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整合提升课素养聚焦·思维构建热点应用·素养深化从《共产党宣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这部石破天惊的著作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登上政治舞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此启航。 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由此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引向胜利,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的飞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且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进行改革开放,进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富起来”的飞跃。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从党的十八大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将用30多年时间实现“强起来”的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历史的结论。对接教材:①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②十月革命的意义 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问题导向:结合材料,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1.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共产党宣言》的价值有哪些 解析:可从两个“必然”、一个政党、一个目标来说明《共产党宣言》的价值。答案: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2.为什么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解析:可从历史、理论、现实三个维度科学回答为什么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答案:①正是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③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现实需要。【创新演练】1.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只强调了精神武器,却忽视了物质武器的重要性②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武器的批判”道路上的第一次成功实践③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指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批判的武器”指的是精神武器;“武器的批判”指的是物质武器,特别指实现无产阶级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解放的革命力量。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①正确。“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不仅强调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更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决定力量,③正确。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武器的批判”道路上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故②排除。马克思的这句话没有体现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④排除。2.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华传统文化“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追求都寄托着对社会发展的美好憧憬②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协和万邦”“胸怀天下”之道,都具有宏大的国际视野③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等主张都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特征④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兼并了中华传统文化“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民本思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A。解答组合式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与中华传统文化“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具有相通之处,但不能说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兼并了中华传统文化“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民本思想,④错误。①②③正确。3.17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描绘的共产主义的幽灵,在170多年后的中国大地上茁壮成长为一个巨人。“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表明 ( )①社会主义正迈向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征程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③科学社会主义符合历史必然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C。材料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①④材料未体现。4.学校要进行一次“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准备在学校公众号上发布一份“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手册,现向全校征集手册。要求:①突出“社会主义发展史”主题,以班级为单位完成一份宣传手册。②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有可读性和感染力,凸显教育功能,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③标题要新颖醒目,富有吸引力,版面设计要整洁、美观。【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注意设计手册的限定性要求。可联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注意限定要求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答案:①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②实践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经历了各种考验,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其他答案符合主题、言之有理也可)(共19张PPT)整合提升课0102素养聚焦·思维构建热点应用·素养深化01素养聚焦·思维构建02热点应用·素养深化从《共产党宣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这部石破天惊的著作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登上政治舞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此启航。 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由此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引向胜利,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的飞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且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进行改革开放,进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富起来”的飞跃。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从党的十八大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将用30多年时间实现“强起来”的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历史的结论。对接教材:①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②十月革命的意义 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问题导向:结合材料,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1.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共产党宣言》的价值有哪些 解析:可从两个“必然”、一个政党、一个目标来说明《共产党宣言》的价值。答案: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2.为什么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解析:可从历史、理论、现实三个维度科学回答为什么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答案:①正是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③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现实需要。【创新演练】1.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只强调了精神武器,却忽视了物质武器的重要性②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武器的批判”道路上的第一次成功实践③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指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批判的武器”指的是精神武器;“武器的批判”指的是物质武器,特别指实现无产阶级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解放的革命力量。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①正确。“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不仅强调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更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决定力量,③正确。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武器的批判”道路上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故②排除。马克思的这句话没有体现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④排除。2.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华传统文化“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追求都寄托着对社会发展的美好憧憬②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协和万邦”“胸怀天下”之道,都具有宏大的国际视野③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等主张都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特征④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兼并了中华传统文化“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民本思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A。解答组合式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与中华传统文化“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具有相通之处,但不能说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兼并了中华传统文化“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民本思想,④错误。①②③正确。3.17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描绘的共产主义的幽灵,在170多年后的中国大地上茁壮成长为一个巨人。“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表明 ( )①社会主义正迈向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征程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③科学社会主义符合历史必然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C。材料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①④材料未体现。4.学校要进行一次“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准备在学校公众号上发布一份“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手册,现向全校征集手册。要求:①突出“社会主义发展史”主题,以班级为单位完成一份宣传手册。②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有可读性和感染力,凸显教育功能,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③标题要新颖醒目,富有吸引力,版面设计要整洁、美观。【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注意设计手册的限定性要求。可联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注意限定要求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答案:①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②实践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经历了各种考验,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其他答案符合主题、言之有理也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整合提升课学案.docx 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整合提升课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