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课时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件 讲义)高中物理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课时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件 讲义)高中物理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简介

课时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核心 目标 1.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知道应首先进行受力和运动情况分析.
2.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主要问题:即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的问题.
考向1 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1.基本思路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公式及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流程图
AAA
 (2025·深圳期末)无人机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为一种四旋翼无人机,它能够竖直起降,质量m=2 kg,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Ff,大小恒为4 N.一次性能检测时,在离地面高度H=40 m处,关闭动力后无人机由静止下落,2 s后启动动力设备提供恒定升力,无人机恰好在接近地面时回升.无人机可看作质点,取g=10 m/s2.求:
(1) 无人机下落过程中最大速度的大小.
(2) 从启动动力设备到回升,经过的时间.
答案:(1) 16 m/s (2) 3 s
解析:(1) 关闭动力后无人机由静止下落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f=ma
代入数据解得a=8 m/s2
由运动学公式vm=at1
解得vm=16 m/s
(2) 关闭动力后无人机由静止下落过程,下落高度
h=at,得h=16 m
启动动力设备后,有t2=H-h,解得t2=3 s.
考向2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1.基本思路
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再分析物体的受力,求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
2.流程图
 (2025·大湾区期末)小明通过拉小车训练体能.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小车上有一质量m=1 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小明拉着小车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匀加速奔跑,经过16 m后达到最大速度,然后以最大速度匀速跑,再经过64 m到达终点,全程共用时12 s,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 小明匀加速运动所用的时间t1.
(2) 小明匀加速运动阶段,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
答案:(1) 4 s (2) 9.2 N
解析:(1) 设最大速度为vm,匀速阶段所用时间为t2,根据题意有t=t1+t2=12 s
x1=t1=16 m
x2=vmt2=64 m
联立解得vm=8 m/s,t1=4 s
(2) 小明匀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2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对m有
N cos 37°+f sin 37°=mg,N sin 37°-f cos 37°=ma
联立解得N=9.2 N
考向3 多过程问题分析
1.当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由多个过程组成时,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将复杂的过程拆分为几个子过程,分析每一个子过程的受力情况、运动性质,用相应的规律解决问题.
2.注意分析两个子过程交接的位置,该交接点速度是上一过程的末速度,也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它起到“桥梁”的作用,对解决问题有重要作用.
 (2025·梅州期末)如图所示,在倾角θ为37°的粗糙斜面上一质量m=2.0 kg的木块,在平行于斜面的恒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加速向上运动,0.6 s末速度变为2.4 m/s,此时撤去恒力F.已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假设斜面足够长,sin 37°=0.6,cos 37°=0.8,取g=10 m/s2,求:
(1) 木块在前0.6 s内的加速度大小.
(2) 恒力F的大小.
(3) 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出发点的最大距离.
答案:(1) 4 m/s2 (2) 24 N (3) 1.08 m
解析:(1) 由题可知,前0.6 s物体的加速度
a1==4 m/s2.
(2) 对物体受力分析,前0.6 s,由牛顿第二定律
F-mg sin 37°-μmg cos 37°=ma1
其中f=μmg cos 37°=4 N
解得F=24 N
(3) 加速位移x1=a1t2=0.72 m
减速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 sin 37°+μmg cos 37°=ma2,解得a2=8 m/s2
减速至0的位移x2==0.36 m
离出发点距离最远是x=x1+x2=1.08 m.
1.(2025·惠州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滑雪爱好者参与高山滑雪时的情境,某时刻滑雪者收起雪杖,从静止开始沿着倾角θ=30°的平直山坡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后到达坡底.已知滑板与山坡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关于滑雪者在该运动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加速度大小为g
B.到坡底的速度大小为 gt
C.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gt
D.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gt2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解得a=g,则滑雪者到坡底的速度大小为v=at=gt,滑雪者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gt,滑雪者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at2=gt2,故选D.
2.(2025·江门期末)“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运载火箭于2024年5月29日16时12分在山东日照成功发射,该过程可用如图所示的火箭模型发射来模拟.发动机点火后,火箭模型获得了大小恒为F=40 N、方向竖直向上的推力,2 s后发动机熄火,之后由于惯性达到最大高度.已知火箭模型质量为m=2 kg,在升空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5 N,不考虑发射过程中喷出气体对火箭模型质量的影响, 取g=10 m/s2.求:
(1) 火箭模型在发动机熄火前的加速度a1的大小及在升空过程中的最大速率vm.
(2) 火箭模型上升的总时间.
答案:(1) 7.5 m/s2 15 m/s (2) 3.2 s
解析:(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f=ma1
解得a1=7.5 m/s2
发动机熄火后,火箭在自身重力和空气的阻力作用下,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火箭最大速率为vm=a1t1
解得vm=15 m/s
(2) 发动机熄火,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2
解得a2=12.5 m/s2
利用逆向思维,根据速度公式有vm=a2t2
解得减速上升时间t2=1.2 s
火箭模型上升的总时间t=t1+t2=3.2 s.
1.质量为1 kg的质点,受水平恒力F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在第t秒内的位移为x,则F的大小为 ( B )
A. B.
C. D.
解析:由题意,x=at2-a(t-1)2,所以 a=,由F=ma=m,因为m=1 kg,则F=,故B正确.
2.(2024·安徽安庆一中)如图所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小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108 km/h(即30 m/s),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A )
A.420 N B.600 N
C.800 N D.1 000 N
解析: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的5 s内,乘客的速度由30 m/s减小到0,视为匀减速运动,则有a==- m/s2=-6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F=ma=70×(-6) N=-420 N,负号表示力的方向跟初速度方向相反,A正确.
3.(2024·山东聊城期末)滑雪运动是我国北方冬天常见的运动.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从山坡上以加速度a=2.8 m/s2匀加速滑下,若视山坡平直且动摩擦因数相同,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山坡的倾角约为37°,取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山坡的动摩擦因数为(sin 37°=0.6,cos 37°=0.8)( C )
A.0.2 B.0.3
C.0.4 D.0.5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37°-μmg cos 37°=ma,解得μ=0.4,故选C.
4.(2024·中山期末统考)滑草是儿童非常喜欢的运动,简单的滑草赛道由斜坡道和水平道构成.其过程可简化为下图,其中滑板与斜坡道和水平道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某次小明和姐姐去滑草,两人先后都从坡道上的A点由静止下滑,在水平道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姐姐的质量较大,坡道最低点B处平滑连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在斜坡道上姐姐的滑行时间短
B.在斜坡道上小明滑到B点时的速度较大
C.在水平道上姐姐的滑行距离长
D.在水平道上两人滑行的距离一样长
解析:对滑行的人受力分析,设其与滑板的总质量为m,斜面坡道倾角为θ,滑板与斜坡道和水平道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1,μmg=ma2,整理可得a1=g sin θ-μg cos θ,a2=μg,可知在斜坡道上与水平道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与其质量无关,由于出发点相同,则两人的运动情况相同,即在斜坡道上滑行时间相同,在斜坡道上滑到B点时的速度相同,在水平道上两人滑行的距离一样长,故选D.
5.(2024·福建福州一中)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 m/s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F=2 N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取g=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C )
A.物体经10 s速度减为零
B.物体经5 s速度减为零
C.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保持静止
D.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向右运动
解析:施加恒力后,物体向左滑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恒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FN=μmg=3 N,故a==5 m/s2,方向水平向右,物体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t==2 s,故A、B错误;物体减速到零后,F<f,将保持静止状态,故C正确,D错误.
6.(2024·山东泰安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m=3 kg的木块放在倾角θ=30°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木块可以沿斜面匀速下滑.若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木块上,使其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经过t=2 s木块沿斜面上升4 m的距离,则推力F的大小为(取g=10 m/s2)( D )
A.42 N B.6 N
C.21 N D.36 N
解析:因木块能沿斜面匀速下滑,由平衡条件知mg sin θ=μmg cos θ,所以μ=tan θ;当在推力作用下加速上滑时,由运动学公式s=at2得a=2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 θ-μmg cos θ=ma,得F=36 N,D正确.
7.(2025·潮州期末)如图所示,物流公司通过滑道把货物直接运到卡车中,倾斜滑轨与水平面成37°角,长度L1=6 m,水平滑轨长度L2=2.3 m,两滑轨间平滑连接使速度改向而不改变速度大小.若货物从倾斜滑轨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其与滑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货物可视为质点(取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
(1) 货物在倾斜滑轨上滑行时加速度a的大小.
(2) 货物滑到水平滑轨末端时速度v的大小.
答案:(1) 2 m/s2 (2) 1 m/s
解析:(1) 货物在倾斜滑轨上滑行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μmg cos θ=ma
解得a=2 m/s2
(2) 货物在水平滑轨上滑行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货物在倾斜滑轨上滑行的过程有v=2aL1
货物在水平滑轨上滑行的过程有v-v2=2a′L2
联立解得v=1 m/s
8.(2025·广州九区期末)冰壶运动是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在某次比赛中,质量为18千克的冰壶被投出后近似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用时20 s停止,最后1 s内位移大小为0.2 m,若忽略冰壶转动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冰壶的初速度大小是8 m/s
B.冰壶的加速度大小是0.5 m/s2
C.冰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8.2 N
D.前10 s位移和后10 s的位移之比为4∶1
解析:由题意知最后t=1 s内位移大小为x=0.2 m,由逆向思维法可得x=at2,代入数据,解得冰壶的加速度大小a=0.4 m/s2,由于用时20 s停止,故初速度v0=at1=(0.4×20) m/s=8 m/s,故A正确,B错误;分析可知摩擦力f就是冰壶受到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a=(18×0.4) N=7.2 N,故C错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线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比等于1∶3∶5∶…,逆向思维法可知前10 s位移和后10 s的位移之比为3∶1,故D错误.
9.在训练奔跑中下肢向后的蹬踏力量时,有一种方法是让运动员腰部系绳拖着汽车轮胎奔跑.如图甲所示,在一次训练中,运动员腰部系着不可伸长的轻绳,拖着质量m=10 kg的轮胎从静止开始沿着笔直的跑道加速奔跑,绳与水平跑道的夹角为53°,某时刻拖绳从轮胎上脱落,轮胎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已知sin 53°=0.8,cos 53°=0.6,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t=5.6 s时,拖绳从轮胎上脱落
B.轮胎运动的总位移为16 m
C.拖绳脱落前,轮胎受到的摩擦力为50 N
D.拖绳对轮胎的拉力为70 N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4 s后轮胎做减速运动,所以4 s时,拖绳从轮胎上脱落,A错误;根据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区域的面积对应位移可知,轮胎运动的总位移为x=×5.6×8 m=22.4 m,B错误;拖绳脱落后,加速度a′==5 m/s2,根据μmg=ma′,解得μ=0.5,脱落前,加速度a==2 m/s2,根据F sin 53°+N=mg,F cos 53°-μN=ma,解得F=70 N,N=44 N,拖绳脱落前,轮胎受到的摩擦力为f=μN=22 N,C错误,D正确.
10.(2025·深圳期末)如图甲所示,一倾角为θ=37°,足够长的粗糙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1 kg的物块由斜面体的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体向上运动,同时在物块上施加一沿斜面向下的恒力F,此时刻计为t=0时刻,1 s末将恒力F撤走,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物块可视为质点,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 撤去恒力时,物块到斜面底端的距离.
(2) 恒力F的大小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 物块回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1) 1 m (2) 2 N 0.5 (3) 2 m/s
解析:(1) 由图乙可得,v-t图像与横轴的面积为物块的位移,即物块到斜面底端的距离
x=(×6×0.5-×2×0.5) m=1 m.
(2) 由图乙可得,t=0.5 s时,物块速度为零,即物块在t=0.5 s时,到达斜面最高点.
向上运动时,物块加速度的大小a1===12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 sin θ+μmg cos θ=ma1
0.5 s后,物块向下运动,结合图乙,物块向下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a2===4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 sin θ-μmg cos θ=ma2
解得F=2 N,μ=0.5
(3) 撤走恒力F后,物块向下运动的加速度
a3=g sin θ-μg cos θ=2 m/s2
此时物块速度大小为v1=2 m/s,距离斜面底端x=1 m,由v2-v=2ax得,物块回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v==2 m/s(共41张PPT)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课时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核心 目标 1.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知道应首先进行受力和运动情况分析.
2.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主要问题:即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的问题.
目标导学 各个击破
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1.基本思路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公式及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流程图
考向
1
   (2025·深圳期末)无人机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为一种四旋翼无人机,它能够竖直起降,质量m=2 kg,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Ff,大小恒为4 N.一次性能检测时,在离地面高度H=40 m处,关闭动力后无人机由静止下落,2 s后启动动力设备提供恒定升力,无人机恰好在接近地面时回升.无人机可看作质点,取g=10 m/s2.求:
(1) 无人机下落过程中最大速度的大小.
答案:(1) 16 m/s
1
解析:(1) 关闭动力后无人机由静止下落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f=ma
代入数据解得a=8 m/s2
由运动学公式vm=at1
解得vm=16 m/s
(2) 从启动动力设备到回升,经过的时间.
答案:(2) 3 s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1.基本思路
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再分析物体的受力,求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
2.流程图
考向
2
   (2025·大湾区期末)小明通过拉小车训练体能.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小车上有一质量m=1 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小明拉着小车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匀加速奔跑,经过16 m后达到最大速度,然后以最大速度匀速跑,再经过64 m到达终点,全程共用时12 s,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 小明匀加速运动所用的时间t1.
答案:(1) 4 s
2
解析:(1) 设最大速度为vm,匀速阶段所用时间为t2,根据题意有t=t1+t2=12 s
x2=vmt2=64 m
联立解得vm=8 m/s,t1=4 s
(2) 小明匀加速运动阶段,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
答案:(2) 9.2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对m有
N cos 37°+f sin 37°=mg,N sin 37°-f cos 37°=ma
联立解得N=9.2 N
多过程问题分析
1.当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由多个过程组成时,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将复杂的过程拆分为几个子过程,分析每一个子过程的受力情况、运动性质,用相应的规律解决问题.
2.注意分析两个子过程交接的位置,该交接点速度是上一过程的末速度,也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它起到“桥梁”的作用,对解决问题有重要作用.
考向
3
   (2025·梅州期末)如图所示,在倾角θ为37°的粗糙斜面上一质量m=2.0 kg的木块,在平行于斜面的恒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加速向上运动,0.6 s末速度变为2.4 m/s,此时撤去恒力F.已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假设斜面足够长,sin 37°=0.6,cos 37°=0.8,取g=10 m/s2,求:
(1) 木块在前0.6 s内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1) 4 m/s2
3
(2) 恒力F的大小.
答案:(2) 24 N
解析:(2) 对物体受力分析,前0.6 s,由牛顿第二定律
F-mg sin 37°-μmg cos 37°=ma1
其中f=μmg cos 37°=4 N
解得F=24 N
(3) 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出发点的最大距离.
答案:(3) 1.08 m
随堂内化 即时巩固
D
2.(2025·江门期末)“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运载火箭于2024年5月29日16时12分在山东日照成功发射,该过程可用如图所示的火箭模型发射来模拟.发动机点火后,火箭模型获得了大小恒为F=40 N、方向竖直向上的推力,2 s后发动机熄火,之后由于惯性达到最大高度.已知火箭模型质量为m=2 kg,在升空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5 N,不考虑发射过程中喷出气体对火箭模型质量的影响,取g=10 m/s2.求:
(1) 火箭模型在发动机熄火前的加速度a1的大小及在升空
过程中的最大速率vm.
答案:(1) 7.5 m/s2 15 m/s
解析:(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f=ma1
解得a1=7.5 m/s2
发动机熄火后,火箭在自身重力和空气的阻力作用下,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火箭最大速率为vm=a1t1
解得vm=15 m/s
(2) 火箭模型上升的总时间.
答案:(2) 3.2 s
解析:(2) 发动机熄火,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2
解得a2=12.5 m/s2
利用逆向思维,根据速度公式有vm=a2t2
解得减速上升时间t2=1.2 s
火箭模型上升的总时间t=t1+t2=3.2 s.
配套新练案
1.质量为1 kg的质点,受水平恒力F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在第t秒内的位移为x,则F的大小为 (  )
B
2.(2024·安徽安庆一中)如图所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小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108 km/h(即30 m/s),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  )
A.420 N B.600 N
C.800 N D.1 000 N
A
3.(2024·山东聊城期末)滑雪运动是我国北方冬天常见的运动.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从山坡上以加速度a=2.8 m/s2匀加速滑下,若视山坡平直且动摩擦因数相同,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山坡的倾角约为37°,取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山坡的动摩擦因数为(sin 37°=0.6,cos 37°=0.8) (  )
A.0.2 B.0.3
C.0.4 D.0.5
C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37°-μmg cos 37°=ma,解得μ=0.4,故选C.
4.(2024·中山期末统考)滑草是儿童非常喜欢的运动,简单的滑草赛道由斜坡道和水平道构成.其过程可简化为下图,其中滑板与斜坡道和水平道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某次小明和姐姐去滑草,两人先后都从坡道上的A点由静止下滑,在水平道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姐姐的质量较大,坡道最低点B处平滑连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斜坡道上姐姐的滑行时间短
B.在斜坡道上小明滑到B点时的速度较大
C.在水平道上姐姐的滑行距离长
D.在水平道上两人滑行的距离一样长
D
解析:对滑行的人受力分析,设其与滑板的总质量为m,斜面坡道倾角为θ,滑板与斜坡道和水平道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1,μmg=ma2,整理可得a1=g sin θ-μg cos θ,a2=μg,可知在斜坡道上与水平道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与其质量无关,由于出发点相同,则两人的运动情况相同,即在斜坡道上滑行时间相同,在斜坡道上滑到B点时的速度相同,在水平道上两人滑行的距离一样长,故选D.
5.(2024·福建福州一中)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 m/s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F=2 N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取g=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
A.物体经10 s速度减为零
B.物体经5 s速度减为零
C.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保持静止
D.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向右运动
C
6.(2024·山东泰安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m=3 kg的木块放在倾角θ=30°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木块可以沿斜面匀速下滑.若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木块上,使其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经过t=2 s木块沿斜面上升4 m的距离,则推力F的大小为(取g=10 m/s2) (  )
A.42 N B.6 N
C.21 N D.36 N
D
7.(2025·潮州期末)如图所示,物流公司通过滑道把货物直接运到卡车中,倾斜滑轨与水平面成37°角,长度L1=6 m,水平滑轨长度L2=2.3 m,两滑轨间平滑连接使速度改向而不改变速度大小.若货物从倾斜滑轨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其与滑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货物可视为质点(取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
(1) 货物在倾斜滑轨上滑行时加速度a的大小.
答案:(1) 2 m/s2
解析:(1) 货物在倾斜滑轨上滑行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μmg cos θ=ma
解得a=2 m/s2
(2) 货物滑到水平滑轨末端时速度v的大小.
答案:(2) 1 m/s
8.(2025·广州九区期末)冰壶运动是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在某次比赛中,质量为18千克的冰壶被投出后近似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用时20 s停止,最后1 s内位移大小为0.2 m,若忽略冰壶转动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冰壶的初速度大小是8 m/s
B.冰壶的加速度大小是0.5 m/s2
C.冰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8.2 N
D.前10 s位移和后10 s的位移之比为4∶1
A
9.在训练奔跑中下肢向后的蹬踏力量时,有一种方法是让运动员腰部系绳拖着汽车轮胎奔跑.如图甲所示,在一次训练中,运动员腰部系着不可伸长的轻绳,拖着质量m=10 kg的轮胎从静止开始沿着笔直的跑道加速奔跑,绳与水平跑道的夹角为53°,某时刻拖绳从轮胎上脱落,轮胎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已知sin 53°=0.8,cos 53°=0.6,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t=5.6 s时,拖绳从轮胎上脱落
B.轮胎运动的总位移为16 m
C.拖绳脱落前,轮胎受到的摩擦力为50 N
D.拖绳对轮胎的拉力为70 N
D


10.(2025·深圳期末)如图甲所示,一倾角为θ=37°,足够长的粗糙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1 kg的物块由斜面体的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体向上运动,同时在物块上施加一沿斜面向下的恒力F,此时刻计为t=0时刻,1 s末将恒力F撤走,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物块可视为质点,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 撤去恒力时,物块到斜面底端的距离.
答案:(1) 1 m


(2) 恒力F的大小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2) 2 N 0.5


解析:(2) 由图乙可得,t=0.5 s时,物块速度为零,即物块在t=0.5 s时,到达斜面最高点.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 sin θ+μmg cos θ=ma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 sin θ-μmg cos θ=ma2
解得F=2 N,μ=0.5
(3) 物块回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解析:(3) 撤走恒力F后,物块向下运动的加速度
a3=g sin θ-μg cos θ=2 m/s2
此时物块速度大小为v1=2 m/s,距离斜面底端x=1 m,
谢谢观赏课时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核心 目标 1.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知道应首先进行受力和运动情况分析.
2.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主要问题:即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的问题.
考向1 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1.基本思路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公式及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流程图
AAA
 (2025·深圳期末)无人机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为一种四旋翼无人机,它能够竖直起降,质量m=2 kg,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Ff,大小恒为4 N.一次性能检测时,在离地面高度H=40 m处,关闭动力后无人机由静止下落,2 s后启动动力设备提供恒定升力,无人机恰好在接近地面时回升.无人机可看作质点,取g=10 m/s2.求:
(1) 无人机下落过程中最大速度的大小.
(2) 从启动动力设备到回升,经过的时间.
考向2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1.基本思路
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再分析物体的受力,求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
2.流程图
 (2025·大湾区期末)小明通过拉小车训练体能.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小车上有一质量m=1 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小明拉着小车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匀加速奔跑,经过16 m后达到最大速度,然后以最大速度匀速跑,再经过64 m到达终点,全程共用时12 s,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 小明匀加速运动所用的时间t1.
(2) 小明匀加速运动阶段,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
考向3 多过程问题分析
1.当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由多个过程组成时,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将复杂的过程拆分为几个子过程,分析每一个子过程的受力情况、运动性质,用相应的规律解决问题.
2.注意分析两个子过程交接的位置,该交接点速度是上一过程的末速度,也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它起到“桥梁”的作用,对解决问题有重要作用.
 (2025·梅州期末)如图所示,在倾角θ为37°的粗糙斜面上一质量m=2.0 kg的木块,在平行于斜面的恒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加速向上运动,0.6 s末速度变为2.4 m/s,此时撤去恒力F.已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假设斜面足够长,sin 37°=0.6,cos 37°=0.8,取g=10 m/s2,求:
(1) 木块在前0.6 s内的加速度大小.
(2) 恒力F的大小.
(3) 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出发点的最大距离.
1.(2025·惠州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滑雪爱好者参与高山滑雪时的情境,某时刻滑雪者收起雪杖,从静止开始沿着倾角θ=30°的平直山坡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后到达坡底.已知滑板与山坡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关于滑雪者在该运动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大小为g
B.到坡底的速度大小为 gt
C.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gt
D.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gt2
2.(2025·江门期末)“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运载火箭于2024年5月29日16时12分在山东日照成功发射,该过程可用如图所示的火箭模型发射来模拟.发动机点火后,火箭模型获得了大小恒为F=40 N、方向竖直向上的推力,2 s后发动机熄火,之后由于惯性达到最大高度.已知火箭模型质量为m=2 kg,在升空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5 N,不考虑发射过程中喷出气体对火箭模型质量的影响, 取g=10 m/s2.求:
(1) 火箭模型在发动机熄火前的加速度a1的大小及在升空过程中的最大速率vm.
(2) 火箭模型上升的总时间.
1.质量为1 kg的质点,受水平恒力F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在第t秒内的位移为x,则F的大小为 (  )
A. B.
C. D.
2.(2024·安徽安庆一中)如图所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小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108 km/h(即30 m/s),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
A.420 N B.600 N
C.800 N D.1 000 N
3.(2024·山东聊城期末)滑雪运动是我国北方冬天常见的运动.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从山坡上以加速度a=2.8 m/s2匀加速滑下,若视山坡平直且动摩擦因数相同,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山坡的倾角约为37°,取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山坡的动摩擦因数为(sin 37°=0.6,cos 37°=0.8)(  )
A.0.2 B.0.3
C.0.4 D.0.5
4.(2024·中山期末统考)滑草是儿童非常喜欢的运动,简单的滑草赛道由斜坡道和水平道构成.其过程可简化为下图,其中滑板与斜坡道和水平道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某次小明和姐姐去滑草,两人先后都从坡道上的A点由静止下滑,在水平道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姐姐的质量较大,坡道最低点B处平滑连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斜坡道上姐姐的滑行时间短
B.在斜坡道上小明滑到B点时的速度较大
C.在水平道上姐姐的滑行距离长
D.在水平道上两人滑行的距离一样长
5.(2024·福建福州一中)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 m/s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F=2 N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取g=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物体经10 s速度减为零
B.物体经5 s速度减为零
C.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保持静止
D.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向右运动
6.(2024·山东泰安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m=3 kg的木块放在倾角θ=30°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木块可以沿斜面匀速下滑.若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木块上,使其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经过t=2 s木块沿斜面上升4 m的距离,则推力F的大小为(取g=10 m/s2)(  )
A.42 N B.6 N
C.21 N D.36 N
7.(2025·潮州期末)如图所示,物流公司通过滑道把货物直接运到卡车中,倾斜滑轨与水平面成37°角,长度L1=6 m,水平滑轨长度L2=2.3 m,两滑轨间平滑连接使速度改向而不改变速度大小.若货物从倾斜滑轨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其与滑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货物可视为质点(取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
(1) 货物在倾斜滑轨上滑行时加速度a的大小.
(2) 货物滑到水平滑轨末端时速度v的大小.
8.(2025·广州九区期末)冰壶运动是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在某次比赛中,质量为18千克的冰壶被投出后近似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用时20 s停止,最后1 s内位移大小为0.2 m,若忽略冰壶转动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壶的初速度大小是8 m/s
B.冰壶的加速度大小是0.5 m/s2
C.冰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8.2 N
D.前10 s位移和后10 s的位移之比为4∶1
9.在训练奔跑中下肢向后的蹬踏力量时,有一种方法是让运动员腰部系绳拖着汽车轮胎奔跑.如图甲所示,在一次训练中,运动员腰部系着不可伸长的轻绳,拖着质量m=10 kg的轮胎从静止开始沿着笔直的跑道加速奔跑,绳与水平跑道的夹角为53°,某时刻拖绳从轮胎上脱落,轮胎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已知sin 53°=0.8,cos 53°=0.6,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5.6 s时,拖绳从轮胎上脱落
B.轮胎运动的总位移为16 m
C.拖绳脱落前,轮胎受到的摩擦力为50 N
D.拖绳对轮胎的拉力为70 N
10.(2025·深圳期末)如图甲所示,一倾角为θ=37°,足够长的粗糙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1 kg的物块由斜面体的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体向上运动,同时在物块上施加一沿斜面向下的恒力F,此时刻计为t=0时刻,1 s末将恒力F撤走,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物块可视为质点,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 撤去恒力时,物块到斜面底端的距离.
(2) 恒力F的大小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 物块回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