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引领·学识初探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如何正确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对科学社会主义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什么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代价值有哪些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必备知识·自主导学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1)进步性: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2)局限性:①出发点: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方式、途径: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依靠力量: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指点迷津]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而非理论来源。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暴露;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2)作用: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教材再开发】结合图片及教材第一个“相关链接”,运用所学知识,说出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提示:①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反动势力力量强大;②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理论基石:项目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形 成 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内 容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意 义 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诞生标志:(1)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2)《共产党宣言》内容:①两个“必然”: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一个政党: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一个目标: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一国实践:(1)过程: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有制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之间 的关系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产品分配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指点迷津】原始社会实行平均分配,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2)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多国实践:(1)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3)正确评价:理论角度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实践角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明辨是非】(1)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激烈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分析: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并没有激烈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更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 (×)分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4)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分析: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5)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实践是十月革命。 (×)分析: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实践是巴黎公社。【归纳提升】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归纳历史条件 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知识拓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理论 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理论 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实践理论 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发展开放的理论 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2.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第一次 飞跃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第二次 飞跃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三次 飞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理论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些重要论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根本遵循。【体系构建】【教材探究提示】1.教材P11【探究与分享】提示:①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的空想社会主义,只有丰富的幻想而没有理论的论证,没有科学的逻辑体系,他们还只限于盲目的空想,缺乏对手段和方法的思考。②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理性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与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相比,有了质的区别。用自然法和人类理性去批判旧制度,已经开始考虑从现实到达理想的可行道路,从而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创造了条件。③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未来社会提出积极合理设想的同时,将空想社会主义推进到理想实验阶段,已经有了初步的制度创设与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和有益的借鉴。2.教材P12【探究与分享】提示: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他们都是从“人类理性、永恒正义”等原则出发,而不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出发。②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把无产阶级当作“同情”的对象,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他们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拒绝一切革命行动,幻想通过宣传示范、向统治者呼吁等和平途径,实现他们的社会改革方案。③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主义学说存在根本缺陷,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局限性造成的。当时的法国还没有大机器工业,英国尚未完成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还很不充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同时,无产阶级也刚刚从劳动群众中分离出来,尚无能力采取独立的行动。既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决定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只能是空想。3.教材P13【探究与分享】提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充分暴露,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②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不再只为改善生活条件而斗争,组织性日益增强,他们采取群众性罢工、政治示威游行甚至武装起义等方式为争取本阶级的政治权力而斗争。③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在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所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4.教材P15【探究与分享】提示:(1)结合自身实际分享。(2)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几十年后影响了中国,推动了中国的发展。②它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小百科全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③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打开了通向未来的大门,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了路径,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5.教材P17【探究与分享】提示:列宁的这句话说明《国际歌》是革命的宣言,是战斗的号角,表达了无产阶级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发出了一定要彻底消灭世界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伟大誓言,受到工人阶级的热烈欢迎,很快在法国传开,并且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激励着人们为真理而战斗。关键能力·探究思辨总议题: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议题一 社会主义为什么能从空想走向科学【议题探究】材料一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时期 代表人物及著作 特点16世纪初至17世纪末 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18世纪 摩莱里的《自然法典》、马布利的《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19世纪初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材料二 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其中他作出的两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二是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探究任务1 请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探究任务2 对比空想社会主义,说明社会主义为什么能从空想走向科学。提示:1.全面评价空想社会主义进 步 性 ①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批判者,表达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局 限 性 ①出发点: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不是从工人运动现实出发) ②实现途径: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③依靠力量: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2.社会主义之所以从空想走向科学,就在于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无理”“无人”“无路”,具备了“三有”:(1)“有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从正义和理性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2)“有人”——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力量。(3)“有路”——科学社会主义揭示阶级斗争的巨大作用,指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使广大无产阶级找到了正确的实现路径。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议题二 社会主义如何能从空想走向科学【议题探究】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2月在伦敦发表,“它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1920年,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从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照亮了这个当时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国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是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探究任务1 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请分析《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代价值。探究任务2 请大声诵读《共产党宣言》中让你最有感触的经典语录,并分享自己的感悟。提示:1.(1)《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代价值: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2.示例:“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感悟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略。议题三 社会主义如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议题探究】材料一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又通过大规模工业化快速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鼎盛时期二分天下有其一;70多年后,即1991年,苏联解体,庞大的“红色帝国”土崩瓦解。材料二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170多年后,新的思想开启新的时代。作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探究任务1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是怎样证明马克思主义行的 探究任务2 有人认为,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经过时了。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提示:1.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1)俄国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2. “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理由如下:(1)“苏联解体”并不能证明科学社会主义过时,恰恰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所以,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科学社会主义也决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3)社会主义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4)因此,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课堂达标·效果诊断考向一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1.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C.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和实践【解析】选B。本题为基础题,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B正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A不选。C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D不符合题意。考向二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与意义2.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以下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石的是 ( )①唯物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③马克思主义 ④剩余价值学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④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排除。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不是其理论基石,③排除。3.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完整系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秘密。这两本书所阐述的理论 ( )①共同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撑②阐明了各国无产阶级斗争的具体方法③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④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剩余价值学说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工人阶级受压迫的根源,两者共同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①③正确。两部著作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没有直接阐明各国无产阶级斗争的具体方法,②错误。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④错误。考向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4.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下列说法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十月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③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②④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符合李大钊的观点,①③正确。5.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时代D.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解析】选C。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实现“新时代”的途径,A与题意不符;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十月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C正确,B、D与题意不符。6.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二十世纪初叶以后之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其萌芽即茁发于今日俄国革命血潮之中。以下能够印证其观点的是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②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十月革命的意义,②不是其意义,不选。④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与题意不符。(共54张PPT)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01020403问题引领·学识初探必备知识·自主导学课堂达标·效果诊断关键能力·探究思辨01问题引领·学识初探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如何正确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对科学社会主义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什么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代价值有哪些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02必备知识·自主导学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1)进步性: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_________。(2)局限性:①出发点:仅从_____、_____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思想来源理性正义②方式、途径:主张_________,反对_________,没有找到进行_________的正确途径。③依靠力量:看不到广大_________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指点迷津]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而非理论来源。阶级调和阶级斗争社会变革人民群众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暴露;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_________开始作为_____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_____________。(2)作用: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__________。工人阶级独立资本主义制度历史前提【教材再开发】 结合图片及教材第一个“相关链接”,运用所学知识,说出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提示:①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反动势力力量强大;②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理论基石:项目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形成 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项目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内容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_________,揭示了_________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_________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从_______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意义 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_________的基础上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_________,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_________,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_____到_____的伟大飞跃一般规律人民群众阶级斗争经济学客观规律坚定力量理论基石空想科学2.诞生标志:(1)标志:1848年2月,《___________》发表。(2)《共产党宣言》内容:①两个“必然”: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_________和社会主义_________的历史必然性。②一个政党: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_____、特点、_____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_______。③一个目标:阐述了未来_____________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党宣言必然灭亡必然胜利性质任务必要性共产主义社会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一国实践:(1)过程: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有制 劳动者_____占有生产资料人们之间的关系 消灭了_________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_________的关系产品分配 个人消费品实行_________共同人剥削人互助合作按劳分配【指点迷津】原始社会实行平均分配,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2)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多国实践:(1)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现了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的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实践制度一国实践多国实践(2)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__________、_________。(3)正确评价:理论角度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_________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_________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实践角度 _________________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辨是非】(1)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激烈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分析: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并没有激烈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更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 )分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4)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分析: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5)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实践是十月革命。( )分析: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实践是巴黎公社。×××【归纳提升】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归纳历史条件 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知识拓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理论 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理论 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实践理论 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发展开放的理论 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2.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第一次飞跃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第二次飞跃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三次飞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理论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些重要论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根本遵循。【体系构建】【教材探究提示】1.教材P11【探究与分享】提示:①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的空想社会主义,只有丰富的幻想而没有理论的论证,没有科学的逻辑体系,他们还只限于盲目的空想,缺乏对手段和方法的思考。②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理性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与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相比,有了质的区别。用自然法和人类理性去批判旧制度,已经开始考虑从现实到达理想的可行道路,从而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创造了条件。③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未来社会提出积极合理设想的同时,将空想社会主义推进到理想实验阶段,已经有了初步的制度创设与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和有益的借鉴。2.教材P12【探究与分享】提示: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他们都是从“人类理性、永恒正义”等原则出发,而不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出发。②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把无产阶级当作“同情”的对象,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他们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拒绝一切革命行动,幻想通过宣传示范、向统治者呼吁等和平途径,实现他们的社会改革方案。③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主义学说存在根本缺陷,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局限性造成的。当时的法国还没有大机器工业,英国尚未完成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还很不充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同时,无产阶级也刚刚从劳动群众中分离出来,尚无能力采取独立的行动。既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决定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只能是空想。3.教材P13【探究与分享】提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充分暴露,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②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不再只为改善生活条件而斗争,组织性日益增强,他们采取群众性罢工、政治示威游行甚至武装起义等方式为争取本阶级的政治权力而斗争。③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在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所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4.教材P15【探究与分享】提示:(1)结合自身实际分享。(2)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几十年后影响了中国,推动了中国的发展。②它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小百科全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③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打开了通向未来的大门,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了路径,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5.教材P17【探究与分享】提示:列宁的这句话说明《国际歌》是革命的宣言,是战斗的号角,表达了无产阶级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发出了一定要彻底消灭世界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伟大誓言,受到工人阶级的热烈欢迎,很快在法国传开,并且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激励着人们为真理而战斗。03关键能力·探究思辨总议题: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议题一 社会主义为什么能从空想走向科学【议题探究】材料一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时期 代表人物及著作 特点16世纪初至17世纪末 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时期 代表人物及著作 特点18世纪 摩莱里的《自然法典》、马布利的《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19世纪初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材料二 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其中他作出的两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二是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探究任务1 请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探究任务2 对比空想社会主义,说明社会主义为什么能从空想走向科学。提示:1.全面评价空想社会主义进步性 ①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批判者,表达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局限性 ①出发点: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不是从工人运动现实出发)②实现途径: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依靠力量: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2.社会主义之所以从空想走向科学,就在于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无理”“无人”“无路”,具备了“三有”:(1)“有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从正义和理性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2)“有人”——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力量。(3)“有路”——科学社会主义揭示阶级斗争的巨大作用,指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使广大无产阶级找到了正确的实现路径。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议题二 社会主义如何能从空想走向科学【议题探究】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2月在伦敦发表,“它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1920年,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从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照亮了这个当时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国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是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探究任务1 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请分析《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代价值。探究任务2 请大声诵读《共产党宣言》中让你最有感触的经典语录,并分享自己的感悟。提示:1.(1)《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代价值: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2.示例:“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感悟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略。议题三 社会主义如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议题探究】材料一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又通过大规模工业化快速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鼎盛时期二分天下有其一;70多年后,即1991年,苏联解体,庞大的“红色帝国”土崩瓦解。材料二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170多年后,新的思想开启新的时代。作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探究任务1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是怎样证明马克思主义行的 探究任务2 有人认为,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经过时了。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提示:1.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1)俄国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2. “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理由如下:(1)“苏联解体”并不能证明科学社会主义过时,恰恰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所以,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科学社会主义也决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3)社会主义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4)因此,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04课堂达标·效果诊断考向一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1.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C.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和实践√【解析】选B。本题为基础题,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B正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A不选。C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D不符合题意。考向二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与意义2.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以下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石的是( )①唯物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③马克思主义 ④剩余价值学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④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排除。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不是其理论基石,③排除。3.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完整系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秘密。这两本书所阐述的理论 ( )①共同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撑②阐明了各国无产阶级斗争的具体方法③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④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剩余价值学说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工人阶级受压迫的根源,两者共同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①③正确。两部著作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没有直接阐明各国无产阶级斗争的具体方法,②错误。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④错误。考向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4.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下列说法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十月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③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②④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符合李大钊的观点,①③正确。5.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时代D.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解析】选C。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实现“新时代”的途径,A与题意不符;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十月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C正确,B、D与题意不符。6.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二十世纪初叶以后之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其萌芽即茁发于今日俄国革命血潮之中。以下能够印证其观点的是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②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十月革命的意义,②不是其意义,不选。④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与题意不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案.docx 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