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复习 知识整合与能力提升(课件 讲义)高中物理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复习 知识整合与能力提升(课件 讲义)高中物理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简介

章末复习 知识整合与能力提升
核心 目标 1.能从运动视角分析自然与生活中的有关简单问题,能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会做“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能获取数据,能用物理图像描述实验数据,能表达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考点1 直线运动中的非常规图像问题
1.非常规图像,指a-t图像、v2-x图像等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改造、变形后表达相关两个物理量关系的图像,如:
(1) a-t图像:由v=v0+at可知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__速度变化量Δv__,如图甲所示.


(2) -t图像:由x=v0t+at2可得=v0+at,图像的斜率为a,纵轴截距为__v0__,如图乙所示.
2.对于非常规图像问题的求解,应首先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找出相关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注意图像含义,再分析求解.如:
(1) v2-x图像:由v2-v=2ax可得v2=v+2ax,图像斜率为__2a__.
(2) x-图像的面积表示__时间__.
 (2025·安徽六安期末)汽车制动系统是指对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为检测某汽车的制动性能,现在平直公路上做一次试验.如图所示是该汽车整个制动过程中速度平方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该汽车的初速度为20 m/s,制动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前3 s内汽车的位移是35 m
C.开始刹车后经过5 s,汽车的位移是40 m
D.整个制动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0 m/s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2-v=2ax可知,v2-x图像的斜率k代表2a,纵截距代表初速度v0的平方,则v0= m/s=20 m/s,k== m/s2=-10 m/s2,故加速度a=-5 m/s2,故A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v0+at可知制动所需要的时间为t== s=4 s,故t=3 s时汽车没有停止,用x=v0t+at2,解得x=37.5 m,故B错误;由前面可知,t=4 s时汽车停止,根据x=v0t+at2,其中t=4 s,解得x=40 m,故C正确,根据平均速度公式== m/s=10 m/s,故D错误.
 (2025·阳江期中)(多选)图像能够直观描述物理过程,能形象表述物理规律,能有效处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A.图甲中0~t1时间内,三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B.图乙中x1~2x1阶段,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C.图丙中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D.图丁中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
解析:由图甲可知,0~t1时间内,A、B、C三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相同,则三物体的平均速度均为=,故A错误;根据v2-v=-2ax,整理可得v2=-2ax+v,可知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2a,所以图乙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a=,解得a=,故B错误;根据a=,解得Δv=aΔt,可知图丙中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故C正确;根据x=v0t+at2,可得=v0+at,根据图丁可知a=k==2 m/s2,整理可知加速度大小为a=4 m/s2,故D错误.
考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开始连续相等的两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 m和64 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 s,求物体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及加速度的大小.(尝试用不同方法求解)
答案:1 m/s 21 m/s 2.5 m/s2
解析:基本公式法
方法一:如图所示
由位移公式得s1=vAT+aT2
s2=vA·2T+a(2T)2-(vAT+aT2)=vAT+aT2
vC=vA+a·2T
将s1=24 m,s2=64 m,T=4 s代入以上三式
解得a=2.5 m/s2,vA=1 m/s,vC=21 m/s
方法二:逐差法结合平均速度法
由Δs=aT2可得a== m/s2=2.5 m/s2
vB== m/s=11 m/s
又vB=vA+aT,vC=vB+aT
联立解得vA=1 m/s,vC=21 m/s
方法三:图像法
设初速度为vA,则vB=vA+a·T,vC=vA+a·2T
则v-t图像如图所示
由v-t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
0~4 s内,×4=24 m
4~8 s内,×4=64 m
vB=,a=
联立以上各式,得vA=1 m/s,vC=21 m/s,a=2.5 m/s2
 (2025·汕头期末)图甲为自动感应门,门框上沿中央安装有传感器,当人或物体与传感器的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某个设定值(可称为水平感应距离)时,中间两扇门分别向左右平移,当人或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大于设定值时,门将自动关闭,图乙为感应门的俯视图,A为传感器位置,虚线圆是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已知每扇门的宽度为d=1.2 m,最大移动速度为vm=1.2 m/s,若门开启时先匀加速运动到最大速度后立即以大小相等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每扇门完全开启时的速度刚好为零,移动的最大距离为d=1.2 m(不计门及门框的厚度).



(1) 求门开启时做加速和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 若人以v1=1.5 m/s的速度匀速沿图中虚线s走向感应门,要求人到达门框时左右门同时各自移动0.6 m的距离,那么设定的传感器水平感应距离L应为多少?
(3) 若以(2)的感应距离设计感应门,欲搬运宽为D=2.1 m的物体(厚度不计),并使物体中间沿虚线s垂直地匀速通过该门(如图丙),物体的移动速度v2不能超过多少?
答案:(1) 均为1.2 m/s2 (2) 1.5 m (3) 1 m/s
解析:(1) 分析可知匀加速和匀减速位移相同,均为=0.6 m,由运动学公式得2a·=v
解得加速度大小a=1.2 m/s2
(2) 门加速移动0.6 m过程中,由运动学公式得,用时为
t0==1 s
设定的感应距离为L=v1t0
解得L=1.5 m
(3) 搬运物体到感应区后,门先匀加速移动0.6 m,若搬运物体成功,门至少还要匀减速移动的距离为
x=D-d=0.45 m
由运动学公式得x=vmt1-at
得匀减速用时t1=0.5 s或t1=1.5 s(舍去)
则开门用时t=t0+t1=1.5 s
物体移动速度的最大值v2max==1 m/s
故物体的移动速度v2不能超过1 m/s.
直线运动中常用的六种思想方法
合考真题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2023·广东合格考)“福建号”航母装备的电磁弹射装置可使静止的舰载机运动70 m后,获得70 m/s的起飞速度.假设该过程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舰载机在该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B )
A.17.5 m/s2 B.35 m/s2
C.70 m/s2 D.140 m/s2
解析:根据题意,设该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运动学公式v2-v=2ax可得v2=2ax,解得a==35 m/s2,故选B.
2.(2023·广东第二次合格考)一汽车以20 m/s的速度沿直线行驶.刹车后,汽车以大小为5 m/s2的加速度减速直到停止.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的行驶距离为( B )
A.10 m B.40 m
C.20 m D.80 m
解析:根据题意,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可得,汽车减速到停止行驶的距离为x== m=40 m,故选B.
3.(2024·广东合格考)(多选)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它从位置P开始做匀减速运动,6 s末恰好停在与P相距27 m 的位置Q,下列关于该汽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B )
A.初速度大小为9 m/s
B.6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4.5 m/s
C.加速度大小是2 m/s2
D.第1 s末的速度大小是3 m/s
解析:根据x=t,可得汽车的初速度大小为v0== m/s=9 m/s,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2=1.5 m/s2,故A正确,C错误;6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4.5 m/s,故B正确;第1 s末的速度大小为v1=v0-at1=9 m/s-1.5×1 m/s=7.5 m/s,故D错误.
考点2 v-t图像的应用
4.(2023·广东第二次合格考)(多选)电梯运送货物从大楼底层上升到顶层,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C )
A.0~10 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0.15m/s2
B.10~30 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1.55m/s2
C.30~38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0.75 m/s
D.从底层到顶层的位移大小是100 m
解析: 0~10 s内的加速度大小a== m/s=0.15 m/s2,A正确;10~30 s内匀速运动,加速度为零,B错误;30~38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 m/s=0.75 m/s,C正确;由于v-t图像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从底层到顶层的位移大小x=×(20+38)×1.5 m=43.5 m,D错误.
5.(2024·广东合格考)航展上,某空降兵从悬停的“直-20”直升机上由静止沿悬绳竖直滑下,他落地前的v-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该空降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0~t1内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B.t1~t2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0~t1内的平均速度是
D.t1~t2内的平均速度是
解析:由v-t图像可知0~t1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但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0~t1内的平均速度为==,故A错误,C正确;根据v-t图像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t1~t2内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直线运动;由v-t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t1~t2内的位移满足x<(t2-t1),则t1~t2内的平均速度满足′=<,故B、D错误.
选考真题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2024·北京卷)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2 s 停止,汽车的制动距离为( B )
A.5 m B.10 m
C.20 m D.30 m
解析:汽车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x=t=10 m,故选B.
2.(2022·全国甲卷)长为l的高速列车在平直轨道上正常行驶,速率为v0,要通过前方一长为L的隧道,当列车的任一部分处于隧道内时,列车速率都不允许超过v(v<v0).已知列车加速和减速时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和2a,则列车从减速开始至回到正常行驶速率v0所用时间至少为( C )
A.+ B.+
C.+ D.+
解析: 由题知当列车的任一部分处于隧道内时,列车速率都不允许超过v(v<v0),则列车进隧道前必须减速到v,则有v=v0-2at1,解得t1=,在隧道内匀速有t2=,列车尾部出隧道后立即加速到v0,有v0 =v+ at3,解得t3=,则列车从减速开始至回到正常行驶速率v0所用时间至少为t=+,故选C.
3.(2024·山东卷)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斜面上有一木板,其下端与斜面上A点距离为L.木板由静止释放,若木板长度为L,通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Δt1;若木板长度为2L,通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Δt2.则Δt2∶Δt1为( A )
A.(-1)∶(-1)
B.(-)∶(-1)
C.(+1)∶(+1)
D.(+)∶(+1)
解析:木板在斜面上运动时,木板的加速度不变,设加速度为a,木板从静止释放到下端到达A点的过程,根据运动学公式有L=at,木板从静止释放到上端到达A点的过程,当木板长度为L时,有2L=at,当木板长度为2L时,有3L=at,又Δt1=t1-t0,Δt2=t2-t0,联立解得Δt2∶Δt1=(-1)∶(-1),故选A.
考点2 x-t图像与v-t图像
4.(2023·广东卷)铯原子喷泉钟是定标“秒”的装置.在喷泉钟的真空系统中,可视为质点的铯原子团在激光的推动下,获得一定的初速度.随后激光关闭,铯原子团仅在重力的作用下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再做一段自由落体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可能表示激光关闭后铯原子团速度v或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 D )
      
A       B       C       D
解析:铯原子离开装置后在空中仅受重力作用,所以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a恒定,C错误,D正确;铯原子在重力作用下,先做匀减速运动,当速度减小到零后反向加速,且斜率表示加速度,不发生变化,A、B错误.
5.(2021·辽宁卷)某驾校学员在教练的指导下沿直线路段练习驾驶技术,汽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
      
A      B      C      D
解析:根据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0~t1时间内速度逐渐增大,t1~t2时间内速度不变,t2~t3时间内速度逐渐减小,则汽车行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A.(共40张PPT)
第二章
章末复习 知识整合与能力提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核心 目标 1.能从运动视角分析自然与生活中的有关简单问题,能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会做“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能获取数据,能用物理图像描述实验数据,能表达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核心知识 整合建构
素养生成 综合应用
直线运动中的非常规图像问题
1.非常规图像,指a-t图像、v2-x图像等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改造、变形后表达相关两个物理量关系的图像,如:
(1) a-t图像:由v=v0+at可知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 速度变化量Δv ,如图甲所示.
考点
1


   (2025·安徽六安期末)汽车制动系统是指对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为检测某汽车的制动性能,现在平直公路上做一次试验.如图所示是该汽车整个制动过程中速度平方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汽车的初速度为20 m/s,制动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前3 s内汽车的位移是35 m
C.开始刹车后经过5 s,汽车的位移是40 m
D.整个制动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0 m/s
1
C
   (2025·阳江期中)(多选)图像能够直观描述物理过程,能形象表述物理规律,能有效处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2
AC
甲        乙        丙        丁
A.图甲中0~t1时间内,三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C.图丙中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D.图丁中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开始连续相等的两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 m和64 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 s,求物体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及加速度的大小.(尝试用不同方法求解)
答案:1 m/s 21 m/s 2.5 m/s2
考点
2
3
解析:基本公式法
方法一:如图所示
vC=vA+a·2T
将s1=24 m,s2=64 m,T=4 s代入以上三式
解得a=2.5 m/s2,vA=1 m/s,vC=21 m/s
方法三:图像法
设初速度为vA,则vB=vA+a·T,vC=vA+a·2T
则v-t图像如图所示
由v-t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
联立以上各式,得vA=1 m/s,vC=21 m/s,a=2.5 m/s2
   (2025·汕头期末)图甲为自动感应门,门框上沿中央安装有传感器,当人或物体与传感器的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某个设定值(可称为水平感应距离)时,中间两扇门分别向左右平移,当人或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大于设定值时,门将自动关闭,图乙为感应门的俯视图,A为传感器位置,虚线圆是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已知每扇门的宽度为d=1.2 m,最大移动速度为vm=1.2 m/s,若门开启时先匀加速运动到最大速度后立即以大小相等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每扇门完全开启时的速度刚好为零,移动的最大距离为d=1.2 m(不计门及门框的厚度).
4
甲          乙         丙  
(1) 求门开启时做加速和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1) 均为1.2 m/s2
甲        乙        丙  
(2) 若人以v1=1.5 m/s的速度匀速沿图中虚线s走向感应门,要求人到达门框时左右门同时各自移动0.6 m的距离,那么设定的传感器水平感应距离L应为多少?
答案:(2) 1.5 m
甲        乙        丙  
(3) 若以(2)的感应距离设计感应门,欲搬运宽为D=2.1 m的物体(厚度不计),并使物体中间沿虚线s垂直地匀速通过该门(如图丙),物体的移动速度v2不能超过多少?
答案:(3) 1 m/s
甲        乙        丙  
直线运动中常用的六种思想方法
链接真题 分层体验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2023·广东合格考)“福建号”航母装备的电磁弹射装置可使静止的舰载机运动70 m后,获得70 m/s的起飞速度.假设该过程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舰载机在该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  )
A.17.5 m/s2 B.35 m/s2
C.70 m/s2 D.140 m/s2
B
合考真题
2.(2023·广东第二次合格考)一汽车以20 m/s的速度沿直线行驶.刹车后,汽车以大小为5 m/s2的加速度减速直到停止.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的行驶距离为(  )
A.10 m B.40 m
C.20 m D.80 m
B
3.(2024·广东合格考)(多选)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它从位置P开始做匀减速运动,6 s末恰好停在与P相距27 m 的位置Q,下列关于该汽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初速度大小为9 m/s
B.6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4.5 m/s
C.加速度大小是2 m/s2
D.第1 s末的速度大小是3 m/s
AB
考点2 v-t图像的应用
4.(2023·广东第二次合格考)(多选)电梯运送货物从大楼底层上升到顶层,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0~10 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0.15m/s2
B.10~30 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1.55m/s2
C.30~38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0.75 m/s
D.从底层到顶层的位移大小是100 m
AC
5.(2024·广东合格考)航展上,某空降兵从悬停的“直-20”直升机上由静止沿悬绳竖直滑下,他落地前的v-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该空降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t1内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B.t1~t2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2024·北京卷)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2 s 停止,汽车的制动距离为 (  )
A.5 m B.10 m
C.20 m D.30 m
B
选考真题
2.(2022·全国甲卷)长为l的高速列车在平直轨道上正常行驶,速率为v0,要通过前方一长为L的隧道,当列车的任一部分处于隧道内时,列车速率都不允许超过v(v<v0).已知列车加速和减速时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和2a,则列车从减速开始至回到正常行驶速率v0所用时间至少为 (  )
C
3.(2024·山东卷)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斜面上有一木板,其下端与斜面上A点距离为L.木板由静止释放,若木板长度为L,通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Δt1;若木板长度为2L,通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Δt2.则Δt2∶Δt1为 (  )
A
考点2 x-t图像与v-t图像
4.(2023·广东卷)铯原子喷泉钟是定标“秒”的装置.在喷泉钟的真空系统中,可视为质点的铯原子团在激光的推动下,获得一定的初速度.随后激光关闭,铯原子团仅在重力的作用下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再做一段自由落体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可能表示激光关闭后铯原子团速度v或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 (  )
D
A         B        C        D
解析:铯原子离开装置后在空中仅受重力作用,所以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a恒定,C错误,D正确;铯原子在重力作用下,先做匀减速运动,当速度减小到零后反向加速,且斜率表示加速度,不发生变化,A、B错误.
5.(2021·辽宁卷)某驾校学员在教练的指导下沿直线路段练习驾驶技术,汽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
A
解析:根据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0~t1时间内速度逐渐增大,t1~t2时间内速度不变,t2~t3时间内速度逐渐减小,则汽车行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A.
A       B       C      D
谢谢观赏章末复习 知识整合与能力提升
核心 目标 1.能从运动视角分析自然与生活中的有关简单问题,能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会做“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能获取数据,能用物理图像描述实验数据,能表达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考点1 直线运动中的非常规图像问题
1.非常规图像,指a-t图像、v2-x图像等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改造、变形后表达相关两个物理量关系的图像,如:
(1) a-t图像:由v=v0+at可知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__速度变化量Δv__,如图甲所示.


(2) -t图像:由x=v0t+at2可得=v0+at,图像的斜率为a,纵轴截距为__v0__,如图乙所示.
2.对于非常规图像问题的求解,应首先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找出相关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注意图像含义,再分析求解.如:
(1) v2-x图像:由v2-v=2ax可得v2=v+2ax,图像斜率为__2a__.
(2) x-图像的面积表示__时间__.
 (2025·安徽六安期末)汽车制动系统是指对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为检测某汽车的制动性能,现在平直公路上做一次试验.如图所示是该汽车整个制动过程中速度平方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汽车的初速度为20 m/s,制动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前3 s内汽车的位移是35 m
C.开始刹车后经过5 s,汽车的位移是40 m
D.整个制动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0 m/s
 (2025·阳江期中)(多选)图像能够直观描述物理过程,能形象表述物理规律,能有效处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0~t1时间内,三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B.图乙中x1~2x1阶段,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C.图丙中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D.图丁中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
考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开始连续相等的两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 m和64 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 s,求物体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及加速度的大小.(尝试用不同方法求解)
 (2025·汕头期末)图甲为自动感应门,门框上沿中央安装有传感器,当人或物体与传感器的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某个设定值(可称为水平感应距离)时,中间两扇门分别向左右平移,当人或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大于设定值时,门将自动关闭,图乙为感应门的俯视图,A为传感器位置,虚线圆是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已知每扇门的宽度为d=1.2 m,最大移动速度为vm=1.2 m/s,若门开启时先匀加速运动到最大速度后立即以大小相等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每扇门完全开启时的速度刚好为零,移动的最大距离为d=1.2 m(不计门及门框的厚度).



(1) 求门开启时做加速和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 若人以v1=1.5 m/s的速度匀速沿图中虚线s走向感应门,要求人到达门框时左右门同时各自移动0.6 m的距离,那么设定的传感器水平感应距离L应为多少?
(3) 若以(2)的感应距离设计感应门,欲搬运宽为D=2.1 m的物体(厚度不计),并使物体中间沿虚线s垂直地匀速通过该门(如图丙),物体的移动速度v2不能超过多少?
直线运动中常用的六种思想方法
合考真题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2023·广东合格考)“福建号”航母装备的电磁弹射装置可使静止的舰载机运动70 m后,获得70 m/s的起飞速度.假设该过程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舰载机在该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
A.17.5 m/s2 B.35 m/s2
C.70 m/s2 D.140 m/s2
2.(2023·广东第二次合格考)一汽车以20 m/s的速度沿直线行驶.刹车后,汽车以大小为5 m/s2的加速度减速直到停止.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的行驶距离为(   )
A.10 m B.40 m
C.20 m D.80 m
3.(2024·广东合格考)(多选)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它从位置P开始做匀减速运动,6 s末恰好停在与P相距27 m 的位置Q,下列关于该汽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初速度大小为9 m/s
B.6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4.5 m/s
C.加速度大小是2 m/s2
D.第1 s末的速度大小是3 m/s
考点2 v-t图像的应用
4.(2023·广东第二次合格考)(多选)电梯运送货物从大楼底层上升到顶层,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0~10 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0.15m/s2
B.10~30 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1.55m/s2
C.30~38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0.75 m/s
D.从底层到顶层的位移大小是100 m
5.(2024·广东合格考)航展上,某空降兵从悬停的“直-20”直升机上由静止沿悬绳竖直滑下,他落地前的v-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该空降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t1内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B.t1~t2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0~t1内的平均速度是
D.t1~t2内的平均速度是
选考真题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2024·北京卷)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2 s 停止,汽车的制动距离为(   )
A.5 m B.10 m
C.20 m D.30 m
2.(2022·全国甲卷)长为l的高速列车在平直轨道上正常行驶,速率为v0,要通过前方一长为L的隧道,当列车的任一部分处于隧道内时,列车速率都不允许超过v(v<v0).已知列车加速和减速时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和2a,则列车从减速开始至回到正常行驶速率v0所用时间至少为(   )
A.+ B.+
C.+ D.+
3.(2024·山东卷)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斜面上有一木板,其下端与斜面上A点距离为L.木板由静止释放,若木板长度为L,通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Δt1;若木板长度为2L,通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Δt2.则Δt2∶Δt1为(   )
A.(-1)∶(-1)
B.(-)∶(-1)
C.(+1)∶(+1)
D.(+)∶(+1)
考点2 x-t图像与v-t图像
4.(2023·广东卷)铯原子喷泉钟是定标“秒”的装置.在喷泉钟的真空系统中,可视为质点的铯原子团在激光的推动下,获得一定的初速度.随后激光关闭,铯原子团仅在重力的作用下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再做一段自由落体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可能表示激光关闭后铯原子团速度v或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5.(2021·辽宁卷)某驾校学员在教练的指导下沿直线路段练习驾驶技术,汽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