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天气 知识清单 2025-2026学年科学教科版(2024)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天气 知识清单 2025-2026学年科学教科版(2024)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025教科版 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天气 (知识清单)
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观察天气的角度有:阳光、云量、气温、风力、降水量等方面。
3.常用描述天气的词:
类型 词语
表示冷热 温暖、炎热、寒冷、凉爽
表示刮风 微风/和风、中强风、强风、暴风
表示阴晴 晴空万里、乌云密布
表示雨雪 小雨、阵雨、中雨、暴雨、雨夹雪、小雪、大雪
4.科学家利用工具观测天气、发现规律,告诉我们天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5.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大气中含有氮气、氧气、水汽等,我们称它为大气圈。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6.大气圈中的天气现象有:风、云、降水、雷、雾、雪等。
7.近地面的大气经常发生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大气中的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于是产生了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8.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观测,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总结了现代气候的特征,为防灾减灾和国家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9.制作天气日历,是我们长时间坚持观察记录天气的好方式。
第2课《认识气温计》
1.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93年发明的,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气温计由单位符号、刻度、液柱、玻璃泡等部分组成。
4.我们用气温计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内的气温。
5.气温计上的刻度
①1大格表示10℃,1大格分为10小格,1小格表示1℃。
②0℃以上,越往上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高;0℃以下,越往下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低。
6.当气温计显示气温低于0℃,在读作要加上零下几摄氏度。气温计显示气温高于0℃,“零上”可省略不读。
7.气温计的读数方法:①判断温度在0℃的上方还是下方。
②数出液柱顶端与0℃相距的格数。
③将前两步的结果组合起来。
8.除了常用气温计,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还会使用到水温计、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体温计等等。
9.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也叫寒暑表;测量体温的温度计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温度计叫水温计;它们都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0.各种温度计的结构和功能是有区别的,不同温度计之间不能混用。
11.天气是冷还是热,每个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样,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准确的,我们可以用气温计更准确地测量气温。
第3课《测量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测量气温时,要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里,方便测量。
2.使用气温计时的注意点:
①手持气温计的上端,不要触碰玻璃泡
②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
③放在距离地面约1.5米的高度,保持干燥。
④要待气温计的液柱高度稳定后再读数。
⑤读数时视线要与气温计中液柱的上表面保持齐平。
3.天气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4.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测量气温,将数据绘制成柱状图。柱状图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天气的变化规律。
5.将涂色后的气温计模型图按时间顺序排列,可以更直观、形象展示气温变化规律。发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白天的气温一般是先升高再后降低。
第4课《测量降水量》
1.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规定面积地面上的水层深度。
2.降雨量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的单位是毫米。
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4.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
3.制作简易雨量器
①选择直筒透明的杯子。
②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从底部贴起,以毫米为单位)。刻度条的0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
③刻度条外面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
④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测量降雨量了。
5.用简易雨量器测降雨量时,要注意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
6.降雨量的多少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无关,雨量器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
7.通常根据一个地方 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等级。
8.要测量一场雪或者冰雹的降水量,可以把雨量器中的雪或者冰雹融化后进行测量。
9.气象部门在暴雨来临前,会发出预警。暴雨预警分为四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红色预警等级最高。
第5课《观测风》
1.观测风的时候,我们主要观测它的大小和风向,我们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风旗、风向袋等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
2.制作简易风旗时,我们要选择薄而轻的布,这样制作出的风旗才能更准确的进行测量。
3.风向标可以测量风向,它指向风来的方向。
4.风速是空气流动的快慢。我们可以用风旗将风速分为三个等级。
5.风向标与风旗的不同。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哪个方向,风就从哪里来的。
风旗旗面飘动的方向则是与风吹来相对应的反方向。
6.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如北风是由北面吹过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方向吹过来的风。
7.我们通常用“蒲福风力等级表”记录风力,它将风力分为0~12级。
第6课《观察云》
1.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晴、多云和阴。云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天气将怎样变化。
2.观测云主要从云的形态和云量判断两方面来观察。
3.天空中的云主要有三种形态:很厚的、大团的云——积云,均匀成层、像鱼鳞的云——层云,像羽毛、钩子的云——卷云。
4.天空中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记录为晴;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到太阳,记录为多云;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记录为阴。
5.在我们观测雨、风、云的过程中,雨的观测最准确,风的观测最不准确,按准确度顺序排名从大到小为雨>云>风;主要原因测量工具的精确性、环境干扰程度,如雨量器观测雨水误差小,雨量分类标准清晰。
6.太阳、云和雨的关系主要是太阳能驱动水循环,形成天气变化的基础。①太阳的作用:提供热量,启动水循环,让水蒸发,水蒸气上升空中。
7.云的形成过程:太阳光照加热液态水(湖泊、河流等等),形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后,聚成小冰晶或小水滴组成云。
8.我们可以用适当的符号记录一天的云量。
第7课《天气预报》
1.对天气观测记录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天气预报信息中一般要包含天气状况、注明日期、气温、降水量、云量、风速和风向等信息。
3.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5.天气预报中的天气符号:
第8课《天气的影响》
1.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严寒,要穿羽绒服保暖;②酷暑,穿短袖,戴遮阳帽防中暑等等
2.天气对学习的影响:①台风天气,居家学习;②暴雨,室内学习等等。
3.天气对生产劳动的影响:①干旱,人工浇灌;②秋天下雨,抢收稻谷防霉变。③霜冻,盖大棚防止植物冻伤等等。
4.合理应对天气变化,当天气预报的信息“高温”,我们应该减少外出和喝淡盐水;当天气预报的信息“雷电”,我们应该关闭电器、远离大树等;当天气预报的信息“道路结冰”我们应该注意防滑等。
5.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6.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7.天气预报的内容包括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降水量,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特殊的灾害性天气等信息。此外还包括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洗车指数等。
8.天气对农业有着很大的影响,适量的雨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适宜的气温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