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三课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课件+学案)(5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三课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课件+学案)(56张ppt)

资源简介

第二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问题引领·学识初探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
2.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如何坚定“四个自信”
必备知识·自主导学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主题的确立:
(1)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2)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和发展:
理论成果 与时俱进 实践意义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科学发展观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结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基本内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任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②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形成 与集中 体现 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其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特点与 意义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 ②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③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依据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形 成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内 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3.内在关系及要求: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坚定“四个自信”: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教材再开发】阅读教材第四个 “探究与分享”,“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请你分析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明辨是非】
(1)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分析:邓小平理论围绕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3)科学发展观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
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归纳提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成果
(1)创新成果:
(2)关系:
①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形成、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地位、内涵及要求:
地位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求 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内在联系:
①内在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侧重点:
道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理论 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制度 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的依据,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知识拓展】“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识。
【体系构建】
【教材探究提示】
1.教材P35【探究与分享】
提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提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深入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坚持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3.教材P39【探究与分享】
提示:比如材料中第一条优势,可以结合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相关实例,结合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等史实,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4.教材P40【探究与分享】
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中国不但在世界上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而且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崭新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实现了“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的影响力、感召力大大增强,有力驳斥了“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错误论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关键能力·探究思辨
总议题: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议题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
【议题探究】
材料一 党的十二大以来历届党代会的主题
时间 党的会议 大会主题
1982年 党的十二大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 党的十三大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992年 党的十四大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1997年 党的十五大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2002年 党的十六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07年 党的十七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12年 党的十八大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017年 党的十九大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022年 党的二十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中华民族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探究任务1 事实胜于雄辩,历史是最好的证明。比较党的十二大到党的二十大历次大会主题,可以发现什么
探究任务2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
提示:
1.结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
议题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发展和完善的
【议题探究】
材料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有学者指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下,中国找到了自己的时空坐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完成了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书写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探究任务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书写了哪些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探究任务2 这些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主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对中国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提示:
1.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形成时间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的内容 主要回答和解决 的问题 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理论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 届四中全 会以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 科学发展观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议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议题探究】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多年风雨同舟,40多年披荆斩棘,40多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材料二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东欧一些国家和中国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尽管唱衰中国的谬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没中断,但是中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不少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被迫采纳了西方模式,结果党争纷起、社会动荡,甚至战火连天,人民流离失所。
探究任务1 如果制作一张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就的海报,你最想展示的是什么 请你就此谈一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和进步。
探究任务2 当今中国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冰火两重天”说明了道路选择和国家前途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
1.(1)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用一组数字说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综合国力、对外贸易、加工制造以及百姓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和成就。
展示一下我们的“大国工程”“大国重器”,比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部大开发以及东风-41、嫦娥四号、山东舰、复兴号动车、北斗三号系统等。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各国的发展道路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由各国人民选择。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课堂达标·效果诊断
考向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中国共产党从把马克思主义旗帜在中国大地上高高举起的时候起,就对理论创新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再创历史新辉煌积蓄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党的建设,成功开创和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①错误。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③错误。②④正确揭示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及其意义。
2.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不断谱写人类进步事业的崭新篇章。这启示我们要 (  )
①回看走过的路,进一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②比较别人的路,与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趋同
③远眺前行的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坚定自己的路,从经验出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材料启示我们要回看走过的路,进一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远眺前行的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③正确。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路,而不是与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趋同,②说法错误。坚定自己的路,应该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不能从经验出发,④错误。
考向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3.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国发生历史性巨变原因在于 (  )
①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制度,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进程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四个自信”,③④正确。①错误,我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不符合题意。
4.中国共产党深刻提炼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第一个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第二个结合”,彰显着我们党高度的思想和文化主动,对中华文明发展道路连续性的自觉追求,对“中国向何处去”的自我决定。根据这段论述可知,“第二个结合”的历史价值是 (  )
A.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路线图
B.坚定文化自信,解决了当代中国的文化主体性问题
C.立足时代之基,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
D.守正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选B。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路线图,A错误。文化主体性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文化领域中能够保持独立性和创造力的能力,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解决了当代中国的文化主体性问题,B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理论结晶,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C错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守正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D错误。
5.2024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下列关于中国绿色发展所呈现出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坚定理论自信,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智慧
②坚定道路自信,在党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构建美丽中国
③坚定文化自信,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④坚定制度自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在党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构建美丽中国,彰显了道路自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彰显了制度自信,②④符合题意。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应该属于文化自信范畴,①不符合题意。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应该属于理论自信,③不符合题意。
考向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和接续奋斗,走出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新路,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表明 (  )
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科学社会主义
②中国模式成功引领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
③各国、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康庄大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和形态,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所以并不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科学社会主义,①排除。中国模式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重要借鉴,尤其是为那些正在寻找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引领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观点错误,②排除。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人民走出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新路,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表明各国、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康庄大道,③④符合题意。(共56张PPT)
第二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01
02
04
03
问题引领·学识初探
必备知识·自主导学
课堂达标·效果诊断
关键能力·探究思辨
01
问题引领·学识初探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
2.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如何坚定“四个自信”
02
必备知识·自主导学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主题的确立:
(1)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2)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和发展:
理论成果 与时俱进 实践意义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成功开创了_________
_________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认识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
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理论成果 与时俱进 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重大问题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_____
_____相结合、同_________________
相结合,总结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实现什么
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具体
实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基本内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任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②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形成
与集中
体现 党和人民在长期_________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
和活动都依照其展开,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特点与
意义 ①以___________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
人民拥护
②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
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依据 _________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_________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
稳则国家稳
实践探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马克思主义
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制度优势
制度竞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成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_____________,熔铸于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___________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
想为引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_____________,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马克思主义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社会主义文化
3.内在关系及要求: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坚定“四个自信”: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教材再开发】阅读教材第四个 “探究与分享”,“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请你分析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明辨是非】
(1)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
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分析:邓小平理论围绕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
问题。
(3)科学发展观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
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
×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
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
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
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
跃。

×
【归纳提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成果
(1)创新成果:
(2)关系:
①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形成、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地位、内涵及要求:
地位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求 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内在联系:
①内在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侧重点:
道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理论 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制度 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的依据,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知识拓展】“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识。
【体系构建】
【教材探究提示】
1.教材P35【探究与分享】
提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提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深入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坚持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3.教材P39【探究与分享】
提示:比如材料中第一条优势,可以结合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相关实例,结合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等史实,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4.教材P40【探究与分享】
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中国不但在世界上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而且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崭新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实现了“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的影响力、感召力大大增强,有力驳斥了“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错误论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03
关键能力·探究思辨
总议题: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议题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
【议题探究】
材料一 党的十二大以来历届党代会的主题
时间 党的会议 大会主题
1982年 党的十二大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 党的十三大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992年 党的十四大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时间 党的会议 大会主题
1997年 党的十五大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2002年 党的十六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07年 党的十七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12年 党的十八大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时间 党的会议 大会主题
2017年 党的十九大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022年 党的二十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中华民族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探究任务1 事实胜于雄辩,历史是最好的证明。比较党的十二大到党的二十大历次大会主题,可以发现什么
探究任务2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
提示:
1.结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
议题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发展和完善的
【议题探究】
材料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有学者指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下,中国找到了自己的时空坐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完成了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书写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探究任务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书写了哪些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探究任务2 这些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主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对中国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提示:
1.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形成时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内容 主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理论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形成时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内容 主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意义
党的十三
届四中全
会以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 科学发展观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形成时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内容 主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议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议题探究】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多年风雨同舟,40多年披荆斩棘,40多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材料二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东欧一些国家和中国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尽管唱衰中国的谬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没中断,但是中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不少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被迫采纳了西方模式,结果党争纷起、社会动荡,甚至战火连天,人民流离失所。
探究任务1 如果制作一张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就的海报,你最想展示的是什么 请你就此谈一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和进步。
探究任务2 当今中国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冰火两重天”说明了道路选择和国家前途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
1.(1)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用一组数字说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综合国力、对外贸易、加工制造以及百姓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和成就。
展示一下我们的“大国工程”“大国重器”,比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部大开发以及东风-41、嫦娥四号、山东舰、复兴号动车、北斗三号系统等。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各国的发展道路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由各国人民选择。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04
课堂达标·效果诊断
考向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中国共产党从把马克思主义旗帜在中国大地上高高举起的时候起,就对理论创新形成
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
奋斗再创历史新辉煌积蓄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

②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党的建设,成功开创和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①错误。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③错误。②④正确揭示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及其意义。
2.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不断谱写人类进步事业的崭新篇章。这启示我们要 (  )
①回看走过的路,进一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②比较别人的路,与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趋同
③远眺前行的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坚定自己的路,从经验出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材料启示我们要回看走过的路,进一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远眺前行的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③正确。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路,而不是与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趋同,②说法错误。坚定自己的路,应该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不能从经验出发,④错误。
考向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3.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国发生历史性巨变原因在于(  )
①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制度,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进程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四个自信”,③④正确。①错误,我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不符合题意。
4.中国共产党深刻提炼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第一个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第二个结合”,彰显着我们党高度的思想和文化主动,对中华文明发展道路连续性的自觉追求,对“中国向何处去”的自我决定。根据这段论述可知,“第二个结合”的历史价值是 (  )
A.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路线图
B.坚定文化自信,解决了当代中国的文化主体性问题
C.立足时代之基,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
D.守正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选B。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路线图,A错误。文化主体性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文化领域中能够保持独立性和创造力的能力,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解决了当代中国的文化主体性问题,B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理论结晶,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C错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守正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D错误。
5.2024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下列关于中国绿色发展所呈现出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坚定理论自信,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智慧
②坚定道路自信,在党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构建美丽中国
③坚定文化自信,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④坚定制度自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在党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构建美丽中国,彰显了道路自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彰显了制度自信,②④符合题意。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应该属于文化自信范畴,①不符合题意。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应该属于理论自信,③不符合题意。
考向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和接续奋斗,走出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新路,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表明(  )
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科学社会主义
②中国模式成功引领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
③各国、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康庄大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和形态,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所以并不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科学社会主义,①排除。中国模式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重要借鉴,尤其是为那些正在寻找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引领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观点错误,②排除。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人民走出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新路,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表明各国、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康庄大道,③④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