要有分歧进化、趋同进化和协同进化
B.由一个原始物种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因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向不同的方向进化,逐渐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称为分歧进化
C.趋同进化现象说明,不同种类的生物发生适应相似或相同环境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均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中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0.(多选)人的血红蛋白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比较不同种动物与人类血红蛋白β链的区别,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动物种类 短尾猿 狗 鸟 青蛙 七鳃鳗
氨基酸不同的数目 8 32 45 67 125
A.短尾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
B.该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C.不同种动物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能力不同
D.氨基酸不同与DNA碱基排列顺序没有关系
11.(多选)山茶象甲用喙在山茶果皮上钻孔后将卵注入孔洞,只有在打通果皮的孔洞中孵出的幼虫才能取食到种子而成活。图1为日本南、北部地区的象甲。图2为日本不同纬度多个地区的象甲平均喙长和山茶平均果皮厚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大于北部
B.图2中M区象甲繁殖后代成功率最高
C.图2中P区数据采集自北部地区
D.山茶象甲与山茶相互影响、协同进化
12.(2024·泗阳一中高一月考)图1所示为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的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图2所示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①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①~⑧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差异,体现了    多样性。在②③④⑤四个种群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个种群是     。
(2)由种群X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700万年,⑥和⑦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出现          。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多选)。
A.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B.⑥⑦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D.自然选择主导喜马拉雅山鸟类进化的方向
E.⑥⑦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3)图2中在     时间段内种群①发生了生物进化,           提供进化的原材料,在T点时    (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4)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①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40%和50%,现假设种群①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不发生突变,则下一年时种群①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为     。
第二节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1.B 陆生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都是在水中进行的,鳃裂是适于水中生活的器官,故可以说明陆生脊椎动物起源于水生脊椎动物。
2.C 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表明人类和黑猩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有共同的祖先。
3.D 同源器官的存在,表明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A不符合题意;鸟的翅膀、海豚的鳍肢、蝙蝠的翼手和人的手臂,它们的形态和功能都不相同,但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基本一致,说明它们属于同源器官,B不符合题意;同源器官被称为比较解剖学证据,C不符合题意;自然界中变异是不定向的,D符合题意。
4.C 猎豹捕食斑马是二者相互选择的结果,属于协同进化,A不符合题意;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是通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不属于协同进化,C符合题意;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能够避免被天敌捕食,而它们的天敌视觉越来越发达,以方便捕食昆虫,这是双方在相互选择中协同进化,D不符合题意。
5.C 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会出现相同的基因库,A错误;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会出现相互选择和影响,B错误;生物进化通常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环境选择生物,推进生物进化,另一方面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协同进化,所以在相同的环境下,不同生物也会出现相似的形态结构,C正确;不同生物一般不会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D错误。
6.D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增加物种多样性,A正确;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各种种间关系,故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正确;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D错误。
7.B 原生生物是最简单的真核生物,而细胞内没有核膜将其遗传物质与细胞质分开的是原核生物。
8.D 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9.A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在接触青霉素前,细菌的种群中就已经存在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使用对其进行了选择,A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B正确;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正确;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均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中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10.ABC 与表中的其他动物相比,短尾猿与人类的血红蛋白β链氨基酸不同的数目最少,说明短尾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A正确;血红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该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B正确;不同种动物中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存在差异,说明不同种动物的血红蛋白的结构也存在差异,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可知,它们的功能(运输氧气能力)会有所不同,C正确;不同种动物血红蛋白的氨基酸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
11.ACD 由图1可以看出,南部山茶象甲的喙长于北部山茶象甲的喙,因此推测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大于北部,A正确;分析图2可知,M区山茶果皮厚度大,打通果皮的孔洞难度也大,山茶象甲繁殖后代成功率低,B错误;图2中P区山茶果皮厚度小,山茶象甲喙短,数据应采集自北部地区,C正确。
12.(1)物种 ②③ (2)生殖隔离 AD (3)QR 突变和基因重组 不一定 (4)49%
解析:(1)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可见,种群①~⑧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分析图1可知:分支越向后,亲缘关系越近,因为②、③是由最近的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所以在②③④⑤四个种群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个种群是②③。(2)种群X经过漫长的时间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说明有新的物种形成,其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可遗传的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A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个体的表型,C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D正确;由图1可知:由种群X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的过程中,由于地理隔离的出现,导致⑥⑦所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出现差异,E错误。(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图2中在QR时间段内,种群①中的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说明种群①发生了生物进化。突变和基因重组(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在RT时间段内,A基因频率维持在0.9,但无法判断是否有生殖隔离产生,所以在T点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4)在某年时,种群①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40%和50%,该种群产生的基因型为A、a的配子的概率分别为30%、70%。假设种群①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不发生突变,则下一年时种群①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为70%×70%=49%。
3 / 3第二节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导学 聚焦 1.理解生物进化的古生物学证据——化石,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 2.概述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理解各种生物来自共同的祖先。 3.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关系
知识点(一) 生物进化的证据越来越多
1.生物进化的古生物学证据——化石
2.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
(1)比较解剖学证据
(2)比较胚胎学证据
(3)细胞生物学证据
(4)分子生物学证据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  )
(2)通过对比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可推断不同物种的进化关系。(  )
(3)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这说明这些哺乳动物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
(4)人与鱼的胚胎在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可以说明生物的进化是由水生到陆生的。(  )
(5)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有差异,这说明生物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
探讨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1.下图是科学家在地层中发现的未被破坏的沉积岩石层的次序,图中Ⅱ层中有物种A的化石,Ⅰ层中有物种B的化石。
(1)比较物种A与物种B的重要差异。
(2)在Ⅱ层里能否找到物种B的化石?为什么?
2.如图分别为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不同时期胚胎的比较,以及人的上肢和其他动物的前肢骨骼的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可以看出,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初期,不仅外形像鱼,而且在结构上都有鳃裂和尾,这说明了什么?到了胚胎发育晚期,除鱼之外,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鳃裂都消失了,人的尾也消失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2)根据图2观察,人的上肢、猫的前肢和蝙蝠的翼手,在结构组成方面相同吗,这说明了什么?它们在形态方面一样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3.如图提供了几种动物的DNA的碱基序列与人类相比较的数据及有关知识。
(1)哪一种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为什么?
(2)为什么人类、黑猩猩和大猩猩能够产生有着相同或相似氨基酸顺序的酶和激素?
 运用比较法分析生物进化
(1)比较化石:比较不同类型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生物的进化顺序。
(2)比较形态、结构: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解剖学特征,判断生物间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
(3)比较发育过程:比较动植物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为生物进化提供发育方面的证据。
(4)比较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关于证明“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的各项证据,分类正确的是(  )
A.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胚胎学证据
B.脊椎动物的前肢与人的上肢骨骼的比较——比较解剖学证据
C.脊椎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比较——细胞水平的证据
D.脊椎动物DNA碱基序列比较——最直接证据
2.(多选)下列关于蛋白质、DNA和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和DNA都是大分子物质,都可以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B.蛋白质和DNA都是遗传信息的储存者,所以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和DNA来确定不同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
C.通过比较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差异程度可以得知相关DNA片段中遗传信息的差异程度
D.两种生物的共同祖先生活的年代距今越早,这两种生物的蛋白质和DNA的差异可能就越小
知识点(二) 生物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1.生物进化的方式
      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与生物进化的方式有关。
(1)分歧进化(趋异进化)
(2)趋同进化
(3)协同进化
2.生物的进化导致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在生物进化史上,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出现的早。(  )
(2)中生代在动物进化史上的两个重大事件是原始哺乳类和鸟类的出现。(  )
(3)协同进化只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
(4)五界系统显示了生命发展史的三大阶段:原核单细胞阶段、真核单细胞阶段和真核多细胞阶段。(  )
(5)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6)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
探讨 分析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过程,提高理解能力
1.猎豹和羚羊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奔跑的速度都比原来快了,这是为什么?
2.根据分类学的记载,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物种被发现。近年来在海底3 000米的深海热泉孔周围,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这说明生物界的物种有待人们继续发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2)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      的结果,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型主要是     的结果。
(3)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主要是        及变异、选择、遗传、隔离综合作用的结果。
 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原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遗传多样性(根本原因)→蛋白质多样性(直接原因)→物种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3)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只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方面。
1.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2.(多选)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B.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种不断产生的过程
D.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概括为协同进化
(1)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    、    和它们的      。
(2)同源器官是    相同,      相似,而      不同的器官。
(3)分歧进化:由一个原始物种经过漫长的        ,因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向        进化,逐渐形成新物种的方式。
(4)趋同进化:由于相似或相同的生活环境,一些不同种类的生物在          下出现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进化的方式。
(5)协同进化:不同    之间、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被称为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
第二节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 自然界  遗体  遗物  生活遗迹  化石
化石记录
2.(1) 结构  部位  形态  功能  同源器官
共同的原始祖先  同源器官 (2)胚胎发育 发育阶段 有尾、有鳃裂 (3) 数量  形态结构  染色体组型和核型  共同特征 (4) 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  分子杂交  亲缘关系  进化顺序  遗传密码
中心法则
3.(1)√ (2)√ (3)× (4)√
(5)× 提示: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有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特征,不能说明生物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互动探究
1.(1)提示:物种A比物种B出现时间晚,在结构上物种A比物种B复杂,在进化地位上物种A比物种B高等。
(2)提示:有可能;物种B出现时间早,可能已经灭绝,也可能是部分物种B变异后逐渐进化为物种A,还可能是物种B一直适应环境,直到物种A出现时仍然存在。
2.(1)提示:这说明这些生物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原始祖先,并且它们的共同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由于它们生活环境的不同,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这些器官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形态和功能上的不同。
(2)提示:在结构组成方面相同,这说明这些生物是由共同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在形态方面不一样,这又说明这些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向着不同方向进化。
3.(1)提示:黑猩猩;因为黑猩猩与人类的DNA的碱基序列有98.2%相同,比另外两种动物都高。
(2)提示:因为黑猩猩、大猩猩和人类DNA的碱基序列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包括酶和蛋白质类激素。
学以致用
1.B 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是化石证据,A错误;脊椎动物的前肢与人的上肢骨骼的比较是比较解剖学证据,B正确;脊椎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比较是比较胚胎学的证据,C错误;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D错误。
2.AC 蛋白质和DNA都是大分子物质,都可以反映不同物种的相似程度,A正确;DNA是遗传信息的储存者,其中的遗传信息的差异程度直接反映了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的远近,B错误;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结果,所以比较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差异程度可间接得知DNA中遗传信息的差异程度,C正确;两种生物的共同祖先生活的年代距今越早,这两种生物的蛋白质产生差异的时间也越早,差异性可能就越大,D错误。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生物多样性 (1)原始 不同 (2)自然选择 同一方向 相同功能 (3) 物种  生物与无机环境  相互影响
单独  普遍
2. 原生  真菌  病毒  遗传  遗传物质  基因表达  排列组合  生态系统
3.(1)× 提示:在生物进化史上,裸子植物比被子植物出现的早。
(2)√
(3)× 提示:协同进化的内容包括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不断进化。
(4)√
(5)× 提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6)× 提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还有基因层次以及生态系统层次的多样性。
互动探究
1.提示:这是羚羊和猎豹协同进化的结果。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久而久之,跑得快成为猎豹的适应性特征;羚羊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易躲避猎豹的捕食而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久而久之,跑得快成为羚羊的适应性特征。
2.(1)蛋白质结构多样性 DNA多样性 (2)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3)环境的多样性
学以致用
1.C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错误;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吸食花蜜不会使蛾的口器变长,D错误。
2.BC 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选择、协同进化,A正确;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过程评价·勤检测】
思维启迪
(1)遗体 遗物 生活遗迹 (2)起源 结构和部位 形态和功能 (3)地质年代 不同的方向 (4)自然选择
(5)物种 生物与无机环境
5 / 6(共80张PPT)
第二节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学 聚
焦 1.理解生物进化的古生物学证据——化石,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
2.概述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理解各种生物来自共同的祖先。
3.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关系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生物进化的证据越来越多
1. 生物进化的古生物学证据——化石
2. 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
(1)比较解剖学证据
(2)比较胚胎学证据
(3)细胞生物学证据
(4)分子生物学证据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 ( √ )
(2)通过对比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可推断不同物种的进化关
系。 ( √ )
(3)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
很大,这说明这些哺乳动物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 × )
(4)人与鱼的胚胎在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可以说明生物的进化是
由水生到陆生的。 ( √ )


×

(5)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有差异,这说明生物
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 × )
提示: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有差异,但也
具有共同特征,不能说明生物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
探讨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1. 如图是科学家在地层中发现的未被破坏的沉积岩石层的次序,图中Ⅱ层中有物种A的化石,Ⅰ层中有物种B的化石。
(1)比较物种A与物种B的重要差异。
提示:物种A比物种B出现时间晚,在结构上物种A比物种B
复杂,在进化地位上物种A比物种B高等。
(2)在Ⅱ层里能否找到物种B的化石?为什么?
提示:有可能;物种B出现时间早,可能已经灭绝,也可能
是部分物种B变异后逐渐进化为物种A,还可能是物种B一直
适应环境,直到物种A出现时仍然存在。
2. 如图分别为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不同时期胚胎的比较,以及人的上肢
和其他动物的前肢骨骼的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可以看出,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初期,不仅外形像鱼,而且在结构上都有鳃裂和尾,这说明了什么?到了胚胎发育晚期,除鱼之外,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鳃裂都消失了,人的尾也消失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提示:这说明这些生物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原始祖先,并且
它们的共同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由于它们生活环境的不
同,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这些器官在进化过程中,逐渐
出现了形态和功能上的不同。
(2)根据图2观察,人的上肢、猫的前肢和蝙蝠的翼手,在结构组成方面相同吗,这说明了什么?它们在形态方面一样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提示:在结构组成方面相同,这说明这些生物是由共同原始
祖先进化而来的;在形态方面不一样,这又说明这些生物在
不同的环境中向着不同方向进化。
3. 如图提供了几种动物的DNA的碱基序列与人类相比较的数据及有
关知识。
(1)哪一种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为什么?
提示:黑猩猩;因为黑猩猩与人类的DNA的碱基序列有98.2
%相同,比另外两种动物都高。
(2)为什么人类、黑猩猩和大猩猩能够产生有着相同或相似氨基
酸顺序的酶和激素?
提示:因为黑猩猩、大猩猩和人类DNA的碱基序列有很多相
似之处,而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包括酶和蛋白质类激素。
 运用比较法分析生物进化
(1)比较化石:比较不同类型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
而判断生物的进化顺序。
(2)比较形态、结构: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解剖学
特征,判断生物间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
(3)比较发育过程:比较动植物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为生物进
化提供发育方面的证据。
(4)比较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共
同点和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 关于证明“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的各项证据,分类正确的是(  )
A. 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胚胎学证据
B. 脊椎动物的前肢与人的上肢骨骼的比较——比较解剖学证据
C. 脊椎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比较——细胞水平的证据
D. 脊椎动物DNA碱基序列比较——最直接证据
解析: 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是化石证据,A错误;脊椎动物的
前肢与人的上肢骨骼的比较是比较解剖学证据,B正确;脊椎动物
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比较是比较胚胎学的证据,C错误;化石是研究
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D错误。
2. (多选)下列关于蛋白质、DNA和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
A. 蛋白质和DNA都是大分子物质,都可以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B. 蛋白质和DNA都是遗传信息的储存者,所以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生
物的蛋白质和DNA来确定不同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
C. 通过比较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差异程度可以得知相关DNA片段中遗
传信息的差异程度
D. 两种生物的共同祖先生活的年代距今越早,这两种生物的蛋白质
和DNA的差异可能就越小
解析: 蛋白质和DNA都是大分子物质,都可以反映不同物种的相似程度,A正确;DNA是遗传信息的储存者,其中的遗传信息的差异程度直接反映了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的远近,B错误;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结果,所以比较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差异程度可间接得知DNA中遗传信息的差异程度,C正确;两种生物的共同祖先生活的年代距今越早,这两种生物的蛋白质产生差异的时间也越早,差异性可能就越大,D错误。
知识点(二) 生物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1. 生物进化的方式
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与生
物进化的方式有关。
(1)分歧进化(趋异进化)
生物多样性 
(2)趋同进化
(3)协同进化
2. 生物的进化导致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在生物进化史上,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出现的早。
( × )
提示:在生物进化史上,裸子植物比被子植物出现的早。
(2)中生代在动物进化史上的两个重大事件是原始哺乳类和鸟类
的出现。 ( √ )
(3)协同进化只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 × )
提示:协同进化的内容包括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
间的相互影响和不断进化。
×

×
(4)五界系统显示了生命发展史的三大阶段:原核单细胞阶段、
真核单细胞阶段和真核多细胞阶段。 ( √ )
(5)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
性。 ( × )
提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多样性。

×
(6)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 × )
提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
程,还有基因层次以及生态系统层次的多样性。
×
探讨 分析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过程,提高理解能力
1. 猎豹和羚羊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奔跑的速度都比原来快了,
这是为什么?
提示:这是羚羊和猎豹协同进化的结果。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
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久而久之,跑得快成为猎豹的
适应性特征;羚羊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易躲避猎豹的捕食而生存下
来并繁衍后代,久而久之,跑得快成为羚羊的适应性特征。
2. 根据分类学的记载,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但
是每年都有新物种被发现。近年来在海底3 000米的深海热泉孔周
围,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这说明生物界的物种有待人们继
续发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蛋白
质结构多样性 
DNA多样性 
(2)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 的结
果,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型主要是
的结果。
(3)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主要是 及变
异、选择、遗传、隔离综合作用的结果。
基因突变 
基因
重组 
环境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原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遗传多样性(根本原因)→蛋白质多样性(直
接原因)→物种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
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3)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只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
方面。
1.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
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 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 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 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隔离,B错误;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
确;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吸食花蜜不会使蛾的口器变
长,D错误。
2. (多选)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B. 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种不断产生的过程
D.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概括为协同进化
解析: 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选择、协同进化,A正确;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
、 和它们的 。
(2)同源器官是 相同, 相似,而
不同的器官。
(3)分歧进化:由一个原始物种经过漫长的 ,因适
应不同的环境而向 进化,逐渐形成新物种的
方式。

体 
遗物 
生活遗迹 
起源 
结构和部位 
形态和
功能 
地质年代 
不同的方向 
(4)趋同进化:由于相似或相同的生活环境,一些不同种类的生物
在 下出现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进化的方式。
(5)协同进化:不同 之间、 之间,在
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被称为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
自然选择 
物种 
生物与无机环境 
【教师备用栏目】
1. 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 挖掘出的恐龙骨骼、恐龙蛋及足印都是化石
C. 和两栖类相比,恐龙的化石出现在更古老的地层中
D. 对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进行比较,就能准确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历程
解析: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
如还有比较解剖学证据等,A错误;挖掘出的恐龙骨骼、恐龙蛋及
足印都属于化石,B正确;恐龙属于爬行类,出现在两栖类之后,
所以和两栖类相比,恐龙的化石出现在比较晚的近地层中,C错
误;通过对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进行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
势,但不一定准确,因为在不同地质年代都有低等生物存在,都可
能形成化石,D错误。
2. 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胸鳍和蝙蝠的翼手的示意图如下。这些
器官的外形和功能各不相同,但通过解剖比较发现,都由同种类型
的骨骼组成。这一事实为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观点提
供了(  )
A. 化石的证据
B. 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C. 比较胚胎学的证据
D. 分子水平的证据
解析: 对动物同源器官进行比较研究,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
3. 协同进化就是“生态的舞台,进化的表演”。下列关于协同进化的
说法,错误的是(  )
A. 协同进化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
B. 协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C. 猎豹与斑马之间的“军备竞赛”实现了二者的协同进化
D. 研究协同进化无法预测某物种的存在
解析: 协同进化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可发生在生物与无
机环境之间,A、B正确;猎豹与斑马之间的“军备竞赛”淘汰了
二者中的老、弱、病、残等个体,实现了二者的协同进化,C正
确;研究协同进化可预测某物种的存在,如达尔文根据某种兰花具
有细长花距而预测出为其传粉的某种昆虫应具有吸管似的口器,D
错误。
4. (多选)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而生物的多样
性和适应性与生物进化的方式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代爬行类、现代鸟类、现代哺乳类是由早期爬行类经过分歧进
化逐步形成的
B. 鸟和蝙蝠具有相同功能的翼和翼手,是因适应飞翔生活而趋同进
化形成的
C. 协同进化促进了多种类型生物的出现,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D. 五界系统包括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病毒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解析: 五界系统包括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没有包含病毒。
5. 如表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参与线粒体细胞呼吸过程的一
种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差异比较:
生物
名称 黑猩
猩 猕猴 兔 鸡 龟 蛇 小麦 酵母

氨基
酸差 异数/
个 0 1 9 13 15 23 35 44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
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
异 。
(2)表中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从表中看,
人和 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

越小 
黑猩猩 
酵母菌 
细胞色素c的
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 
解析:(1)(2)通过表中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数最小,人类与酵母菌的亲缘关系最远,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数最大,这表明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
(3)表中属于哺乳类的是 ,鸟类和哺乳类
都是由 类进化而来的。
黑猩猩、猕猴、兔 
古代爬行 
解析:表中的哺乳动物有黑猩猩、猕猴、兔。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都是由古代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的。
(4)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从
方面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证据。
分子生物
学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生物进化的证据
1. 陆生脊椎动物起源于水生脊椎动物的胚胎学证据是(  )
A. 胚胎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
B. 胚胎早期出现鳃裂
C. 一些陆生脊椎动物又回到水中生活
D. 早期形成的地层中存在大量水生脊椎动物的化石
解析:陆生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都是在水中进行的,鳃裂是适于水中生活的器官,故可以说明陆生脊椎动物起源于水生脊椎动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大约为99%。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  )
A. 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 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C. 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解析: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表明人类和黑猩猩具
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有共同的祖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
官。有很多事实能够作为支持生物进化学说的证据。如图所示,这
些生物体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下列对于这些相似之处和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 这些生物体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 这些相似的结构被称为同源器官
C. 这些证据被称为比较解剖学证据
D. 这些相似之处表明变异是定向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同源器官的存在,表明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
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A不符合题意;鸟的翅膀、海豚的鳍肢、蝙
蝠的翼手和人的手臂,它们的形态和功能都不相同,但它们的内部
结构却基本一致,说明它们属于同源器官,B不符合题意;同源器
官被称为比较解剖学证据,C不符合题意;自然界中变异是不定向
的,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知识点二 生物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4.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
展,下列不属于协同进化实例的是(  )
A. 猎豹捕食斑马
B. 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C. 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
D. 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而它们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猎豹捕食斑马是二者相互选择的结果,属于协同进化,
A不符合题意;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
传粉的蛾是通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草原上狼
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不属于协同进化,C符合题意;昆虫的保
护色越来越逼真,能够避免被天敌捕食,而它们的天敌视觉越来越
发达,以方便捕食昆虫,这是双方在相互选择中协同进化,D不符
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
向着同一方向改变,这属于趋同进化。在趋同进化过程中(  )
A. 通过相互选择,不同生物的基因库最终相同
B. 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和影响
C. 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产生了相似的适应性
D. 不同生物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会出现相同的基因库,
A错误;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会出现相互选择和影响,B错
误;生物进化通常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环境选
择生物,推进生物进化,另一方面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协
同进化,所以在相同的环境下,不同生物也会出现相似的形态结
构,C正确;不同生物一般不会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
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
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C. 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从而引
起生存斗争
D. 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好氧生物的出现早于光合生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
腾出空间,增加物种多样性,A正确;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各种
种间关系,故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
化,B正确;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
的出现创造了条件,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生物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发生着
全面的进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五界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经
过长期进化形成的
B. 原生生物都是一些微小的单细胞生物,没有核膜将其遗传物质与
细胞质分开
C. 病毒虽然是非细胞生物,结构简单,但能借助多种细胞进行繁殖
D. 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带走该物种拥有的独特基因,从而危
及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原生生物是最简单的真核生物,而细胞内没有核膜将其
遗传物质与细胞质分开的是原核生物。
8. 生物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生物进化的方式主要有分歧进化、趋同进化和协同进化
B. 由一个原始物种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因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向不
同的方向进化,逐渐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称为分歧进化
C. 趋同进化现象说明,不同种类的生物发生适应相似或相同环境的
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解析: 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
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
用使其生存
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
相互适应的特征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 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均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中自然选择
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在接触青霉素前,细菌的种群
中就已经存在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使用对其进行了选择,
A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
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B正确;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
内容,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
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正确;自然
选择、基因突变等均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中自然选择使种群
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多选)人的血红蛋白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比较不同种动物
与人类血红蛋白β链的区别,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
动物种类 短尾猿 狗 鸟 青蛙 七鳃鳗
氨基酸不同的数目 8 32 45 67 125
A. 短尾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
B. 该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C. 不同种动物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能力不同
D. 氨基酸不同与DNA碱基排列顺序没有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与表中的其他动物相比,短尾猿与人类的血红蛋白β链氨基酸不同的数目最少,说明短尾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A正确;血红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该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B正确;不同种动物中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存在差异,说明不同种动物的血红蛋白的结构也存在差异,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可知,它们的功能(运输氧气能力)会有所不同,C正确;不同种动物血红蛋白的氨基酸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多选)山茶象甲用喙在山茶果皮上钻孔后将卵注入孔洞,只有
在打通果皮的孔洞中孵出的幼虫才能取食到种子而成活。图1为日
本南、北部地区的象甲。图2为日本不同纬度多个地区的象甲平均
喙长和山茶平均果皮厚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大于北部
B. 图2中M区象甲繁殖后代成功率最高
C. 图2中P区数据采集自北部地区
D. 山茶象甲与山茶相互影响、协同进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由图1可以看出,南部山茶象甲的喙长于北部山茶象甲的喙,因此推测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大于北部,A正确;分析图2可知,M区山茶果皮厚度大,打通果皮的孔洞难度也大,山茶象甲繁殖后代成功率低,B错误;图2中P区山茶果皮厚度小,山茶象甲喙短,数据应采集自北部地区,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2024·泗阳一中高一月考)图1所示为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
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的研究,绘制了该地
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
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图2所
示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①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
考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种群①~⑧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差异,体现了
多样性。在②③④⑤四个种群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个
种群是 。

种 
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可见,种群①~⑧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分析图1可知:分支越向后,亲缘关系越近,因为②、③是由最近的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所以在②③④⑤四个种群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个种群是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由种群X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700万年,⑥和
⑦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出现 。下列关于
这一进化历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多选)。
A. 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B. ⑥⑦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D. 自然选择主导喜马拉雅山鸟类进化的方向
E. ⑥⑦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生殖隔离 
A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种群X经过漫长的时间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说明有新的物种形成,其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可遗传的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A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个体的表型,C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D正确;由图1可知:由种群X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的过程中,由于地理隔离的出现,导致⑥⑦所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出现差异,E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图2中在 时间段内种群①发生了生物进化,
提供进化的原材料,在T点时 (填
“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QR 
突变和
基因重组 
不一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图2中在QR时间段内,种群①中的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说明种群①发生了生物进化。突变和基因重组(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在RT时间段内,A基因频率维持在0.9,但无法判断是否有生殖隔离产生,所以在T点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①中AA、Aa和aa的基因
型频率分别为10%、40%和50%,现假设种群①非常大,所
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不发生突变,则下
一年时种群①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为 。
解析:在某年时,种群①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40%和50%,该种群产生的基因型为A、a的配子的概率分别为30%、70%。假设种群①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不发生突变,则下一年时种群①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为70%×70%=49%。
4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