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点培优)专项02 填空题-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培优精练人教版(2024)(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考点培优)专项02 填空题-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培优精练人教版(2024)(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1215390012319000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培优精练人教版(2024)专项02 填空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观察时,从上面看是( )形,从正面看是( )形,从右面看可能是( )形或( )形。
2.猜猜我是谁。
(1)我看到的是☆,我是( )。
(2)我看到的是○,我是( )。
(3)我看到的是△,我是( )。
3.观察左图,从上面看到的字是( );从正面看到的字是( );从右面看到的字是( )。
4.补充完整下面长方体展开图中的另外三个面的名称。(填上对应的序号)
5.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 )????( )
6.一个正方体玩具,它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原正方体相对面上的数字之和为10,则false( )。
7.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 )一般是不同的。
8.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 )?????( )?????( )
9.下面各图分别是哪位小朋友看到的?把他们的名字填在括号里。
( )????( )????( )????( )
10.将下面的展开图围成正方体后,哪两个面分别相对。
春对( )。
11.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 )????( )
12.下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 ?????????
13.一个足球放在桌子上不管从哪个方向看,看到的都是( ),从不同面观察圆柱看到的可能是( ),可能是( ),还可能是( )。
14.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把他们的姓名填在图片下面的括号里。
( )( )( )( )
15.观察下边的图形,判断下边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填序号)
( )??????????( )
16.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填序号)
( )????( )????( )????( )
17.下边两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填序号)
( )????( )
18.下边的几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将“上面、左边、正面、右边”分别填入下面的括号中。(箭头表示从正面观察的方向)
( )  ( )  ( )  ( )
19.将下面的展开图围成正方体后,哪两个面分别相对。
????
春对 ;
秋对 ;
暮鼓对 。
20.下面是一位同学从三个位置拍摄的照片,请你将照片所对应的位置序号填在括号里。
( )?????( )????( )
21.机械厂加工精密零件,第一车间生产了18个齿轮,第二车间生产了24个齿轮,将这些齿轮每7个搭配成1套机械组件,一共可以搭配成( )套机械组件。
22.计算false时,先算( )法,再算( )法。当里的数是4时,这个算式的得数是( )。
23.笑笑当向导时准备了54个纪念品,其中6个她自己留作纪念,其他的平均分发给6名游客,每名游客能分到多少个?列综合算式是 ,结果是( )个。
24.把下面每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1)false,false, 。
(2)false,false, 。
25.在(????)里填上“false”“false”或“false”。
7×4+3( )7×5??????????????????40÷5×2( )63÷7+2
(86-77)×8( )8×9??????????????24+32÷8( )21-8-5
26.图书馆新到42本故事书,原计划将这些书平均放在7个书架上,因书架数量不足,现调整为平均放在6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会比原来多放( )本故事书。
27.计算false,应先算( )法,再算( )法。计算false,应先算( )法,再算( )法。
28.周末,乐乐陪妈妈去社区水果店采购水果,店里正在对西瓜做优惠活动。已知:①一箱西瓜共2个;②这箱西瓜原来每箱51元;③这箱西瓜现在每箱39元。
用“(51-39)÷2”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在正确答案后面画“√”。
(1)原来平均每个西瓜多少钱?(????)
(2)原来比现在平均每个西瓜贵多少钱?(????)
(3)原来每箱西瓜比现在每箱西瓜贵多少钱?(????)
29.乐乐有一个只装了巧克力和水果糖的盒子,水果糖的数量是巧克力的2倍。他从盒子里拿出4块巧克力分给弟弟,还剩下5块巧克力。盒子里原来一共有( )块水果糖。
30.超市里橙汁每瓶5元,现超市做活动,每瓶便宜1元,小陈想买5瓶这种橙汁,一共需要( )元。
31.某工厂的一个生产车间,每条生产线每小时能生产4个零件,车间里有2条这样的生产线。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这个车间一天能生产( )个零件。
32.在计算false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最终结果是( )。
33.一本故事书5元,一本童话书的价钱是故事书的9倍,一本科技书的价钱比童话书贵25元,一本科技书( )元。
34.把4×7=28和30-28=2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
35.计算42+14-7时,先算( )法,再算( )法,结果是( )。
36.张师傅、李师傅、王师傅三人一共画了21张川剧脸谱,如果张师傅给李师傅3张,李师傅再给王师傅2张,那么三人手里的脸谱就一样多。李师傅原来画了( )张川剧脸谱。
37.在计算false时,应先算( ),再算( ),结果是( );计算false时,应先算( ),再算( ),(以上填算式)结果是( )。
38.一本故事书有50页,看了23页,剩下的3天看完,要求平均每天看几页,必须先算出( ),列综合算式:( )。
39.科学老师带同学们用天平称重,在天平的左端放1个文具盒和2个固体胶,右端放150克砝码,天平平衡。每个固体胶重25克,文具盒重( )克。
40.一根彩带长15米,剪了一段做长包装绳,剩下的部分做了5根2米长的短包装绳。长包装绳长( )米。
41.一根绳子长1米3分米,第一次剪去5分米,第二次剪去30厘米后,还剩( )分米。
42.????( )厘米( )毫米????????????( )毫米
4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900毫米=( )分米????????????????????2千米=( )米
32毫米+28毫米=( )厘米????????????3千米-2千米=( )米
3米+2分米=( )厘米????????????????3分米-20厘米=( )毫米
4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 )。
(2)饮料罐高约1( )。
(3)婴儿出生时身长约52( )。
(4)5分硬币厚约2( )。
(5)文具盒长约2( )。
(6)卡车每小时行驶约70( )。
45.
铅笔的长度是( )厘米( )毫米,铁钉的长度是( )厘米( )毫米。
46.想一想,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汽车每小时行驶约50( )。????????????????一个保温杯高约2( )。
成年人的大拇指长度约为60( )。????????三年级的小明的身高约是14( )。
47.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小红跑了两圈后还差( )米就是1千米。
48.把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5根做凳子腿。这个凳子的腿长是( )分米,也就是( )厘米。
49.量出每条边的长度(用毫米作单位)。
50.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身长6( )???????????一步长5( )??????????????????厚( )毫米
51.如图,纸条的长度是( )毫米,剪去5毫米后,还剩( )毫米。
52.一根彩带长50分米,第一次剪下1分米,第二次剪下20厘米,这根彩带短了( )分米,还剩下( )厘米。
53.下图铅笔长( )厘米( )毫米,用去了2厘米后,还剩( )毫米。
54.一根彩带长50分米,第一次剪下1分米,第二次剪下20厘米,这根彩带短了( )分米,还剩下( )厘米。
55.我们选择什么出行方式比较合适?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选一选,填一填。
出行方式:A.骑自行车????B.乘小汽车????C.乘高速动车
约需时间:①半小时????②15分钟????③6小时
(1)一会儿我们要去花圃采些花,花圃离我们这里有3千米。我们可以选择( )出行,大约需要( )。
(2)暑假我们全家要去北京,北京离我们这里有1500千米。我们可以选择( )出行,大约需要( )。
56.????????
铅笔长( )厘米( )毫米????????????小刀长( )厘米( )毫米
57.一张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 ),10张身份证叠起来的厚度大约是( ),( )张身份证叠起来的厚度大约是1分米。
58.估一估,填一填。
5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室宽约4( )。????电脑屏幕宽约4( )。????一粒米长约4( )。
60.尺子上从“1”到“2”之间的长度是( )厘米,它又分成( )个长度相同的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 )毫米,所以1厘米=( )毫米。
61.深圳湾体育中心地处深圳南山后海中心区,其体育场设有一个标准的400米跑道,周边环境优美,常吸引许多市民前来锻炼。贝贝沿跑道跑2圈跑了( )米,还差( )米就是1千米。
62.把1、2、3、4这四个数字,按要求填入下面的方框中。
积最大:????积最小:
63.运动演绎精彩,健康成就未来。学校操场的一圈长400米,王老师每天早上都要绕操场跑2圈,他每天早上跑( )米,还差( )米就是1千米。
64.王叔叔坐汽车去看望奶奶,全程230千米,他上午7时出发,汽车每小时行90千米,王叔叔上午10时( )到达。(填“能”或“不能”)。
65.干果店运来5箱坚果,每箱20袋,每袋2元。一共多少元?小丽先算出一共有多少袋坚果,列式为( );小宇先算每箱多少元,列式为( );两种想法都可以算出一共( )元。
66.一只青蛙重300克,一只小猫的体重是这只青蛙的8倍,一只小兔的体重比这只小猫轻20克,这只小兔重( )克。
67.标准操场的一圈是400米,如果要跑2千米,要围着操场跑( )圈。
68.false的积是( )位数,大约是( );要使false的积是三位数,□里可以填的数有( )。
69.张佳在做口算false时,她是这样想的:用( )个百和7相乘得( )个百,就是( )。
70.一套连环画13本,王老师买了4套,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列竖式计算如下图,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71.河南焦作市的铁棍山药种植历史悠久,被称为“国药瑰宝”,每捆山药重25千克,8捆重( )千克,( )捆重1吨。
72.先算出前三个算式的得数,再按规律写出第四个算式的得数,并接着往下写四个算式及得数。
9×9-1=( )?????????????????????98×9-2=( )
987×9-3=( )???????????????????9876×9-4=( )
( )?????( )
( )?????( )
73.阳光小学257人去音乐厅听新年音乐会,音乐厅有6排座位,每排45个,这些座位够坐吗?( )(填“够”或“不够”)
74.“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为加强同学们的体育锻炼,李老师为三(2)班采购了8个篮球,每个篮球78元,李老师大约需要准备( )元。
75.三年(2)班图书角上层有13本图书,把下层的图书拿5本放到上层后,下层图书本数是上层的2倍,下层原有图书( )本。
76.口算“27×3”时,先将27拆分为( )和( ),分别计算这两个数与3相乘,再把两次算得的积相加,结果是( )。计算“270×3”时,可先算( )乘3,再在所得积的末尾添上( )个0。
77.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沂南某小学组织三、四年级学生观看京剧,已知场馆最多容纳360人,三、四年级一共8个班,平均每个班38人,估计8个班的学生( )全部坐下。(填“能”或“不能”)
78.学校组织三年级同学到图书馆开展“阅读点亮未来”主题读书活动,三年级有6个班,平均每个班32人,去( )图书馆更合适。
79.文员星星平均每分钟打字105个,一篇900字的稿子,我估计她( )(填“能”或“不能”)在9分钟内完成。
80.长时间近距离盯着手机容易损伤视力,毛毛每天使用手机不能超过25分钟,要想了解毛毛四周最多能使用手机多少分钟,可以先求( ),再求(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长方 长方 长方 正方
【分析】观察发现从上面看,为长长方方的长方形;从正面看,为长长方方的长方形;从右面看,可能是长长方方的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正方方的正方形;据此解答。
【解析】
根据分析:观察时,从上面看是长方形,从正面看是长方形,从右面看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1)童童
(2)文文
(3)丽丽
【分析】根据题图可知,☆在正方体的前面,童童在正方体的前面,所以看到☆的是童童;○在正方体的上面,文文从正方体的上面看的,所以看到○的是文文;△在正方体的右面,丽丽在正方体的右面,所以看到△的是丽丽。据此解答。
【解析】(1)我看到的是☆,我是童童。
(2)我看到的是○,我是文文。
(3)我看到的是△,我是丽丽。
3.年 三 级
【分析】观察发现,从上面看,可以看到一个“年”字;从正面看,可以看到一个“三”字;从右面看,可以看到一个“级”字;据此解答。
【解析】
根据分析:观察左图,从上面看到的字是年;从正面看到的字是三;从右面看到的字是级。
4.见详解
【分析】根据展开图,左正对的面是右,应是图中最右面的面是右面的面。展开图最左面的面是原长方体前面的面。展开图中后面的面正下方的面是原长方体下面的面。
【解析】
5.② ① ③
【分析】根据题意,仔细观察图形,从顶部(①号位置)往下看,会看到三个长方形的长条组成一个大长方形(中间那幅);从右侧(②号位置)看,则是会看到四个小长方形呈“L”形分布(左边那幅);正面(③号位置)可以清楚地看见上下方块上的心形图案(右边那幅);以此填空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6.72
【分析】由图中可知B与2相对,A与1相对,所以B=10-2=8,A=10-1=9,将两数相乘即可。
【解析】B=10-2=8
A=10-1=9
A×B=8×9=72
所以A×B=72。
7.形状
【分析】
对于一般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可以用举例说明,据此解答。
【解析】
根据分析:例如:从正面看一般是,从上面看是,所以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8.左面 上面 前面
【分析】
看到圆形在前面,后面是一个长方形,所以是从左面看到的;看到一大一小两个圆形,所以是从上面看到的;看到左面是圆形,右面是一个长方形,所以是从前面看到的。
【解析】根据分析判断如下:
9.小北 小西 小明 欢欢
【分析】小北在熊猫的前面,看到的是两只熊猫正面,小的在大的左边;小西、欢欢在熊猫的侧面,但是小西在大的一侧,小的在大的后面被遮挡了,只能看到大的这一只熊猫侧面,欢欢在小的一侧,能看到两只熊猫的侧面;小明在熊猫的后面,看到的是两只熊猫背面,小的在大的右边;据此填空。
【解析】小北????小西????小明?????欢欢
10.夏
【分析】
正方体展开图的相对面辨别方法:相对之端是对面,即相对的两个小正方形(中间隔着一个小正方形)是正方体的两个对面,比如;“z”字两端处的小正方形是正方体的对面,比如;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相对之端是对面,所以面“晨钟”和面“暮鼓”是对面,面“春”和面“夏”是对面;“z”字两端处的小正方形是正方体的对面,所以面“秋”和面“冬”是对面。
11.② ③ ①
【分析】站在③的位置,看到的是这个物体正前面的面,这个面上有一个六边形。站在①的位置,看到的是这个物体右面的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正中间有一条横线。站在②的位置,看到的是这个物体后面的面,即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解析】
12.② ① ③
【分析】由题意得,从前面看时,可以看见三个几何体的正面。最左边的圆柱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中间的球看到的是一个圆,最右边的长方体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从上面看时,可以看见三个几何体的上面。最左边的圆柱看到的是一个圆,中间的球看到的也是一个圆,最右边的长方体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从右面看时,可以看见三个几何体的右面。最左边的圆柱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中间的球看到的是一个圆,最右边的长方体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且三个图形重叠在一起。据此解答。
【解析】
13.圆形/圆 正方形 长方形 圆形
【分析】足球是球体,从任何方向观察都是圆形;圆柱从正面或侧面观察可能看到长方形或正方形,从上面或下面观察看到的是圆形。
【解析】根据分析,一个足球放在桌子上不管从哪个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圆形;从不同面观察圆柱看到的可能是正方形,可能是长方形,还可能是圆形。
14.小明 小芳 小红 小亮
【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根据观察者的位置与小熊的相对关系,判断不同视角下看到的小熊的形象;
从小芳的位置观察小熊,看到小熊正面对着自己;
从小红的位置观察小熊,看到小熊背面对着自己;
从小亮的位置观察小熊,看到小熊侧面对着自己,球在左边;
从小明的位置观察小熊,看到小熊侧面对着自己,球在右边;
【解析】
15.② ③
【分析】①是从正面看的,从①的位置能看到笑脸在第三层最右侧;②是从右面看的,从②的位置能看到笑脸在第一层中间;③是从上面看的,从③的位置能看到笑脸在第二层中间;据此解答。
【解析】由分析知:
16.① ② ④ ③
【分析】第一张是①看到的,因为①在玩偶的侧面,可以看到玩偶的侧面,并且玩偶面朝右边;第二张是②看到的,因为②在玩偶的前面,可以看到玩偶的正面;第三张是④看到的,因为④在玩偶的后面,可以看到玩偶的背面;第四张是③看到的,因为③在玩偶的侧面,可以看到玩偶的侧面,并且玩偶面朝左边;据此填空。
【解析】根据分析可填空如下:
17.① ②
【分析】根据题意,从上面看到的是圆,从侧面看到的是正方形,以此答题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18.上面 正面 左边 右边
【分析】根据题意,仔细观察,从上面观察看到的是房顶和大树的树冠;从正面观察看到的是房子的正面上面是窗户下面是门,房子的右面是大树;从左面观察看到的房子的上下有两扇窗,房子的后面是大树;从右面观察可以看到大树在房子的前面;以此答题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
19.夏 冬 晨钟
【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类型,属于1-4-1型,折叠成正方体后,夏面和春面是相对的两个面,秋面和冬面是相对的两个面,晨钟面和暮鼓面是相对的两个面;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20.① ③ ②
【分析】根据图片可知,从①号位置看能看到房子的正面即大门的位置;从②号位置能看到房子的侧面,即一个圆形窗子;从③号位置可以看到房子的北面,能看到两个方形的窗户,据此填空即可。
【解析】
21.6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一共的齿轮个数,即把第一车间生产的个数18个与第二车间生产的个数24个相加;再用一共的齿轮个数除以每套的个数7个,即得到一共可以搭配成的套数。据此解答。
【解析】(18+24)÷7
=42÷7
=6(套)
所以,一共可以搭配成6套机械组件。
22.除 减 35
【分析】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据此判断计算顺序。再将4代入到中,计算出结果即可。
【解析】44-36÷4
=44-9
=35
所以,计算false时,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当里的数是4时,这个算式的得数是35。
23.
(54-6)÷6
8
【分析】首先计算剩下的纪念品数量,即总数减去笑笑自己留的6个,然后将剩下的48个平均分给6名游客,用除法计算每人分得的数量,综合算式需先算减法再算除法,因此要加括号。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54-6)÷6
=48÷6
=8(个)
笑笑当向导时准备了54个纪念品,其中6个她自己留作纪念,其他的平均分发给6名游客,每名游客能分到多少个?列综合算式是(54-6)÷6,结果是8个。
24.(1)39+7×6=81
(2)35÷(240-235)=7
【分析】根据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false,false,先计算乘法,再算加法;false,false,先算减法,再算除法,给减法加上小括号;以此答题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1)false,false,39+7×6=81。
(2)false,false,35÷(240-235)=7。
25.< > = >
【分析】算式比较大小,计算出左右两边算式的结果,再根据结果大小比较。
【解析】7×4+3
=28+3
=31
7×5=35
31<35,故7×4+3<7×5
40÷5×2
=8×2
=16
63÷7+2
=9+2
=11
16>11,故40÷5×2>63÷7+2
(86-77)×8
=9×8
=72
8×9=72
72=72,故(86-77)×8=8×9
24+32÷8
=24+4
=28
21-8-5
=13-5
=8
28>8,故24+32÷8>21-8-5
7×4+3<7×5??????????????????40÷5×2>63÷7+2
(86-77)×8=8×9??????????????24+32÷8>21-8-5
26.1
【分析】由题意得,图书馆新到42本故事书,原计划将这些书平均放在7个书架上,可以先用42除以7算出原计划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因书架数量不足,现调整为平均放在6个书架上,再用42除以6算出现在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最后再把得数相减即可算出每个书架会比原来多放多少本故事书。
【解析】42÷6-42÷7
=7-6
=1(本)
故现在每个书架会比原来多放1本故事书。
27.乘 减 除 加
【分析】四则运算法则,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运算,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据此填空。
【解析】根据分析,计算8×9-36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计算8+16÷4,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28.(2)√
【分析】算式“(51-39)÷2”中,51?39表示原来每箱比现在每箱贵的总价,再除以每箱的个数2,得到的是原来比现在平均每个西瓜贵的钱数。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原价与现价的差:51-39=12(元),即每箱西瓜原价比现价贵12元。
平均每个的差价:总价差12元除以每箱个数2,即12÷2=6(元),表示原来比现在平均每个西瓜贵6元。
所以,用“(51-39)÷2”解决的是原来比现在平均每个西瓜贵多少钱?
(1)原来平均每个西瓜多少钱?(????)
(2)原来比现在平均每个西瓜贵多少钱?(√)
(3)原来每箱西瓜比现在每箱西瓜贵多少钱?(????)
29.18
【分析】根据题意,水果糖的数量是巧克力的2倍。从剩下的巧克力数量反推出原来的巧克力数量,即原来的巧克力数量为:4+5=9(块),然后用巧克力的数量乘2,即可得到原来水果糖的数量。
【解析】据分析可得:
(4+5)×2
=9×2
=18(块)
盒子里原来一共有18块水果糖。
30.
2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每瓶便宜1元,即现价为5-1=4(元),用4×5即可求出买5瓶这种橙汁一共需要多少元。
【解析】(5-1)×5
=4×5
=20(元)
所以小陈想买5瓶这种橙汁,一共需要20元。
31.64
【分析】先计算每条生产线每天生产的零件数,再乘生产线数量,或者先计算两条生产线每小时的总产量,再乘工作时间,两种方法均可得出结果。
【解析】方法一:4×8×2
=32×2
=64(个)
方法二:4×2×8
=8×8
=64(个)
这个车间一天能生产64个零件。
32.除 减 242
【分析】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由此解答。
【解析】245-15÷5
=245-3
=242
在计算false时,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最终结果是242。
33.70
【分析】根据题意,已知一本故事书5元,一本童话书的价钱是故事书的9倍,一本科技书的价钱比童话书贵25元,用5乘9,求出童话书的价格,再加上25,就是科技书的价格,列式计算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5×9+25
=45+25
=70(元)
一本故事书5元,一本童话书的价钱是故事书的9倍,一本科技书的价钱比童话书贵25元,一本科技书70元。
34.30-4×7=2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道综合算式先用乘法求出积,再用30减去积求出差,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列综合算式时把减法放在前面即可。
【解析】30-4×7
=30-28
=2
把4×7=28和30-28=2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30-4×7=2。
35.加 减 49
【分析】据题意可知,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即可。
【解析】42+14-7
=56-7
=49
所以,计算42+14-7时,先算加法,再算减法,结果是49。
36.6
【分析】先依据脸谱总数求出最后三人数量相同时每人的张数,再逆向将李师傅给出的张数加回、得到的张数减去,逐步还原出李师傅原来画的脸谱数量。
【解析】21÷3=7(张)
7+2=9(张)
9-3=6(张)
所以,李师傅原来画了6张川剧脸谱。
37.
15÷3
53-5
48
31-25
6×7
42
【分析】根据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以此答题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在计算53-15÷3时,应先算15÷3=5,再算53-5,结果是48,计算(31-25)×7 时,应先算31-25=6,再算6×7,结果是42。
38.剩下的页数 (50-23)÷3
【分析】由题意可知:先用50-23求出剩下的页数,再用剩下的页数除以3,即可求出平均每天看几页。
【解析】由分析可知:
一本故事书有50页,看了23页,剩下的3天看完,要求平均每天看几页,必须先算出剩下的页数,列综合算式:(50-23)÷3。
39.100
【分析】由题可知,1个文具盒和2个固体胶的质量和为150克,每个固体胶重25克,用1个文具盒和2个固体胶的质量和减去2个固体胶的质量,就是文具盒的质量。
【解析】150-2×25
=150-50
=100(克)
所以文具盒重100克。
40.5
【分析】用每根短包装绳的长度乘短包装绳的根数,算出剩下部分彩带长度;再用总彩带长度减去做短包装绳的长度,即可算出做长包装绳的长度是多少。据此解答。
【解析】15-2×5
=15-10
=5(米)
一根彩带长15米,剪了一段做长包装绳,剩下的部分做了5根2米长的短包装绳。长包装绳长5米。
41.5
【分析】由题意得,一根绳子长1米3分米,第一次剪去5分米,第二次剪去30厘米。可以根据10厘米=1分米将30厘米转化为3分米,然后再用加法算出两次一共剪去了多少分米。这根绳子长1米3分米,可以根据1米=10分米将1米3分米转化为多少分米,然后再减去前面的得数即可算出还剩多少分米。
【解析】10厘米=1分米,所以30厘米=3分米。
5+3=8(分米)
1米=10分米,所以1米3分米=13分米。
13-8=5(分米)
一根绳子长1米3分米,第一次剪去5分米,第二次剪去30厘米后,还剩5分米。
42.6 8 32
【分析】长度的测量方法: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以另取一整数刻度线为零刻度线,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度线的刻度值,据此填空即可。
【解析】5厘米2毫米-2厘米=3厘米2毫米
3厘米2毫米=30毫米+2毫米=32毫米
43.9 2000 6 1000 320 100
【分析】根据1分米=100毫米进行单位换算;
根据2千米=2000米进行单位换算;
先相加,再根据1厘米=10毫米将单位换算成厘米;
先计算,再根据1千米=1000米将单位换算成米;
先计算,再根据1分米=10厘米将单位换算成厘米;
先根据1分米=10厘米将3分米的单位换算成厘米,再计算,计算完之后再根据1厘米=10毫米将单位换算成毫米。
【解析】因为1分米=100毫米,所以900毫米=9分米;
因为1千米=1000米,所以2千米=2000米;
32毫米+28毫米=60毫米=6厘米;
3千米-2千米=1千米=1000米;
3米=30分米,30分米+2分米=32分米=320厘米;
3分米=30厘米,3分米-20厘米=30厘米-20厘米=10厘米=100毫米。
44.(1)千米/km
(2)分米/dm
(3)厘米/cm
(4)毫米/mm
(5)分米/dm
(6)千米/km
【分析】(1)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于米作单位,计量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2)1分米大约是手掌的宽度,饮料罐高约一个手掌的宽度,计量饮料罐的高用分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3)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计量婴儿出生时身长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4)1毫米大约是一张银行卡的厚度,计量5分硬币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5)1分米大约是手掌的宽度,文具盒长约2个手掌的宽度,计量文具盒长用分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6)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于米作单位,计量卡车每小时行驶路车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解析】(1)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千米。
(2)饮料罐高约1分米。
(3)婴儿出生时身长约52厘米。
(4)5分硬币厚约2毫米。
(5)文具盒长约2分米。
(6)卡车每小时行驶约70千米。
45.4 5 3 4
【分析】测量长度方法:尺子沿着所测物体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零刻度线与物体的一端对齐,另一端对应刻度线的数值即为物体的长度。如果不是与零刻度线对齐,所测长度还要减去开始端点对应的刻度。注意直尺中一大格是1厘米,1小格是1毫米。
【解析】铅笔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线,右端和4厘米5毫米刻度线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是4厘米5毫米,
铁钉左侧对准直尺的刻度是3厘米,右侧对准直尺的刻度是6厘米4毫米;
6厘米4毫米-3厘米=3厘米4毫米
所以铁钉的长度是3厘米4毫米。
46.千米/km 分米/dm 毫米/mm 分米/dm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标准操场的一圈是400米,2圈半就是1千米,所以计量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粉笔盒每个面的边长大约是1分米,所以计量一个保温杯高度、三年级的小明的身高用“分米”作单位比较合适。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身份证大约厚1毫米,所以计量成年人的大拇指长度用“毫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汽车每小时行驶约50千米。
一个保温杯高约2分米。
成年人的大拇指长度约为60毫米。
三年级的小明的身高约是14分米。
47.200
【分析】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用400加400求出跑两圈的距离,1千米=1000米,用1000米减800求出还差多少就是1千米。
【解析】400+400=800(米)
1千米=1000米,1000-800=200(米)
所以小红跑了两圈共800米,还差200米就是1千米。
48.4 40
【分析】由题意得,把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5根做凳子腿。可以根据1米=10分米将2米转化为多少分米,然后再除以5即可算出凳子的腿的长度。最后根据1分米=10厘米将其转化为多少厘米即可。
【解析】1米=10分米,所以2米=20分米。
20÷5=4(分米)
1分米=10厘米,所以4分米=40厘米。
把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5根做凳子腿。这个凳子的腿长是4分米,也就是40厘米。
49.见详解
【分析】直尺中,一大格表示1厘米,一小格表示1毫米,将一条边的一端与直尺0刻度线对齐,另一端所对齐刻度即为这条边的长度。据此量出每条边的长度。
【解析】如图所示:
(以实际测量为准)
50.毫米/mm 分米/dm 2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长度单位:1米大约米尺的长度,1分米大约手掌的宽度,1厘米大约指甲盖的宽度,1毫米大约1枚硬币厚度。可以判断一只蚂蚁身长6毫米,一步长5分米,尺子的厚度约为1毫米,据此填空。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51.55 50
【分析】根据题意,直尺的单位是厘米,则每小格代表1毫米,每大格代表1厘米,纸条的最左端和0刻度线对齐,最右端在哪个刻度上则代表纸条的长度;用纸条的长度减5毫米即可求出还剩多少毫米。
【解析】5厘米5毫米=50毫米+5毫米=55毫米
55-5=50(毫米)
如图,纸条的长度是55毫米,剪去5毫米后,还剩50毫米。
52.3 470
【分析】1分米=10厘米,20厘米=2分米,所以第二次剪下20厘米,即2分米,再加上第一次剪下的1分米,等于这根彩带短了的长度;50分米减去两次剪下的长度和等于还剩下的长度,再把单位分米换算成厘米即可解答。
【解析】20厘米=2分米
1+2=3(分米)
50-3=47(分米)
47分米=470厘米
一根彩带长50分米,第一次剪下1分米,第二次剪下20厘米,这根彩带短了3分米,还剩下470厘米。
53.5 8 38
【分析】铅笔的首端指向3厘米处,末端指向8厘米到9厘米之间的第8个小格处,直尺上1个小格是1毫米,因此用末端指向的长度减首端指向的长度即可;
用这根铅笔的长度减2厘米,即可计算出还剩下的长度。
【解析】8厘米8毫米-3厘米=5厘米8毫米
5厘米8毫米-2厘米=3厘米8毫米
3厘米8毫米=38毫米
铅笔长5厘米8毫米,用去了2厘米后,还剩38毫米。
54.3 470
【分析】根据题意,用第一次剪下的长度加上第二次剪下的长度,即可求出这根彩带短了的长度,根据1分米=10厘米,都换算成分米为单位再计算;用彩带的总长度减去短了的长度,即可求出还剩下的长度,换算成厘米为单位即可。
【解析】20厘米=2分米
1+2=3(分米)
50-3=47(分米)
47分米=470厘米
一根彩带长50分米,第一次剪下1分米,第二次剪下20厘米,这根彩带短了3分米,还剩下470厘米。
55.(1) A ②
(2) C ③
【分析】(1)花圃距离为3千米,距离较近。骑自行车适合短距离出行,且3千米的距离骑自行车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乘小汽车虽然也能短距离出行,但对于3千米的距离,骑自行车更环保且方便,乘高速动车则是用于长距离出行,不适合。
(2)北京距离有1500千米,属于长距离出行。高速动车速度快,适合长距离的城市间出行,大约需要数小时;骑自行车和乘小汽车对于1500千米的距离,耗时太长且不现实。
【解析】(1)因为花圃离得近,所以选择骑自行车出行比较合适,大约需要15分钟。
故答案为:A;②。
(2)由于北京距离很远,所以选择乘高速动车出行比较合适,大约需要6小时。
故答案为:C;③。
56.5 5 5 7
【分析】直尺上1个大格子代表1厘米;直尺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子,每一个小格长1毫米;测量长度方法: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个端点对齐,物体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物体的长度。如果不是与零刻度线对齐,所测长度还要减去开始端点对应的刻度。
【解析】铅笔长5厘米5毫米;
16厘米7毫米-11厘米=5厘米7毫米
小刀长5厘米7毫米。
57.毫米/mm 1厘米 100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蚂蚁的体宽约为1毫米,指甲盖的宽度约为1厘米,一支铅笔长度约为1分米,可知计量身份证的厚度用“毫米”做单位,1厘米=10毫米,因此10张身份证厚度为10个1毫米约为1厘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分米是100毫米,约为100张身份证叠起来的厚度。
【解析】由分析得:一张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身份证叠起来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10毫米),100张身份证叠起来的厚度大约是1分米。
58.400;2000;1
【分析】(1)已知100米大约要走200步,从家到学校走了800步。首先,计算800步里包含几个200步,这一步是为了确定800步是200步的几倍;因为200步对应的距离是100米,所以800步对应的距离就是200步对应距离的4倍。
(2)已知每站大约500米,要计算4站的距离,就是求4个500米是多少。
(3)已知走100米大约用2分钟,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20分钟。首先,计算20分钟里包含几个2分钟,以此确定20分钟行走的距离是100米的几倍;那么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就是10个100米,用乘法计算。
【解析】(1)800÷200×100
=4×100
=400(米)
100米我大约要走200步,从家到学校我走了800步,大约400米。
(2)4×500
=2000(米)
4站大约2000米。
(3)20÷2×100
=10×100
=1000(米)
1000米=1千米
走100米我大约用2分钟,从家到学校我大约要走20分钟,约1千米。
59.米/m 分米/dm 毫米/mm
【分析】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我们知道,一枚1分钱的硬币厚约1毫米,食指宽大约1厘米,一拃大约1分米,一庹大约1米。 教室大概几庹宽,用米做单位比较合适,电脑屏幕大概几拃宽,用分米做单位比较合适,米粒非常小,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解析】
教室宽约4米???????????????电脑屏幕宽约4分米?????????一粒米长约4毫米
60.1 10 1 10
【分析】根据题意,求尺子上从“1”到“2”之间的长度,用2减去1即可。明确长度单位间的进率,1厘米=10毫米,把1厘米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就是1毫米,以此答题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2-1=1(厘米)
1厘米=10毫米
尺子上从“1”到“2”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它又分成10个长度相同的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
61.800 200
【分析】已知跑道一圈是400米,贝贝跑2圈即求2个400米的和,用乘法计算;再根据1千米=1000米,用1000米减去已跑的距离,得到还差的米数。
【解析】①跑道一圈长400米,跑2圈的距离为:400×2=800(米)
因此,贝贝跑了800米。
②1千米=1000米,1000-800=200(米)
因此,还差200米就是1千米。
62.321×4;234×1
【分析】要使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最大,百位上的数和一位数的乘积要尽可能大,此类题时,一般将最大的数作为一位数,剩下的三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放在三位数的百位、十位和个位上;要使积最小,则正好相反,把最小的数作为一位数,剩下的三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分别放在三位数的百位、十位和个位上。
【解析】根据分析,要使积最大,用321×4;要使积最小,用234×1。
63.800 200
【分析】一圈长400米,每天跑两圈,用400乘2即可得出每天跑多少米,1千米=1000米,用1000减去跑的米数即可得出还差多少米就是1千米。
【解析】400×2=800(米)
1千米=1000米
1000-800=200(米)
运动演绎精彩,健康成就未来。学校操场的一圈长400米,王老师每天早上都要绕操场跑2圈,他每天早上跑800米,还差200米就是1千米。
64.能
【分析】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求出汽车行驶的时间。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汽车行驶的路程,再与230千米比较大小。若行驶的路程大于等于230千米,能到达,反之不能到达。
【解析】10时-7时=3小时
90×3=270(千米)
270>230
因此王叔叔上午10时能达到。
65.20×5 false 200
【分析】已知干果店运来5箱坚果,每箱20袋,每袋2元,求一共多少元,可以用每箱的袋数乘总箱数,列式为:20×5=100(袋),先算出一共有多少袋,再乘每袋的钱数,列式为:100×2=200(元),即可解答。也可以用每箱的袋数乘每袋的钱数,列式为:20×2=40(元),先算出每箱多少元,再乘总箱数,列式为:40×5=200(元),即可解答。
【解析】小丽:
20×5=100(袋)
100×2=200(元)
小宇:
20×2=40(元)
40×5=200(元)
干果店运来5箱坚果,每箱20袋,每袋2元。一共多少元?小丽先算出一共有多少袋坚果,列式为20×5;小宇先算每箱多少元,列式为:20×2;两种想法都可以算出一共200元。
66.2380
【分析】已知青蛙重300克,小猫的体重是青蛙的8倍,用乘法计算出小猫的体重,因为小兔的体重比小猫轻20克,用小猫体重减去小兔的体重比小猫轻20克,计算出小兔的体重。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300×8-20
=2400-20
=2380(克)
所以这只小兔重2380克。
67.5
【分析】先将千米换算成米,再利用乘法求出几圈的长度等于2000米。据此作答。
【解析】2千米=2000米
400×5=2000(米)
所以,如果要跑2千米,要围着操场跑5圈。
68.

2100
1、2、3
【分析】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先用一位数去乘三位数的个位,得数的末位和三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一位数去乘三位数的十位,得数的末位和三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用一位数去乘三位数的百位,得数的末位和三位数的百位对齐,计算过程中注意进位。
(1)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将309估成与其接近的数300,再和7相乘。
(2)根据计算法则,将方框里依次填入1、2、3、4等,计算出结果再找出积是三位数时,方框里可以填的数。
【解析】(1)false,所以false的积是四位数,大约是2100;
(2)false
false
false
false
所以要使false的积是三位数,□里可以填的数有1、2、3。
69.
2
14
1400
【分析】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先把整百数看作几个百,先用乘法口诀计算出整百数中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再在所得积的末尾添上2个0。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做口算false时,用2个百和7相乘得14个百,就是1400。
70.图见详解
【分析】一套连环画13本,王老师买了4套,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则用一套连环画的数量13本乘数量4套,即13×4=52,用4去乘13的每一位上的数,最后把乘积相加得到结果。竖式计算的12表示用4乘了13的个位上的“3”,即3×4=12;竖式计算十位上的“4”表示用4乘了13的十位上的“1”,即4×10=40;竖式计算的“52”表示将两次乘积相加的结果,即12+40=52,据此解答。
【解析】13×4=52
71.200 40
【分析】由题意得,每捆山药重25千克,求8捆重多少千克,直接用25乘8即可解答;求多少捆山药重1吨,1吨=1000千克,就是求多少个25千克是1000千克。25×4=100,即4捆山药重100千克。1000里面有10个100,所以10个100千克是1000千克,那么10个4捆山药重1000千克。据此解答。
【解析】25×8=200(千克)
1吨=1000千克,25×4=100(千克)
100×10=1000(千克),4×10=40(捆)
河南焦作市的铁棍山药种植历史悠久,被称为“国药瑰宝”,每捆山药重25千克,8捆重200千克,40捆重1吨。
72.80 880 8880 88880 98765×9-5=888880 987654×9-6=8888880 9876543×9-7=88888880 98765432×9-8=888888880
【分析】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时,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据此先计算出前四个算式的结果,根据结果找出规律;根据算式规律可知,乘法中的第二个因数都是9,第一个因数分别是9、98、987、9876,则后面四个算式的第一个因数分别是98765、987654、9876543、98765432,算式中的减数分别是1、2、3、4,则后面四个算式中的减数分别是5、6、7、8,由此可知,后面四个算式依次是98765×9-5,987654×9-6,9876543×9-7,98765432×9-8,根据结果的规律推出对应算式的结果即可。
【解析】9×9-1=81-1=80
98×9-2=882-2=880
987×9-3=8883-3=8880
9876×9-4=88884-4=88880
由此可知,乘法中的第一个因数是几位数,则积中有几个8,末尾都是0。
9×9-1=80;98×9-2=880;
987×9-3=8880;9876×9-4=88880;
98765×9-5=888880;987654×9-6=8888880;
9876543×9-7=88888880;98765432×9-8=888888880。
73.够
【分析】用排数乘每排座位数计算出音乐厅座位总数,再和去音乐厅听新年音乐会人数比较即可解答。
【解析】6×45=270(个)
270>257
所以,阳光小学257人去音乐厅听新年音乐会,音乐厅有6排座位,每排45个,这些座位够坐。
74.640
【分析】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可直接把两位数估成与其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直接口算即可;由题意得,每个篮球78元,求采购8个篮球大约需要准备多少元,用乘法计算,估算时,可以把78估成80,然后直接口算出结果即可。
【解析】78×8≈80×8=640(元)
所以李老师大约需要准备640元。
75.
41
【分析】根据题意,已知上层有13本图书,把下层的图书拿5本放到上层后,下层图书本数是上层的2倍,13+5=18(本),移动后上层有18本,此时下层图书本数是上层的2倍,因此下层就是18×2=36(本),移动后的下层图书是拿走了5本后的结果,所以下层原有图书为36+5=41(本),以此答题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13+5)×2+5
=18×2+5
=36+5
=41(本)
三年(2)班图书角上层有13本图书,把下层的图书拿5本放到上层后,下层图书本数是上层的2倍,下层原有图书41本。
76.20 7 81 27 1
【分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可以把两位数看成几十和几,分别和一位数相乘,再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口算,可以先把三位数末尾的0不看,算出结果之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的0的个数。
【解析】根据分析,口算“27×3”时,先将27拆分为20和7,分别计算这两个数与3相乘,再把两次算得的积相加,结果是81。计算“270×3”时,可先算27乘3,再在所得积的末尾添上1个0。
77.能
【分析】首先计算三、四年级学生的总人数,即8个班每班38人,总人数为8×38。为了估算,可以将38近似为40,计算8×40=320。实际8×38小于320,再与360比较即可解答。
【解析】8×38≈8×40=320(人)
8×38<320
8×38<360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沂南某小学组织三、四年级学生观看京剧,已知场馆最多容纳360人,三、四年级一共8个班,平均每个班38人,估计8个班的学生能全部坐下。
78.学子
【分析】用班级数乘平均每个班的人数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比较,只要最多可容纳的人数比三年级总人数多即可。
【解析】32×6=192(人)
150<192<200
去学子图书馆更合适。
学校组织三年级同学到图书馆开展“阅读点亮未来”主题读书活动,三年级有6个班,平均每个班32人,去(学子)图书馆更合适。
79.

【分析】先用每分钟打字的数量9,求出她9分钟的总打字量,再与900字比较即可。
【解析】false(个)
945> 900
所以她能在9分钟内完成。
80.一周最多使用手机几分钟 四周最多使用手机几分钟
【分析】已知毛毛每天使用手机不能超过25分钟,要求出毛毛四周最多能使用手机的时长。因为四周的总时长是由一周一周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们需要先知道一周的使用时长,再通过一周的时长来计算四周的总时长。
【解析】根据分析:长时间近距离盯着手机容易损伤视力,毛毛每天使用手机不能超过25分钟,要想了解毛毛四周最多能使用手机多少分钟,可以先求一周最多使用手机几分钟,再求四周最多使用手机几分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