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习题课4 整体法与隔离法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课件 讲义)高中物理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习题课4 整体法与隔离法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课件 讲义)高中物理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简介

习题课4 整体法与隔离法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核心 目标 1.理解整体法、隔离法的选用原则,会根据情境,恰当选择研究对象,选择适当方法求解平衡问题.
2.理解临界、极值问题的特征,会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方法求解简单的临界、极值问题.
类型1 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平衡问题
1.整体法和隔离法选用的原则
整体法 隔离法
选用原则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注意问题 进行受力分析时不需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隔离受力__较少__的物体
说明 解决问题时常交替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
2.分析多物体的平衡问题,关键是研究对象的选取,若一个系统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要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对于多物体问题,如果不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优先采用__整体法__,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求解简便.
 (2025·汕头期末)用三根细线a、b、c将重力均为G的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细线c水平.则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为( A )
 
A.G B.G
C.G D.G
解析:将两球和细线b看成一个整体,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有Fc=2G tan 30°=2×G×=G,对小球2,根据受力平衡有,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F==G,故选A.
 (2025·广州期末)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物块m用两根长度相等的轻杆连接,轻杆连接处可自由活动,将物块放在挡板间,在轻杆的连接处O点悬挂一个物块M,三个物块组成的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在M上粘上一小物体,系统仍静止,则( C )
A.轻杆受到的力变小
B.m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C.挡板对m的支持力变大
D.挡板对m的支持力不变
解析:将三物块看成一个整体,如图(a)所示,则有f=,若在M上放上一小物体,则G变大,摩擦力f也变大,B错误;对连接点O进行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当G变大时,由F=,则杆受到的力也变大,A错误;对左侧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c)所示,则有FN=F′sin θ,由于F′变大,则FN也变大,C正确,D错误.
(a)
(b)
(c)
类型2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1.临界问题
(1) 临界状态:物体的平衡状态将要发生变化的状态.
(2) 临界问题:涉及临界状态的问题,临界问题的描述中经常出现“刚好”、“恰好”等词语.
(3) 分析方法:处理这类问题常用假设推理法,也就是先假设,再根据平衡条件及有关知识列平衡方程,最后求解.
(4) 常见的临界状态
状态 临界条件
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 相互作用力为__0__
绳子断与不断 绳中张力达到__最大__
绳子绷紧与松弛 绳中张力为__0__
存在摩擦力作用的两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或相对静止 静摩擦力达到__最大__
2.解决临界、极值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求解平衡中的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时,首先要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和变化过程分析,找出平衡的临界点和极值点.
(2) 临界条件应在变化中去寻找,不能停留在一个状态来研究临界问题,而是要把某个量推向极端,即极大或极小,并依此做出推理分析,给出判断或导出结论.
 (2024·江门期末)如图所示,解放军战士在水平地面上拉着轮胎进行负荷训练,运动过程中保持绳子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恒为53°,轮胎质量m为50 kg,取g=10 m/s2,sin 53°=0.8,cos 53°=0.6.
(1) 当轮胎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若地面对轮胎的阻力大小为150 N,求绳中的拉力T大小和轮胎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 若训练的过程中,为确保轮胎不飞离地面,求绳中拉力的最大值Tm的大小.
答案:(1) 250 N 300 N (2) 625 N
解析:(1) 轮胎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T cos θ=f,FN+T sin θ=mg
解得T=250 N,FN=30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轮胎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F′N=FN=300 N
(2) 为确保轮胎不飞离地面,有
FN+Tmsin θ=mg,FN≥0
可得Tm≤625 N
绳中拉力的最大值大小为Tm=625 N
求解平衡问题中临界、极值的方法
解析法 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方程,在解方程时,有时采用数学知识求极值,有时根据物理临界条件求极值
图解法 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作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画出平行四边形或矢量三角形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或最小值
极限法 极限法是指通过恰当选取某个变化的量将问题推向极端,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暴露出来,使问题明朗化
1.(2024·东莞期末)如图所示,倾角为α、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D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mg cos α
B.木块受到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g sin α
C.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mg sin αcos α
D.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m)g
解析:先对木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受重力mg、支持力FN和静摩擦力f,根据平衡条件有f=mg sin α,FN=mg cos α,故A、B错误;对木块和斜面体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二力平衡,故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FN=(M+m)g,摩擦力为零,故C错误,D正确.
2.如图所示,两个半圆柱A、B紧靠着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光滑圆柱C,三者半径均为R,C的质量为m,A、B的质量都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拉A,使A缓慢移动,直至C恰好降到地面.整个过程中B保持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未拉A时,B对C的作用力大小F.
(2) 满足题中条件的μ的最小值μmin.
答案:(1) mg (2)
解析:(1) C受力平衡,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2Fcos 30°=mg
解得C受到B作用力的大小为F=mg
(2) C恰好降落到地面时,B对C支持力最大为Fm,如图所示
则根据力的平衡可得2Fmcos 60°=mg
解得Fm=mg
所以最大静摩擦力至少为fm=Fmcos 30°=mg
B对地面的压力为FN=mBg+mCg=mg
B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μFN=μmg
根据题意有fm=f
解得μ=
所以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为μmin=
1.(2025·安徽黄山期末)如图甲为明朝《天工开物》记载测量“弓弦”张力的插图,图乙为示意图,弓的质量为m=5 kg,弦的质量忽略不计,悬挂点为弦的中点.当在弓的中点悬挂质量为M=15 kg的重物,弦的张角为θ=120°,取g=10 m/s2,则弦的张力为( C )


A.50 N B.150 N
C.200 N D.200 N
解析:以弓和弓的中点悬挂重物为整体,根据受力平衡可得2T cos 60°=(m+M)g,解得弦的张力为T=200 N,故选C.
2.如图所示的风向测试仪上有五个浮球彼此用轻绳连接,悬挂于空中.假设风力水平稳定,测试仪发生倾斜,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设每个浮球的质量为m.由上往下第一只浮球对第二只浮球的拉力的大小为( C )
A.2mg B.mg
C.mg D.8mg
解析:根据受力分析,设风力为F,第一只浮球对第二只浮球的拉力为T,把下面四个浮球看作一个整体,对其受力分析,可列出平衡方程T cos 30°=4mg,解得T=mg,故选C.
3.(多选)如图所示,人的重力为 600 N,木板重力为400 N,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0.2.现在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板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BC )
A.人拉绳的力是200 N
B.人拉绳的力是100 N
C.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向右
D.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向左
解析:把人与木板看成一个整体,绳拉人与绳拉木板的力都为T,根据平衡条件有2T=μFN=μ(G1+G2),所以T=100 N,即人拉绳的力也是100 N,故A错误,B正确;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处于平衡状态,其中绳对人的拉力向右,因而木板对人的静摩擦力向左,人对木板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故C正确,D错误.
4.(2024·安徽合肥一中)如图所示,工地上的建筑工人用砖夹搬运四块相同的砖,假设每块砖的质量均为m,砖与砖夹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砖处于平衡状态时,则右边砖夹对砖施加的水平力最小为( C )
A. B.
C. D.
解析:以四块砖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砖处于平衡状态,则砖受到的摩擦力与其重力大小相等,即f1+f2=4mg,当砖恰好处于平衡状态时,砖夹对砖施加的力最小,则有f1=f2=μF,联立两式可得F=,即右边砖夹对砖施加的水平力最小为F=,C正确.
5.(2024·中山期末统考)(多选)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休闲吊椅,质量分布均匀,用两竖直链条悬挂在天花板上,竖直链条的下部各自固定另一链条对称地连接到吊椅上,底部链条两侧夹角为θ=60°,吊椅呈水平状态,不计链条重力,则( BD )
A.任一竖直链条中的拉力大小为G
B.任一竖直链条中的拉力大小为 G
C.任一底部链条中的拉力大小为 G
D.任一底部链条中的拉力大小为 G
解析:两竖直链条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竖直向上,根据平衡条件可得,任一竖直链条中的拉力大小为G,故A错误,B正确;底部链条两侧夹角为θ=60°,则根据平衡条件有G=2F cos ,解得任一底部链条中的拉力大小为F=G,故C错误,D正确.
6.如图所示,两段等长细线串接着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悬挂于O点.在两个小球上分别加上水平方向的外力,其中作用在b球上的力大小为F,作用在a球上的力大小为2F,则此装置平衡时的位置可能是下列哪幅图( B )
      
A       B       C      D
解析:对a、b整体,受重力、上边绳拉力、F和2F,四力平衡,因此上边绳向右偏.假设Oa间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a、b间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对a、b整体受力分析,可得tan α=,tan β=,因此α<β,故B正确,A、C、D错误.
7.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后,再用细线l悬挂于O点,如图所示.用力F拉小球b,使两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l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θ=30°,则F的最小值为( B )
A.mg B.mg
C.mg D.mg
解析:将两小球视为整体受力分析,并合成矢量三角形,可知当F与绳子拉力垂直时,有最小值,Fmin=2mg sin 30°=mg,B正确,A、C、D错误.
8.(2025·深圳宝安期中)用三根细线a、b、c将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细线c水平,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均为2m,重力加速度为g.取sin 37°=0.6,cos 37°=0.8,求:
(1) 细线a、c分别对小球1和2的拉力大小.
(2) 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
答案:(1) 5mg 3mg (2) mg
解析:(1) 以两个小球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则根据平衡条件可知
Fa==5mg,Fc=4mg tan 37°=3mg
(2) 以小球2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则Fb==mg
9.(2025·安徽马鞍山期末)一根轻质细绳上端固定,串联着三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上到下小球的质量分别为2 kg、3 kg、1 kg,三个小球均受到水平向左且大小恒定相等的风力.当三个小球稳定静止时,其实际形态最接近的是( A )
      
A     B     C     D
解析:令m1=2m、m2=3m、m3=m,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如图所示,则tan θ1===,tan θ2===,tan θ3==,所以θ1=θ2<θ3,故选A.
10.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B间的接触面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A与B间、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物块A、B刚好要滑动,则μ的值为( C )
A. B.
C. D.
11.(2025·惠州期末)2024年11月,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科学晚会中,图(a)所示的节目《拱形的奥秘》揭示了拱形结构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图(b)是两位老师搭建的拱桥模型简化图,整个模型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构件1与构件3相对正中央的构件2左右对称,假设构件2的左右两侧面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37°,构件1、2、3质量均为m,构件1、3与水平桌面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其余摩擦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sin 37°=0.6,cos 37°=0.8,求:
图(a)
图(b)
(1) 构件1对构件2的弹力大小.
(2) 构件1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
(3) 构件1、3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μ的最小值.
答案:(1) mg (2) 1.5mg (3)
解析:(1) 由对称性可知,构件1、3对构件2的弹力大小相等,设为F.
对构件2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可得2F sin 37°=mg
解得F=mg
(2) 由对称性可知,桌面对构件1、3的支持力大小相等,对构件1、3的摩擦力大小也相等.把三块构件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
衡条件可得2FN=3mg
解得FN=1.5mg
(3) 对构件1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
f=F′cos 37°=F cos 37°
若系统刚好静止,μ最小,则f=μ minFN
解得μ min=(共45张PPT)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习题课4 整体法与隔离法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核心 目标 1.理解整体法、隔离法的选用原则,会根据情境,恰当选择研究对象,选择适当方法求解平衡问题.
2.理解临界、极值问题的特征,会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方法求解简单的临界、极值问题.
能力提升 典题固法
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平衡问题
1.整体法和隔离法选用的原则
类型
1
整体法 隔离法
选用原则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注意问题 进行受力分析时不需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隔离受力 较少 的物体
说明 解决问题时常交替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 2.分析多物体的平衡问题,关键是研究对象的选取,若一个系统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要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对于多物体问题,如果不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优先采用 整体法 ,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求解简便.
   (2025·汕头期末)用三根细线a、b、c将重力均为G的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细线c水平.则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为 (  )
1
A
   (2025·广州期末)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物块m用两根长度相等的轻杆连接,轻杆连接处可自由活动,将物块放在挡板间,在轻杆的连接处O点悬挂一个物块M,三个物块组成的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在M上粘上一小物体,系统仍静止,则 (  )
A.轻杆受到的力变小
B.m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C.挡板对m的支持力变大
D.挡板对m的支持力不变
2
C
(a)    (b)    (c)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1.临界问题
(1) 临界状态:物体的平衡状态将要发生变化的状态.
(2) 临界问题:涉及临界状态的问题,临界问题的描述中经常出现“刚好”、“恰好”等词语.
(3) 分析方法:处理这类问题常用假设推理法,也就是先假设,再根据平衡条件及有关知识列平衡方程,最后求解.
类型
2
(4) 常见的临界状态
状态 临界条件
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 相互作用力为 0 .
绳子断与不断 绳中张力达到 最大 .
绳子绷紧与松弛 绳中张力为 0 .
存在摩擦力作用的两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或相对静止 静摩擦力达到 最大 .
2.解决临界、极值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求解平衡中的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时,首先要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和变化过程分析,找出平衡的临界点和极值点.
(2) 临界条件应在变化中去寻找,不能停留在一个状态来研究临界问题,而是要把某个量推向极端,即极大或极小,并依此做出推理分析,给出判断或导出结论.
   (2024·江门期末)如图所示,解放军战士在水平地面上拉着轮胎进行负荷训练,运动过程中保持绳子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恒为53°,轮胎质量m为50 kg,取g=10 m/s2,sin 53°=0.8,cos 53°=0.6.
3
(1) 当轮胎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若地面对轮胎的阻力大小为150 N,求绳中的拉力T大小和轮胎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答案:(1) 250 N 300 N
解析:(1) 轮胎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T cos θ=f,FN+T sin θ=mg
解得T=250 N,FN=30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轮胎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F′N=FN=300 N
(2) 若训练的过程中,为确保轮胎不飞离地面,求绳中拉力的最大值Tm的大小.
答案:(2) 625 N
解析:(2) 为确保轮胎不飞离地面,有FN+Tmsin θ=mg,FN≥0
可得Tm≤625 N
绳中拉力的最大值大小为Tm=625 N
求解平衡问题中临界、极值的方法
解析法 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方程,在解方程时,有时采用数学知识求极值,有时根据物理临界条件求极值
图解法 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作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画出平行四边形或矢量三角形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或最小值
极限法 极限法是指通过恰当选取某个变化的量将问题推向极端,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暴露出来,使问题明朗化
随堂内化 即时巩固
1.(2024·东莞期末)如图所示,倾角为α、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mg cos α
B.木块受到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g sin α
C.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mg sin αcos α
D.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m)g
D
解析:先对木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受重力mg、支持力FN和静摩擦力f,根据平衡条件有f=mg sin α,FN=mg cos α,故A、B错误;对木块和斜面体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二力平衡,故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FN=(M+m)g,摩擦力为零,故C错误,D正确.
(1) 未拉A时,B对C的作用力大小F.
解析:(1) C受力平衡,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2Fcos 30°=mg
(2) 满足题中条件的μ的最小值μmin.
解析:(2) C恰好降落到地面时,B对C支持力
最大为Fm,如图所示
则根据力的平衡可得2Fmcos 60°=mg
解得Fm=mg
配套新练案
1.(2025·安徽黄山期末)如图甲为明朝《天工开物》记载测量“弓弦”张力的插图,图乙为示意图,弓的质量为m=5 kg,弦的质量忽略不计,悬挂点为弦的中点.当在弓的中点悬挂质量为M=15 kg的重物,弦的张角为θ=120°,取g=10 m/s2,则弦的张力为 (  )
C


解析:以弓和弓的中点悬挂重物为整体,根据受力平衡可得2T cos 60°=(m+M)g,解得弦的张力为T=200 N,故选C.
2.如图所示的风向测试仪上有五个浮球彼此用轻绳连接,悬挂于空中.假设风力水平稳定,测试仪发生倾斜,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设每个浮球的质量为m.由上往下第一只浮球对第二只浮球的拉力的大小为 (  )
C
3.(多选)如图所示,人的重力为 600 N,木板重力为400 N,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0.2.现在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板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   )
A.人拉绳的力是200 N B.人拉绳的力是100 N
C.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向右 D.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向左
BC
解析:把人与木板看成一个整体,绳拉人与绳拉木板的力都为T,根据平衡条件有2T=μFN=μ(G1+G2),所以T=100 N,即人拉绳的力也是100 N,故A错误,B正确;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处于平衡状态,其中绳对人的拉力向右,因而木板对人的静摩擦力向左,人对木板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故C正确,D错误.
4.(2024·安徽合肥一中)如图所示,工地上的建筑工人用砖夹搬运四块相同的砖,假设每块砖的质量均为m,砖与砖夹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砖处于平衡状态时,则右边砖夹对砖施加的水平力最小为 (  )
C
5.(2024·中山期末统考)(多选)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休闲吊椅,质量分布均匀,用两竖直链条悬挂在天花板上,竖直链条的下部各自固定另一链条对称地连接到吊椅上,底部链条两侧夹角为θ=60°,吊椅呈水平状态,不计链条重力,则
(   )
BD
6.如图所示,两段等长细线串接着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悬挂于O点.在两个小球上分别加上水平方向的外力,其中作用在b球上的力大小为F,作用在a球上的力大小为2F,则此装置平衡时的位置可能是下列哪幅图 (  )
B
A        B        C       D
7.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后,再用细线l悬挂于O点,如图所示.用力F拉小球b,使两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l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θ=30°,则F的最小值为 (  )
B
解析:将两小球视为整体受力分析,并合成矢量三角形,可知当F与绳子拉力垂直时,有最小值,Fmin=2mg sin 30°=mg,B正确,A、C、D错误.
8.(2025·深圳宝安期中)用三根细线a、b、c将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细线c水平,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均为2m,重力加速度为g.取sin 37°=0.6,cos 37°=0.8,求:
(1) 细线a、c分别对小球1和2的拉力大小.
答案:(1) 5mg 3mg
(2) 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
解析:(2) 以小球2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9.(2025·安徽马鞍山期末)一根轻质细绳上端固定,串联着三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上到下小球的质量分别为2 kg、3 kg、1 kg,三个小球均受到水平向左且大小恒定相等的风力.当三个小球稳定静止时,其实际形态最接近的是 (  )
A
A        B       C      D
10.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B间的接触面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A与B间、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物块A、B刚好要滑动,则μ的值为 (  )
C
11.(2025·惠州期末)2024年11月,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科学晚会中,图(a)所示的节目《拱形的奥秘》揭示了拱形结构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图(b)是两位老师搭建的拱桥模型简化图,整个模型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构件1与构件3相对正中央的构件2左右对称,假设构件2的左右两侧面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37°,构件1、2、3质量均为m,构件1、3与水平桌面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其余摩擦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sin 37°=0.6,cos 37°=0.8,求:
图(a)
图(b)
(1) 构件1对构件2的弹力大小.
图(a)
图(b)
解析:(1) 由对称性可知,构件1、3对构件2的弹力大小相等,设为F.
对构件2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可得2F sin 37°=mg
(2) 构件1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
答案:(2) 1.5mg
图(a)
图(b)
解析:(2) 由对称性可知,桌面对构件1、3的支持力大小相等,对构件1、3的摩擦力大小也相等.把三块构件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2FN=3mg
解得FN=1.5mg
(3) 构件1、3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μ的最小值.
图(a)
图(b)
解析:(3) 对构件1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
f=F′cos 37°=F cos 37°
若系统刚好静止,μ最小,则f=μ minFN
谢谢观赏习题课4 整体法与隔离法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核心 目标 1.理解整体法、隔离法的选用原则,会根据情境,恰当选择研究对象,选择适当方法求解平衡问题.
2.理解临界、极值问题的特征,会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方法求解简单的临界、极值问题.
类型1 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平衡问题
1.整体法和隔离法选用的原则
整体法 隔离法
选用原则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注意问题 进行受力分析时不需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隔离受力__较少__的物体
说明 解决问题时常交替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
2.分析多物体的平衡问题,关键是研究对象的选取,若一个系统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要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对于多物体问题,如果不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优先采用__整体法__,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求解简便.
 (2025·汕头期末)用三根细线a、b、c将重力均为G的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细线c水平.则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为(  )
 
A.G B.G
C.G D.G
 (2025·广州期末)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物块m用两根长度相等的轻杆连接,轻杆连接处可自由活动,将物块放在挡板间,在轻杆的连接处O点悬挂一个物块M,三个物块组成的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在M上粘上一小物体,系统仍静止,则(  )
A.轻杆受到的力变小
B.m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C.挡板对m的支持力变大
D.挡板对m的支持力不变
类型2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1.临界问题
(1) 临界状态:物体的平衡状态将要发生变化的状态.
(2) 临界问题:涉及临界状态的问题,临界问题的描述中经常出现“刚好”、“恰好”等词语.
(3) 分析方法:处理这类问题常用假设推理法,也就是先假设,再根据平衡条件及有关知识列平衡方程,最后求解.
(4) 常见的临界状态
状态 临界条件
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 相互作用力为__0__
绳子断与不断 绳中张力达到__最大__
绳子绷紧与松弛 绳中张力为__0__
存在摩擦力作用的两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或相对静止 静摩擦力达到__最大__
2.解决临界、极值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求解平衡中的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时,首先要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和变化过程分析,找出平衡的临界点和极值点.
(2) 临界条件应在变化中去寻找,不能停留在一个状态来研究临界问题,而是要把某个量推向极端,即极大或极小,并依此做出推理分析,给出判断或导出结论.
 (2024·江门期末)如图所示,解放军战士在水平地面上拉着轮胎进行负荷训练,运动过程中保持绳子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恒为53°,轮胎质量m为50 kg,取g=10 m/s2,sin 53°=0.8,cos 53°=0.6.
(1) 当轮胎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若地面对轮胎的阻力大小为150 N,求绳中的拉力T大小和轮胎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 若训练的过程中,为确保轮胎不飞离地面,求绳中拉力的最大值Tm的大小.
求解平衡问题中临界、极值的方法
解析法 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方程,在解方程时,有时采用数学知识求极值,有时根据物理临界条件求极值
图解法 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作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画出平行四边形或矢量三角形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或最小值
极限法 极限法是指通过恰当选取某个变化的量将问题推向极端,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暴露出来,使问题明朗化
1.(2024·东莞期末)如图所示,倾角为α、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mg cos α
B.木块受到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g sin α
C.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mg sin αcos α
D.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m)g
2.如图所示,两个半圆柱A、B紧靠着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光滑圆柱C,三者半径均为R,C的质量为m,A、B的质量都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拉A,使A缓慢移动,直至C恰好降到地面.整个过程中B保持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未拉A时,B对C的作用力大小F.
(2) 满足题中条件的μ的最小值μmin.
1.(2025·安徽黄山期末)如图甲为明朝《天工开物》记载测量“弓弦”张力的插图,图乙为示意图,弓的质量为m=5 kg,弦的质量忽略不计,悬挂点为弦的中点.当在弓的中点悬挂质量为M=15 kg的重物,弦的张角为θ=120°,取g=10 m/s2,则弦的张力为(  )


A.50 N B.150 N
C.200 N D.200 N
2.如图所示的风向测试仪上有五个浮球彼此用轻绳连接,悬挂于空中.假设风力水平稳定,测试仪发生倾斜,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设每个浮球的质量为m.由上往下第一只浮球对第二只浮球的拉力的大小为(  )
A.2mg B.mg
C.mg D.8mg
3.(多选)如图所示,人的重力为 600 N,木板重力为400 N,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0.2.现在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板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
A.人拉绳的力是200 N
B.人拉绳的力是100 N
C.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向右
D.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向左
4.(2024·安徽合肥一中)如图所示,工地上的建筑工人用砖夹搬运四块相同的砖,假设每块砖的质量均为m,砖与砖夹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砖处于平衡状态时,则右边砖夹对砖施加的水平力最小为( )
A. B.
C. D.
5.(2024·中山期末统考)(多选)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休闲吊椅,质量分布均匀,用两竖直链条悬挂在天花板上,竖直链条的下部各自固定另一链条对称地连接到吊椅上,底部链条两侧夹角为θ=60°,吊椅呈水平状态,不计链条重力,则(  )
A.任一竖直链条中的拉力大小为G
B.任一竖直链条中的拉力大小为 G
C.任一底部链条中的拉力大小为 G
D.任一底部链条中的拉力大小为 G
6.如图所示,两段等长细线串接着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悬挂于O点.在两个小球上分别加上水平方向的外力,其中作用在b球上的力大小为F,作用在a球上的力大小为2F,则此装置平衡时的位置可能是下列哪幅图(  )
      
A       B       C      D
7.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后,再用细线l悬挂于O点,如图所示.用力F拉小球b,使两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l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θ=30°,则F的最小值为(  )
A.mg B.mg
C.mg D.mg
8.(2025·深圳宝安期中)用三根细线a、b、c将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细线c水平,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均为2m,重力加速度为g.取sin 37°=0.6,cos 37°=0.8,求:
(1) 细线a、c分别对小球1和2的拉力大小.
(2) 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
9.(2025·安徽马鞍山期末)一根轻质细绳上端固定,串联着三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上到下小球的质量分别为2 kg、3 kg、1 kg,三个小球均受到水平向左且大小恒定相等的风力.当三个小球稳定静止时,其实际形态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B间的接触面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A与B间、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物块A、B刚好要滑动,则μ的值为(  )
A. B.
C. D.
11.(2025·惠州期末)2024年11月,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科学晚会中,图(a)所示的节目《拱形的奥秘》揭示了拱形结构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图(b)是两位老师搭建的拱桥模型简化图,整个模型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构件1与构件3相对正中央的构件2左右对称,假设构件2的左右两侧面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37°,构件1、2、3质量均为m,构件1、3与水平桌面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其余摩擦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sin 37°=0.6,cos 37°=0.8,求:
图(a)
图(b)
(1) 构件1对构件2的弹力大小.
(2) 构件1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
(3) 构件1、3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μ的最小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