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习题课6 动力学图像与临界极值问题核心 目标 1.理解图像的意义,能用图像法分析问题和解决动力学图像问题.2.理解临界状态、临界条件和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能求解简单的临界和极值问题.类型1 动力学图像问题的求解1.已知物体受的力随时间变化的__F-t__图像,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__v-t图像__、__a-t图像__,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3.由已知条件确定某相关量的变化图像.4.用图像求解问题:将不太清晰的物理量变化过程构建图像展示出来,再根据有关物理规律求解. (2025·广州九区期末)(多选)如图所示,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冲上固定粗糙斜面.下面给出的描述上述全过程中小物块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和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有( ABD ) A B C D解析:设斜面的倾角为θ,小物块上滑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1,解得a1=g sin θ+μg cos θ,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小物块的速度为v=v0-a1t,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若mg sin θ<μmg cos θ,小物块最后将保持静止,加速度为零,故A正确;若mg sin θ>μmg cos θ,小物块将下滑,小物块下滑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2,解得a2=g sin θ-μg cos θ<a1,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小物块的速度为v=a2(t-t0)=a2,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故B、D正确,C错误. (2024·安徽芜湖一中)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加速度a随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 D )甲乙A.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B.物体在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质量为1 kg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解析:a-F图像是不过原点的直线,所以a与F成线性关系,不是成正比,A错误;物体在力F作用下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B错误;设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取图中数据代入后解得m=2 kg,μ=0.3,C错误,D正确.图像问题的解题策略1.把图像与具体的题意、情景结合起来,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明确图像所反映的物理过程.2.特别注意图像中的一些特殊点,如图线与横、纵坐标轴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注意图线的斜率、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面积的物理意义.3.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关系式,进而明确“图像与公式”“图像与物体”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类型2 动力学的临界、极值问题1.临界状态: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刚好要发生或刚好不发生的转折状态.2.关键词语:在动力学问题中出现的“最大”、“最小”、“刚好”、“恰好”等词语,一般都暗示了临界状态的出现,隐含了相应的临界条件.3.临界问题的常见类型及临界条件(1) 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间的弹力恰好为零.(2) 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3) 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裂的临界条件是实际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张力为零.(4) 加速度最大、最小与速度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当所受合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当所受合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对应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2025·汕头期末)(多选)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并不黏合,放置在水平面上,水平面与物体间的摩擦力可忽略,两物体的质量mA为4 kg,mB为6 kg.从t=0开始,水平共线的两个力FA和FB分别始终作用于A、B上,FA、FB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FA=8-2t(N),FB=2+2t(N).在t=0时刻,FA、FB的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A.在t=1 s时刻,物体B所受外力的合力为4 NB.8 s内物体B的加速度一直增大C.在t=1 s时刻,物体A、B之间的弹力大小为2 ND.t=0.8 s时刻,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解析:当A、B之间弹力为零时,A、B分开,此时二者加速度相同,设共同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分别对A、B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A=8-2t=mAa,FB=2+2t=mBa,联立解得a=1 m/s2,t=2 s,故前2 s内,A、B受合外力不变,加速度大小始终为1 m/s2,B所受外力的合力大小等于FB合=mBa=6 N,故A、B错误,D正确;在t=1 s时刻,A、B相对静止,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B+FAB=mBa,解得FAB=2 N,故C正确. (2025·肇庆期末)(多选)如图甲所示,书桌上水平叠放着一本词典和一本课本.保持桌面不动,用水平恒力F作用于下面的课本,模型简化如图乙所示.已知词典的质量m1=1.5 kg,课本的质量m2=0.5 kg,课本与词典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课本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取g=10 m/s2,词典与课本、课本与桌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甲乙A.F=1 N时,词典不受摩擦力的作用B.F=4 N时,词典受到的摩擦力为3 N,方向水平向右C.F=6 N时,词典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D.F=8 N时,词典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解析:桌面对词典和课本整体的滑动摩擦力为f2=μ2(m1+m2)g=2 N,即欲使词典和课本运动,拉力F必须大于2 N,所以当F=1 N时,词典和课本保持静止,词典不受摩擦力的作用,A正确;当词典和课本将要相对滑动时,词典获得最大加速度,此时有μ1m1g=m1a1,得a1=2 m/s2,对整体Fm-f2=(m1+m2)a1,解得Fm=6 N,可知F=8 N时,词典的加速度为2 m/s2,D错误;当F=4 N时,课本和词典不发生相对滑动,对整体有F-μ2(m1+m2)g=(m1+m2)a2,解得a2=1 m/s2,方向水平向右,对词典有f1=m1a2=1.5 N,方向水平向右,B错误;当F=6 N时,此时词典和课本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所以词典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C正确.解答临界、极值问题的常用方法1.极限法: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临界现象(或状态)显现出来.2.假设法: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常用假设法解决问题.3.数学方法: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公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1.(2024·山东济南中学)(多选)如图所示,已知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4 kg、m2=1 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A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5,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 m/s2,在水平力F的推动下,要使A、B一起运动且B不下滑,则力F的大小可能是( CD )A.50 N B.100 NC.125 N D.150 N解析:若B不下滑,对B有μ1FN≥m2g,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2a;对整体有F-μ2(m1+m2)g=(m1+m2)a,得F≥(m1+m2)g=125 N,C、D正确.2.(2025·安徽六安期末)(多选)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水平拉力F及物体的运动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和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 AD )甲乙A.前2 s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前4 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的大小为10 mC.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D.物体的质量m为5 kg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知前2 s内物体的运动加速度a== m/s2=2 m/s2,故A正确;前4 s内物体的位移为x=×4×2 m+2×4 m=12 m,故B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前2 s内F1-μmg=ma,后2 s内F2=μmg,由图得F1=15 N,F2=5 N,代入解得m=5 kg,μ=0.1,故C错误,D正确.1.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水平推力F的大小分别为(取g=10 m/s2)( A )A.0.2 6 N B.0.1 6 NC.0.2 8 N D.0.1 8 N解析:由v-t图像知a1=1 m/s2,a2=2 m/s2,由F-μmg=ma1,μmg=ma2,解得μ=0.2,F=6 N,A正确.2.(2024·深圳宝安期末调研)一物块以初速度v0冲上粗糙斜面,到达某高度后又滑回斜面底部,则该过程中滑块的速度v及加速度a(v和a均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 A B C D解析:物块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上滑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1,下滑过程-mg sin θ+μmg cos θ=ma2,可知a1<a2<0,所以a-t图线都在第四象限;v-t图像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所以上滑阶段图线倾斜程度大,v为正值,下滑阶段图线倾斜程度小,v为负值,故选A.3.(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AD )A.t=2 s时最大 B.t=2 s时最小C.t=8.5 s时最大 D.t=8.5 s时最小解析:由于t=2 s时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最大,故此时人对地板的压力最大,因为地板此时对人的支持力最大;而t=8.5 s时物体向下的加速度最大,故地板对人的支持力最小,即人对地板的压力最小,故A、D正确.4.将一质量不计的光滑杆倾斜地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现在杆上套一光滑的小球,小球在一沿杆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杆向上运动.该过程中小球所受的拉力以及小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甲乙丙A.在2~4 s内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B.小球质量为2 kgC.杆的倾角为30°D.小球在0~4 s内的位移为8 m解析: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在2~4 s内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0.5 m/s2,A错误;设杆的倾角为α,由题图乙、丙可知,在0~2 s内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满足F1=mg sin α,在2~4 s内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2-mg sin α=ma,联立解得m=1 kg,α=30°,B错误,C正确;v-t图像中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小球在0~4 s内的位移为x=(2×1+×2) m=5 m,D错误.5.如图甲所示,倾角α=37°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1 kg的滑块放在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t=0时刻在滑块上施加一平行斜面体的外力使其由静止开始运动,滑块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取沿斜面体向上的方向为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10 m/s2,sin 37°=0.6)( D )甲乙A.0~1 s内外力与3~4 s内外力大小之比为1∶1B.2 s末滑块速度的大小为6 m/sC.1 s末与3 s末滑块的速度等大反向D.滑块4 s末运动到最高点解析:由图乙知,在0~1 s时间内,滑块加速度为 2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 sin α-μmg cos α=ma1,解得F1=12 N,在3~4 s时间内,滑块的加速度沿斜面体向下,大小为2 m/s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定律得mg sin α+μmg cos α-F2=ma2,解得F2=8 N,则0~1 s内外力与3~4 s内外力大小之比为3∶2,A错误;a-t图像中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对应速度的变化量,因此由图像可得在t=2 s时滑块的速度最大,其大小为v=×(1+2)×2 m/s=3 m/s,B错误;在t=1 s到t=3 s时间内,滑块先加速,后减速,由图中面积关系可知,t=1 s和t=3 s时刻,滑块的速度大小均为2 m/s,方向均沿正方向,C错误;在0~4 s时间内,由面积关系可知,滑块运动的方向不变,先沿正方向加速运动,后沿正方向减速运动,在t=4 s时,滑块的速度为零,此时运动到斜面体的最高点,D正确.6.如图甲所示,一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受到如图乙所示的水平外力F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甲乙A.t1时刻速度最大B.t2时刻开始反向运动C.t3时刻反向速度最大D.t4时刻物体离出发点最远解析:0~t1时间内水平外力F由零增大到最大F0,t1~t2时间内由最大F0减小到零,方向没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0~t2时间内一直加速,因此t2时刻速度最大,A错误; t2时刻力F开始反向,t2时刻物体速度正方向最大,物体开始做减速运动,运动方向没变,B错误;由物体受力的对称性可知,t3时刻的速度与t1时刻的速度相等,方向没变,速度不是最大,C错误;0~t4时间内物体运动方向一直没变,所以t4时刻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正确.7.(2025·深圳期末)(多选)如图甲所示,物块的质量为m=1 kg、初速度为v0=10 m/s,在一水平向左大小不变的力F作用下从O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某时刻该力F突然反向,整个过程中物块的v2-x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甲乙A.0~1 s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B.在t=5 s时刻该力F反向C.外力F的大小为8 ND.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解析:物块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1== m/s2=10 m/s2,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1== s=1 s,即0~1 s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在t=1 s时刻该力F反向,A正确,B错误;减速运动时F+μmg=ma1,力F反向后的加速度a2== m/s2=4 m/s2,且F-μmg=ma2,联立解得F=7 N,μ=0.3,故C错误,D正确.8.(多选)如图甲所示,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 BD )甲乙A.斜面的长度L=4 mB.斜面的倾角θ=30°C.物块的质量m=1 kgD.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解析:由图乙可知,物块先向上减速,到达最高点时再向下加速,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块经过的位移,故可求出物块在斜面上的位移,但是不能求出斜面的长度,A错误;由图乙所示图像可知,加速度大小a1==8 m/s2,a2==2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上升过程mg sin θ+μmg cos θ=ma1,下降过程mg sin θ-μmg cos θ=ma2,解得θ=30°,μ=,B、D正确;根据图乙可以求出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动摩擦因数与斜面倾角,但是无法求出物块的质量,C错误.9.(多选)如图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θ的光滑楔形滑块的顶端O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与滑块一起以加速度a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细线的拉力大小可能为( BD )A.m(a sin θ+g cos θ)B.m(g sin θ+a cos θ)C.mD.m解析:设小球对滑块的压力大小为N,在水平方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cos θ-N sin θ=ma,在竖直方向上根据平衡条件有T sin θ+N cos θ=mg,当N≠0时,联立解得T=m(g sin θ+a cos θ),当N=0且小球未脱离滑块表面时,联立解得T=m,故选B、D.10.(2024·惠州期末)如图所示,一旅客用F=60 N的力拉着质量为m=10 kg的行李箱沿水平地面运动.已知拉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从静止开始经t=2.0 s时行李箱移动的直线距离x=2 m.若行李箱可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取g=10 m/s2.求:(1) 在拉动过程中,行李箱的加速度a的大小.(2) 在拉动过程中,地面对行李箱的阻力f的大小.(3) 保持拉力F方向不变,当F至少增大到多少时,行李箱会离开地面“飘”起来?答案:(1) 1 m/s2 (2) 20 N (3) N解析:(1) 由运动学位移时间公式x=at2解得加速度大小为a=1 m/s2(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cos θ-f=ma解得f=20 N(3) 行李箱“飘”起来:是指地面对其支持力为零,对行李箱分析竖直方向受力,有F′sin θ-mg=0解得F′= N可知F至少增大到N,行李箱会离开地面“飘”起来.11.(2025·珠海一中)“地摊经济”为城市生活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某摊主的小车上面平放着物品A,右端的直杆上用轻绳悬挂着物品B,小车在与水平方向成α=37°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小车质量为M=50 kg,物品A、B的质量均为m=5 kg,物品A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8,不计其他阻力,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1) 为使得物品A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求拉力的最大值Fm.(2) 若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求拉力F的大小.答案:(1) 600 N (2) 562.5 N解析:(1) 为使得物品A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设小车的最大加速度为am,则 μmg=mam解得am=8 m/s2对整体有Fmcos α=(M+2m)am解得Fm=600 N(2) 对小球B受力分析mg tan θ=ma解得a=7.5 m/s2<8 m/s2,物品A依然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对整体有F cos α=(M+2m)a解得F=562.5 N(共44张PPT)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习题课6 动力学图像与临界极值问题核心 目标 1.理解图像的意义,能用图像法分析问题和解决动力学图像问题.2.理解临界状态、临界条件和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能求解简单的临界和极值问题.能力提升 典题固法动力学图像问题的求解1.已知物体受的力随时间变化的 F-t 图像,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v-t图像 、 a-t图像 ,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3.由已知条件确定某相关量的变化图像.4.用图像求解问题:将不太清晰的物理量变化过程构建图像展示出来,再根据有关物理规律求解.类型1 (2025·广州九区期末)(多选)如图所示,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冲上固定粗糙斜面.下面给出的描述上述全过程中小物块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和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有 ( )1ABDA B C D (2024·安徽芜湖一中)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加速度a随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 ( )A.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B.物体在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质量为1 kg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2D甲乙解析:a-F图像是不过原点的直线,所以a与F成线性关系,不是成正比,A错误;物体在力F作用下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B错误;设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取图中数据代入后解得m=2 kg,μ=0.3,C错误,D正确.图像问题的解题策略1.把图像与具体的题意、情景结合起来,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明确图像所反映的物理过程.2.特别注意图像中的一些特殊点,如图线与横、纵坐标轴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注意图线的斜率、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面积的物理意义.3.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关系式,进而明确“图像与公式” “图像与物体”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动力学的临界、极值问题1.临界状态: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刚好要发生或刚好不发生的转折状态.2.关键词语:在动力学问题中出现的“最大”、“最小”、“刚好”、“恰好”等词语,一般都暗示了临界状态的出现,隐含了相应的临界条件.类型23.临界问题的常见类型及临界条件(1) 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间的弹力恰好为零.(2) 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3) 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裂的临界条件是实际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张力为零.(4) 加速度最大、最小与速度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当所受合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当所受合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对应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2025·汕头期末)(多选)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并不黏合,放置在水平面上,水平面与物体间的摩擦力可忽略,两物体的质量mA为4 kg,mB为6 kg.从t=0开始,水平共线的两个力FA和FB分别始终作用于A、B上,FA、FB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FA=8-2t(N),FB=2+2t(N).在t=0时刻,FA、FB的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1 s时刻,物体B所受外力的合力为4 NB.8 s内物体B的加速度一直增大C.在t=1 s时刻,物体A、B之间的弹力大小为2 ND.t=0.8 s时刻,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3CD解析:当A、B之间弹力为零时,A、B分开,此时二者加速度相同,设共同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分别对A、B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A=8-2t=mAa,FB=2+2t=mBa,联立解得a=1 m/s2,t=2 s,故前2 s内,A、B受合外力不变,加速度大小始终为1 m/s2,B所受外力的合力大小等于FB合=mBa=6 N,故A、B错误,D正确;在t=1 s时刻,A、B相对静止,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B+FAB=mBa,解得FAB=2 N,故C正确. (2025·肇庆期末)(多选)如图甲所示,书桌上水平叠放着一本词典和一本课本.保持桌面不动,用水平恒力F作用于下面的课本,模型简化如图乙所示.已知词典的质量m1=1.5 kg,课本的质量m2=0.5 kg,课本与词典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课本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取g=10 m/s2,词典与课本、课本与桌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 N时,词典不受摩擦力的作用B.F=4 N时,词典受到的摩擦力为3 N,方向水平向右C.F=6 N时,词典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D.F=8 N时,词典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4AC甲乙解析:桌面对词典和课本整体的滑动摩擦力为f2=μ2(m1+m2)g=2 N,即欲使词典和课本运动,拉力F必须大于2 N,所以当F=1 N时,词典和课本保持静止,词典不受摩擦力的作用,A正确;当词典和课本将要相对滑动时,词典获得最大加速度,此时有μ1m1g=m1a1,得a1=2 m/s2,对整体Fm-f2=(m1+m2)a1,解得Fm=6 N,可知F=8 N时,词典的加速度为2 m/s2,D错误;当F=4 N时,课本和词典不发生相对滑动,对整体有F-μ2(m1+m2)g=(m1+m2)a2,解得a2=1 m/s2,方向水平向右,对词典有f1=m1a2=1.5 N,方向水平向右,B错误;当F=6 N时,此时词典和课本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所以词典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C正确.解答临界、极值问题的常用方法1.极限法: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临界现象(或状态)显现出来.2.假设法: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常用假设法解决问题.3.数学方法: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公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随堂内化 即时巩固1.(2024·山东济南中学)(多选)如图所示,已知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4 kg、m2=1 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A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5,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 m/s2,在水平力F的推动下,要使A、B一起运动且B不下滑,则力F的大小可能是 ( )A.50 N B.100 NC.125 N D.150 NCD2.(2025·安徽六安期末)(多选)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水平拉力F及物体的运动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和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 ( )A.前2 s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前4 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的大小为10 mC.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D.物体的质量m为5 kgAD甲乙配套新练案1.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水平推力F的大小分别为(取g=10 m/s2) ( )A.0.2 6 N B.0.1 6 NC.0.2 8 N D.0.1 8 NA解析:由v-t图像知a1=1 m/s2,a2=2 m/s2,由F-μmg=ma1,μmg=ma2,解得μ=0.2,F=6 N,A正确.2.(2024·深圳宝安期末调研)一物块以初速度v0冲上粗糙斜面,到达某高度后又滑回斜面底部,则该过程中滑块的速度v及加速度a(v和a均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A解析:物块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上滑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1,下滑过程-mg sin θ+μmg cos θ=ma2,可知a1<a2<0,所以a-t图线都在第四象限;v-t图像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所以上滑阶段图线倾斜程度大,v为正值,下滑阶段图线倾斜程度小,v为负值,故选A.3.(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 )A.t=2 s时最大B.t=2 s时最小C.t=8.5 s时最大D.t=8.5 s时最小AD解析:由于t=2 s时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最大,故此时人对地板的压力最大,因为地板此时对人的支持力最大;而t=8.5 s时物体向下的加速度最大,故地板对人的支持力最小,即人对地板的压力最小,故A、D正确.4.将一质量不计的光滑杆倾斜地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现在杆上套一光滑的小球,小球在一沿杆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杆向上运动.该过程中小球所受的拉力以及小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2~4 s内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B.小球质量为2 kgC.杆的倾角为30°D.小球在0~4 s内的位移为8 mC甲乙丙5.如图甲所示,倾角α=37°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1 kg的滑块放在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t=0时刻在滑块上施加一平行斜面体的外力使其由静止开始运动,滑块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取沿斜面体向上的方向为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10 m/s2,sin 37°=0.6) ( )A.0~1 s内外力与3~4 s内外力大小之比为1∶1B.2 s末滑块速度的大小为6 m/sC.1 s末与3 s末滑块的速度等大反向D.滑块4 s末运动到最高点D甲乙解析:由图乙知,在0~1 s时间内,滑块加速度为 2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 sin α-μmg cos α=ma1,解得F1=12 N,在3~4 s时间内,滑块的加速度沿斜面体向下,大小为2 m/s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定律得mg sin α+μmg cos α-F2=ma2,解得F2=8 N,则0~1 s内外力与3~4 s内外力大小之比为3∶2,A错误;6.如图甲所示,一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受到如图乙所示的水平外力F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刻速度最大B.t2时刻开始反向运动C.t3时刻反向速度最大D.t4时刻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甲乙解析:0~t1时间内水平外力F由零增大到最大F0,t1~t2时间内由最大F0减小到零,方向没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0~t2时间内一直加速,因此t2时刻速度最大,A错误; t2时刻力F开始反向,t2时刻物体速度正方向最大,物体开始做减速运动,运动方向没变,B错误;由物体受力的对称性可知,t3时刻的速度与t1时刻的速度相等,方向没变,速度不是最大,C错误;0~t4时间内物体运动方向一直没变,所以t4时刻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正确.7.(2025·深圳期末)(多选)如图甲所示,物块的质量为m=1 kg、初速度为v0=10 m/s,在一水平向左大小不变的力F作用下从O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某时刻该力F突然反向,整个过程中物块的v2-x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1 s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B.在t=5 s时刻该力F反向C.外力F的大小为8 ND.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AD甲乙8.(多选)如图甲所示,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 ( )A.斜面的长度L=4 mB.斜面的倾角θ=30°C.物块的质量m=1 kgBD甲乙9.(多选)如图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θ的光滑楔形滑块的顶端O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与滑块一起以加速度a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细线的拉力大小可能为 ( )A.m(a sin θ+g cos θ)B.m(g sin θ+a cos θ)BD10.(2024·惠州期末)如图所示,一旅客用F=60 N的力拉着质量为m=10 kg的行李箱沿水平地面运动.已知拉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从静止开始经t=2.0 s时行李箱移动的直线距离x=2 m.若行李箱可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取g=10 m/s2.求:(1) 在拉动过程中,行李箱的加速度a的大小.答案:(1) 1 m/s2(2) 在拉动过程中,地面对行李箱的阻力f的大小.答案:(2) 20 N解析:(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cos θ-f=ma解得f=20 N(3) 保持拉力F方向不变,当F至少增大到多少时,行李箱会离开地面“飘”起来?解析:(3) 行李箱“飘”起来:是指地面对其支持力为零,对行李箱分析竖直方向受力,有F′sin θ-mg=011.(2025·珠海一中)“地摊经济”为城市生活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某摊主的小车上面平放着物品A,右端的直杆上用轻绳悬挂着物品B,小车在与水平方向成α=37°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小车质量为M=50 kg,物品A、B的质量均为m=5 kg,物品A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8,不计其他阻力,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1) 为使得物品A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求拉力的最大值Fm.答案:(1) 600 N解析:(1) 为使得物品A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设小车的最大加速度为am,则 μmg=mam解得am=8 m/s2对整体有Fmcos α=(M+2m)am解得Fm=600 N(2) 若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求拉力F的大小.答案:(2) 562.5 N解析:(2) 对小球B受力分析mg tan θ=ma解得a=7.5 m/s2<8 m/s2,物品A依然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对整体有F cos α=(M+2m)a解得F=562.5 N谢谢观赏习题课6 动力学图像与临界极值问题核心 目标 1.理解图像的意义,能用图像法分析问题和解决动力学图像问题.2.理解临界状态、临界条件和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能求解简单的临界和极值问题.类型1 动力学图像问题的求解1.已知物体受的力随时间变化的__F-t__图像,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__v-t图像__、__a-t图像__,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3.由已知条件确定某相关量的变化图像.4.用图像求解问题:将不太清晰的物理量变化过程构建图像展示出来,再根据有关物理规律求解. (2025·广州九区期末)(多选)如图所示,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冲上固定粗糙斜面.下面给出的描述上述全过程中小物块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和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有( ) A B C D (2024·安徽芜湖一中)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加速度a随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 )甲乙A.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B.物体在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质量为1 kg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图像问题的解题策略1.把图像与具体的题意、情景结合起来,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明确图像所反映的物理过程.2.特别注意图像中的一些特殊点,如图线与横、纵坐标轴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注意图线的斜率、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面积的物理意义.3.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关系式,进而明确“图像与公式”“图像与物体”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类型2 动力学的临界、极值问题1.临界状态: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刚好要发生或刚好不发生的转折状态.2.关键词语:在动力学问题中出现的“最大”、“最小”、“刚好”、“恰好”等词语,一般都暗示了临界状态的出现,隐含了相应的临界条件.3.临界问题的常见类型及临界条件(1) 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间的弹力恰好为零.(2) 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3) 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裂的临界条件是实际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张力为零.(4) 加速度最大、最小与速度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当所受合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当所受合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对应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2025·汕头期末)(多选)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并不黏合,放置在水平面上,水平面与物体间的摩擦力可忽略,两物体的质量mA为4 kg,mB为6 kg.从t=0开始,水平共线的两个力FA和FB分别始终作用于A、B上,FA、FB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FA=8-2t(N),FB=2+2t(N).在t=0时刻,FA、FB的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t=1 s时刻,物体B所受外力的合力为4 NB.8 s内物体B的加速度一直增大C.在t=1 s时刻,物体A、B之间的弹力大小为2 ND.t=0.8 s时刻,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 (2025·肇庆期末)(多选)如图甲所示,书桌上水平叠放着一本词典和一本课本.保持桌面不动,用水平恒力F作用于下面的课本,模型简化如图乙所示.已知词典的质量m1=1.5 kg,课本的质量m2=0.5 kg,课本与词典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课本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取g=10 m/s2,词典与课本、课本与桌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乙A.F=1 N时,词典不受摩擦力的作用B.F=4 N时,词典受到的摩擦力为3 N,方向水平向右C.F=6 N时,词典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D.F=8 N时,词典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解答临界、极值问题的常用方法1.极限法: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临界现象(或状态)显现出来.2.假设法: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常用假设法解决问题.3.数学方法: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公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1.(2024·山东济南中学)(多选)如图所示,已知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4 kg、m2=1 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A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5,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 m/s2,在水平力F的推动下,要使A、B一起运动且B不下滑,则力F的大小可能是( )A.50 N B.100 NC.125 N D.150 N2.(2025·安徽六安期末)(多选)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水平拉力F及物体的运动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和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 )甲乙A.前2 s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前4 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的大小为10 mC.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D.物体的质量m为5 kg1.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水平推力F的大小分别为(取g=10 m/s2)( )A.0.2 6 N B.0.1 6 NC.0.2 8 N D.0.1 8 N2.(2024·深圳宝安期末调研)一物块以初速度v0冲上粗糙斜面,到达某高度后又滑回斜面底部,则该过程中滑块的速度v及加速度a(v和a均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3.(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A.t=2 s时最大 B.t=2 s时最小C.t=8.5 s时最大 D.t=8.5 s时最小4.将一质量不计的光滑杆倾斜地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现在杆上套一光滑的小球,小球在一沿杆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杆向上运动.该过程中小球所受的拉力以及小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乙丙A.在2~4 s内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B.小球质量为2 kgC.杆的倾角为30°D.小球在0~4 s内的位移为8 m5.如图甲所示,倾角α=37°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1 kg的滑块放在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t=0时刻在滑块上施加一平行斜面体的外力使其由静止开始运动,滑块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取沿斜面体向上的方向为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10 m/s2,sin 37°=0.6)( )甲乙A.0~1 s内外力与3~4 s内外力大小之比为1∶1B.2 s末滑块速度的大小为6 m/sC.1 s末与3 s末滑块的速度等大反向D.滑块4 s末运动到最高点6.如图甲所示,一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受到如图乙所示的水平外力F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乙A.t1时刻速度最大B.t2时刻开始反向运动C.t3时刻反向速度最大D.t4时刻物体离出发点最远7.(2025·深圳期末)(多选)如图甲所示,物块的质量为m=1 kg、初速度为v0=10 m/s,在一水平向左大小不变的力F作用下从O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某时刻该力F突然反向,整个过程中物块的v2-x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乙A.0~1 s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B.在t=5 s时刻该力F反向C.外力F的大小为8 ND.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8.(多选)如图甲所示,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 )甲乙A.斜面的长度L=4 mB.斜面的倾角θ=30°C.物块的质量m=1 kgD.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9.(多选)如图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θ的光滑楔形滑块的顶端O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与滑块一起以加速度a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细线的拉力大小可能为( )A.m(a sin θ+g cos θ)B.m(g sin θ+a cos θ)C.mD.m10.(2024·惠州期末)如图所示,一旅客用F=60 N的力拉着质量为m=10 kg的行李箱沿水平地面运动.已知拉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从静止开始经t=2.0 s时行李箱移动的直线距离x=2 m.若行李箱可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取g=10 m/s2.求:(1) 在拉动过程中,行李箱的加速度a的大小.(2) 在拉动过程中,地面对行李箱的阻力f的大小.(3) 保持拉力F方向不变,当F至少增大到多少时,行李箱会离开地面“飘”起来?11.(2025·珠海一中)“地摊经济”为城市生活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某摊主的小车上面平放着物品A,右端的直杆上用轻绳悬挂着物品B,小车在与水平方向成α=37°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小车质量为M=50 kg,物品A、B的质量均为m=5 kg,物品A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8,不计其他阻力,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1) 为使得物品A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求拉力的最大值Fm.(2) 若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求拉力F的大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习题课6 动力学图像与临界极值问题.docx 习题课6 动力学图像与临界极值问题.pptx 习题课6 动力学图像与临界极值问题学用.docx