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章末质量检测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进化(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章末质量检测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进化(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简介

章末质量检测(三)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进化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某些原因导致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的DNA分子:(1)缺失了一个基因,(2)缺失了一对碱基。它们分别属于(  )
A.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C.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2.(2024·无锡高一期末)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变异都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B.人类镰状细胞贫血的产生是由于染色体数量变异
C.21三体综合征的产生是染色体结构变异造成的
D.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3.(2024·镇江高一期末)如图是四种生物的体细胞示意图,甲、乙中的字母代表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图丙、丁代表细胞中的染色体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一定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图乙所示生物可能是单倍体生物
C.图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D.图丁所示生物可能是多倍体生物
4.(2024·扬州江都区高一月考)水稻(2n=24)单体比正常个体少一条染色体,缺体比正常个体少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单体和缺体均可育。正常籽粒的颜色为白色,如图表示带有蓝粒基因标记的单体,可用其选育能稳定遗传的可育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体或缺体来源于染色体变异
B.理论上可分别产生12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单体和缺体
C.蓝粒单体自交可产生4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后代
D.单体水稻可用于判断隐性突变基因位于哪一条染色体上
5.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个体基因型 配子基因型 异常发生时期
A Dd D、D、dd 减数第一次分裂
B AaBb AaB、AaB、b、b 减数第二次分裂
C XaY XaY、XaY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AaXBXb AAXBXb、XBXb、a、a 减数第二次分裂
6.自然界中,一种生物体中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的改变最可能是(  )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7.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丙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乙都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前期Ⅰ
B.图丙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图丁可能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如图所示的4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是图甲和图丙所示的变异
8.如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做进一步处理。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量加倍
C.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D.③→④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
9.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孕妇食用了较多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则会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耐药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耐药性是人类在使用抗生素时,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
D.在含有抗生素的环境中,耐药性这种变异属于有利变异
10.若某种群中原本只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如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5
C.甲、乙种群均未发生进化
D.环境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
11.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群体男性中的Xb的基因频率高于20%
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孩子
C.在这一人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2%、10%
D.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
12.(2024·盐城高一月考)原产于北美洲的植物一年蓬目前已进化出多个物种,由于强悍的适应力和繁殖力,一年蓬快速蔓延全国并泛滥成灾,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年蓬进化形成的多个物种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适应力和繁殖力减弱的变异也能为一年蓬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C.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可直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一年蓬进化形成的多个物种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13.(2024·连云港高一月考)美凤蝶、红珠凤蝶、蓝凤蝶是凤蝶科三个不同的物种,近年来相继在连云港市境内发现,由于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美凤蝶的种群数量不断下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雄性美凤蝶的飞行能力强而雌性美凤蝶飞行能力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各地的美凤蝶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
C.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美凤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美凤蝶、红珠凤蝶、蓝凤蝶的出现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14.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P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某野生物种的某个体死亡后可能会使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降低
C.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它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D.若两个动物交配后可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15.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花冠筒花蜜造成的
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
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2024·江苏镇江期中)“半同卵双胞胎”是指两个精子进入同一个卵母细胞而形成的双胞胎。同一个卵子结合两个精子得到的三倍体一般会夭折,但个别三倍体受精卵却能继续配对并分裂下去。如图所示,来自母亲的基因是M,来自父亲的基因是P1和P2,结合成三倍体MP1P2,通过分裂形成三种二倍体细胞:MP1、MP2和P1P2,全父系细胞的P1P2在发育过程中生长停滞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子代个体的体细胞中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各占1/2
B.图中双胞胎为同卵异精嵌合双胞胎
C.图中精子1和精子2所含的性染色体类型相同
D.双胞胎的线粒体基因一半来自母本,一半来自父本
17.某种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一对夫妇(XBXb×XBY)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Xb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患病男孩同时患有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
B.若患病男孩长大后有生育能力,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
C.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
D.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b来自祖辈中的外祖父或外祖母
18.(2024·盐城伍佑中学高一月考)雄绿头鸭的羽毛有美羽和素羽之分,设定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雄鸭的羽毛性状,A决定美羽,a决定素羽。美羽雄鸭羽毛艳丽易被天敌发现,但有利于雌鸭的识别,避免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而素羽雄鸭则有利于躲避天敌,不利于雌鸭的识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经过足够长时间进化,近似鸭种多而天敌少的地区,A基因频率大于a
B.绿头鸭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新物种形成
C.绿头鸭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的原因是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D.绿头鸭的素羽性状是在天敌作用下诱发A基因突变为a基因产生
1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c、f没有地理隔离,也不会产生生殖隔离
B.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
C.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
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多样性
三、非选择题(共4题,共58分)
20.(14分)(2024·建湖一中高一检测)结肠癌是一种起源于结肠黏膜上皮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如图1是结肠癌发生的简化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基因角度分析,图示的细胞癌变是             的结果。
(2)正常机体内RAS基因的功能是调控               。与正常的细胞相比较,癌细胞具有                                     (至少回答出两点)等特征。癌变后的细胞增殖周期将会     (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3)由图2可知,当人体细胞的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合成的P53蛋白通过       (填结构)进入细胞核内启动修复酶基因和P21基因的表达。据图分析,P53蛋白可通过            ,从而阻断了错误遗传信息的传递。
(4)随着对癌症发生机理的不断深入研究,科学家们还发现,多种癌细胞的抑癌基因转录区域的上游发生过量甲基化,进而导致抑癌基因的功能失活。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基化后的抑癌基因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
②过量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的转录过程受到抑制
③尝试去甲基化可能是癌症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④抑癌基因过量甲基化导致的表型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21.(14分)(2024·邳州一中高一月考)水稻是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三系杂交水稻是水稻育种和推广的一个巨大成就。三系杂交涉及细胞质基因N、S,以及核基因R、r,只有基因型为S(rr)的植株表现为花粉不育,其余基因型的植株的花粉均可育。回答下列问题:
(1)一株基因型为S(rr)的雄性不育系水稻,与基因型为N(RR)的水稻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    ,表型为    ,F1自交,后代花粉可育与花粉不育的比例是    。
(2)2017年,我国成立了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着力培育“海水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培育的“海水稻”为天然野生抗盐碱水稻与栽培稻经多年杂交选育得到的,但该过程育种年限长,为了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可以采用       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           。
(3)有研究表明:水稻叶片披垂度随叶片卷曲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叶片一定程度的卷曲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已知水稻正常叶(A)对卷曲叶(a)为不完全显性,显性纯合子表现为正常叶,隐性纯合子表现为卷曲叶,杂合子表现为半卷曲叶。下图为某半卷曲叶水稻种子(Aa)经射线照射后出现半卷曲叶(Aaa)突变体的三种可能情况,为探究该突变体属于图中哪种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各基因型配子及合子活力相同)
①实验步骤:
让该突变体自交,收集种子并种下,观察并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
a.若             ,则为突变体①。
b.若             ,则为突变体②。
c.若             ,则为突变体③。
22.(15分)小明同学调查某家族遗传病,其中部分个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且Ⅱ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小明同学认为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Y染色体遗传,其他同学认为其观点是错误的,理由是                       。
(2)Ⅱ1基因型是    ,Ⅲ2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
(3)Ⅲ3与Ⅲ4属于近亲关系,若结婚会使后代患病的概率大大增加,试计算此二人婚配生出的后代患病的概率是    。若Ⅲ2与一正常男子婚配怀孕,其是否需要进行产前诊断,并说明原因                        。
(4)若Ⅲ5某器官中有的细胞中有两个乙病致病基因,有的细胞无乙病致病基因(不考虑变异),则该器官可能是    。
23.(15分)(2024·淮安高一质检)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        ,外因是         。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分析其原因:             。
(3)迁到乙岛的B物种形成了                        。
(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变化趋势是        。
章末质量检测(三)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进化
1.A 基因突变改变的是基因的内部分子结构,不改变基因的数目和位置;染色体结构变异可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2.D 用光学显微镜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变异,但是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A错误;人类镰状细胞贫血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B错误;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量变异造成的,C错误;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正确。
3.A 图甲细胞可以代表经过DNA复制的细胞,不一定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图乙所示生物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可能是单倍体生物,B正确;通过题图分析,图丙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图丁所示生物含有4个染色体组,可能是多倍体生物,D正确。
4.C 单体比正常个体少一条染色体,缺体比正常个体少一对同源染色体,都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缺体比正常个体少一对同源染色体,水稻含有24条染色体,即有12对同源染色体,单体比正常个体少一条染色体,可以少一个染色体组中任何一条染色体,故水稻共有12种单体;缺体比正常个体少一对同源染色体,可以少12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任何一对,故水稻共有12种缺体,B正确;蓝粒单体水稻4号染色体缺少一条染色体,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W+E,由于E染色体不能配对,只考虑该染色体,可产生E和O型(不含)两种配子,故后代包括22W+E、22W+EE、22W三种后代,C错误;让隐性突变个体和各种单体杂交,若某种单体的子代中出现隐性突变类型,则此基因在相应的染色体上,D正确。
5.C A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B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D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6.A 突变基因1与正常基因决定的氨基酸序列相同,说明可能是替换了一个碱基对;突变基因2与正常基因决定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只有第二个氨基酸的种类不同,说明可能是替换了一个碱基对;突变基因3与正常基因决定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第三、第四和第五个氨基酸都不同,可能是由一个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密码子的重新排序引起的,A正确,B、C、D错误。
7.C 图甲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前期Ⅰ的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图丙中基因2与基因1相比,多了1个碱基对,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图丁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其在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可能是上面的染色体重复了一段,或下面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C正确;图中4种变异都能够遗传,D错误。
8.D 分析题图可知,⑤→⑥过程表示的是杂交育种的自交阶段,遵循的原理为基因重组,A正确;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使染色体数量加倍,B正确;③→⑨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所得到的幼苗是单倍体,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为aBd、abd、ABd、Abd,C正确;③→④过程中多次射线处理萌发的种子应为诱变育种,由于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产生的性状有可能是有利的,也有可能是有害的,D错误。
9.C 食用较多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对体内的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才能存活,A正确;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B正确;基因突变发生在抗生素选择之前,C错误;变异的有利和有害取决于环境,在含有抗生素的环境中,具有耐药性属于有利变异,D正确。
10.A 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A基因的频率×a基因的频率,所以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A正确;由于甲、乙两个种群不一定一样大,所以不能判断混合后的种群基因频率,B错误;两个种群基因频率均有改变,故均发生了进化,C错误;环境通过对表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D错误。
11.C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作基因频率,基因频率与性别无关,因此该群体男性中的Xb的基因频率等于20%,A错误;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女性可能是携带者,仍然可以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孩子,B错误;女性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Xb的基因频率的平方,即20%×20%=4%,但男女比例相等,故人群中XbXb的频率为4%×1/2=2%。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男性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但男女比例相等,故人群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1/2=10%,C正确;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可以降低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但是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不会越来越高,D错误。
12.B 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多个物种的一年蓬的全部基因不是一个基因库,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适应力和繁殖力减弱的变异也能为一年蓬的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基因重组包括交换和自由组合,不改变基因频率,基因突变改变基因频率,C错误;一年蓬进化形成的多个物种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13.D 雄性美凤蝶的飞行能力强而雌性美凤蝶飞行能力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各地的美凤蝶属于不同的种群,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它们仍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气候变暖会使美凤蝶的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可能会导致美凤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美凤蝶、红珠凤蝶、蓝凤蝶属于不同的物种,它们的出现体现了物种多样性,D错误。
14.D 图中P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马和驴属于两个物种,它们可以交配,并产生后代——骡,但骡无生殖能力,D错误。
15.A 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与花冠筒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通过图示可知,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B正确;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正确;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16.AB 子代个体的体细胞中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各占一半,A正确;据图可知,图中双胞胎为同卵异精嵌合双胞胎,分别是MP1和MP2,后期正常分裂成两个胚胎,B正确;根据双胞胎性别不同,说明图中精子1和精子2所含的性染色体类型不同,一个含X,一个含Y,C错误;双胞胎的线粒体基因几乎全部来自母本,D错误。
17.AC 一对夫妇(XBXb×XBY)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XbY),则推测该男孩患病的原因是母亲产生了异常的卵细胞XbXb,由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两条X染色体移向卵细胞的同一极导致的,C错误;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涉及B、b这一对等位基因,为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A错误;若患病男孩长大后有生育能力,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bXb∶Y∶XbY∶Xb=1∶1∶2∶2,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B正确;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b来自其母亲,而其母亲的Xb来自该男孩的外祖父或外祖母,D正确。
18.BD 近似鸭种多而天敌少的地区,主要的种间关系是竞争,a决定素羽,不利于雌鸭的识别,因此a基因频率会降低,A基因频率会升高,A正确;新物种形成要经过生殖隔离,因此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形成,B错误;具有生殖隔离的物种不能交配或交配产生的后代不育,绿头鸭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的原因是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绿头鸭的素羽和美羽是一对相对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天敌作用下不会诱发A基因突变为a基因,只是起到选择作用,D错误。
19.ABD 图中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说明图中的三种生物属于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根据题干信息可推知,a、c、f应为三种植物,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种群基因库为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而a~j包含多个种群,不能称为种群基因库,B错误;f~j虽然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是某些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可能由于自然选择而死亡,因此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只构成了物种多样性,D错误。
20.(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并积累 (2)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进程 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地增殖、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癌细胞间无接触抑制现象 变短 (3)核孔 阻滞细胞周期(阻止受损DNA的复制)和受损DNA修复 (4)①②③
解析:(1)癌细胞的产生是由于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并积累的结果。(2)正常机体内RAS基因为原癌基因,其编码产生的蛋白质能够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进程;癌细胞增殖周期将会变短。(3)P53蛋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P53蛋白可通过阻止受损DNA的复制和受损DNA修复,实现对错误遗传信息传递的阻断。(4)过量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的转录过程受到抑制,抑癌基因发生部分片段的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的相应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但碱基序列没有发生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④错误。
21.(1)S(Rr) 花粉(雄性)可育 3∶1 (2)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数目)变异 (3)②a.子代正常叶植株∶半卷曲叶植株∶卷曲叶植株的比例为1∶11∶4 b.子代正常叶植株∶半卷曲叶植株∶卷曲叶植株的比例为1∶26∶9 c.子代正常叶植株∶半卷曲叶植株∶卷曲叶植株的比例为1∶2∶1
解析:(1)N、S为细胞质基因,由母本(水稻为花粉不育的植株)传递给子代,一株基因型为S(rr)的雄性不育系水稻与基因型为N(RR)的水稻杂交后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S(Rr),表型为雄性可育,基因型为S(Rr)的F1自交,后代花粉可育与花粉不育的比例是3∶1。(2)由于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3)基因型为Aaa的植株中多了一个a基因,由于显性纯合子表现为正常叶,隐性纯合子表现为卷曲叶,杂合子表现为半卷曲叶,因此用该突变体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与比例,即可判断属于哪一种突变类型。突变体①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aa∶a=1∶1∶1∶1,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11∶4。突变体②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Aa∶a=1∶1∶2∶2,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26∶9。突变体③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1∶1,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2∶1。所以实验预期结果及结论:a.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11∶4,则为突变体①。b.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26∶9,则为突变体②。c.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2∶1,则为突变体③。
22.(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Ⅲ3的父亲Ⅱ1不患乙病
(2)AaXBY 1/2 (3)5/6 需要,因为Ⅲ2可能是乙病的携带者,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男孩) (4)睾丸
解析:(1)由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是父传子,子传孙,而Ⅲ3患乙病,其父亲Ⅱ1不患乙病,说明乙病的遗传方式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2)Ⅱ1和Ⅱ2不患乙病,但生出患乙病的儿子Ⅲ3,因此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Ⅲ2不患甲病,可知Ⅱ1的基因型是AaXBY。就乙病而言,Ⅱ1的基因型是XBY,Ⅱ2的基因型是XBXb,则Ⅲ2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又因为其不患甲病,故为aa,所以其是纯合子aaXBXB的概率是1/2。(3)已知Ⅱ1的基因型是AaXBY,Ⅱ2的基因型是AaXBXb,则Ⅲ3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Ⅲ4的基因型为aaXBXb,二者婚配后生出的后代正常的概率为2/3×1/2×1/2=1/6,则患病的概率是1-1/6=5/6。Ⅲ2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若其基因型为aaXBXb,与正常男子结婚后可能生出患乙病的孩子(XbY),故需要进行产前诊断。(4)若Ⅲ5某器官中有的细胞中含两个乙病致病基因,有的细胞中无乙病致病基因,不考虑变异,则该器官中的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应该为生殖器官,即睾丸。
23.(1)可遗传变异(或突变和基因重组) 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 (2)B、C物种间已形成生殖隔离 (3)新的物种 (4)1%、18%、81% 逐渐减少
解析:(1)物种形成的内因是可遗传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外因是自然选择,即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2)当两个种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时,说明二者之间已形成生殖隔离。(3)由题意可知,迁到乙岛的B物种由于环境发生改变,形成了新物种D。(4)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为0.01,aa的基因型频率为0.81,Aa的基因型频率为1-0.01-0.81=0.18,若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
6 / 7(共66张PPT)
章末质量检测(三)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进化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
符合题意)
1.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某些原因导致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的
DNA分子:(1)缺失了一个基因,(2)缺失了一对碱基。它们
分别属于(  )
A. 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B.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C.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D.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解析: 基因突变改变的是基因的内部分子结构,不改变基因的
数目和位置;染色体结构变异可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2024·无锡高一期末)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两种变异都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B. 人类镰状细胞贫血的产生是由于染色体数量变异
C. 21三体综合征的产生是染色体结构变异造成的
D. 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用光学显微镜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变异,但是不能观察
到基因突变,A错误;人类镰状细胞贫血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
B错误;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量变异造成的,C错误;培育无
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2024·镇江高一期末)如图是四种生物的体细胞示意图,甲、乙
中的字母代表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图丙、丁代表细胞中的染色
体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细胞一定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 图乙所示生物可能是单倍体生物
C. 图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D. 图丁所示生物可能是多倍体生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图甲细胞可以代表经过DNA复制的细胞,不一定处
于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图乙所示生物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可能是单倍体生物,B正确;通过题图分析,图丙中含有2个染
色体组,C正确;图丁所示生物含有4个染色体组,可能是多倍
体生物,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2024·扬州江都区高一月考)水稻(2n=24)单体比正常个体少
一条染色体,缺体比正常个体少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单体和缺体
均可育。正常籽粒的颜色为白色,如图表示带有蓝粒基因标记的单
体,可用其选育能稳定遗传的可育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体或缺体来源于染色体变异
B. 理论上可分别产生12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单体和
缺体
C. 蓝粒单体自交可产生4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后代
D. 单体水稻可用于判断隐性突变基因位于哪一条染色体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单体比正常个体少一条染色体,缺体比正常个体少一对
同源染色体,都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缺体比正常个体少
一对同源染色体,水稻含有24条染色体,即有12对同源染色体,单
体比正常个体少一条染色体,可以少一个染色体组中任何一条染色
体,故水稻共有12种单体;缺体比正常个体少一对同源染色体,可
以少12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任何一对,故水稻共有12种缺体,B正确;
蓝粒单体水稻4号染色体缺少一条染色体,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W
+E,由于E染色体不能配对,只考虑该染色体,可产生E和O型(不
含)两种配子,故后代包括22W+E、22W+EE、22W三种后代,C
错误;让隐性突变个体和各种单体杂交,若某种单体的子代中出现隐
性突变类型,则此基因在相应的染色体上,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 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个体基因型 配子基因型 异常发生时期
A Dd D、D、dd 减数第一次分裂
B AaBb AaB、AaB、b、b 减数第二次分裂
C XaY XaY、XaY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AaXBXb AAXBXb、XBXb、a、a 减数第二次分裂
解析: A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B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D项中配子
基因型发生异常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 自然界中,一种生物体中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
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对的增
添或缺失
B. 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对的增
添或缺失
C. 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对的增
添或缺失
D. 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对的增
添或缺失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的改变最可能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突变基因1与正常基因决定的氨基酸序列相同,说明可
能是替换了一个碱基对;突变基因2与正常基因决定的氨基酸序列
相比,只有第二个氨基酸的种类不同,说明可能是替换了一个碱基
对;突变基因3与正常基因决定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第三、第四和
第五个氨基酸都不同,可能是由一个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密码
子的重新排序引起的,A正确,B、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 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丙中的基因2
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乙都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前期Ⅰ
B. 图丙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 图丁可能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 如图所示的4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是图甲和图丙所示的变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图甲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发生
在减数分裂前期Ⅰ的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图丙中
基因2与基因1相比,多了1个碱基对,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图
丁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其在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可能是上
面的染色体重复了一段,或下面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C正确;图
中4种变异都能够遗传,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8. 如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做进一步处理。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 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 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量加倍
C. 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D. ③→④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⑤→⑥过程表示的是杂交育种的自交阶
段,遵循的原理为基因重组,A正确;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
体的形成,进而使染色体数量加倍,B正确;③→⑨过程是花药离
体培养,所得到的幼苗是单倍体,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⑨
的基因型可能为aBd、abd、ABd、Abd,C正确;③→④过程中多
次射线处理萌发的种子应为诱变育种,由于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
产生的性状有可能是有利的,也有可能是有害的,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9. 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70%的
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孕妇食用了较多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则会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
菌耐药
B. 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

C. 耐药性是人类在使用抗生素时,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
D. 在含有抗生素的环境中,耐药性这种变异属于有利变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食用较多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对体内的细菌进行了定向
选择,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才能存活,A正确;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
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B正确;基因突变
发生在抗生素选择之前,C错误;变异的有利和有害取决于环境,
在含有抗生素的环境中,具有耐药性属于有利变异,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0. 若某种群中原本只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如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 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5
C. 甲、乙种群均未发生进化
D. 环境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A基因的频率×a基因的频
率,所以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A正确;
由于甲、乙两个种群不一定一样大,所以不能判断混合后的种群
基因频率,B错误;两个种群基因频率均有改变,故均发生了进
化,C错误;环境通过对表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1.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在一个数量
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
频率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群体男性中的Xb的基因频率高于20%
B.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孩子
C. 在这一人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2%、10%
D. 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发
病率会越来越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
比率,叫作基因频率,基因频率与性别无关,因此该群体男性中
的Xb的基因频率等于20%,A错误;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女性
可能是携带者,仍然可以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孩子,B错误;女性
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Xb的基因频率的平方,即20%×20%=4
%,但男女比例相等,故人群中XbXb的频率为4%×1/2=2%。由
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男性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但男
女比例相等,故人群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1/2=10%,C
正确;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可以降低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但是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不会越来越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2. (2024·盐城高一月考)原产于北美洲的植物一年蓬目前已进化出
多个物种,由于强悍的适应力和繁殖力,一年蓬快速蔓延全国并
泛滥成灾,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年蓬进化形成的多个物种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 适应力和繁殖力减弱的变异也能为一年蓬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C. 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可直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 一年蓬进化形成的多个物种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多
个物种的一年蓬的全部基因不是一个基因库,A错误;突变和基
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适应力和繁殖力减弱的变异也
能为一年蓬的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基因重组包括交换和自
由组合,不改变基因频率,基因突变改变基因频率,C错误;一
年蓬进化形成的多个物种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3. (2024·连云港高一月考)美凤蝶、红珠凤蝶、蓝凤蝶是凤蝶科三
个不同的物种,近年来相继在连云港市境内发现,由于气候变暖
等环境因素,美凤蝶的种群数量不断下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
A. 雄性美凤蝶的飞行能力强而雌性美凤蝶飞行能力弱,是自然选择
的结果
B. 各地的美凤蝶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
C. 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美凤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 美凤蝶、红珠凤蝶、蓝凤蝶的出现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雄性美凤蝶的飞行能力强而雌性美凤蝶飞行能力弱,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各地的美凤蝶属于不同的种
群,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它们仍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
殖隔离,B正确;气候变暖会使美凤蝶的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可
能会导致美凤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美凤蝶、红珠凤
蝶、蓝凤蝶属于不同的物种,它们的出现体现了物种多样性,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4. 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P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 某野生物种的某个体死亡后可能会使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降低
C. 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它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D. 若两个动物交配后可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图中P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正确;马和驴属于两个物种,它们可以交配,并产生后代——
骡,但骡无生殖能力,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5. 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花冠筒花蜜造成的
B. 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
C. 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 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与花冠筒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通过图示可知,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B正确;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正确;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 (2024·江苏镇江期中)“半同卵双胞胎”是指两个精子进入同一个卵母细胞而形成的双胞胎。同一个卵子结合两个精子得到的三倍体一般会夭折,但个别三倍体受精卵却能继续配对并分裂下去。如图所示,来自母亲的基因是M,来自父亲的基因是P1和P2,结合成三倍体MP1P2,通过分裂形成三种二倍体细胞:MP1、MP2和P1P2,全父系细胞的P1P2在发育过程中生长停滞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子代个体的体细胞中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各占1/2
B. 图中双胞胎为同卵异精嵌合双胞胎
C. 图中精子1和精子2所含的性染色体类型相同
D. 双胞胎的线粒体基因一半来自母本,一半来自父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子代个体的体细胞中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各占一
半,A正确;据图可知,图中双胞胎为同卵异精嵌合双胞胎,分
别是MP1和MP2,后期正常分裂成两个胚胎,B正确;根据双胞胎
性别不同,说明图中精子1和精子2所含的性染色体类型不同,一
个含X,一个含Y,C错误;双胞胎的线粒体基因几乎全部来自母
本,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7. 某种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一对夫妇(XBXb×XBY)
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Xb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患病男孩同时患有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
C. 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X染色体未分离导
致的
D. 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b来自祖辈中的外祖父或外祖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一对夫妇(XBXb×XBY)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XbY),则推测该男孩患病的原因是母亲产生了异常的卵细胞XbXb,由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两条X染色体移向卵细胞的同一极导致的,C错误;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涉及B、b这一对等位基因,为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A错误;若患病男孩长大后有生育能力,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bXb∶Y∶XbY∶Xb=1∶1∶2∶2,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 ,B正确;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b来自其母亲,而其母亲的Xb来自该男孩的外祖父或外祖母,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8. (2024·盐城伍佑中学高一月考)雄绿头鸭的羽毛有美羽和素羽之分,设定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雄鸭的羽毛性状,A决定美羽,a决定素羽。美羽雄鸭羽毛艳丽易被天敌发现,但有利于雌鸭的识别,避免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而素羽雄鸭则有利于躲避天敌,不利于雌鸭的识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经过足够长时间进化,近似鸭种多而天敌少的地区,A基因频率大于a
B. 绿头鸭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新物种形成
C. 绿头鸭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的原因是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D. 绿头鸭的素羽性状是在天敌作用下诱发A基因突变为a基因产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近似鸭种多而天敌少的地区,主要的种间关系是竞争,a决定素羽,不利于雌鸭的识别,因此a基因频率会降低,A基因频率会升高,A正确;新物种形成要经过生殖隔离,因此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形成,B错误;具有生殖隔离的物种不能交配或交配产生的后代不育,绿头鸭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的原因是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绿头鸭的素羽和美羽是一对相对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天敌作用下不会诱发A基因突变为a基因,只是起到选择作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9.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C. 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
D. 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多样性
A. a、c、f没有地理隔离,也不会产生生殖隔离
B. 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图中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说明图中的三种生物属于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根据题干信息可推知,a、c、f应为三种植物,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种群基因库为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而a~j包含多个种群,不能称为种群基因库,B错误;f~j虽然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是某些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可能由于自然选择而死亡,因此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只构成了物种多样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三、非选择题(共4题,共58分)
20. (14分)(2024·建湖一中高一检测)结肠癌是一种起源于结肠黏
膜上皮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如图1是结肠癌发生的简化模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从基因角度分析,图示的细胞癌变是
的结果。
解析:癌细胞的产生是由于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并积累的结果。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突变并积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正常机体内RAS基因的功能是调控
。与正常的细胞相比较,癌细胞具有

(至少回答出两点)等特征。癌变后的细胞增殖周期将会 (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解析:正常机体内RAS基因为原癌基因,其编码产生的蛋白质能够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进程;癌细胞增殖周期将会变短。
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
裂和生长的进程 

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地增殖、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癌细
胞间无接触抑制现象 
变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由图2可知,当人体细胞的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
合成的P53蛋白通过 (填结构)进入细胞核内启动
修复酶基因和P21基因的表达。据图分析,P53蛋白可通

,从而阻断了错误遗传信息的传递。
核孔 
阻滞细胞周期(阻止受损DNA的复制)和受损DNA修
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P53蛋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P53蛋白可通过阻止受损DNA的复制和受损DNA修复,实现对错误遗传信息传递的阻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随着对癌症发生机理的不断深入研究,科学家们还发现,多种癌细胞的抑癌基因转录区域的上游发生过量甲基化,进而导致抑癌基因的功能失活。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基化后的抑癌基因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
②过量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的转录过程受到抑制
①②③ 
③尝试去甲基化可能是癌症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④抑癌基因过量甲基化导致的表型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过量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的转录过程受到抑制,抑癌基因发生部分片段的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的相应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但碱基序列没有发生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1. (14分)(2024·邳州一中高一月考)水稻是二倍体雌雄同株植
物,三系杂交水稻是水稻育种和推广的一个巨大成就。三系杂交
涉及细胞质基因N、S,以及核基因R、r,只有基因型为S(rr)的
植株表现为花粉不育,其余基因型的植株的花粉均可育。回答下
列问题:
(1)一株基因型为S(rr)的雄性不育系水稻,与基因型为N
(RR)的水稻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 ,表
型为 ,F1自交,后代花粉可育与花粉
不育的比例是 。
S(Rr) 
花粉(雄性)可育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N、S为细胞质基因,由母本(水稻为花粉不育的植株)传递给子代,一株基因型为S(rr)的雄性不育系水稻与基因型为N(RR)的水稻杂交后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S(Rr),表型为雄性可育,基因型为S(Rr)的F1自交,后代花粉可育与花粉不育的比例是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2017年,我国成立了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着力培育
“海水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培育的“海水稻”
为天然野生抗盐碱水稻与栽培稻经多年杂交选育得到的,但
该过程育种年限长,为了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可以采用
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 。
解析: 由于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倍体育种 
染色体(数目)变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有研究表明:水稻叶片披垂度随叶片卷曲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叶片一定程度的卷曲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已知水稻正常叶(A)对卷曲叶(a)为不完全显性,显性纯合子表现为正常叶,隐性纯合子表现为卷曲叶,杂合子表现为半卷曲叶。下图为某半卷曲叶水稻种子(Aa)经射线照射后出现半卷曲叶(Aaa)突变体的三种可能情况,为探究该突变体属于图中哪种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各基因型配子及合子活力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①实验步骤:
让该突变体自交,收集种子并种下,观察并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
a.若
,则为突变体①。
b.若
,则为突变体②。
c.若
,则为突变体③。
子代正常叶植株∶半卷曲叶植株∶卷曲叶植株的比例
为1∶11∶4
子代正常叶植株∶半卷曲叶植株∶卷曲叶植株的比例
为1∶26∶9
子代正常叶植株∶半卷曲叶植株∶卷曲叶植株的比例
为1∶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基因型为Aaa的植株中多了一个a基因,由于显性纯合子表现为正常叶,隐性纯合子表现为卷曲叶,杂合子表现为半卷曲叶,因此用该突变体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与比例,即可判断属于哪一种突变类型。突变体①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aa∶a=1∶1∶1∶1,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11∶4。突变体②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Aa∶a=
1∶1∶2∶2,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26∶9。突变体③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1∶1,自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2∶1。所以实验预期结果及结论:a.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11∶4,则为突变体①。b.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叶∶半卷曲
叶∶卷曲叶=1∶26∶9,则为突变体②。c.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正
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2∶1,则为突变体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2. (15分)小明同学调查某家族遗传病,其中部分个体的情况如下
图所示。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
且Ⅱ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小明同学认为乙
病的遗传方式是伴Y染色体遗传,其他同学认为其观点是错
误的,理由是 。
解析:由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是父传子,子传孙,而Ⅲ3患乙病,其父亲Ⅱ1不患乙病,说明乙病的遗传方式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Ⅲ3的父亲Ⅱ1不患乙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Ⅱ1基因型是 ,Ⅲ2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
解析:Ⅱ1和Ⅱ2不患乙病,但生出患乙病的儿子Ⅲ3,因此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Ⅲ2不患甲病,可知Ⅱ1的基因型是AaXBY。就乙病而言,Ⅱ1的基因型是XBY,Ⅱ2的基因型是XBXb,则Ⅲ2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又因为其不患甲病,故为aa,所以其是纯合子aaXBXB的概率是1/2。
AaXBY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Ⅲ3与Ⅲ4属于近亲关系,若结婚会使后代患病的概率大大增
加,试计算此二人婚配生出的后代患病的概率是 。
若Ⅲ2与一正常男子婚配怀孕,其是否需要进行产前诊断,
并说明原因

5/6 
需要,因为Ⅲ2可能是乙病的携带者,可能生
出患病的孩子(男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已知Ⅱ1的基因型是AaXBY,Ⅱ2的基因型是AaXBXb,则Ⅲ3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Ⅲ4的基因型为aaXBXb,二者婚配后生出的后代正常的概率为2/3×1/2×1/2=1/6,则患病的概率是1-1/6=5/6。Ⅲ2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若其基因型为aaXBXb,与正常男子结婚后可能生出患乙病的孩子(XbY),故需要进行产前诊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若Ⅲ5某器官中有的细胞中有两个乙病致病基因,有的细胞
无乙病致病基因(不考虑变异),则该器官可能是 。
解析:若Ⅲ5某器官中有的细胞中含两个乙病致病基因,有的细胞中无乙病致病基因,不考虑变异,则该器官中的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应该为生殖器官,即睾丸。
睾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3. (15分)(2024·淮安高一质检)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
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
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物种形成的内因是可遗传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外因是自然选择,即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
可遗传变异(或
突变和基因重组) 
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
理隔离 
(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
,外因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分
析其原因: 。
解析:当两个种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时,说明二者之间已形成生殖隔离。
B、C物种间已形成生殖隔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迁到乙岛的B物种形成了 。
解析:由题意可知,迁到乙岛的B物种由于环境发生改变,形成了新物种D。
新的物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
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
为 ;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
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
的变化趋势是 。
1%、18%、81% 
逐渐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为0.01,aa的基因型频率为0.81,Aa的基因型频率为1-0.01-0.81=0.18,若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