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6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考点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1.(2024·云南)下图所示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长124米,宽16.8米,建造于1903年。现停泊在列宁格勒市内的涅瓦河畔,被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保存下来。它见证了( )A.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B.法国大革命的曲折C.日本明治维新的历程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2023·云南) 马克思主义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第一国际的成立C.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3.(2021·云南)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玻利瓦尔 甘地 阿尔及利亚人民庆祝独立A.早期的殖民掠夺 B.印度民族大起义C.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D.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4.(2021·云南)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尖锐。列宁认为只有调整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为此,苏俄于1921年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 D.工业化建设考点28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2025·云南)1942年9月13日,17万德军在近500辆坦克和1700门火炮的掩护下,攻入市区,苏联军民用手榴弹和刺刀与德国法西斯浴血搏斗。这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中途岛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2.(2024·云南)1933年,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将全国的工业划分成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等。该法的实施( )A.整顿了金融体系 B.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调整了农业政策 D.解决了商品生产过剩问题3.(2023·云南) 这场战役从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2月结束,历时200天,德国及其仆从国损失约150万人,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该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德军突袭波兰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4.(2022·云南)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其中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的措施是(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调整农业政策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5.(2022·云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是( )A.苏军攻克柏林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C.雅尔塔会议召开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6.(2021·云南) 观察下图,导致1933-1937年美国失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独立战争的胜利 B.黑人奴隶制的废除 C.经济危机的爆发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7.(2021·云南)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A.德国突袭波兰 B.珍珠港事件 C.诺曼底登陆 D.苏军攻克柏林考点29三次科技革命1.(2024·云南)下图是织工哈格里夫斯的发明。它改进后使纺织效率大大提高,广泛应用后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这一发明是( )A.飞梭 B.珍妮机 C.蒸汽机 D.内燃机2.(2022·云南)开工业文明先河的国家是( )A.荷兰 B.英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考点30二战后的世界变化1.(2023·云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一直高速发展 B.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C.西欧国家逐渐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 D.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2022·云南)“柏林危机”爆发后,苏联只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留下空中通道。美英立即采取反封锁措施,但没有使用武力。最后,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解除危机。材料体现出冷战的特点是( )A.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B.发动战争是解决双方矛盾的唯一途径C.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D.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抗与竞争状态3.(2022·云南)发生于1993年,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联合国的成立 B.欧洲联盟的成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赛条约》签订4.(2021·云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展开了持续数十年的“冷战”,影响了二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国际关系。“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考点31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1.(2025·云南)1994—2012年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实力增长表(部分)项目 1994年 2005年 2012年海外资产/亿美元 15879 47320 76983海外销售额/亿美元 18265 37420 56620海外雇员/万人 534 803 985上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A.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D.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2.(2024·云南)联合国不是由政治家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在吸取了以往国际组织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建的,决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考点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1.(2025·云南·二模)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首先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即人们要获得冰箱和汽车等消费品之前,政府先建设了钢铁工厂和水力发电站。这意味着苏联模式( )A.不够重视人民需要 B.突破了发展困境C.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D.顺应了时代潮流2.(2025·云南昆明·一模)“1917年革命的爆发,结束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开创了劳动者通过委员会直接掌握政权的先河。”据此可知,十月革命( )A.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残酷统治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3.(2025·云南昆明·二模)1922年2月6日,在美国的主导下,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九国公约》。公约在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对中国提出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合理要求,列强拒绝讨论。这说明( )A.帝国主义殖民力量被削弱 B.美国主导会议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未能摆脱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4.(2025·云南昆明·三模)巴黎和会中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友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公约。这两次国际会议确立的世界政治格局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凡尔赛体系C.华盛顿体系 D.世界多极化趋势5.(2025·云南昆明·三模)下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事件影响是(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B.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D.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考点28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2025·云南昆明·一模)“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化为钢铁熔炉,苏军死守每寸废墟,最终实现反包围,全歼德军第六集团军。此役终结德军东线攻势,战略主动权易手。”材料描述的战役( )A.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C.标志着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D.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2.(2025·云南昆明·一模)为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通过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修建水坝、水电站,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材料体现的罗斯福新政内容是( )A.推行“以工代赈” B.调整农业政策C.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D.整顿金融体系3.(2025·云南昆明·一模)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军对位于夏威夷群岛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进行狂轰滥炸,毫无防备的美军损失惨重。次日,美、英对日宣战。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 )A.达到最大规模 B.全面爆发C.扭转战争形势 D.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4.(2025·云南昆明·二模)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埋下了伏笔。这里的“新变化”指的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美苏争霸C.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D.“信息时代”的到来5.(2025·云南昆明·二模)1944年6月6日凌晨,盟军17.6万人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随后,288万盟军如潮水般涌入法国,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该战役( )A.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B.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C.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彻底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6.(2025·云南昆明·三模)小华在历史课上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战役。老师展示了一张登陆战役的图解(如图),并提问:“这场战役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深刻改变了战争全局。”该战役(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直接促使日本偷袭珍珠港C.迫使意大利宣布退出轴心国 D.使德国陷入东西两面夹击7.(2025·云南昆明·三模)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太平洋战争的爆发C.《开罗宣言》的发表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考点29三次科技革命1.(2025·云南昆明·一模)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富裕,工人的收入却难以糊口。至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A.加速资本积累B.增加城市人口 C.激化阶级矛盾 D.提升生产效率2.(2025·云南昆明·一模)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B.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C.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使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3.(2025·云南昆明·二模)蒸汽机不仅用于地下矿井的排水,而且还用于驱动地面车辆的设想终于在1825年变成了现实,一条从矿井直达海边的铁路问世了,这标志着( )A.蒸汽机的发明 B.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C.铁路时代到来 D.交通运输实现了现代化4.(2025·云南昆明·三模)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成了瓦特等人进行蒸汽机改进的动力。1800—1850年间,性能不断提升的蒸汽机被运用到英国的各种动力机械中。这表明英国( )A.成为了工业国家 B.确立了殖民霸主C.进入了电气时代 D.建成了福利国家考点30二战后的世界变化1.(2025·云南昆明·一模)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脱离殖民统治独立,到60年代末,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持续发展( )A.鼓舞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C.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D.促进了欧洲国家早期资本原始积累2.(2025·云南昆明·一模)二战后,美国计划以援助西欧为名,借美元渗透欧洲、排除共产党势力,争夺欧洲主导权,构建冷战霸权体系。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北约成立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德国分裂3.(2025·云南昆明·一模)下图整理的史事反映出( )A.欧洲经济引领世界发展 B.欧洲优势地位的动摇C.欧洲国家间的矛盾消除 D.欧洲走向联合的历程4.(2025·云南昆明·二模)20世纪40年代“铁幕”一词广泛流行,美苏之间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局面。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提出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约与华约对峙5.(2025·云南昆明·三模)20世纪50年代,国际外交场合出现一种现象:同一议题的表决中,美国及其盟友往往集体投赞成票,而苏联及其盟友则一致反对。这种现象反映的深层历史背景是( )A.民族独立运动的政治觉醒 B.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全球化C.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需要 D.美苏两极格局下的阵营对抗6.(2025·云南昆明·三模)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两极格局在军事上的表现为( )A.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B.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C.巴黎和会与国联建立 D.“北约”和“华约”对峙7.(2025·云南昆明·三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了多国。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却发生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表明( )A.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失败 B.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挫折考点31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1.(2025·云南·二模)下图是两幅反映当今国际关系的漫画,该漫画表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第三世界国家的新发展C.地区冲突与矛盾加剧 D.大国霸权加剧世界动荡2.(2025·云南昆明·一模)联合国成立以来,先后组织百余万人员开展维和行动。为帮助各国实现独立、保护平民、增进人权贡献了力量,并创造条件促进难民和流离失所者返回家园。材料体现出联合国( )A.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B.制定了多边贸易协定C.维护共同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D.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3.(2025·云南昆明·二模)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下列能够在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4.(2025·云南昆明·三模)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仅靠一个村社或者民族或者国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为解决这些挑战提出的理念是(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单边主义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对外扩张政策专题06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考点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1.(2024·云南)下图所示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长124米,宽16.8米,建造于1903年。现停泊在列宁格勒市内的涅瓦河畔,被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保存下来。它见证了( )A.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B.法国大革命的曲折C.日本明治维新的历程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到11月7日(即俄历十月二十五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这是进攻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的信号。次日凌晨,冬宫被占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十月,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因此题干中“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见证了俄国的十月革命,D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于1775年,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日本的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排除C项。故选D项。2.(2023·云南) 马克思主义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第一国际的成立C.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D项正确;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第一国际是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的产物,它直接领导各国的工人运动,它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排除B项;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排除C项。故选D项。3.(2021·云南)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玻利瓦尔 甘地 阿尔及利亚人民庆祝独立A.早期的殖民掠夺 B.印度民族大起义C.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D.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玻利瓦尔是南美解放运动的领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甘地领导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阿尔及利亚人民庆祝独立体现了反抗殖民统治的胜利,所以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应该是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而非殖民掠夺,故选D,排除A;图片内容和印度民族大起义以及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无关,排除BC。4.(2021·云南)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尖锐。列宁认为只有调整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为此,苏俄于1921年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 D.工业化建设【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经历了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苏俄经济遭到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形势,为此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新经济政策,B正确;A错误;农业集体化的方针确定是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上,故C错误;工业化建设的方针确定是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上,故D错误。考点28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2025·云南)1942年9月13日,17万德军在近500辆坦克和1700门火炮的掩护下,攻入市区,苏联军民用手榴弹和刺刀与德国法西斯浴血搏斗。这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中途岛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城市斯大林格勒,双方在市区展开激烈巷战。苏联军民顽强抵抗,最终包围并歼灭德军主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D项正确;凡尔登战役发生于1916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德法两国在法国凡尔登地区展开的惨烈拉锯战,被称为 “凡尔登绞肉机”,该战役与题干中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时间和背景不符,排除A项;中途岛战役是1942年6月发生在太平洋战场的关键战役,美军通过破译日军密码,成功伏击日本舰队,取得海战胜利,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但该战役属于海战,与题干中 “攻入市区”“苏联军民与德国法西斯搏斗” 的陆战场景不符,排除B项;诺曼底登陆发生于1944年6月,是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海滩发动的大规模登陆作战,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其时间晚于题干中的 “1942 年”,且作战地点为法国,并非苏联,排除C项。故选D项。2.(2024·云南)1933年,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将全国的工业划分成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等。该法的实施( )A.整顿了金融体系 B.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调整了农业政策 D.解决了商品生产过剩问题【答案】B【解析】据题干“1933年,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将全国的工业划分成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等。”可知,该法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项正确;整顿了金融体系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在复兴工业上的举措,排除A项;调整了农业政策与题干无关,题干不涉及农业措施,排除C项;题干中未出现商品生产过剩的解决措施,因此,解决了商品生产过剩问题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2023·云南) 这场战役从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2月结束,历时200天,德国及其仆从国损失约150万人,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该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德军突袭波兰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因此,该战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项正确;凡尔登战役爆发于1916年,德军于1939年突袭波兰,1944年英美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均与题干“1942年”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4.(2022·云南)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其中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的措施是(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调整农业政策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答案】B【解析】罗斯福新政中救济的措施是 推行“以工代赈”,也就是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创造就业机会,这样不仅提高了就业机会,还缓和社会矛盾。B项正确;整顿金融是恢复银行的信誉,排除A项;调整农业政策和加强工业指导与兴建大量公共设施无关,排除C和D项。故选B项。5.(2022·云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是( )A.苏军攻克柏林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C.雅尔塔会议召开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答案】D【解析】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0多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D项正确;1945年5月8日,苏军攻克柏林,,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排除A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是苏联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转折点,排除B项;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是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国际会议,排除C项。故选D项。6.(2021·云南) 观察下图,导致1933-1937年美国失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独立战争的胜利 B.黑人奴隶制的废除 C.经济危机的爆发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答案】D【解析】根据“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情况”图和题文中的关键时间“1933-193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摆脱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故选D;美国独立战争是1775年—1783年,排除A;黑人奴隶制的废除是在1861—1865年美国内战中,排除B;经济危机爆发于1929年,并且经济危机爆发导致失业率上升,而不是下降,C错误。7.(2021·云南)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A.德国突袭波兰 B.珍珠港事件 C.诺曼底登陆 D.苏军攻克柏林【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故选B;A项标志着二战的开始,C项标志着盟军的反攻,D项标志着欧洲战场的结束,排除ACD。考点29三次科技革命1.(2024·云南)下图是织工哈格里夫斯的发明。它改进后使纺织效率大大提高,广泛应用后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这一发明是( )A.飞梭 B.珍妮机 C.蒸汽机 D.内燃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中,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于1765年发明的机器是珍妮机,这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B项正确;凯伊发明了飞梭,排除A项;英国的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排除C项;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排除D项。故选B项。2.(2022·云南)开工业文明先河的国家是( )A.荷兰 B.英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起来。1865年,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同时,英国也是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故开工业文明先河的国家是英国,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考点30二战后的世界变化1.(2023·云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一直高速发展 B.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C.西欧国家逐渐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 D.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建立欧盟, C项正确;战后美国经济不是持续快速增长的,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东产油国大幅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排除A项; 1968 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排除B项;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排除D项。故选C项。2.(2022·云南)“柏林危机”爆发后,苏联只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留下空中通道。美英立即采取反封锁措施,但没有使用武力。最后,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解除危机。材料体现出冷战的特点是( )A.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B.发动战争是解决双方矛盾的唯一途径C.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D.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抗与竞争状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柏林危机”爆发后,美苏两大集团采取的措施,反映冷战期间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抗与竞争状态,D项正确;冷战期间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排除A项;“发动战争是解决双方矛盾的唯一途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涉及发展中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3.(2022·云南)发生于1993年,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联合国的成立 B.欧洲联盟的成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赛条约》签订【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1993年”“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欧洲联盟成立。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B项正确;1945年联合国成立,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排除A项;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排除C项;一战后, 协约国和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统治的新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4.(2021·云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展开了持续数十年的“冷战”,影响了二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国际关系。“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选A;BC是“冷战”中美国采取的措施,不是开始的标志,排除;D项是冷战最终形成的标志,排除D。考点31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1.(2025·云南)1994—2012年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实力增长表(部分)项目 1994年 2005年 2012年海外资产/亿美元 15879 47320 76983海外销售额/亿美元 18265 37420 56620海外雇员/万人 534 803 985上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A.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D.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94—2012年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海外资产、海外销售额、海外雇员均大幅度增加,反映了跨国公司全球扩张的趋势,说明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B项正确;两极格局在1991年已瓦解,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完全确立,排除A项;第三世界是指发展中国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2.(2024·云南)联合国不是由政治家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在吸取了以往国际组织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建的,决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C项正确;巴黎和会一战结束后,由英法美操纵的处置战败国的会议,排除A项;华盛顿会议是一战结合后美国主导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利益的会议,排除B项;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1.(2025·云南·二模)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首先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即人们要获得冰箱和汽车等消费品之前,政府先建设了钢铁工厂和水力发电站。这意味着苏联模式( )A.不够重视人民需要 B.突破了发展困境C.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D.顺应了时代潮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首先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分析可知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与人民生活相关的轻工业,不够重视人民需要,A项正确;材料强调工业结构的失衡,没有体现突破了发展困境,排除B项;苏联模式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实践形式,并未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排除C项;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如应对经济落后和战争威胁),但并非普遍“时代潮流”,其他工业化国家(如英美)更注重平衡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2.(2025·云南昆明·一模)“1917年革命的爆发,结束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开创了劳动者通过委员会直接掌握政权的先河。”据此可知,十月革命( )A.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残酷统治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绝对主导地位,D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与十月革命无关,排除A项;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排除B项;推翻沙皇统治的是1917年二月革命,而非十月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3.(2025·云南昆明·二模)1922年2月6日,在美国的主导下,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九国公约》。公约在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对中国提出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合理要求,列强拒绝讨论。这说明( )A.帝国主义殖民力量被削弱 B.美国主导会议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未能摆脱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但实质上确立了列强对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等合理要求被拒绝,进一步证明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地位,未能摆脱列强控制,D项正确;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等文件并未削弱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反而通过协调列强矛盾,维持了殖民体系的稳定,排除A项;美国的目标是通过协调列强矛盾、建立国际新秩序以维护自身利益,而非“称霸世界”,排除B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华盛顿会议召开于1922年,此时列强已形成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瓜分狂潮”的阶段已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4.(2025·云南昆明·三模)巴黎和会中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友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公约。这两次国际会议确立的世界政治格局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凡尔赛体系C.华盛顿体系 D.世界多极化趋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巴黎和会中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友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公约”和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和会确立了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则围绕中国问题签订公约,巴黎和会形成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形成华盛顿体系,两者共同构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A项正确;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仅对应单一会议成果,分别排除BC项;“多极化趋势”是二战后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5.(2025·云南昆明·三模)下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事件影响是(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B.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D.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冬宫”“阿芙乐尔号”可知,列宁领导的起义者包围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反映的事件为十月革命。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D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排除A项;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28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2025·云南昆明·一模)“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化为钢铁熔炉,苏军死守每寸废墟,最终实现反包围,全歼德军第六集团军。此役终结德军东线攻势,战略主动权易手。”材料描述的战役( )A.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C.标志着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D.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斯大林格勒化为钢铁熔炉,苏军死守每寸废墟,最终实现反包围,全歼德军第六集团军。此役终结德军东线攻势,战略主动权易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B项正确;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不符,排除A项;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不符,排除C项;1944年6月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2025·云南昆明·一模)为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通过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修建水坝、水电站,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材料体现的罗斯福新政内容是( )A.推行“以工代赈” B.调整农业政策C.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D.整顿金融体系【答案】A【解析】据题干“为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通过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修建水坝、水电站,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政府推行“以工代赈”,修建大型工程,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政府主导的公共设施建设(如修建水坝、水电站等),直接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岗位,同时改善基础设施并刺激经济复苏。这符合“以工代赈”的核心特征——以劳动换取救济,而非单纯发放救济金,A项正确;调整农业政策主要表现为限制生产、提供补贴以减少过剩,排除B项;加强对工业的指导是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范企业生产,设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排除C项;整顿金融体系主要涉及银行改革和货币制度调整,排除D项。故选A项。3.(2025·云南昆明·一模)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军对位于夏威夷群岛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进行狂轰滥炸,毫无防备的美军损失惨重。次日,美、英对日宣战。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 )A.达到最大规模 B.全面爆发C.扭转战争形势 D.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答案】A【解析】据题干“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军对位于夏威夷群岛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进行狂轰滥炸,毫无防备的美军损失惨重。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和所学知识可知,珍珠港事件前,二战主要战场集中在欧洲、北非和中国。美国参战后,太平洋战场正式形成,战争范围扩展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太平洋五大区域,参战国数量激增,全球性战争格局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A项正确;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排除B项;战争形势的转折点通常认为在1942-1943年,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珍珠港事件虽使美国参战,但初期同盟国仍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排除C项;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4.(2025·云南昆明·二模)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埋下了伏笔。这里的“新变化”指的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美苏争霸C.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D.“信息时代”的到来【答案】A【解析】据题干“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和所学知识可知,1929 - 1933 年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如罗斯福新政),战后国家干预经济成为资本主义新变化的重要内容,A项正确;美苏争霸是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对抗,与经济大危机后的调整无关,排除B项;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并非是 1929 - 1933 年经济大危机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调整后直接带来的战后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 “新变化”,排除C项;“信息时代” 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20 世纪中期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 1929 - 1933 年经济大危机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在那之后为应对危机进行的调整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2025·云南昆明·二模)1944年6月6日凌晨,盟军17.6万人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随后,288万盟军如潮水般涌入法国,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该战役( )A.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B.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C.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彻底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44年6月6日凌晨,盟军17.6万人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和所学知识可知,美英盟军于1944年进行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得德国陷入了东西战场夹击之中,A项正确;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与题干内容“1944年6月6日凌晨,盟军17.6万人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没有联系,排除B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与题干内容“1944年6月6日凌晨,盟军17.6万人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没有联系,排除C项;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莫斯科保卫战,排除D项。故选A项。6.(2025·云南昆明·三模)小华在历史课上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战役。老师展示了一张登陆战役的图解(如图),并提问:“这场战役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深刻改变了战争全局。”该战役(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直接促使日本偷袭珍珠港C.迫使意大利宣布退出轴心国 D.使德国陷入东西两面夹击【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可知图片是对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描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战役的结果是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使德国陷入东西两面夹击,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D项正确;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与诺曼底登陆内容不符,排除A项;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指由二战时期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军事事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与诺曼底登陆内容不符,排除B项;1943年,意大利投降,退出轴心国集团,随即对德宣战,与诺曼底登陆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2025·云南昆明·三模)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太平洋战争的爆发C.《开罗宣言》的发表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日、意法西斯,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这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A项正确;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促使美国参战,二战规模达到最大,排除B项;《开罗宣言》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对日本的处理原则的重要文件,与同盟成立无关,排除C项;雅尔塔会议基本上解决了战后和平与安排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29三次科技革命1.(2025·云南昆明·一模)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富裕,工人的收入却难以糊口。至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A.加速资本积累B.增加城市人口 C.激化阶级矛盾 D.提升生产效率【答案】C【解析】据题干“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富裕,工人的收入却难以糊口。至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强调工人因“收入难以糊口”“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而斗争,直接指向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对立。工业革命在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同时,加剧了社会不平等,最终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成为工人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C项正确;工业革命确实通过机械化生产大幅提升了资本积累速度,但这是资产阶级财富增长的原因,而非题干中工人运动的直接动因,排除A项;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工人,但人口增加本身并未直接指向题干所述的工人斗争诉求,排除B项;工业革命通过机器生产提升了效率,但这是技术层面的结果,与工人运动的关联性较弱,排除D项。故选C项。2.(2025·云南昆明·一模)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B.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C.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使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C项正确;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是特点,排除A项;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是特点,排除B项;使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是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3.(2025·云南昆明·二模)蒸汽机不仅用于地下矿井的排水,而且还用于驱动地面车辆的设想终于在1825年变成了现实,一条从矿井直达海边的铁路问世了,这标志着( )A.蒸汽机的发明 B.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C.铁路时代到来 D.交通运输实现了现代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一条从矿井直达海边的铁路问世了”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铁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这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1825 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 450 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C项正确;题干中说的是 1825 年铁路问世这一事件,并非蒸汽机发明本身,排除A项;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的主要标志是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工厂管理规范化等,与 1825 年铁路问世无关,排除B项;1825 年铁路问世只是现代铁路运输的开端,远远不能说明交通运输实现了现代化,排除D项。故选C项。4.(2025·云南昆明·三模)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成了瓦特等人进行蒸汽机改进的动力。1800—1850年间,性能不断提升的蒸汽机被运用到英国的各种动力机械中。这表明英国( )A.成为了工业国家 B.确立了殖民霸主C.进入了电气时代 D.建成了福利国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800—1850年间,性能不断提升的蒸汽机被运用到英国的各种动力机械中”分析可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械的普及,推动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标志着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A项正确;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主要发生在18世纪(如七年战争),与题干中的蒸汽机应用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排除C项;福利国家建设是20世纪中期的概念(如二战后),与题干时间及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30二战后的世界变化1.(2025·云南昆明·一模)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脱离殖民统治独立,到60年代末,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持续发展( )A.鼓舞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C.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D.促进了欧洲国家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答案】C【解析】题干描述了1960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从1960年的17个独立国家增加到60年代末的41个,覆盖了非洲大部分面积和人口。非洲独立运动是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重要表现之一。到60年代末,非洲大部分地区摆脱殖民统治,直接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这与题干数据(84%面积、88%人口独立)高度契合,C项正确;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主要发生在19世纪初,远早于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因此,非洲独立运动对拉美独立运动的“鼓舞”在时间线上不成立。排除A项;非洲独立运动确实是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推动兴起”的说法不够准确,因为亚洲和拉美的民族运动早已兴起。非洲独立运动更多是“发展”而非“兴起”的推动力。排除B项;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发生在15-18世纪(如三角贸易、殖民掠夺),与20世纪非洲独立运动无关。非洲独立运动恰恰是终结殖民剥削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2.(2025·云南昆明·一模)二战后,美国计划以援助西欧为名,借美元渗透欧洲、排除共产党势力,争夺欧洲主导权,构建冷战霸权体系。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北约成立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德国分裂【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提出美国援助西欧,通过经济手段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同时以美元渗透欧洲,排挤共产党势力,进而控制欧洲,C项正确;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它主要是在政治上提出要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并非以援助西欧为主要内容,排除A项;北约成立是军事方面的举措,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重点在军事防御合作,不是以援助西欧、经济渗透为目的,排除B项;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对峙的结果,是冷战局势下的一个政治事件,不是以援助西欧为手段的事件,排除D项。故选C项。3.(2025·云南昆明·一模)下图整理的史事反映出( )A.欧洲经济引领世界发展 B.欧洲优势地位的动摇C.欧洲国家间的矛盾消除 D.欧洲走向联合的历程【答案】D【解析】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呈现了从20世纪50年代初欧洲煤钢共同体组建,到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元发行等一系列事件。这一系列组织的建立和货币的发行等事件,清晰地呈现了欧洲从部分领域合作到经济、政治等多方面联合的过程,D项正确;图片主要展示的是欧洲内部联合的相关事件,并没有体现出欧洲经济在世界发展中的引领地位,排除A项;图中内容围绕的是欧洲联合的进程,没有涉及欧洲优势地位动摇的信息,排除B项;虽然欧洲走向联合,但国家间矛盾不可能完全消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4.(2025·云南昆明·二模)20世纪40年代“铁幕”一词广泛流行,美苏之间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局面。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提出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约与华约对峙【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杜鲁门主义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等内容,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C项正确;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但它并非冷战开始的标志,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美国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它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而非冷战开始的标志,排除B项;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而不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5.(2025·云南昆明·三模)20世纪50年代,国际外交场合出现一种现象:同一议题的表决中,美国及其盟友往往集体投赞成票,而苏联及其盟友则一致反对。这种现象反映的深层历史背景是( )A.民族独立运动的政治觉醒 B.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全球化C.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需要 D.美苏两极格局下的阵营对抗【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描述20世纪50年代美苏阵营在国际表决中对立的现象,反映的是两极格局下的阵营对抗,D项正确;民族独立运动主要涉及亚非拉国家,与材料中美苏阵营对立无关,排除A项;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侧重经济领域,与题干中政治投票行为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到与联合国相关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6.(2025·云南昆明·三模)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两极格局在军事上的表现为( )A.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B.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C.巴黎和会与国联建立 D.“北约”和“华约”对峙【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军事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华沙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北约”和“华约”的对峙是军事上的表现,D项正确;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军事集团,与两极格局无关,排除A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属于冷战的政治、经济手段,不属于军事表现,排除B项;巴黎和会与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与两极格局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7.(2025·云南昆明·三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了多国。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却发生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表明( )A.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失败 B.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挫折【答案】D【解析】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了多国。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却发生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壮大,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发展遭遇挫折,但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失败,社会主义仍在探索发展中,D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并未彻底失败,中国等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仍在发展,排除A项;题干主要说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挫折,不是世界格局多极化,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31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1.(2025·云南·二模)下图是两幅反映当今国际关系的漫画,该漫画表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第三世界国家的新发展C.地区冲突与矛盾加剧D.大国霸权加剧世界动荡【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漫画可知,左图漫画体现出美国干涉其他国家之间的冲突从而出售武器,而右图体现出美国任意加征关税,实施经济制裁,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综合两幅漫画可知,该漫画体现的是美国实行霸权主义,加剧世界局势的动荡,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国霸权主义,没有涉及欧洲一体化内容,排除A项;漫画焦点集中于美国等大国霸权行为,未涉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动态,排除B项;漫画可体现世界局部地区冲突,但核心主题更强调大国干预的根源性作用,而非单纯地区矛盾,无法不能以偏概全得出地区冲突与矛盾加剧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2.(2025·云南昆明·一模)联合国成立以来,先后组织百余万人员开展维和行动。为帮助各国实现独立、保护平民、增进人权贡献了力量,并创造条件促进难民和流离失所者返回家园。材料体现出联合国( )A.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B.制定了多边贸易协定C.维护共同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D.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先后组织百余万人员开展维和行动”“并创造条件促进难民和流离失所者返回家园”和结合所学知识,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它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维护和平,没有体现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制定多边贸易协定,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维护和平,没有体现维护共同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排除C项。故选D项。3.(2025·云南昆明·二模)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下列能够在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国际组织”和结合所学知识,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D项正确;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维护和平的组织,与经济贸易关联不大,排除A项;联合国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安全与和平,排除B项;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性经济组织,推动亚太地区合作,但非全球性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4.(2025·云南昆明·三模)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仅靠一个村社或者民族或者国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为解决这些挑战提出的理念是(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单边主义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对外扩张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仅靠一个村社或者民族或者国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分析可知仅靠单个国家或民族的力量无法解决,需要国际合作,中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由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首次提出,强调各国应携手合作、共担责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以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A项正确;单边主义与我国多边合作主张相悖,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50年代提出的国与国交往准则,非针对全球性挑战的综合方案,排除C项;对外扩张违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6世界现代史·选择题(云南专用)含答案(教师用).docx 专题06世界现代史·选择题(云南专用)(学生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