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光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专练【知识点1】物距、像距、焦距与成像的关系1、(2023·赤峰)如图所示,通过焦距为 10 cm的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风景,看到的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2、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像是缩小的实像B.此时的物距为50.0cmC.此成像原理可应用于照相机D.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5cm< f < 20cmB.如果光屏上的像位置偏上,此时将蜡烛向下调整,可使像处于光屏中心C.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若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仍然完整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5cm< f < 20cmB.如果光屏上的像位置偏上,此时将蜡烛向下调整,可使像处于光屏中心C.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若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仍然完整5、小鸣同学用如图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烛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B.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C.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6、如图所示,来自物体甲的三束光线a、b、c平行于主光轴,O是透镜的光心,a经过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上的S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是一个凹透镜B.该透镜的焦距是C.物体甲经过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若透镜不动,物体甲向右平移了,则a经过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的S点7、(2023益阳)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现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 ( )A.缩小的实像B.放大的虚像C.倒立的虚像D.正立的实像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距透镜20 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 )A.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 B.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 cmC.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将凸透镜甲改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远视眼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C.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D.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10、小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B.当u=15 cm时,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虚像,这是投影仪的成像特点C.当u=25 cm时,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特点D.把蜡烛从距凸透镜15 cm处移动到30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11、小明同学采用如题图甲所示装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将该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按题图乙所示安装到光具座上,在光屏上可观察到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到 cm位置时,光屏上又能得到一个的蜡烛的像。 12、小冬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的调节情况,通过推拉注射器,调节水透镜的凸起程度(即“曲率”),可以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若物体较远时,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则当物体较近时,应 (选填“推”或“拉”)注射器,使水透镜的焦距变 (选填“长”或“短”)。 13、小明同学用一个凸透镜观察洗手液的商标,成像情况如图甲,若想再看到倒立、放大的 像,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商标的方向移动,图乙的成像原理可应用于 (选填“照相机”或“放大镜”)14、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刚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是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蜡烛的高度需调整的在 (选填“高”或“低”)一些。实验装置调好后,若将蜡烛放在20cm的刻线处,凸透镜放在50cm的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可得到 实像。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无所不能的智能化无人机无人机具有成本低、智能化、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无人机携带的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和轻型光学相机既能可见光成像、利用不同温度下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不同,无人机又能红外光成像,携带的激光扫描仪具有高效率、高精度、三维扫描等特点……被称为“百变小能手”。下表是某小型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帧·秒-1指每秒拍摄的画面数)。(1)红外夜视仪夜晚能够识别人体、岩石,是因为被识别物体的 不同,发出的红外线强度不同。(2)无人机携带的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下列关于摄像机说法错误的是 。A.摄像机的摄像头对光有会聚作用B.被拍摄的对象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外C.摄像头成在传感器(相当于胶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当无人机远离被拍摄物体时,要成像仍然清晰,其镜头应该向前伸(3)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我国在早在2014年就研究出新型除雾霾无人机并已经投入使用。无人机向空中喷洒某种固体小颗粒,并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从周围空气中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变成小水珠以凝结污染物,令其降落在地面上。(4)人们是利用遥控器操控无人机的,遥控器的有效操控距离至少要为 km。(5)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限速120km/h。如图所示,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通行情况实时监测。某时段测得一辆轿车通行60m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22000帧,该轿车的行驶速度是 km/h。 16、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来研究电影放映时银幕上的影像情况。(1)进入影院,小明发现银幕表面较为粗糙,观众在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影像,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 反射。(2)小明在银幕上看到了清晰的影像,这个影像相对于胶片上的图案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同时,影像又是放大的,是因为胶片放在了距离镜头 (填答案序号)的位置。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以外(3)放映过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银幕边界,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在放映机镜头靠近银幕的同时,还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 (填“大”或“小”)一些。17、(2023武汉)用F为焦点,焦距为f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实验中:(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 (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 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 .(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撤去光屏,从凸透镜右侧向凸透镜看去,观察到发光物体的像,此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18、用电子蜡烛完成几个光学实验。(1)实验一“研究小孔成像”:电子蜡烛火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的 像;(2)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当电子蜡烛面镜时,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实验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电子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5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得到清晰的像,若将近视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此时将蜡烛 (选填“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19、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保持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一个近视镜片,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可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知识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夏天清晨,在公园经常看到如图所示的植物叶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通过露珠可以看到清的叶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露珠是熔化形成的B.露珠的形成需要吸热C.看到的“叶脉”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看到的“叶脉”是正立,放大的虚像2、为贯彻落实县教育局的“八个一律”,加强校园封闭管理,2022年4月10日,蕲春县某中学师生开始用人脸识别系统进出校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脸识别屏上显示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B.当学生远离识别系统摄像头时,显示屏上的像变小C.显示屏上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该识别系统成像原理和投影仪相同3、如图,是一张大厦的照片,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照相机成倒立放大的虚像C.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D.在太阳下的大楼是光源4、2023年大年初一上映了一部科幻片《流浪地球2》,人工智能MOSS在影片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MOSS摄像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上成的像是放大的像B.“MOSS”的摄像头是凹透镜C.当物体靠近“摄像头”时,所成的像变小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MOSS”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之外5、(2023 泰安)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②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③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④当u=11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D.只有②③④正确6、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都是倒立缩小的,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照相机靠近被拍摄者,所成的像变大 D.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7、如图所示,白板上画有两个黑色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明显发生了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下方箭头是凸透镜形成的虚像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D.把玻璃杯移得离白板更远一点,观察到下方的箭头比移动前变得更大8、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其成像原理和成像虚实均相同的一组是( )A.①和③B.②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④9、共享单车成为许多市民出行选择的交通工具。用户通过手机扫描车身二维码即可开锁骑车,二维码在距手机镜头两倍焦距以 (选填“内”或“外”)成像。这种自行车配有小型发电机给电子锁充电,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利用了光的 。10、中华的古诗词博大精深,意境优美,同时也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映日荷花别样红”人看到了红花,是因为花 (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乡”,李白看到的明月 (选填“是”或“不是”)自然光源,而在“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水球,通过水球可看到一个像(如图),往水球内注入气体,在水球中央形成一个气泡,结果同时形成两个人像(如图),两个像的形成原理是 11、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 像(填“虚”或“实”)12、如图是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当思源同学站在某范围内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人脸,人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同时捕捉人脸辐射的 (选填“红”或“紫”)外线测量体温;当人走近摄像头时,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思源同学是近视眼,她应该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来进行矫正。 13、如图所示,透过手表表盘上光滑透明凸起部分,能清楚地读出日期信息,光滑透明凸起部分相当于 ,观看到的是日期数字 (选填写“实”或“虚”)像。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光滑,能清晰地照出小明像,此像的大小与小明本人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2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光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专练(参考答案)【知识点1】物距、像距、焦距与成像的关系1、(2023·赤峰)如图所示,通过焦距为 10 cm的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风景,看到的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C【解析】凸透镜焦距为 10 cm,观察窗外远处的风景,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u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像是缩小的实像B.此时的物距为50.0cmC.此成像原理可应用于照相机D.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物距为,像距为,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不是此原理,A、B、C错误;凸透镜成像是当光通过凸透镜时,发生的折射现象,从而形成一个实像或虚像,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D正确。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5cm< f < 20cmB.如果光屏上的像位置偏上,此时将蜡烛向下调整,可使像处于光屏中心C.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若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仍然完整【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有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2f>20cm>f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30cm>2f,解得10cm< f < 15cm,A错误;如果光屏上的像位置偏上,说明蜡烛随着燃烧逐渐变短,为了使像处于光屏中心,可将蜡烛向上调整,B错误;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物距,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C错误;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下半部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仍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因此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D正确。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5cm< f < 20cmB.如果光屏上的像位置偏上,此时将蜡烛向下调整,可使像处于光屏中心C.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若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仍然完整【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有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2f>20cm>f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30cm>2f解得10cm< f < 15cm,故A错误;如果光屏上的像位置偏上,说明蜡烛随着燃烧逐渐变短,为了使像处于光屏中心,可将蜡烛向上调整,故B错误;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物距,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C错误;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下半部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因此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D正确。5、小鸣同学用如图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烛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B.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C.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凸透镜不能成像,A错误;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处时,物距等于,物距小于f,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确;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cm刻度处时,物距等于,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错误;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根据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D错误。6、如图所示,来自物体甲的三束光线a、b、c平行于主光轴,O是透镜的光心,a经过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上的S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是一个凹透镜B.该透镜的焦距是C.物体甲经过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若透镜不动,物体甲向右平移了,则a经过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的S点【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则该透镜是凸透镜,A错误;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O是透镜地光心,a经过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上的S点,则S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图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B错误;由图可知,物距为,此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则物体甲经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错误;若透镜不动,物体甲向右平移了5cm,a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S,D正确。7、(2023益阳)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现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 ( )A.缩小的实像B.放大的虚像C.倒立的虚像D.正立的实像【答案】A【解析】烛焰通过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此时物距u大于2倍焦距;换成焦距10cm的透镜,保持物距不变,物距u仍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距透镜20 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 )A.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 B.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 cmC.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答案】C【解析】光屏距透镜20 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说明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即20 cm>2f,f<10 cm,故B错误;此时物体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物距10 cm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将凸透镜甲改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远视眼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C.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D.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答案】A【解析】将凸透镜甲改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进行实验时,因凸透镜的焦距变大,则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此时光线会聚点向右移动,即成像的位置在光屏右侧。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有会聚作用,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远视眼镜,可以使像成在光屏上,故A正确;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由图中可知,此时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15cm,小于一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成实像时,像距不可能小于一倍焦距,则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故B错误;由于蜡烛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为45cm,透镜焦距为20cm,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故C错误;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可以使光线会聚点重新移动到光屏上,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10、小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B.当u=15 cm时,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虚像,这是投影仪的成像特点C.当u=25 cm时,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特点D.把蜡烛从距凸透镜15 cm处移动到30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答案】C【解析】由图知,当物距为20 cm时,像距也为20 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 cm,则f=10 cm,故A错误;f=10 cm,2f=20 cm,当u=15 cm时,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当物距u=25 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 cm处移到30 cm处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增大,所以成的像逐渐减小,故D错误。11、小明同学采用如题图甲所示装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将该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按题图乙所示安装到光具座上,在光屏上可观察到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到 cm位置时,光屏上又能得到一个的蜡烛的像。 【答案】10.0 缩小 35.0【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由题图甲可得凸透镜的焦距为,由题图乙得,此时物距由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在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折射时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只需将像距与物距对调,即移动凸透镜到35.0cm位置,光屏上又能得到一个的蜡烛的像。12、小冬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的调节情况,通过推拉注射器,调节水透镜的凸起程度(即“曲率”),可以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若物体较远时,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则当物体较近时,应 (选填“推”或“拉”)注射器,使水透镜的焦距变 (选填“长”或“短”)。 【答案】缩小 推 短【解析】若物体较远时,此时物距较大,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规律可知,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如图所示,若物体较远时,恰好能使像成在光屏上;则当物体较近时,若仍然想使得像成在光屏上,所以应该让水透镜变厚,折光能力变强,所以应该推注射器,使得水透镜的焦距变短。13、小明同学用一个凸透镜观察洗手液的商标,成像情况如图甲,若想再看到倒立、放大的 像,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商标的方向移动,图乙的成像原理可应用于 (选填“照相机”或“放大镜”)【答案】实 远离 照相机【解析】由图甲可知,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若想再看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要大于一倍焦距,因此应将凸透镜向远离商标的方向移动。由图乙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14、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刚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是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蜡烛的高度需调整的在 (选填“高”或“低”)一些。实验装置调好后,若将蜡烛放在20cm的刻线处,凸透镜放在50cm的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可得到 实像。 【答案】高 倒立、缩小的【解析】如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所以蜡烛向上移动,即高一些。蜡烛放在20cm的刻线处,凸透镜放在50cm的刻线处,物距为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无所不能的智能化无人机无人机具有成本低、智能化、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无人机携带的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和轻型光学相机既能可见光成像、利用不同温度下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不同,无人机又能红外光成像,携带的激光扫描仪具有高效率、高精度、三维扫描等特点……被称为“百变小能手”。下表是某小型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帧·秒-1指每秒拍摄的画面数)。(1)红外夜视仪夜晚能够识别人体、岩石,是因为被识别物体的 不同,发出的红外线强度不同。(2)无人机携带的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下列关于摄像机说法错误的是 。A.摄像机的摄像头对光有会聚作用B.被拍摄的对象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外C.摄像头成在传感器(相当于胶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当无人机远离被拍摄物体时,要成像仍然清晰,其镜头应该向前伸(3)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我国在早在2014年就研究出新型除雾霾无人机并已经投入使用。无人机向空中喷洒某种固体小颗粒,并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从周围空气中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变成小水珠以凝结污染物,令其降落在地面上。(4)人们是利用遥控器操控无人机的,遥控器的有效操控距离至少要为 km。(5)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限速120km/h。如图所示,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通行情况实时监测。某时段测得一辆轿车通行60m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22000帧,该轿车的行驶速度是 km/h。 【答案】(1)温度 (2)D (3)升华 (4)6 (5)108【解析】(1)红外夜视仪是探测物体发出红外线的强弱不同,来识别物体的温度高低,来识别人体、岩石。(2)摄像机的摄像头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A正确;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被拍摄的对象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外,B、C正确;当无人机远离被拍摄物体时,物距增大,由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距减小,要成像仍然清晰,其镜头应该向后缩,减小像距,D错误。(3)无人机向空中喷洒某种固体小颗粒,并迅速变成成气体,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4)由表中参数可知,无人机最大飞行半径为6km,所以遥控器的有效操控距离至少要为6km。(5)由于无人机拍摄速度为11000帧秒-1,则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22000帧,用时轿车通行60m的行驶速度。16、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来研究电影放映时银幕上的影像情况。(1)进入影院,小明发现银幕表面较为粗糙,观众在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影像,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 反射。(2)小明在银幕上看到了清晰的影像,这个影像相对于胶片上的图案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同时,影像又是放大的,是因为胶片放在了距离镜头 (填答案序号)的位置。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以外(3)放映过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银幕边界,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在放映机镜头靠近银幕的同时,还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 (填“大”或“小”)一些。【答案】(1)漫 (2)倒立 ;B (3)大【解析】(1)银幕表面较为粗糙,镜头折射出来的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使坐在各个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荧幕。(2)小明在银幕上看到了清晰的影像,是电影胶片通过凸透镜在荧幕上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这个影像相对于胶片上的图案是倒立的。荧幕上的影像是放大的,是因为胶片放在了距离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在二倍焦距以外,像距大于物距,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故选B。(3)放映过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银幕边界,说明胶片成的像太大,即像距太大,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应使放映机镜头靠近银幕,缩小相距;还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大一些,即物远像近像变小。17、(2023武汉)用F为焦点,焦距为f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实验中:(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 (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 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 .(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撤去光屏,从凸透镜右侧向凸透镜看去,观察到发光物体的像,此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答案】(1)③ 下 小 (2)大于18、用电子蜡烛完成几个光学实验。(1)实验一“研究小孔成像”:电子蜡烛火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的 像;(2)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当电子蜡烛面镜时,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实验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电子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5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得到清晰的像,若将近视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此时将蜡烛 (选填“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答案】(1)实 (2)不变 (3)远离透镜【解析】(1)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所以成的是实像。(2)由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当电子蜡烛面镜时,电子蜡烛的大小不变,所以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3)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电子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5cm处,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能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所以将近视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像成在光屏后,为了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将蜡烛远离透镜。19、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保持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一个近视镜片,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可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答案】(1)11.0 (2)放大 靠近 右【解析】(1)由图甲知,凸透镜的焦距f=41.0cm﹣30.0cm=11.0cm。(2)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即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会变小,因此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在图乙中,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一个近视镜片(凹透镜),由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可将光屏向右移动。【知识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夏天清晨,在公园经常看到如图所示的植物叶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通过露珠可以看到清的叶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露珠是熔化形成的B.露珠的形成需要吸热C.看到的“叶脉”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看到的“叶脉”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D【解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A、B错误;露珠呈球形,此时的露珠相当于凸透镜,起放大镜的作用,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确,C错误。2、为贯彻落实县教育局的“八个一律”,加强校园封闭管理,2022年4月10日,蕲春县某中学师生开始用人脸识别系统进出校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脸识别屏上显示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B.当学生远离识别系统摄像头时,显示屏上的像变小C.显示屏上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该识别系统成像原理和投影仪相同【答案】B【解析】人脸识别屏上显示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当学生远离识别系统摄像头时,物距变大,显示屏上的像变小,故B正确;显示屏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该识别系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D错误。3、如图,是一张大厦的照片,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照相机成倒立放大的虚像C.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D.在太阳下的大楼是光源【答案】C【解析】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A错误;使用照相机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错误;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造成的,C正确;光源能自己发光,大楼反射太阳光,大楼自己不会发光,所以大楼不是光源,D错误。4、2023年大年初一上映了一部科幻片《流浪地球2》,人工智能MOSS在影片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MOSS摄像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上成的像是放大的像B.“MOSS”的摄像头是凹透镜C.当物体靠近“摄像头”时,所成的像变小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MOSS”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之外【答案】D【解析】摄像头是凸透镜,它的的工作原理是: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靠近凸透镜,即物距变小时,所成的实像远离摄像头,同时像变大,D正确,A、B、C错误。5、(2023 泰安)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②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③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④当u=11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D.只有②③④正确【答案】B6、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都是倒立缩小的,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照相机靠近被拍摄者,所成的像变大 D.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答案】B【解析】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当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7、如图所示,白板上画有两个黑色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明显发生了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下方箭头是凸透镜形成的虚像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D.把玻璃杯移得离白板更远一点,观察到下方的箭头比移动前变得更大【答案】C【解析】玻璃杯下半部分的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A错误;据图能看出,此时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B错误,C正确;凸透镜成实像时,增大物距,像距缩短,像变小,把玻璃杯移得离白板更远一点,即增大物距,观察到下方的箭头比移动前变得更小,D错误。8、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其成像原理和成像虚实均相同的一组是( )A.①和③B.②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④【答案】A【解析】①放大镜下“大”熊猫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平面镜看“牙”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③水中“笔”弯折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成位置比实际位置更高的虚像;④小孔成“倒”影的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实像;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9、共享单车成为许多市民出行选择的交通工具。用户通过手机扫描车身二维码即可开锁骑车,二维码在距手机镜头两倍焦距以 (选填“内”或“外”)成像。这种自行车配有小型发电机给电子锁充电,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利用了光的 。【答案】外 电磁感应现象 反射【解析】手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物距在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二维码在距手机镜头两倍焦距以外。发电机可以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自行车上的尾灯是通过反射照射过来的光来提醒司机注意的,利用了光的反射。10、中华的古诗词博大精深,意境优美,同时也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映日荷花别样红”人看到了红花,是因为花 (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乡”,李白看到的明月 (选填“是”或“不是”)自然光源,而在“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水球,通过水球可看到一个像(如图),往水球内注入气体,在水球中央形成一个气泡,结果同时形成两个人像(如图),两个像的形成原理是 【答案】反射 不是 见详解【解析】人看到了红花,是因为花反射的红光进入了人眼。光源是能自己发光的物体,月亮不会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水球相当于凸透镜,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水球中央形成一个气泡,气泡将水球挤压成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11、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 像(填“虚”或“实”)【答案】 凸透 实【解析】[1][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幻灯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所以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的是实像。12、如图是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当思源同学站在某范围内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人脸,人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同时捕捉人脸辐射的 (选填“红”或“紫”)外线测量体温;当人走近摄像头时,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思源同学是近视眼,她应该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来进行矫正。 【答案】红 变大 凹【解析】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能力越强,摄像头是利用红外线对人体进行测温的。摄像镜头实际上是一个凸透镜,人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人走近摄像头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像将变大。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13、如图所示,透过手表表盘上光滑透明凸起部分,能清楚地读出日期信息,光滑透明凸起部分相当于 ,观看到的是日期数字 (选填写“实”或“虚”)像。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光滑,能清晰地照出小明像,此像的大小与小明本人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凸透镜 虚 不变【解析】透明凸起的部分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手表数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光滑,相当于平面镜,能清晰地照出小明像,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所成的像与小明本人大小相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光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专练(原卷版).docx 202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光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专练(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