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开封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开封市开封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开封市开封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记者:稀土是什么?您能给我们科普一下吗?
沈保根: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15种镧系元素以及钪和钇共17种元素的总称。由于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稀土成为制造许多高科技产品与支撑众多新兴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被誉为“新材料之母”。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它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通讯、制造、生物、光学、超导、医学等方面。所以有的人把稀土理解为“现代工业维生素”“万能之土”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
全球好多地方,都有稀土。所以稀土并“不稀”,但是真正适用的、能够有开采价值的数量,其实并不多。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稀土矿物和含稀土元素矿物有250余种。稀土含量较高的,就是我们说的价值比较高的,占的比率很低,也就是6%不到,加起来也就五六十种。这五六十种矿物中间,作为矿物质且有开采价值的,大概就10来种。有的含量太少,没有开采价值;有的虽有开采价值,但是开采成本非常昂贵。
记者:
沈保根:我国稀土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态势越加有序,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越发增强。自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在稀土资源开采、冶炼分离和材料生产等领域建立了全球优势地位。自1995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全球稀土市场供给度90%以上的领先地位。随着我国一系列稀土管制政策的实行和世界主要工业国家轻稀土矿山的相继开发与供应,未来世界轻稀土生产依赖中国单边供应的格局将有所变化。但中国在全球重稀土的供应上,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记者:目前,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沈保根:在稀土资源端,我国的资源优势正在受到挑战。近年来海外稀土资源开发发展迅速。在稀土应用端,我国在稀土磁性材料、催化材料、光学材料以及抛光材料等功能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水平,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的转变,有些领域已处于领跑位置,相关材料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国际话语权。
此外,我国稀土资源的有序开采、供应和功能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拉动了国际市场稀土价格的连年提升。美日澳等国开始打造盟国内部循环的稀土资源开发投入,旨在摆脱对我国稀土供应的依赖,尽快追赶和超越我国,最后达到反制我国的目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开采也好,冶炼也罢,以及分离,都要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矿藏开采出来了,稀土资源也分离出来了,却把环境给污染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记者:您一直从事材料科研工作,您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沈保根:做科学研究,你要想做一点事情,不付出努力是很难成功的。
同一个研究领域,你想想看,全世界有多少人都在研究同一个事情。你想做得比别人好,怎么办?不去好好努力,那真的是很难成功的。做科学研究永远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所以我们得想办法不断创新。
(摘编自沈爱群、乔韵鸥《专访中科院院士沈保根:揭秘“稀土”背后的故事》)
材料二:
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稳定、充足的资源供应对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一些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已接近或超过50%。2022年中国的原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1%和40%;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分别为81%、83%、65%;锂、钴、镍等关键矿产的对外依存度分别在85%、95%、90%以上。预计到2035年,这种大规模依赖进口局面难以根本扭转。
随着大国竞争的激烈加剧和科技进步的深入开展,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将会发生新的变化。
我国有必要根据政策变化和新的国际形势,及时调整战略性矿产目录,可将更新周期调整为3~4年,最多不超过5年。
战略性矿产对于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其需求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以科技创新提升储量水平,以政策创新增储上产。对于战略性矿产勘查,可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与5G通信站、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新基建相关的战略性矿产需求未来可能会爆发性增长,如钨、钛、锑、钴、稀土等,有必要提前做好战略储备。
我国部分战略性矿产虽然资源丰富,但缺乏高端应用技术。例如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粗镓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但高端稀土、镓等稀有金属产品生产能力较低,仍处于稀土、稀有金属产业链的底端,资源高效利用仍受制于人。因此,应加强科技研发,延伸战略性矿产产业链;加强关键矿产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及时“稳链、补链、强链”。通过技术提升来提高战略性生产的附加值,跻身高端产品产业。
近年来,通过不断吸收新发展理念与新技术,绿色开采已开拓出绿智融合的低碳发展道路。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赋能矿山绿色开采,通过优化采矿方法,推广使用智能化采矿设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采矿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开采回采率,实现降本增效。发展循环利用技术,提升“城市矿产”开发能力,将继续提高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水平,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
(摘编自陈从喜《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已发现的稀土矿物和含稀土元素的矿物之中,目前具有开采价值且开采成本不高的稀土矿藏少之又少。
B. 只有保证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供应稳定充足,我国才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大国激烈竞争中占有优势。
C. 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和需求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
D. 如果提前做好战略性矿产的储备,就能满足新基建对战略性矿产的需求,保障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用“跟跑”“并跑”“领跑”三个词语,概括了我国一些功能材料在研发和生产水平方面的三个发展阶段,既恰当又形象生动。
B. 记者最后请沈保根院士谈谈从事材料科研工作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这是为了消除彼此的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有助于访谈的深入。
C. 材料二从我国某些矿产对外依存度的数据中,得出“到2035年,这种大规模依赖进口局面难以根本扭转”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依据。
D. 材料二在指出我国应根据新的国际形势调整战略性矿产目录时,采用了“有必要”“可”两个语气强弱不同的词语,表述准确恰当。
3. 材料一横线处需补写出记者要提的一个问题,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全球稀土供需格局否会变化?
B. 未来世界轻稀土生产情况怎样?
C. 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状况怎样?
D. 中国稀土供应的格局会变化吗?
4. 记者请沈保根院士科普一下稀土是什么,沈院士的回答是如何做到科学性和普及性的?请简要分析。
5. 目前我国稀土产业面临挑战,我国应如何应对?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搪瓷缸子
史鑫
一九四八年的一个秋日,屋前白杨树上的叶子差不多掉光了,你爷爷吆喝我去给他打酒。我怯生生地看了看他,高高瘦瘦的你爷爷像一棵白杨树,一身军装英姿飒爽,你爷爷抚摸着我的头说,这孩子又长高了。这时,你奶奶在旁边催促,快去快回,部队很快就要出发了。我一听急了,抄起一个搪瓷缸子撒腿就跑。
钱家酒铺在村子西边,桥头旁的大柳树下,老远就能闻到酒香。酒是地瓜干子酒,钱老头戴着老花镜,拎着竹制的酒提子,从小口大肚的酒坛子里开始打酒,一边打酒一边问,你爷回来啦?我说,你快点打酒。他又问,你爷啥时走哇?我说,你快点打酒。钱老头哈哈大笑,花白的山羊胡子一撅一撅,这孩子,还挺倔。
大号的搪瓷缸子很快就打满了,几乎要溢出来。我递钱过去,钱老头摆摆手,这次不要,等你爷打仗回来,喝庆功酒的时候再说。我右手端着搪瓷缸子的把儿,左手托着搪瓷缸子的底儿,小心翼翼地端起来,缸子上有一枝红梅,像燃烧的火把。我抬腿迈步,一转身,酒就溢了出来。我急中生智,低下头,吮了一口,啊!又辣又香的酒,真好喝。又低头喝了第二口。酒降到缸沿以下。我继续走,酒在缸子里晃荡,又溅了出来。我干脆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眼见着,缸子里的酒下去了五分之一。
啊!几百米的路,像是走了一整个秋季。待我如履薄冰地转过街角,快到家门口的时候,看见你奶奶在大门口走来走去,焦灼不安的样子,一看见我,连忙迎了上来:
怎么才回来呀!你奶奶满脸是泪,带着哭腔。
俺爹呢?
刚刚走啦,部队上的人来催了。
我把搪瓷缸子递到你奶奶手里,撒腿朝南崖头跑去。俺那儿啊!别撵了,你又不知道他们去哪儿!你奶奶焦急的声音追了上来。
我站在高高的南崖头上,远远地看见一队人马沿着河滩向东边走去。我把两手拢在嘴边,使劲儿喊,爹呀!你啥时回来呀!河道上的秋风很大,很快把我的喊声吹散,也很快把一队人马吹得看不见了踪影。
……
今年春节,一家人在吃团圆饭时,八十三岁的父亲谈起这件事,禁不住老泪纵横,那是最后一次见恁爷,只可惜,连壮行酒都没喝上,都怪我呀!
我爷爷他……再也没回来吗?我问父亲。
第二年春天,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吧,在一次战役中,他壮烈牺牲了。
爷爷什么都没留下?
父亲缓缓站起身,去了自己的房间,不一会儿,捧着一个红布兜走了出来,他解开布兜,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搪瓷缸子,缸子可真大,多处已经掉瓷了,露出里面发黑的生锈的铁,唯独,那枝梅花还在,红得像火。
父亲端详着手中的搪瓷缸子,微笑着说,这个搪瓷缸子,差点被你奶奶扔掉!
为啥?
那天你奶奶在家门口左等右等不见我回来,就迈着小脚去南崖头找我,结果,看见我躺在南崖头的坡沿上,小脸通红,不省人事。你奶奶顿时吓得哭了,摇晃着我,叫我的名字,见我没有反应,你奶奶连忙把我抱起来,往家走去。俺可怜的娘啊!抱着我,小脚啄地,像鸡啄米一样,吃力地走着。快到家门口时,钱老头正好经过,他懂些医术,把你奶奶叫住,把我接过去,用手探探我的鼻息,翻看我的眼睛,按按我的脉搏,说没事,应该是酒喝多了,回家睡一觉就好了。天哪!你奶奶惊叫起来,八岁的孩子,怎么会喝醉呢?钱老头把眼一瞪,他端回来的缸子里,还剩下多少酒?你奶奶挠挠头,差不多还有一半吧!钱老头大笑,看看,这熊孩子居然喝了半斤,你别怕,这孩子随他爹,有酒量,再说,俺那酒也不是假酒,好着呢!
怪不得没见你醉过。那么,后来呢?我有点儿急不可耐。
确实,我睡到第二天才醒了过来。一醒来,我就问你奶奶,俺爹的搪瓷缸子呢?你奶奶朝我腮上拧了一把,怎么,还没喝够?我急了,连忙下床,依然有轻微的晕眩感,我翻箱倒柜,里里外外找那个搪瓷缸子,最后,在南墙根下,找到了被你奶奶扔掉的搪瓷缸子,有些地方磕掉瓷了,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哦!大家长嘘一口气。后来,就被你藏了起来,一直没用过?我猜测着说。
用过一次,仅仅,用过一次。父亲伸出一根手指头,斩钉截铁地说。
什么时候?
我参军的时候,俺跟你奶奶用这个搪瓷缸子,娘儿俩喝了一次壮行酒。喝完之后,这个搪瓷缸子被你奶奶珍藏了起来,说要一代代传下去,现在交给你们。
哈哈!众人开怀大笑,眼里含着泪花。再看搪瓷缸子上的那枝红梅,也似乎开得更艳了……
文本二:
“小道具”是短篇小说情节中具有道具性质的小物件。原为戏剧术语,指戏剧舞台上供人物表演用的小物件。“小道具”在短篇小说中,具有其它艺术手法所不易取代的特殊艺术功用,往往能收到一举多得的艺术效果。它常常是故事情节的枢纽,如莫泊桑的《项链》,以“小道具”项链为线索,由借项链、用项链,一直写到丢项链、赔项链,把人物的命运紧紧栓在项链上,由项链引出一幅幅生活画面。此外,有些作品中的“小道具”还可以成为纵贯式点线结构中串联各点的红线,起到勾连故事、增强作品思想容量的作用。“小道具”在短篇小说中主要是供人物“表演”用的,它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交代时代背景等方面,均具有特殊的功用。另外,借助“小道具”还可增强作品诗的意境,使之隽永深刻,如茹志鹃的《百合花》。在有些作品中,“小道具”又富有象征意义。
(摘自阎景翰主编《写作艺术大辞典》)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中父亲向“我”讲述他父亲的故事,采用了“你爷爷”这样的称谓,将单向讲述变为双向互动的对话,有利于增强父子之间的亲密情感。
B. 钱老头打酒时所说的“等你爷打仗回来喝庆功酒”这个细节;以“乐”衬“哀”,暗示了爷爷牺牲的悲剧结局,具有含蓄而充满张力的艺术效果。
C. 文本一中“壮行酒”两度登场:爷爷未及饮的壮行酒藏着仓促离别之憾,父亲参军时的壮行酒承着家国担当,使得情节前后呼应,也丰富了主题。
D. 搪瓷缸子上反复出现的“红梅”意象,意蕴丰富:它既象征了祖辈、父辈们的坚韧品格,又暗示革命精神的家庭延续,强化了文本的抒彩。
7. 对文本一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快点打酒”重复两次,表现了“我”对父亲即将出征的紧迫感虽然缺乏深刻理解,但本能地感受到离别在即,因此反复催促打酒。
B. “爷爷什么都没留下?”这个问句是“我”试图通过转移话题来缓解老父亲的悲伤,也很自然地将故事的叙述重心从“人”转向了“物”。
C. “用过一次,仅仅,用过一次”中“仅仅”一词,不仅强调了“一次”这个词使用次数的唯一,也体现了父亲对“搪瓷缸子”的珍视与爱惜。
D. “众人开怀大笑,眼里含着泪花”这句话里交织着悲伤、自豪与怀念等复杂情感,“笑”中有“泪”叙事展现了“含蓄蕴藉”的美学传统。
8. 文本一的叙述多次在“过去”“现在”之间来回切换,这样安排有何效果?
9. 李斐在《小说结构与审美》中认为“小道具”既具有“故事情节性”,也具有“文学意味性”。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本二的论述对“搪瓷缸子”展开分析。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节选自《大学之道》)
材料二:
叔向见韩宣子①,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②以下嘉吾子之赐。”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三:
(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或曰:“心难而行易③,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答曰:可效放者,莫过孔子。孔子之仕,无所避矣。为乘田委吏,无於邑④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舜耕历山,若终不免;及受尧禅,若卒自得。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耻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节选自《论衡·自纪篇》)
【注】①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②桓叔:韩氏的始祖,晋穆侯之子,名成师,谥号桓,排行为叔。③心难而行易:心怀高远而行为随便。④於邑:愤懑之意。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修武之A德B可以免C于难D而离桓之E罪F以亡G于楚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致,获得,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意思不同。
B. 居,囤积,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域中之大”的“居”意思相同。
C. 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D. 耻,以……为耻,与《兼爱》中“故窃异室以利其室”的“利”用法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宣子认为自己徒有官位虚名,却没有一点财产,无法和卿大夫们交际往来,因此而发愁,所以当叔向祝贺他时,韩宣子感到疑惑。
B. 叔向认为韩宣子像栾武子那样清贫,也能具备他的美德,所以才祝贺。假如韩宣子不忧虑德行,而只为财物发愁,叔向则会为之悲哀。
C. 材料三中王充自认为淡泊名利,不贪富贵。他在文中引用孔子和舜的例子,主要是为了支持他自己对于名利看法的论证。
D. 王充认为人应该注重德行和名声,而不是担忧爵位官职是否尊贵,应做到身处低位和身处高位时操行一样,身份低贱和身份尊贵时品德相同。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
14. 三则材料都和“修身”有关,但各自侧重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羌村三首(其一)
[唐]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见日光移动,以为太阳在走,所以有“日脚”一说,“下平地”意为太阳的余晖斜射到地面上。
B. “柴门鸟雀噪”写诗人千里归家时只有门前树上鸟雀鸣叫的情形,表现了战乱时代乡村的萧索荒凉。
C.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写妻儿责怪我还活着但他们现在才知道,是家人刚见面时的特写镜头。
D.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写夫妻二人不诉久别之情,只觉恍惚无言,更具艺术感染力。
16. 诗歌中“侥幸生还”的感慨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3)与下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骨文历史悠久。自新石器时代起,中国各地便陆续萌生了文字的雏形。这些早期的文字形式,被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虽不能完整记录语言,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古代生活画卷。①夏商时代的到来,②汉字逐渐走向成熟。③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字,④甲骨文虽然还夹杂着一些不规范、不准确的早期形态,⑤但能够已经较为完整地记录语言,⑥成为目前我们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和会意字(  ),这些字往往生动地描绘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得”字通过手持贝的形象,折射出古代贝作为宝物或货币的重要地位;“监”字则形象地描绘了古人以水为镜的生活习惯。尽管甲骨文尚未完全定型,但它已经展现了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并遵循着“六书”的结构规律。
目前发现的甲骨文的总字头数已超过4000,这些常用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________。同时,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既有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也有具有一定情节和故事性的记事刻辞,堪称最早的文学作品。
甲骨文作为中国古文字的瑰宝,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是汉字的起源,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18.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 填入文中第二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计其数 B. 不胜枚举 C. 数不胜数 D. 琳琅满目
20.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其基本结构有所保留,脉络清晰可见,但笔势笔意有所变化
B. 保留了其基本结构,脉络清晰可见,只在笔势笔意上有所变化
C. 虽然笔势笔意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结构却得以保留,脉络清晰可见
D. 虽然在笔势笔意上有所变化,但保留了其基本结构,脉络清晰可见
21. 文中说“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既有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也有具有一定情节和故事性的记事刻辞”,请从下列三组甲骨文及其对应的现代汉字中任选一组,仿照示例,根据字形推断本义。
示例:
兵:两只手握着武器,推断本义为“作战用的武器”。
22. 论文写作常通过解决一个个紧密关联的问题来完成。请写出四个问句,作为本文的写作提纲。
三、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⑤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成就了中华文化独特的繁荣时期,各学派有许多名言警句对我们成长处世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D 2. B
3. C 4. ①运用说明方法介绍稀土的涵盖对象、应用领域、种类数量等,从专业的角度向公众准确传递有
关稀土的科学知识。②使用口语,兼用打比方,通俗易懂且具有形象性,使公众容易接受并理解相关的科
学内容。
5. ①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加强资源的勘查开发和战略储备;②提高产品研发生产能力,优化提升产业链
供应链的保障和运营能力;③运用新兴技术提高绿色开采水平,发展循环利用技术。
6. B 7. B
8. ①小说以父亲与儿子的对话结构全文,时间多次切换,有利于真实立体地呈现父辈、祖辈们的英雄形象。
②“过去”与“现在”交织的叙述,把小说从父亲的个人回忆,转化为家族几代人的精神传承,增强了作品的
厚重感。
9. (1)故事情节性:①“搪瓷缸子”是贯穿全文的核心物象,串联起整个故事的时间线;②“搪瓷缸子”的
每次出现都推动着故事发展:开篇为爷爷打酒展现离别前奏,中途偷酒醉酒制造戏剧冲突,结尾传承缸子
完成精神接力;③小说人物的命运和情感与“搪瓷缸子”紧密相连,它成为家族代际间精神传承的象征。
(2)文学意味性:①“搪瓷缸子”从“被扔掉又找回”的器具到成为一种“仪式性”的精神图腾,体现普通物象
在文学叙述中的独特价值;②它是情感寄托的象征,缸子上的红梅图案,象征着炽热的革命精神与家族亲
情;③它是历史与记忆的浓缩,缸子上的斑驳锈迹记录了家族两代人的奉献与牺牲,深化作品主题。
10. BDF
11. B 12. A
13. (1)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2)如果世人能识别善良,那么即使处于卑贱的地位,也仍然是显贵的;如果不能辨别好坏,那么即使
地位再高,也仍然是耻辱的。
14. ①材料一侧重于“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②材料二侧重于“安贫修德”;
③材料三侧重于“保持恬淡,不贪富贵”。
15. C 16. ①用自然景象暗示。用“赤云落日”等隐喻战乱血腥,以此表现战乱中渺小个人生还的
偶然。
②用人物细节表现。归家时家人惊怪、拭泪,具象化表达生还之“偶然”。③用直接话语表达。“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直白的话来点明侥幸生还的艰辛不易。
④用邻人反应侧面表达。“邻人唏嘘”表明乱世生还不易的同感,由个体扩展到时代共相。
17.①. 仁以为己任
②. 死而后已 ③. 物有本末
④. 事有终始 ⑤. 细草微风岸
⑥. 危樯独夜舟(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8. 语句①改为:随着夏商时代的到来或夏商时代
语句⑤改为:但已经能够较为完整地记录语言
19. D 20. C
21. 饮:一个人弯着腰、低着头从酒坛饮酒,推断本义为“喝”。
采:用手采摘植株上的果实或者叶片,推断本义为“采摘”。
秉:一只手握着一束禾苗,表示手持谷物,推断本义为“手持、握着”。
22. ①甲骨文早期是如何诞生和演变的?
②甲骨文是如何表意的?
③甲骨文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④甲骨文在文化领域具有怎样的意义和影响?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