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
(范围: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万岁,尼罗河!……给一切动物以生命;不歇地灌溉着大地……食物的爱惜者、五谷的赐予者……给家家户户带来了光明。”与材料有关的文明古国是 (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代希腊
2.古代埃及王表通常指按照年代次序罗列统治者形象、名字和头衔等信息的文献。公元前3000年左右,大量王名开始写于王名框中,王名框的符号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这可用于研究 ( )
A.古代文明频繁交流B.埃及神庙的兴衰 C.神权与王权的观念D.楔形文字的起源
3.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古代两河流域》一课之后,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材料内容取自古代希腊文明 B.条文内容维护了奴隶的利益
C.相关条款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D.反映古代埃及的法律制度
4.思维导图可以系统地展示和整合历史知识。下图是小历同学绘制的某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推断“ ”处应填写 ( )
A.封君封臣制 B.种姓制度 C.基督教 D.佛教
5.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小,耕地十分有限,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这不利于古代希腊 ( )
A.形成统一国家 B.城市或市镇的形成
C.海外贸易发展 D.与其他文明的交流
6.阅读下面的公元前431年雅典人口统计表。据此可知,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约为 ( )
A.16.8万 B.12.3万 C.7.7万 D.4.5万
7.罗马帝国通过对地中海世界的征服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对此有学者认为:地中海世界在政治上的“罗马化”与罗马自身在文化上的“异化”是一个同步发生的辩证过程。这一观点 ( )
A.意在说明罗马文明的相对落后性 B.肯定战争对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C.指出罗马始终未能完成文化统一 D.论证了帝国与基督教之间的合作
8.暑假期间,小铭游览了以下建筑遗址。据此,他旅游的主题可以归纳为 ( )
A.探访东方古建筑的奥秘 B.领略古希腊、古罗马的风情
C.探秘尼罗河畔古老建筑 D.寻觅释迦牟尼走过的足迹
9.“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意思是学生要尊敬和爱戴自己的老师,但更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去追求真理。材料中的“吾”和“吾师”分别是 ( )
A.颜回和孔子 B.亚历山大和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和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
10.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在维系和协调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西欧的封君封臣制 ( )
A.无法集中中央权力 B.基本上解决了封建社会的矛盾
C.促进西欧经济发展 D.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11.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官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法庭经调查后证实,庄官出于私怨捏造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
A.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B.扩大了庄园的自主权
C.加速了地主阶级形成 D.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12.观察下图可知,中世纪欧洲大学 ( )
A.交通便利 B.高度自治 C.分布广泛 D.课程丰富
13.拜占庭帝国对古代东西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这里的“精神营养”主要来源于 (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完整的法学体系
C.古印度佛教典籍 D.大量希腊、罗马古籍
14.下面是唐朝太学与日本奈良时期(710—794年)的大学寮对比一览表。由此可推知,日本 (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教育推动国家转型
C.善于学习、借鉴他国 D.引进西方先进制度
15.13世纪,阿拉伯人改进中国的火药制法并撰写《制敌燃烧火攻书》等火药知识书。后来这些书籍传入欧洲,欧洲人也由此学会了使用火药。材料强调了阿拉伯人 ( )
A.架起文化传播的桥梁 B.擅长进行实践创新
C.沟通东西方经贸往来 D.重视科学技术教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6题16分,第 17题17分,第18题22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
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摘自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约公元前6—前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
材料三 “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12年左右,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
府学院创始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修昔底德陷阱”概括说来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1)根据材料一回答,“生活在底格里斯河一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创造的文明属于哪一文明类型 从材料一中找出一项与印度河—恒河流域有关的文明成果。试阐明大河与人类文明的关系。(6分)
(2)材料二中,“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的思想先哲是谁 他的思想是什么 (4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文明发展的角度回答“修昔底德陷阱”是否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面对这一难题,中国贡献了怎样的方案 (6分)
17.法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法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民主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下面是载有某法典的石柱局部图。
(1)史料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材料一图片中的石柱属于什么类别的史料 “某法典”有何历史地位 (5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幅图片反映的成果之间的关系。(4分)
材料三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手段排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皇帝既是虔诚的法纪仲张者,又是征服敌人的胜利者。
——摘编自《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3)依据材料三,概括罗马法的发展对罗马的统治起到的作用。(4分)
(4)开放性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法制的认识。(4分)
18.某中学九年级学生以“封建时代的欧洲”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22分)
【举措·巩固国家统治】
(1)根据法兰克王国知识结构示意图,分析封君封臣制度是如何维护统治的。简述查理曼帝国时期统治者鼓励基督教发展的具体举措。(6分)
【名片·展现社会风貌】
(2)浏览上面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西欧封建社会的社会风貌。(8分)
根据东罗马帝国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分)
期中综合检测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B A D B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D c A
1. 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埃及文明。根据“尼罗河”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故选A。
2. C 【解析】本题考查古埃及神权与王权的关系。根据“大量王名开始写于王名框中,王名框的符号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法老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认为是“神之子”。因此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古埃及的王权和神权。故选 C。
3. C 【解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条款出自《汉谟拉比法典》。从这些关于赔偿和欠债到期不还的规定中可以看出,《汉谟拉比法典》注重保障债权人的权益。故选C。
4. B 【解析】本题考查种姓制度。根据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2)西欧庄园: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故选 B。
5. A 【解析】本题考查希腊城邦。
6. D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根据所学可知,雅典奴隶制民主有其局限性,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参与统治的权利,而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表格中雅典约有成年男性公民4.5万人,故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约为4.5万人。故选D。
7. 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帝国。根据“通过对地中海世界的征服完成了他答案,本问不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层逐渐形成”,一政治上的统一 是一个同步发生的辩证过程”可知,罗马帝国通过对地得分。中海地区的征服,加强了罗马文化对地中海地区的影响,也推动罗马文化自身发生变化。该学者肯定的是罗马发动的对外战争对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故选B。
8. B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材料图片中的三个建筑分别是帕特农神庙、万神庙、大竞技场。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万神庙、大竞技场是其代表性建筑。因此小铭旅游的主题是领略古希腊、古罗马的风情。故选B。
9. D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哲学家。根据“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并结合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因此“吾”是亚里士多德,“吾师”是柏拉图。故选D。
10. D 【解析】本题考查封君封臣制度。根据“在 尚不完备的情况下……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知,封君封臣制度适应了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故选 D。
11. A 【解析】本题考查庄园法庭。根据“法庭经调查后证实,庄官出于私怨捏造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可知,庄园法庭有利于维护庄园公共秩序。故选A。
12. C 【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欧洲大学。根据“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分布图”可知,中世纪时欧洲大学分布广泛。故选C。
13. D 【解析】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故选 D。
14. C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善于学习的特点。材料反映的是日本仿效唐朝的教育制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制度,说明日本善于学习借鉴他国。故选C。
15. A 【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
16.(1)文明类型:大河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关系:大河流域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推动了农业的繁荣,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城市文明的兴起;同时,大河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区域内外经济交流和思想文化传播。
{2}先哲:苏格拉底。思想: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
(3)不符合。方案: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倡导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冲突,通过互惠合作实现共赢,强调共建“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加强文明间对话。
【解析】(1)本问考查大河文明。第一小问,根据“生活在底格里斯河一幼
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可知,这些文明属于大河文明。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一提到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的文明成果,它最初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后来经过阿拉伯人的改造,才形成了“阿拉伯数字”。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大河流域通常有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这些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繁荣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城市文明的兴起;同时,大河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区域内外的交流与贸易,推动了文化、技术和思想的传播。
本问考查苏格拉底。第一小问,根据“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
和幸福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位思想先哲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本问考查现代的文明发展。第一小问,根据“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
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可知,”修昔底德陷阱”提出了世界上两个大国争夺领导权就必然会陷入战争的困境。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修昔底德陷阱”不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17.(1)类别: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历史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十二钢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的渊源;《查士丁尼法典》(或《罗马民法大全》)是对《十二铜表法》的继承与发展。
(3)巩固皇权;治理国家;惩治违法犯罪行为。
(4)法制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安定,有利于社会发展。
【解析】(1)本问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一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它属于实物史料、文献史料。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2)本问考查《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法典》。根据“古代罗马人正在观看和议论《十二钢表法》”“查士丁尼及其法典”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拜占庭帝国时期法制建设的成果。《十二钢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的渊源,《查士丁尼法典》(或《罗马民法大全》)是对《十二铜表法》的继承与发展。
(3)本问考查罗马法的发展对罗马统治产生的作用。
(4)本问考查对法制的认识。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8.(1)维护统治: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封臣)要对赐地的人(封君)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封臣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举措: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
(2)西欧庄园: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
这就是庄园。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主要是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中世纪城市:中世纪城市大多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封建领主,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但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随着城市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论点:开放包容推动发展,保守狭隘导致落后。阐述:拜占庭帝国对基
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拜占庭帝国到了后期却故步自封,惰于学习其他文明优秀成果,最终走向衰落,被奥斯曼帝国所灭。所以说开放包容推动发展,保守狭隘导致落后。
【解析】(1)本问考查封君封臣制、查理大帝鼓励基督教发展的举措。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2)本问考查西欧庄园与中世纪城市。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3)本问考查东罗马帝国的兴衰。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