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编一编 《鹅鹅鹅》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编一编 《鹅鹅鹅》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鹅鹅鹅》(教案)-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教学环节 具体内容
一、教材分析 沪教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鹅鹅鹅》是一首经典的古诗新唱作品。教材选取这首歌曲,旨在通过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演唱,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歌曲旋律简洁明快,节奏活泼,歌词来源于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材可能还会搭配精美的插图、简单的乐谱以及有趣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欣赏这首歌曲。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准确演唱歌曲《鹅鹅鹅》,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设计意图:这是学习这首歌曲的基础,只有准确演唱,才能更好地体会歌曲的魅力。
2. 理解歌词含义,通过演唱表达出古诗的意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古诗的美,提高音乐表现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难点】:
1. 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特别是一些较复杂的节奏型。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节奏的准确把握有一定难度,需要重点指导。
2. 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鹅的形象和古诗的情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让歌曲演唱更加生动有趣。
三、核心素养目标 1.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和演唱《鹅鹅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节奏美和意境美。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让他们学会欣赏音乐之美。
2. 艺术表现:鼓励学生用歌声、动作等方式表现歌曲《鹅鹅鹅》,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3. 创意实践: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中发挥想象力。
4. 文化理解:介绍古诗《咏鹅》的文化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素养。
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1. 聆听法: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聆听,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 演唱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歌曲演唱,提高演唱技巧。
设计意图:在演唱中体会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 表演法:鼓励学生用动作、表情等方式表演歌曲,增强对歌曲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表演中更好地感受歌曲的情感。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演唱和表演歌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和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学习准备 1. 收集与歌曲《鹅鹅鹅》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木鱼、响板等,用于歌曲的伴奏。
设计意图:丰富教学形式,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3. 制作歌曲的歌词卡片和乐谱卡片,方便学生学习。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和旋律。
4. 布置教室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教师播放一段鹅的叫声音频,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
-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鹅吗?鹅有什么特点呢?”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鹅的歌曲《鹅鹅鹅》。”
设计意图:通过鹅的叫声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 活动一:欣赏歌曲
- 教师播放歌曲《鹅鹅鹅》的音频,让学生认真聆听。
- 提问学生:“歌曲中唱了什么?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边听边跟着音乐轻轻摆动身体。
-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内容。
- 活动二:学习歌词
- 教师出示歌词卡片,逐句教学生朗读歌词。
- 解释歌词中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如 “曲项”“拨清波” 等。
- 让学生分组讨论歌词中描述的鹅的形象,并用动作表演出来。
-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含义,增强对歌曲的记忆。
- 活动三:学唱歌曲
- 教师弹奏歌曲旋律,让学生跟着琴声用 “啦” 哼唱旋律。
- 逐句教学生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 让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歌曲。
- 活动四:歌曲表演
-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设计简单的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
-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互相观摩和学习。
- 选出几个小组进行全班展示,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力。
3. 巩固练习
- 教师播放歌曲伴奏,让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比赛。
-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变化。
-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和变化演唱,巩固学生对歌曲的掌握。
4. 课堂总结
-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歌曲的旋律、歌词、演唱和表演。
- 强调音乐学习的乐趣和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演唱歌曲。
-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5. 布置作业
- 让学生回家后把这首歌曲唱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一起表演。
- 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鹅,或者通过图片、视频等了解鹅的生活习性,为下节课做准备。
- 设计意图: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拓宽知识面。
七、板书设计 《鹅鹅鹅》板书 (一)、歌曲《鹅鹅鹅》
1. 歌词
2. 旋律
3. 节奏
(二)、鹅的形象
1. 曲项向天歌
2. 白毛浮绿水
3. 红掌拨清波
八、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 教学方法多样。采用了聆听法、演唱法、表演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 教学资源丰富。利用音频、视频、歌词卡片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歌曲。
- 注重文化传承。通过古诗新唱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演唱、表演等活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 及时评价和反馈。在学生演唱和表演过程中,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音乐表现力。
2. 不足之处
- 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由于基础较弱或性格内向等原因,参与度不高,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 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一些活动中,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效果。
- 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够。音乐教学可以与语文、美术等学科进行融合,但在这节课中没有充分体现。
3. 改进措施
- 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指导,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
-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与语文、美术等学科进行有机融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