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县城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县城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评估试卷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
第 1 单元 + 第 2 单元 + 第 5 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九年级上册全册)+ 名著《艾青诗选》《水浒传》(前 40 回)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 7 页,五个大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答卷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等级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
班级开展 “探中原文脉,传华夏精神” 主题学习活动,请你以志愿者小豫的身份助力。
同学们根据河南不同城市的文化热点整理出两个语段,请帮忙解决问题。(共 8 分)
【甲】近日,洛阳龙门石窟举办 “夜游龙门 诗画盛唐” 文化活动,千年石窟与全息投影技术交融,佛像在光影中仿佛 “活” 了过来,令人心驰神往。活动现场设置唐三彩制作体验区,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学,吸引游客驻足尝试;还开设 “唐诗打卡墙”,市民与游客纷纷提笔书写经典,感受盛唐诗意。开幕当晚,石窟前人流如织,尽显古都文化魅力。
【乙】开封市推进 “宋韵文化进商圈” 项目,通过宋代服饰展演、投壶射箭等互动形式,将宋文化融入商业场景。此次活动以激活传统文化活力为 ,在汴绣饰品展、官瓷摆件展等环节中, 出古城开封的历史厚重。商圈内精心布置的宋代市井风情街、宋词灯箱,将宋韵之美融入消费空间,( ) 丰富了市民的休闲生活,( ) 让古老的宋文化在现代商业中焕发新活力,成为开封文旅融合的新名片。
(1)语段甲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 分)
全息 ( ) 驻足 ( )
(2)语段甲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填哪个字?请根据拼音工整书写。(2 分)
①心驰神 wǎng ( ) ②人流如 zhī( )
(3)依次填入语段乙横线处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初心 彰显 镌刻 B. 初衷 凸显 铭刻C. 由衷 彰显 雕刻 D. 本意 显摆 镌刻
(4)在语段乙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整句话衔接、连贯。(2 分)
下面是同学们从报纸上搜集的河南新闻和图片,请你根据图文内容完成问题。(共 6 分)
(1)读下面一则新闻,你有哪些话想同大家分享?请说出你的看法。(不少于 50 字)(3 分)本报讯 为传承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10 月 20 日,郑州市 “豫见非遗 匠心传承”2025 年非遗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市文化馆举行。活动对 2024 年度非遗保护工作进行总结,对 “优秀非遗传承人”“非遗推广志愿者”“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 进行了表彰。同时,郑州市 2025 年非遗系列活动方案正式发布,包括非遗技艺大赛、非遗文创设计展、非遗进校园巡演等 14 项内容,全方位搭建非遗展示与交流平台,点燃市民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之情。 (选自《郑州日报》2025-10-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两幅图片均来源于《河南日报》,如果让你从中评出 “最佳新闻图片奖”,你会选择哪幅?为什么?(3 分)
图①:麦田里的 “科技范” 图②:非遗课堂进社区
滑县农民使用无人播种机进行小麦播种,助力农业现代化 商丘市剪纸非遗传承人走进社区,教居民学习剪纸技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是同学们对经典文化的看法,请运用积累的古诗文,将对话补充完整。(8 分)
李明:我觉得经典古诗文能滋养人的精神。就像范仲淹《岳阳楼记》里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句子能教会我们胸怀天下,以更宽广的心态面对生活。
王芳:是呢!经典还能展现自然之美。无论是陶渊明《饮酒(其五)》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的田园风光,还是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的壮阔江景,都能让我们感受自然的魅力。
李明:而且经典能传递人生信念。即使遇到困境,也能像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那样,保持对未来的希望;像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共婵娟” 那样,拥有豁达的胸怀。
王芳:没错!经典还能弥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的遗憾,用文字传递情感,让我们在文化传承中获得力量。
二、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4~7 题。(共 17 分)
中原大地上的 “非遗新生”
在商丘民权县王公庄村,一场 “画虎 + 直播” 的非遗展示正在进行:画虎艺人手持画笔,在宣纸上游走,寥寥数笔,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便初现雏形;镜头另一端,百万网友在线观看,弹幕里满是 “太厉害!”“想收藏” 的赞叹。这是河南非遗拥抱现代传播、焕发新生的生动场景。
作为文化大省,河南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 125 项、省级非遗项目 728 项,涵盖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多个领域。近年来,河南坚持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的方针,让一项项非遗从 “博物馆” 走向 “生活场”,在新时代绽放出别样光彩。
守护:留住非遗的 “根” 与 “魂”
“每一笔都要稳,这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老规矩。” 在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非遗工坊,传承人郭师傅正带着徒弟复刻传统年画《门神》。工坊里,保存着近百块清代以来的老雕版,木纹间藏着岁月的痕迹。“这些雕版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我们不仅要好好保存,更要让上面的图案‘活’起来。” 郭师傅说。
为守护非遗根脉,河南各地纷纷行动:洛阳建立龙门石窟研究院,对唐代佛教造像技艺进行系统性研究;南阳设立烙画非遗保护中心,用数字化技术记录烙画艺人的创作过程;周口为淮阳太昊陵庙会建立民俗档案,详细记录庙会的仪式、唱腔、道具等。截至 2025 年,河南已建成省级以上非遗保护基地 48 个,为非遗传承筑牢了 “安全屏障”。
传承:让非遗 “后继有人”
“以前觉得皮影戏老土,学了之后才发现,这里面藏着大学问。” 在安阳汤阴县职教中心,16 岁的学生小张正跟着皮影戏传承人学习皮影雕刻。这所学校开设了皮影戏、岳飞传说等非遗课程,将非遗教学融入日常课堂,每年培养近百名非遗兴趣爱好者。
河南积极探索 “非遗 + 教育” 模式,让非遗走进校园:郑州中小学将豫剧、少林武术纳入课后服务;河南大学开设非遗研究专业,培养非遗保护与传承专业人才;商丘师范学院与地方非遗工坊合作,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技艺。此外,河南还举办 “非遗传承人研修班”,邀请专家为传承人授课,提升他们的技艺水平与创新能力。截至目前,河南已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82 人、省级非遗传承人 523 人,形成了 “老中青” 结合的传承梯队。
创新:让非遗 “潮” 起来
在郑州文创园,一组 “豫剧脸谱盲盒” 成为热销产品 —— 盲盒里的脸谱不仅还原了豫剧经典角色,还加入了卡通元素,深受年轻人喜爱;在洛阳,唐三彩非遗传承人将传统唐三彩与现代家居设计结合,推出唐三彩台灯、茶具等产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在许昌,钧瓷艺人与设计师合作,打造出兼具传统釉色与现代造型的钧瓷饰品,在国际设计展上获得好评。
“非遗不是放在橱窗里的展品,只有融入现代生活,才能真正‘活’下去。” 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如今,河南还借助新媒体传播非遗:豫剧演员通过短视频平台演唱经典选段,单条视频播放量超千万;少林功夫团队开启 “线上武术课”,吸引百万网友学习;非遗传承人走进直播间,讲解技艺、售卖文创,让非遗从 “小众欣赏” 变成 “大众喜爱”。
从守护根脉到培育新人,从创新产品到拓展传播,河南正用实际行动让非遗 “活” 在当下、“传” 向未来。在这片古老的中原大地上,一项项非遗正以崭新的姿态,讲述着中国故事,传递着文化自信。
文章标题《中原大地上的 “非遗新生”》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河南省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引用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 “非遗不是放在橱窗里的展品,只有融入现代生活,才能真正‘活’下去”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在叙述河南省非遗发展时采用了 “守护 — 传承 — 创新” 的结构,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共 11 分)
一碗胡辣汤里的河南味
清晨六点,郑州街头的胡辣汤店已经热闹起来。蒸汽从锅里冒出,裹挟着胡椒、辣椒、八角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老郑州人李大爷端着一碗胡辣汤,就着两根油条,吃得满头大汗:“这味儿,几十年没变,喝一口就踏实。”
胡辣汤,这道起源于河南的传统早餐,如今已成为河南美食的 “名片”,承载着无数河南人的味觉记忆。
胡辣汤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当时,开封作为都城,汇聚了各地美食。厨师们将胡椒、辣椒等香料与肉类、豆制品结合,熬制成汤,因其辛辣开胃,深受百姓喜爱。明清时期,胡辣汤逐渐传播到河南各地,并形成了不同流派:周口逍遥镇胡辣汤以牛肉为底,汤色浓郁;漯河北舞渡胡辣汤以羊肉为底,口感醇厚;郑州胡辣汤则融合两地特色,成为大众喜爱的口味。
制作胡辣汤,是一门 “慢功夫”。选用上好的胡椒、辣椒、八角、桂皮等二十多种香料,研磨成粉;将牛肉或羊肉焯水后,加入香料粉翻炒出香,再加入高汤慢炖;随后放入粉条、豆腐丝、海带丝等食材,煮至软烂;最后勾芡,使汤体浓稠。“火候最关键,火大了汤会糊,火小了香味出不来。” 郑州老字号胡辣汤店的王师傅说,他做胡辣汤已经三十年,每一步都不敢马虎。
如今,胡辣汤不仅是早餐,更成为河南文化的 “使者”。在河南各地,胡辣汤店随处可见,从街头小摊到连锁品牌,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不少胡辣汤品牌还推出了真空包装,让在外的河南人也能品尝到家乡味;一些餐厅将胡辣汤与其他美食结合,推出 “胡辣汤烩面”“胡辣汤包子” 等新吃法,吸引年轻消费者。
去年,“河南胡辣汤制作技艺” 入选省级非遗项目,这让更多人关注到这道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前觉得胡辣汤就是一碗普通的汤,现在知道它藏着这么多讲究。” 来河南旅游的游客小张说,他特意打卡了多家胡辣汤店,感受不同流派的风味。
一碗胡辣汤,熬煮的是香料的芬芳,沉淀的是河南的烟火气,承载的是中原文化的传承。在河南,这碗汤不仅温暖着人们的清晨,更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成为河南人心中抹不去的 “家乡味”。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开篇描写郑州胡辣汤店的热闹场景,用嗅觉、视觉描写营造氛围,引出下文对胡辣汤的介绍。
B. 文中列举周口逍遥镇、漯河北舞渡、郑州三种胡辣汤流派,体现了河南胡辣汤的多样性。
C. 文中引用胡辣汤店王师傅的话,目的是突出胡辣汤制作难度大,普通人难以掌握。
D. 文章结尾将胡辣汤与河南文化、家乡情感联系起来,升华了文章主题。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与课文《中国石拱桥》都注重介绍事物的文化内涵,请简要分析两文在介绍文化内涵时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11~14 题。(共 11 分)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洛阳伽蓝记》曰: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石。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三十重,周匝皆垂金铎。复有铁锁四道,引刹向浮图四角,锁上亦有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二十铎。浮图有九级,角角皆悬金铎,合四百五十铎。夜深人静,铃铎之声,闻及十余里。 (选自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有删改)
【注释】①浮图:塔。②刹(chà):佛塔顶部的装饰。③石(dàn):古代容量单位。④金铎:铜铃。⑤周匝(zā):周围。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至若春和景明 课内迁移法: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京师百里 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离。③过去的。(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及十余里 词语推断法:闻鸡起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 “悲” 与 “喜” 两种情感的触发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举办 “古代建筑文化展”,你会推荐甲、乙两文中介绍的哪一处建筑?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阐述理由。(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共 4 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首联交代此行的目的和地点,“单车” 一词写出诗人轻车简从,暗含其孤独心境。
B. 颔联以 “征蓬”“归雁” 自比,既写出诗人漂泊无依的状态,又暗含被贬的愤懑。
C. 颈联描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壮阔景象,展现了边塞风光的雄奇壮丽。
D. 尾联写诗人在萧关遇到侦察兵,得知都护已在燕然山,暗含诗人对都护的敬佩之情。
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被王国维称为 “千古壮观” 之句,请简要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本书阅读(5 分)
阅读《艾青诗选》和《水浒传》(前 40 回),如果让你选用一个关键词描述其中一部名著的核心精神,你会选用什么?请结合名著具体内容简要分析。100 字左右。(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50 分)
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题作文。(50 分)
(1)河南的街头巷尾,藏着许多温暖的故事:巷口老店的一碗胡辣汤,邻居阿姨的一句叮嘱,陌生人伸出的援手…… 这些寻常的瞬间,却藏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请以 “河南街头的温暖瞬间”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 500 字;④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请以 “ 里的河南味道”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 500 字;⑤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河南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评估试卷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1)(2分)qunx灯;zhùzú(每空1分)
(2)(2分)①往;②织(每空1分)
(3)(2分)B
(4)(2分)不仅;而且(或“既;又")
2.(1)(3分)郑州举办非遗系列活动意义重大,它总结过往保护工作、表彰先进,还通过
14项活动搭建交流平台,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传承中原优秀传
统文化,值得大家关注和参与。(言之有理即可)
(2)(3分)示例一:选图①。它展现滑县农民用无人播种机播种,体现河南农业现代化发
展,科技助力农业,画面有时代感,能体现河南在农业领域的进步,符合新闻图片传递信息
的价值。
示例二:选图②。它呈现商丘剪纸非遗传承人进社区教学,体现非遗走进生活、传承文化的
场景,画面温馨,能展现河南对非遗传承的重视,有文化传播意义。(任选一幅,理由合理
即可)
3先天下之忧而忧;采菊东篱下;山随平野尽;沉舟侧畔千帆过;但愿人长久;物是人非事
事休(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17分)
4.(4分)①点明文章说明对象一河南非遗的新发展;②“新生”一词突出河南非遗在新
时代的变化,吸引读者兴趣;③概括文章核心内容,即河南非遗焕发新活力。(每点2分,
答出两点即可)
5.(4分)①保护方面:建成48个省级以上非遗保护基地,用多种方式守护非遗根脉;②
传承方面: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传承梯队,探索“非遗+教育”模式培养人才;③创新方
面:推出文创产品,借助新媒体传播,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6.(5分)①引用权威人士的话,增强文章说服力;②点明非遗发展的关键在于融入现代生
活,揭示文章主旨;③总结前文非遗创新的做法,引出后文河南非遗未来发展的方向。(每
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7.(4分)①逻辑清晰,“守护一传承一创新”体现河南非遗发展的先后顺序和内在逻辑,
从基础保护到人才培养再到创新发展,层层递进;②结构完整,全面展现河南非遗工作的全
貌,让读者清晰了解河南非遗发展的各个环节。(每点2分)
(二)(共11分)
8.(3分)C
9.(4分)举例子、分类别。(2分)列举周口逍遥镇、漯河北舞渡、郑州三种胡辣汤流派,
具体清晰地说明河南胡辣汤流派众多、各具特色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条理。(2分)
10.(4分)《一碗胡辣汤里的河南味》侧重从美食的历史、制作技艺和现代发展,展现其承
载的河南烟火气和家乡情感,体现饮食文化内涵;《中国石拱桥》侧重从石拱桥的建筑结构、
历史成就,展现其体现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工匠精神,体现建筑文化内涵。(每点
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共1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