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习题课3 力的分解的讨论 正交分解法(课件 讲义)高中物理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习题课3 力的分解的讨论 正交分解法(课件 讲义)高中物理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简介

习题课3 力的分解的讨论 正交分解法
核心 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方法,理解力的分解一般需按效果分解,理解常见的力的分解的结论,能按效果分解力.
2.理解正交分解法.关注力的分解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中的应用,用力的分解分析生活与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类型1 力的分解的讨论
已知条件 分解示意图 解的情况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唯一解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唯一解
已知一个分力(F2)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F1)的方向 ①F2<F sin θ 无解
②F2=F sin θ 唯一解且 为最小值
③F sin θ<F2<F 两解
④F2≥F 唯一解
 将一个F=1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如果已知其中一个不为零的分力F1方向与F成30°角,则关于另一个分力F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F2的方向可能与F平行
B.F1的大小不可能小于5 N
C.F2的大小可能小于5 N
D.F2的方向与F1垂直时,F2最小
解析:由题意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已知其中一个不是零的分力F1方向与F成30°角,由力的合成可知,第二个分力F2的方向一定不可能与合力F平行,A错误;根据力的矢量三角形定则,当F2的方向与F1的方向垂直时,F2有最小值,最小值为F2=F sin 30°=5 N,此时F1大于5 N;由矢量三角形可知,F1可以在0~∞之间变化,B、C错误,D正确.
类型2 正交分解法
力的正交分解的方法和步骤
 在车站、机场等地会看见一些旅客推着行李箱,也有一些旅客拉着行李箱在水平地面上行走,建立物理模型如图甲和乙所示.假设他们都做匀速运动,对同一行李箱在这两种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两种情况下,行李箱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相同
B.两种情况下,推行李箱更省力
C.拉行李箱时,行李箱与地面间的弹力有可能为零
D.力F2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对甲、乙两图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对于左图,正压力的大小FN1=mg-F1sin θ,对于右图,正压力的大小FN2=mg+F2sin θ,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知,两个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A错误;对于左图,根据力的平衡有F1cos θ=μ(mg-F1sin θ),解得 F1=,对于右图,根据力的平衡有F2cos θ=μ(mg+F2sin θ),解得F2=,可知F2>F1,拉行李箱更省力,B错误; 通过上面的分析,如果行李箱与地面间的弹力为零,则摩擦力为零,则受力不平衡,无法匀速运动,C错误;根据右图可以知道,力F2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D正确.
 如图所示,一位重力为600 N的演员,悬挂在绳上.若AO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BO绳水平,则AO、BO两绳受到的力各为多大?(取sin 37°=0.6)
答案:1 000 N 800 N
解析:把人的拉力F沿AO方向和BO方向分解成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由画出的平行四边形可知,AO绳上受到的拉力为
F1== N=1 000 N
BO绳上受到的拉力为F2== N=800 N
类型3 力的分解的应用
用力的分解法解题时,要注意,按效果分解的分力,只是大小等于那个实际作用的力,并不是实际作用的那个力.
 (多选)唐代《耒耜经》记载了曲辕犁相对直辕犁的优势之一是起土省力,设牛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通过耕索分别拉两种犁,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α<β,如图所示.忽略耕索质量,关于耕地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
A.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水平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小
B.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竖直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大
C.曲辕犁匀速前进时,耕索对犁的拉力小于犁对耕索的拉力
D.直辕犁加速前进时,耕索对犁的拉力大于犁对耕索的拉力
解析:将拉力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水平方向Fx曲=F sin α,Fx直=F sin β,竖直方向Fy曲=F cos α,Fy直=F cos β,由题意α<β,则sin α<sin β,cos α>cos β,则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水平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小,竖直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大,A、B正确;耕索对犁的拉力与犁对耕索的拉力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无论曲辕犁怎样运动,这两个力都是等大反向的,C、D错误.
 (多选)如图所示是维修汽车所用的简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2.0×1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2.0×105 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 N
C.若摇动把手继续顶起汽车,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D.若摇动把手继续顶起汽车,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解析:将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F分解为沿两个臂的分力F1、F2,如图所示.根据对称性可知,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根据2F1cos θ=F,代入数据解得F1=F2=2.0×105 N,A正确;
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2.0×105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2.0×105 N,B错误;若摇动把手继续顶起汽车,两臂靠拢,夹角θ减小,cos θ增大,由F1=可知F1变小,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C正确,D错误.
1.(多选)在力的分解中,有唯一解的条件是( AC )
A.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B.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C.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D.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解析: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把已知力当成对角线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即为一组解.当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时只有唯一解,A正确;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有两组解,B正确;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唯一解,C正确;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分情况,有时无解,有时一组解,有时两组解,D错误.
2.一艘帆船正逆风行驶,其逆风行驶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风力的大小为F、方向与光滑平整的帆面的夹角为θ,航向与帆面的夹角也为θ,风力在垂直帆面方向的分力推动帆船逆风行驶,则风力在航向方向的分力大小为( A )
A.F sin2θ B.F sin θcos θ
C.F tan θ D.
解析:把风力F分别沿着帆面和垂直帆面的方向分解,在垂直帆面方向的分力大小FN=F sin θ,再把该分力FN分别沿着航向和垂直航向的方向分解,有F0=FNsin θ,解得F0=F sin2θ,B、C、D错误,A正确.
1.如图所示,一个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力F作用在物块上,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力F,这两个方向上的分力分别为F1和F2,则分力F1的大小为( C )
A.F B.F sin θ
C.F cos θ D.F tan θ
解析:将力F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其中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为F1=F cos θ,C正确,A、B、D错误.
2.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M上,水平恒力F1作用于物体上.现要使物体沿着OO′方向做直线运动(F1和OO′都在M平面内),那么必须同时再加一个力F2,则F2的最小值是( B )
A.F1cos θ B.F1sin θ
C.F1tan θ D.
解析:由三角形定则可知,当F2与OO′垂直时,取得最小值,如图所示,可得F2min=F1sin θ,故选B.
3.图中的大力士用绳子拉动汽车,绳中的拉力为F,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若将F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则其竖直方向的分力为( A )
A.F sin θ B.F cos θ
C. D.
解析:如图所示,将F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竖直方向上分力Fy=F sin θ,故选A.
4.(2024·安徽师大附中)将力F=10 N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其中一个分力与F的夹角为30°,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7 N,则在分解时( B )
A.有无数组解 B.有两组解
C.有唯一解 D.无解
解析: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知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为F sin 30°=5 N,而另一个分力大小为7 N,大于5 N,小于10 N,所以分解时有两组解,如图所示,故B正确,A、C、D错误.
5.(2024·山东聊城期末)如图所示,直升机沿着水平方向向前飞行时,旋翼平面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旋翼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作用力F与旋翼所在平面垂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飞机的重力G=F
B.飞机的重力G=F sin θ
C.飞机水平前进的动力为F sin θ
D.飞机水平前进的动力为Ftan θ
解析:将F正交分解成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力,飞机沿水平方向向前飞行时,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则G=F cos θ,在水平方向有F′=F sin θ,所以飞机水平前进的动力为F sin θ,故A、B、D错误,C正确.
6.在现实生活中,力的分解有着广泛的应用,劈柴用的斧头就是利用了力的分解知识.如图所示为劈柴斧头的剖面图,用斧头劈柴,我们感觉会更容易一些,只需用一个较小的竖直向下的力作用于斧头上,便可以把木柴劈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力F一定比它沿垂直于AB与AC两个方向分解的两个分力都大
B.一个较小的力F可以分解为两个较大的分力,从而把柴劈开
C.力F的大小等于沿垂直于AB与AC两个方向分解的两个分力大小之和
D.图乙中,斧头a与斧头b的质量相同,且α<β,则用b更容易把木柴劈开
解析:将力F按作用效果进行分解,如图所示,其中F1=F2,则F=2F1sin ,即F1=,当2sin >1,即θ>60°时,力F才大于分力,A错误;当角度小于60°时,力F可以分解为较大的两个分力,B正确;力是矢量,力F的大小等于沿垂直于AB与AC两个方向分解的两个分力的矢量和,C错误;由于F1=,当α<β,则sin <sin ,故角度越小,分力越大,故a更容易把木柴劈开,D错误.
7. 如图所示,不可伸长的轻细线AO、BO与C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AO和BO的A、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是水平的,BO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若逐渐增加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细线是( B )
A.细线AO B.细线BO
C.细线CO D.三条细线同时断
解析:以结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可知结点受三根细线的拉力,而重物对O点的拉力等于mg,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正交分解法,得到x方向F2cos θ-F1=0,y方向F2sin θ-mg=0,解得F1=F2cos θ,F2=,可知BO的拉力F2最大,故增大mg时BO最先断开,B正确.
8.如图所示,已知共面的三个力F1=20 N、F2=30 N、F3=40 N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上,三个力之间的夹角都是120°,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0 N,与F3方向夹角30°偏上
解析:如图所示,沿水平、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把F1、F2正交分解,可得
F1x=-F1sin 30°=-10 N
F1y=-F1cos 30°=-10 N
F2x=-F2sin 30°=-15 N
F2y=F2cos 30°=15 N
故沿x轴方向的合力Fx=F3+F1x+F2x=15 N
沿y轴方向的合力Fy=F2y+F1y=5 N
可得这三个力合力的大小F==10 N
设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θ,则tan θ==,θ=30°
9.甲同学用双手捏取了长为10 cm的细线,并将双手靠近,乙同学将质量为0.5 kg的物体用光滑挂钩挂在细线的中点.甲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方式缓慢增大双手间的距离,当手指所捏之处位于水平直尺上两个三角形标记的位置时,细线恰好被拉断,则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 C )
A.2 N B.4 N
C.5 N D.8 N
解析:对结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LAB=(13.80-5.00) cm=8.80 cm、LOA=5.00 cm,此时由平衡可得2T cos θ=mg,且cos θ=≈0.47,联立解得T≈5.2 N,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5 N.C正确.
10.(2024·深圳龙华期末质监)如图所示,人们习惯用两种方式握筷:平行和夹形.在竖直平面内用相同的筷子以两种方式分别夹住相同的小球,已知每根筷子对小球的压力大小相等,则( D )
 
A.小球被夹住后只受到重力和摩擦力
B.筷子对小球压力越大,小球受到的静摩擦力越大
C.两种方式,夹住相同的小球,夹形握筷更容易
D.两种方式,筷子对小球作用力的合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上
解析:两种方式,小球均受到重力、摩擦力、筷子的弹力,故A错误;平行握筷时,小球受力平衡,小球受到的静摩擦力为f1=,平行握筷时,小球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设夹形握筷时两筷子的夹角为θ,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2f2cos =mg+2N sin ,小球受到的静摩擦力为f2=+2N tan >f1,夹形握筷时,筷子对小球压力越大,小球受到的静摩擦力越大,夹住相同的小球,夹形握筷时所需要的静摩擦力更大,平行握筷更容易,故B、C错误;
两种方式,筷子对小球作用力的合力与小球的重力平衡,等大反向,故筷子对小球作用力的合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上,故D正确.
11.某压榨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B为固定铰链,AB、AC对称分布在A的上下两侧.若将一垂直于竖直墙壁的力F=100 N作用于A铰链处,则由于力F的作用,滑块C压紧物体D.设C与D光滑接触,杆的重力及滑块C的重力均不计,图中a=1.0 m,b=0.05 m,求物体D所受压力的大小.
答案:1 000 N
解析:压力F的作用效果沿AC、AB杆方向分解为图甲所示的F1、F2.


则F1=F2=
由几何关系有tan θ==20
再按F1的作用效果将F1沿水平向左方向和竖直向下方向分解为图乙所示的F3、F4
则F4=F1sin θ
代入数据解得F4=1 000 N(共40张PPT)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习题课3 力的分解的讨论 正交分解法
核心 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方法,理解力的分解一般需按效果分解,理解常见的力的分解的结论,能按效果分解力.
2.理解正交分解法.关注力的分解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中的应用,用力的分解分析生活与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能力提升 典题固法
力的分解的讨论
类型
1
已知条件 分解示意图 解的情况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唯一解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唯一解
已知条件 分解示意图 解的情况
已知一个分力(F2)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F1)的方向 ①F2<F sin θ 无解
②F2=F sin θ 唯一解且
为最小值
已知条件 分解示意图 解的情况
已知一个分力(F2)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F1)的方向 ③F sin θ<F2<F 两解
④F2≥F 唯一解
   将一个F=1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如果已知其中一个不为零的分力F1方向与F成30°角,则关于另一个分力F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F2的方向可能与F平行 B.F1的大小不可能小于5 N
C.F2的大小可能小于5 N D.F2的方向与F1垂直时,F2最小
1
D
解析:由题意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已知其中一个不是零的分力F1方向与F成30°角,由力的合成可知,第二个分力F2的方向一定不可能与合力F平行,A错误;根据力的矢量三角形定则,当F2的方向与F1的方向垂直时,F2有最小值,最小值为F2=F sin 30°=5 N,此时F1大于5 N;由矢量三角形可知,F1可以在0~∞之间变化,B、C错误,D正确.
正交分解法
力的正交分解的方法和步骤
类型
2
   在车站、机场等地会看见一些旅客推着行李箱,也有一些旅客拉着行李箱在水平地面上行走,建立物理模型如图甲和乙所示.假设他们都做匀速运动,对同一行李箱在这两种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种情况下,行李箱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相同
B.两种情况下,推行李箱更省力
C.拉行李箱时,行李箱与地面间的弹力有可能为零
D.力F2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2
D
解析:对甲、乙两图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对于左图,正压力的大小FN1=mg-F1sin θ,对于右图,正压力的大小FN2=mg+F2sin θ,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知,两个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A错误;
   如图所示,一位重力为600 N的演员,悬挂在绳上.若AO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BO绳水平,则AO、BO两绳受到的力各为多大?(取sin 37°=0.6)
答案:1 000 N 800 N
3
力的分解的应用
用力的分解法解题时,要注意,按效果分解的分力,只是大小等于那个实际作用的力,并不是实际作用的那个力.
类型
3
   (多选)唐代《耒耜经》记载了曲辕犁相对直辕犁的优势之一是起土省力,设牛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通过耕索分别拉两种犁,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α<β,如图所示.忽略耕索质量,关于耕地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水平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小
B.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竖直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大
4
C.曲辕犁匀速前进时,耕索对犁的拉力小于犁对耕索的拉力
D.直辕犁加速前进时,耕索对犁的拉力大于犁对耕索的拉力
AB
解析:将拉力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水平方向Fx曲=F sin α,Fx直=F sin β,竖直方向Fy曲=F cos α,Fy直=F cos β,由题意α<β,则sin α<sin β,cos α>cos β,则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水平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小,竖直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大,A、B正确;耕索对犁的拉力与犁对耕索的拉力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无论曲辕犁怎样运动,这两个力都是等大反向的,C、D错误.
   (多选)如图所示是维修汽车所用的简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2.0×1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2.0×105 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 N
C.若摇动把手继续顶起汽车,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D.若摇动把手继续顶起汽车,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5
AC
随堂内化 即时巩固
1.(多选)在力的分解中,有唯一解的条件是 (   )
A.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B.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C.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D.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AC
解析: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把已知力当成对角线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即为一组解.当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时只有唯一解,A正确;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有两组解,B正确;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唯一解,C正确;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分情况,有时无解,有时一组解,有时两组解,D错误.
2.一艘帆船正逆风行驶,其逆风行驶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风力的大小为F、方向与光滑平整的帆面的夹角为θ,航向与帆面的夹角也为θ,风力在垂直帆面方向的分力推动帆船逆风行驶,则风力在航向方向的分力大小为 (  )
A
解析:把风力F分别沿着帆面和垂直帆面的方向分解,在垂直帆面方向的分力大小FN=F sin θ,再把该分力FN分别沿着航向和垂直航向的方向分解,有F0=FNsin θ,解得F0=F sin2θ,B、C、D错误,A正确.
配套新练案
1.如图所示,一个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力F作用在物块上,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力F,这两个方向上的分力分别为F1和F2,则分力F1的大小为 (  )
A.F B.F sin θ
C.F cos θ D.F tan θ
C
解析:将力F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其中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为F1=F cos θ,C正确,A、B、D错误.
2.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M上,水平恒力F1作用于物体上.现要使物体沿着OO′方向做直线运动(F1和OO′都在M平面内),那么必须同时再加一个力F2,则F2的最小值是(  )
B
解析:由三角形定则可知,当F2与OO′垂直时,取得最小值,如图所示,可得F2min=F1sin θ,故选B.
3.图中的大力士用绳子拉动汽车,绳中的拉力为F,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若将F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则其竖直方向的分力为 (  )
A.F sin θ B.F cos θ
A
解析:如图所示,将F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竖直方向上分力Fy=F sin θ,故选A.
4.(2024·安徽师大附中)将力F=10 N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其中一个分力与F的夹角为30°,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7 N,则在分解时 (  )
A.有无数组解 B.有两组解
C.有唯一解 D.无解
B
解析: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知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为F sin 30°=5 N,而另一个分力大小为7 N,大于5 N,小于10 N,所以分解时有两组解,如图所示,故B正确,A、C、D错误.
5.(2024·山东聊城期末)如图所示,直升机沿着水平方向向前飞行时,旋翼平面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旋翼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作用力F与旋翼所在平面垂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C
解析:将F正交分解成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力,飞机沿水平方向向前飞行时,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则G=F cos θ,在水平方向有F′=F sin θ,所以飞机水平前进的动力为F sin θ,故A、B、D错误,C正确.
A.飞机的重力G=F B.飞机的重力G=F sin θ
C.飞机水平前进的动力为F sin θ D.飞机水平前进的动力为Ftan θ
6.在现实生活中,力的分解有着广泛的应用,劈柴用的斧头就是利用了力的分解知识.如图所示为劈柴斧头的剖面图,用斧头劈柴,我们感觉会更容易一些,只需用一个较小的竖直向下的力作用于斧头上,便可以把木柴劈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F一定比它沿垂直于AB与AC两个方向分解的两个分力都大
B.一个较小的力F可以分解为两个较大的分力,从而把柴劈开
C.力F的大小等于沿垂直于AB与AC两个方向分解的两个分力大小之和
D.图乙中,斧头a与斧头b的质量相同,且α<β,则用b更容易把木柴劈开
B


7. 如图所示,不可伸长的轻细线AO、BO与C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AO和BO的A、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是水平的,BO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若逐渐增加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细线是 (  )
A.细线AO
B.细线BO
C.细线CO
D.三条细线同时断
B
8.如图所示,已知共面的三个力F1=20 N、F2=30 N、F3=40 N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上,三个力之间的夹角都是120°,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9.甲同学用双手捏取了长为10 cm的细线,并将双手靠近,乙同学将质量为0.5 kg的物体用光滑挂钩挂在细线的中点.甲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方式缓慢增大双手间的距离,当手指所捏之处位于水平直尺上两个三角形标记的位置时,细线恰好被拉断,则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 (  )
A.2 N B.4 N
C.5 N D.8 N
C
解析:对结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10.(2024·深圳龙华期末质监)如图所示,人们习惯用两种方式握筷:平行和夹形.在竖直平面内用相同的筷子以两种方式分别夹住相同的小球,已知每根筷子对小球的压力大小相等,则 (  )
A.小球被夹住后只受到重力和摩擦力
B.筷子对小球压力越大,小球受到的静摩擦力越大
C.两种方式,夹住相同的小球,夹形握筷更容易
D.两种方式,筷子对小球作用力的合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上
D
11.某压榨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B为固定铰链,AB、AC对称分布在A的上下两侧.若将一垂直于竖直墙壁的力F=100 N作用于A铰链处,则由于力F的作用,滑块C压紧物体D.设C与D光滑接触,杆的重力及滑块C的重力均不计,图中a=1.0 m,b=0.05 m,求物体D所受压力的大小.
答案:1 000 N
解析:压力F的作用效果沿AC、AB杆方向分解为图甲所示的F1、F2.
再按F1的作用效果将F1沿水平向左方向和竖直向下方向分解
为图乙所示的F3、F4
则F4=F1sin θ
代入数据解得F4=1 000 N


谢谢观赏习题课3 力的分解的讨论 正交分解法
核心 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方法,理解力的分解一般需按效果分解,理解常见的力的分解的结论,能按效果分解力.
2.理解正交分解法.关注力的分解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中的应用,用力的分解分析生活与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类型1 力的分解的讨论
已知条件 分解示意图 解的情况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唯一解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唯一解
已知一个分力(F2)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F1)的方向 ①F2<F sin θ 无解
②F2=F sin θ 唯一解且 为最小值
③F sin θ<F2<F 两解
④F2≥F 唯一解
 将一个F=1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如果已知其中一个不为零的分力F1方向与F成30°角,则关于另一个分力F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2的方向可能与F平行
B.F1的大小不可能小于5 N
C.F2的大小可能小于5 N
D.F2的方向与F1垂直时,F2最小
类型2 正交分解法
力的正交分解的方法和步骤
 在车站、机场等地会看见一些旅客推着行李箱,也有一些旅客拉着行李箱在水平地面上行走,建立物理模型如图甲和乙所示.假设他们都做匀速运动,对同一行李箱在这两种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种情况下,行李箱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相同
B.两种情况下,推行李箱更省力
C.拉行李箱时,行李箱与地面间的弹力有可能为零
D.力F2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如图所示,一位重力为600 N的演员,悬挂在绳上.若AO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BO绳水平,则AO、BO两绳受到的力各为多大?(取sin 37°=0.6)
类型3 力的分解的应用
用力的分解法解题时,要注意,按效果分解的分力,只是大小等于那个实际作用的力,并不是实际作用的那个力.
 (多选)唐代《耒耜经》记载了曲辕犁相对直辕犁的优势之一是起土省力,设牛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通过耕索分别拉两种犁,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α<β,如图所示.忽略耕索质量,关于耕地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水平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小
B.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竖直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大
C.曲辕犁匀速前进时,耕索对犁的拉力小于犁对耕索的拉力
D.直辕犁加速前进时,耕索对犁的拉力大于犁对耕索的拉力
 (多选)如图所示是维修汽车所用的简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2.0×1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2.0×105 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 N
C.若摇动把手继续顶起汽车,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D.若摇动把手继续顶起汽车,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1.(多选)在力的分解中,有唯一解的条件是(  )
A.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B.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C.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D.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2.一艘帆船正逆风行驶,其逆风行驶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风力的大小为F、方向与光滑平整的帆面的夹角为θ,航向与帆面的夹角也为θ,风力在垂直帆面方向的分力推动帆船逆风行驶,则风力在航向方向的分力大小为(  )
A.F sin2θ B.F sin θcos θ
C.F tan θ D.
1.如图所示,一个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力F作用在物块上,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力F,这两个方向上的分力分别为F1和F2,则分力F1的大小为(  )
A.F B.F sin θ
C.F cos θ D.F tan θ
2.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M上,水平恒力F1作用于物体上.现要使物体沿着OO′方向做直线运动(F1和OO′都在M平面内),那么必须同时再加一个力F2,则F2的最小值是(  )
A.F1cos θ B.F1sin θ
C.F1tan θ D.
3.图中的大力士用绳子拉动汽车,绳中的拉力为F,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若将F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则其竖直方向的分力为(  )
A.F sin θ B.F cos θ
C. D.
4.(2024·安徽师大附中)将力F=10 N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其中一个分力与F的夹角为30°,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7 N,则在分解时(  )
A.有无数组解 B.有两组解
C.有唯一解 D.无解
5.(2024·山东聊城期末)如图所示,直升机沿着水平方向向前飞行时,旋翼平面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旋翼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作用力F与旋翼所在平面垂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机的重力G=F
B.飞机的重力G=F sin θ
C.飞机水平前进的动力为F sin θ
D.飞机水平前进的动力为Ftan θ
6.在现实生活中,力的分解有着广泛的应用,劈柴用的斧头就是利用了力的分解知识.如图所示为劈柴斧头的剖面图,用斧头劈柴,我们感觉会更容易一些,只需用一个较小的竖直向下的力作用于斧头上,便可以把木柴劈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F一定比它沿垂直于AB与AC两个方向分解的两个分力都大
B.一个较小的力F可以分解为两个较大的分力,从而把柴劈开
C.力F的大小等于沿垂直于AB与AC两个方向分解的两个分力大小之和
D.图乙中,斧头a与斧头b的质量相同,且α<β,则用b更容易把木柴劈开
7. 如图所示,不可伸长的轻细线AO、BO与C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AO和BO的A、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是水平的,BO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若逐渐增加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细线是(  )
A.细线AO B.细线BO
C.细线CO D.三条细线同时断
8.如图所示,已知共面的三个力F1=20 N、F2=30 N、F3=40 N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上,三个力之间的夹角都是120°,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9.甲同学用双手捏取了长为10 cm的细线,并将双手靠近,乙同学将质量为0.5 kg的物体用光滑挂钩挂在细线的中点.甲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方式缓慢增大双手间的距离,当手指所捏之处位于水平直尺上两个三角形标记的位置时,细线恰好被拉断,则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  )
A.2 N B.4 N
C.5 N D.8 N
10.(2024·深圳龙华期末质监)如图所示,人们习惯用两种方式握筷:平行和夹形.在竖直平面内用相同的筷子以两种方式分别夹住相同的小球,已知每根筷子对小球的压力大小相等,则(  )
 
A.小球被夹住后只受到重力和摩擦力
B.筷子对小球压力越大,小球受到的静摩擦力越大
C.两种方式,夹住相同的小球,夹形握筷更容易
D.两种方式,筷子对小球作用力的合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上
11.某压榨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B为固定铰链,AB、AC对称分布在A的上下两侧.若将一垂直于竖直墙壁的力F=100 N作用于A铰链处,则由于力F的作用,滑块C压紧物体D.设C与D光滑接触,杆的重力及滑块C的重力均不计,图中a=1.0 m,b=0.05 m,求物体D所受压力的大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