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育才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育才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北京育才学校高一10月月考
地 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2023年3月24日(农历二月初三)傍晚,天幕中上演了“月伴金星”天象——明亮的金星与一弯峨眉月极近距离相伴,我国均适合观测。图1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照片,表1为金星和地球的相关数据。据图文资料,完成1-3题。
表1
金星 地球
轨道半径(地球=1) 0.72 1
公转周期 225天 1年
自转周期 243天 23时56分
相对质量(地球=1) 0.82 1
相对体积(地球=1) 0.88 1
平均温度(固体表面)℃ 480 32
大气主要成分 CO2、N2 N2、O2
图1
1.“月伴金星”所在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可观测宇宙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2.图中“月伴金星”天象
A.形成原因是金星体积小于月球
B.金星因自身发光而明亮
C.月球位于地球和金星之间
D.月球因月食而呈月牙状
3.与地球相比,金星表面温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距离太阳更近 ②密度更小 ③公转速度更慢
④温室气体更多 ⑤自转周期更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⑤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21年12月25日发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替代目前围绕地球公转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进一步扩大对太空的探测。据此完成下面4-5题。
4.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绕地球运行时类似于
A.小行星 B.彗星 C.卫星 D.流星
5.将来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观测到的天体多数
A.距离地球较近 B.位置不发生改变 C.拖着长尾巴 D.能自身发光
6.下列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有
①地热能 ②水能 ③天然气 ④核能 ⑤风能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7.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源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8.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导致地球上
A.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B.不同经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C.不同海拔高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获得热量的差异
读图2,回答第9-10题。
图2
9.太阳辐射
A.存在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规律 B.大陆较同纬度近海的数值低
B.主要热带雨林气候区最为丰富 D.等年太阳总辐射量线a的数值为65
10.统计数据表明,在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在太阳活动低峰年,歉收的几率更高一些。这说明太阳活动会
A.改变地貌形态,影响农作物产量 B.改变气候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
C.改变水文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 D.改变土壤性状,影响农作物产量
2022年10月2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了“太阳‘微笑’照片”(如图3)。在紫外线成像中,这些太阳上的暗斑被称为日冕洞,是高速太阳风涌入太空的区域。据此,回答第11-12题。
图3
11.日冕层
A.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
B.亮度最高,所以不能直视
C.厚度在太阳大气层中最薄
D.黑暗部分是太阳黑子活动
12.太阳“微笑”释放的高速太阳风大约2-3天到达地球,这些带电粒子流可能
A.辅助空间通信 B.造成磁暴现象
C.减弱极光强度 D.引起火山喷发
地质学家经过多年考察发现南极大陆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形成于距今约2.8亿年的二叠纪。南极大陆作为冈瓦纳联合古陆的一部分,曾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带。图4为地质年代表示意。据此完成下面13-14题。
图4
13.2.8亿年前的南极大陆
A.气候寒冷干燥 B.爬行动物繁盛
C.属于海洋环境 D.蕨类植物繁盛
14.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对应的地质年代是
A.② B.③ C.④ D.⑤
一亿两千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树木之间遍布小的蕨类植物,栖息于树枝上的鸟群发出欢快的鸣叫。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体型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一只体长1米左右,身披绒毛,前脚很短而后肢很长的兽脚类恐龙,甩动两条强劲有力的后腿,疾奔几步,追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将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动物捕食着各种昆虫。真是一幅“万类竟自由”的景象。据此完成下面15~18题。
15.此文描述的地址年代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6.文中提到的动物起源时间从早到晚是
A.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B.鱼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
C.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D.鱼类、两栖类、鸟类、爬行类
17.该时期出现的银杏、松柏等高大乔木属于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孢子植物 D.蕨类植物
18有关这一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B.晚期出现了人类
C.晚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形成联合古陆 D.晚期蕨类植物完全消失
图5为青岛—拉萨海拔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19-20题。
图5
19.图中甲
A.地表 B.软流层
C.莫霍界面 D.古登堡界面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
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
D.海拔高度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2025年7月15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在高度约380千米的轨道运行,并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图6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第21-24题。
2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图6
A.① B.②
C.③ D.④
22.“天舟”九号升空过程中
A.气温越来越高
B.气温先升—再降—再升—再降
C.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
D.从臭氧层进入平流层和对流层
23.“天舟”九号货运飞船运行轨道在
A.Ⅰ层 B.Ⅱ层
C.Ⅲ层 D.Ⅰ层与Ⅱ层之间
24.“天舟”九号货运飞船运行轨道所在大气层
A.气温下高上低,大气层比较稳定 B.存在若干电离层,有极光现象发生
C.大气能见度好,以垂直运动为主 D.尘埃、水汽含量较多,易成云致雨
读图7“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25~27题。
图7
25.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图中⑤表示大气的
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保温作用 D.辐射作用
27.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使
A.①增强 B.③减弱
C.④减弱 D.⑤增强
图8为“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第28-30题。
图8
28.图中太阳年辐射总量
A.哈尔滨比济南多 B.分布呈东多西少
C.上海大于1200kw·h/m D.平原比高原地区丰富
29.只考虑自然因素,最适合和最不适合推销太阳能热水器的城市分别是
①济南 ②拉萨 ③上海 ④重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0.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有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晴天更多,降水较少,大气透明度好
③地势高,距离太阳近,大气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共40分)
31.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该同学完成学习探究任务。(10分)
学习材料: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2)、太阳系模式图(图9)。
行星 距太阳体积(地球=1) 体积(地球=1) 赤道半径(千米)
水星 0.387 0.056. 2440
金星 0.723 0.856 6050
地球 1.00 1.00 6378
火星 1.52 0.15 3395
木星 5.20 1316.00 71400
土星 9.50 745.00 60000
天王星 19.20 65.20 25900
海王星 30.10 57.10 24750
表1.
图9
活动:读表1和图9,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该同学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可观测宇宙、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和其他行星在同-条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不同。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三位,地球内侧相邻的是金星,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
(1)请你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三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3分)
【示例】错误1.原文:河外星系改正:银河系
(2)若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单项选择2分)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3)简述地球是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的原因。(5分)
32.阅读以下材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
看到这个消息,北京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知识上、物质上的准备工作,如搜集该区岩层等资料,带上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
(1)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______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1分)
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图10),据此对相关问题进行回答。
图10
(2)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____代。恐龙繁盛时代为____________代,此期间地球上____________植物繁盛。(4分)
(3)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青藏高原地区的海陆格局发生了巨变。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5分)
33.图11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11
(1)关于地球的圈层及其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双项选择题)。(2分)
A.VI圈层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外部圈层由IV、V、VI三部分组成
C.火山喷发物质来源于Ⅰ层
D.岩石圈由II顶部和III全部组成
2017年9月16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北纬42.11°,东经83.43°)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2)关于此次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双项选择题)。(2分)
A.发生在图中的Ⅲ层 B.震级只有一个,烈度有多个
C.衡量灾情大小的指标是人员伤亡数量 D.发生时应该迅速乘电梯逃离出建筑物
(3)有些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发生上下颠簸的现象,此现象一般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__________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____层,说明该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原因。(6分)
34.图12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两种辐射和两种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12
(1)图中数字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太阳未升起时天空已发亮,该现象与__________有关(填数字)。(3分)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
(2)夜间雾霾天气会使当地④__________(增强/减弱),雾霾天气发生会使白天变暗,称之为“暗岛效应”,其原因与_________ (填数字)最相关。(2分)
(3)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__________(填数字)过程有关,依据此原理农民常用__________方法防御霜冻。(3分)
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4)开发利用新能源,利于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其原因。(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C D D D A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D C C C B A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C B C B C C B D
二、综合题
31.(10分)
(1)
错误1:原文:河外星系 改正:银河系
错误2:原文:在同一条椭圆轨道上 改正:各自在近似椭圆轨道上
错误3:原文:公转方向不同 改正:公转方向相同
(2)A
(3)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的原因: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与其他行星相比,特别是与类地行星相比没有特别之处;地球的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相比也并不特殊,其中公转还与其他行星一样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特征,所以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地球是一颗特殊行星的原因: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因为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安全;太阳光照稳定;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适宜生命存在的大气;有液态的水存在。
32.(10分)
(1)古生物化石
(2)沉积岩;古生代;中生代;裸子
(3)海洋;陆地;温暖湿润;植被茂密;抬升
33.(10分)
(1)B、D
(2)A、B
(3)对流层;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气流平稳。
34.(10分)
(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②
(2)增强;②
(3)晴朗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④;熏烟
(4)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弱大气逆辐射,减缓全球变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