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基础诊断卷(B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基础诊断卷(B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基础诊断卷(B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世纪起,有一种宗教信仰“救世主”耶稣,因宣传“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深得犹太人的支持。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其定为国教。这说明 ( )
A.佛教经海路传播到欧洲各地 B.犹太人痛恨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C.罗马帝国促进基督教的传播 D.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起源发展
2.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创立佛教 B.皈依基督教 C.创立“元首制” D.实行“什一税”
3.“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材料和图片反映了 ( )
A.严格的奴隶制等级制度 B.宗教文化制度
C.权利义务对等的平等关系 D.具有封建性质的契约关系
4.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盛极一时的大帝国自此一分为三,形成了以后三个国家的雏形。下列国家的形成与此无关的是 ( )
A.法兰西 B.意大利 C.英格兰 D.德意志
5.在西欧,庄园内有铁匠、金银匠、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庄园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进行对外交换。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欧庄园 ( )
A.实行土地公有制 B.居民都是自由农民 C.拥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6.庄园有自己的法律习惯和法庭。观察下表13世纪英国庄园案件类型和数量占比(部分)信息,从中可知 ( )
A.庄园法庭惩罚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B.庄园法庭实际为领主阶层服务
C.庄园法庭只负责审理有关领主的案件 D.庄园法庭召开时间和地点固定
7.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处应该填写 ( )
A.城市的兴起 B.科技的进步 C.法制的健全 D.大学的兴起
8.一个法国人早在1200年就称赞流行于意大利的市民精神:“市民能深思熟虑,对公共事务勤劳而又热心,他们拒绝屈从别人,并防止任何人侵犯他们的自由,他们制定自己的法律并服从这些法律。”这说明 ( )
A.市民通过武力斗争灭掉西罗马帝国 B.城市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
C.市民阶层是城市自治的重要力量 D.西欧庄园生活丰富多彩
9.“在大多数(中世纪)大学里,神学都是最不受欢迎的学科,它能吸引的学生人数最少,原因是人们认为神学太理论化了。在医、法、神三个高级学院里,民法通常是最受欢迎的领域。”据此可知 ( )
A.中世纪的人们摆脱了教会的束缚 B.大学得到了教会和国王的支持
C.大学教育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D.大学有教育自主权等自治权利
10.“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罗马民法大全》中的这些记载主要反映了罗马法( )
A.重视物权保护 B.注重诉讼程序 C.倡导法律至上 D.保护人身安全
11.拜占庭帝国以中央集权制作为政治统治模式。在中央集权制的影响下,皇帝对国家内部的文人极为关照,使文人能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化发展的事业中。这说明拜占庭帝国 ( )
A.确立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B.深受西方传统文明影响
C.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政治制度影响文化发展
12.家国情怀[2025吉林长春期中]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此时中国唐朝的兴盛极大地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改革。材料反映了 (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13.公元646年正月,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收归国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以食封。这表明当时日本( )
A.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了实权 B.天皇大权的旁落
C.借助改革成为了中央集权国家 D.形成了武士集团
14.对下图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 )
A.疆域都横跨亚、非、欧三洲 B.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
C.都实行封君封臣制 D.都是奴隶制帝国
15.《一千零一夜》以古波斯故事为蓝本,吸收印度、希腊、埃及各地民间故事,其叙事结构和内容影响《十日谈》等欧洲著作。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 )
A.推动了欧亚非文化的统一 B.改变了西方文明的进程
C.贯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D.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7分,第 18题22分,共55分)
16.中世纪的西欧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向我们呈现了多样的社会图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休(人名)的牲畜在庄园主的园林里被抓住,因此接受罚款;7人没有前来洗庄园主的羊,要被罚款;吉尔伯特的儿子为获得娶妻资格而付费;威廉因未能很好地为庄园主耕地要被罚款;马丁伤害了佩肯,要被罚款……
——摘编自黄洋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材料二 商业和手工业使城市成为当时的样子……到12世纪,城市纷纷以各种方式争取独立,建立自治政府。商业的发展需要一种更高效率和独立的法律……在商业法的保障下,产生了这样一种习俗:如果一个农奴逃到城镇,在那里生活了一年零一天未遭拘捕,他便成为自由人。
——摘编自黄洋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材料三 同商人居住的城市一样,在城镇建立的大学也实行自治 在城镇学校的影响下,文化开始由神学的虚幻转向关心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商业兴起和商人阶层的形成而促成的教育和文化的世俗化,对西欧社会产生着巨大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标志着社会出现了转型。
————摘编自黄洋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庄园里惩罚违法行为的主要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庄园法庭的重要作用。(4分)
(2)从材料二中你能提取到哪些信息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并分析它对西欧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
17.在六、七世纪的亚洲大陆上,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翻开了历史的新一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公元1世纪后的几百年间,中日交流有了更大发展。到中国大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一个高峰。
(1)列举一则唐朝时期中日交流的史实,并说明中日交流对日本的影响。(6分)
材料二
(2)概括材料二中日本改革的特点,并指出这些改革措施对日本社会的影响。(6分)
材料三 有同学在学习了阿拉伯帝国后做了以下总结:
(3)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归纳阿拉伯人的文化贡献。图片反映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起到怎样的作用 (5分)
18.项目化学习[2025广西南宁月考]5世纪后期,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同学们围绕“欧洲中世纪”开展项目化学习。
请你参加以下学习任务。(22分)
任务一 【历史图示】
(1)根据任务一,指出示意图中封君和封臣分别是哪些人。他们之间形成封君和封臣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6分)
任务二 【历史事实】
(2)根据任务二,指出中世纪的庄园具有的功能单位并归纳欧洲中世纪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6分)
任务三 【历史论述】
(3)请从下面材料中提炼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
答案:
1. C 【解析】本题考查基督教。根据“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其定为国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认可信仰耶稣的基督教,并将其定为国教,促进了其传播。故选C。
2. B 【解析】本题考查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根据所学可知,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B正确。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排除A;屋大维创立了“元首制”,排除C:查理规定法兰克王国各教区的人民向教会缴纳“什一税”,排除D。故选B。
3. D 【解析】本题考查封君封臣制。根据“效忠我的主人 主人凡践履
协约……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知,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故选D。
4. C 【解析】本题考查查理曼帝国的分裂。根据所学可知,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英格兰的形成与此无关。故选C。
5. D 【解析】本题考查西欧庄园。
6. B 【解析】本题考查庄园法庭。表格显示,在贝克特修道院庄园的庄园法庭和阿尔里瓦庄园的庄园法庭受理的案件中,涉及领主相关权益的案件占比均超过60%,这说明庄园法庭以维护领主利益为主,B正确。材料未涉及庄园法庭的惩罚手段,排除A;庄园法庭还负责审理佃户之间的暴力冲突和侵权诉讼案件,排除C:庄园法庭召开时间、地点不固定,排除D。故选B。
7. A【解析】本题考查西欧城市的兴起。根据结构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这体现了西欧城市的兴起。故选 A。
8. C 【解析】本题考查市民阶层与城市自治。根据“市民能深思熟虑,对公共事务勤劳而又热心,他们拒绝屈从别人,并防止任何人侵犯他们的自由,他们制定自己的法律并服从这些法律"可知,市民阶层是城市自治的重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C。
9. C 【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的大学。根据“神学太理论化了”“在医、法、神三个高级学院里,民法通常是最受欢迎的领域”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当时西欧商品经济兴起,经济发展的需要使人们更偏向学习实用课程。这反映了大学教育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故选 C。
10. A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民法大全》。根据“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可知,罗马法重视物权保护,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罗马法注重诉讼程序、倡导法律至上、保护人身安全,排除B、C、D。答案及上分解析
故选 A。
11. D【解析】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发展。根据“在中央集权制的影响下,皇帝对国家内部的文人极为关照,使文人能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化发展的事业中”可知,在中央集权制的影响下,拜占庭皇帝对文人极为关照,使得文人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发展事业中,体现了政治制度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故选 D。
12. A 【解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背景。根据“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此时中国唐朝的兴盛极大地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改革“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大化改新的背景。故选A。
13. C 【解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影响。根据“废除部民制”“收归国有”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借助大化改新削弱了贵族奴隶主的势力,加强了国家对地方的管控,成为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C。
14. 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与阿拉伯帝国。“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中古代罗马的版图横跨亚、非、欧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阿拉伯帝国示意图”中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因此图示的两大帝国疆域都横跨亚、非、欧三洲,A正确。只有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排除B;封君封臣制度盛行于中世纪欧洲,与古代罗马和图示时期的阿拉伯帝国无关,排除C;阿拉伯帝国不是奴隶制帝国,排除D。故选A。
15. D 【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根据“以古波斯故事为蓝本……影响《十日谈》等欧洲著作“可知,阿拉伯的文学作品《一千零一夜》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并影响了《十日谈》等欧洲著作。这说明阿拉伯帝国促进了不同地区多元文化的交汇。故选 D。
16.(1)主要手段:处以罚金。作用: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2)城市商业和手工业发达;城市可取得自治权;商业发展促进了法律的制定等。
(3)特点:具有自治权。影响: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标志着社会出现了转型。
【解析】(1)本问考查庄园法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庄园里惩罚违法行为的主要手段是处以罚金。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庄园法庭的重要作用是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2]本问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
(3)本问考查中世纪大学。第一小问,根据“同商人居住的城市一样,在城镇建立的大学也实行自治”可知,中世纪大学拥有自治权。第二小问,根据“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标志着社会出现了转型”可以得出答案。
17.(1)史实:遣唐使来华。影响:将唐朝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和文化传播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特点:有选择地向中国学习。影响: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贡献: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如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作用: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解析】(1)本问考查唐朝时的中日交流。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2)本问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第一小问,根据“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可知,日本有选择地向中国学习。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大化改新后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本问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和所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图片反映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的桥梁作用。
18.(1)封君:赐地的人。封臣:接受封地的人。纽带:土地的封赐。
(2)功能单位:独立的司法单位和宗教单位。手段: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3)观点:大学的兴起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论述:在中世纪,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日益繁荣,城市市民对知识的需求增加,加上教会研究和神学传播的需要,一些大学建立起来。大学的课程安排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中世纪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对发展科学知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解析】(1)本问考查封君与封臣制。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2)本问考查西欧庄园与欧洲中世纪城市。第一小问,根据“每个庄园形成一个司法单位,同时也形成一个宗教单位“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法国康布雷城市民起义”“琅城市民起义”“琅城市民赢得争取自治权利斗争的胜利”可知,手段为武力斗争;根据“赎买自治权”可知,手段为金钱赎买。
(3)本问考查中世纪大学。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